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

中草药杂志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중초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药学会
  • 主办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1.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670
  • 国内刊号: 12-1108/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77
  • 曾用名: 中草药通讯
  • 创刊时间: 197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汤立达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宽叶打碗花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石舒雅;崔红花;尹永芹;宋雪慧;梁惠娴;陈艳芬;陶曙红;严优芍

    目的 研究宽叶打碗花Calystegia sepium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 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报道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宽叶打碗花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酪醇(1)、槲皮素-3-O-β-D-吡喃葡糖苷(2)、野黄芩素-7-O-β-吡喃葡萄糖苷(3)、紫云英苷(4)、山柰酚-3-O-半乳糖苷(5)、山柰酚-3-O-β-刺槐双糖苷(6)、烟花苷(7)、芦丁(8)、尿苷(9)、它乔糖苷(10)、2-甲氧基-4-(2’-羟乙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1)、4-羟基苯乙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polybotrin (13)、吡啶-3,5-二甲酰胺(14)、茵芋苷(15)、苯甲醇-β-D-葡萄糖苷(16)、5-羟基-2-羟甲基吡啶(17)、云杉苷(18)、5-羟甲基糠醛(19)、sessiline (2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野茉莉叶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任杰;潘善庆;赵小芳;李日新;陈思;谭诗洁;钟雅倩;李娟;李顺祥

    目的 对野茉莉Styrax japonicus的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 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野茉莉叶70%乙醇提取物三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包括9个苯丙素和7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ectandrin B(1)、豆甾醇(2)、荚果蕨素(3)、eupomatenoid-7 (4)、β-谷甾醇(5)、去氢二异丁香酚(6)、4-oxo-4[(3β,22E)-stigmasta-5,22-dien-3-yloxy]butanoic acid (7)、4-(3-methory-4-hydroxy) pheny-3-methyl-3-buten-2-one (8)、熊果酸(9)、香草酸(10)、(+)-(7S,8R,8'R)-4,8’-dihydroxy-3-methoxy-1’,2’,3’,4’,5’,6'-hexanorligna-7,7’-lactone(11)、(+)-(7S,8R)-4-hydroxy-3-methoxy-1’,2',3’,4’,5’,6’,7’-heptanorlign-8’-one (12)、(2S,3R')-2,3-dihydro-2-(4-hydroxy-3-methoxyphenyl)-7-methoxy-5-(2-propen-1-yl)-3-benzofuranmethanol(13)、香草醛(14)、对香豆酸(15)和二氢山柰酚(16).结论 化合物1、3~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4种细胞毒活性方法评价紫草素体外肿瘤细胞抑制作用效果

    作者:柴冰阳;陈泽慧;张闪闪;应雪;张波

    目的 研究4种细胞毒活性测定方法 对紫草素体外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评价效果,对紫草萘醌为代表的天然色素在细胞毒活性评价中常出现的假阴性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紫草素与其高敏感株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和低敏感株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体外共培养,通过台盼蓝法、磺酰罗丹明B(SRB)法、Cell Counting Kit-8 (CCK-8)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进行平行实验,测定紫草素在0.4~128 μmol/L抑制细胞生长的量效关系曲线.结果 台盼蓝法、SRB法、CCK-8法、MTT法测得紫草素对HL-6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57、0.77、1.36、1.01 μmol/L,对A549细胞的IC50分别为6.30、10.38、13.48、15.24 μmol/L,.紫草素浓度分别在3.2、32 μmol/L以下时,4种检测方法得到其对2种细胞的抑制率均呈线性增长,超过此浓度即出现差异.其中台盼蓝法与SRB法结果一致性良好,而MTT法与CCK-8法测得的抑制率较低.对于HL-60细胞,紫草素12.8 μmol/L时,CCK-8测得抑制率为81%,台盼蓝法为96%;对于A549细胞,紫草素128 μmol/L时,MTT法测得抑制率为89%,台盼蓝法为99%.紫草素的吸收光谱与甲臜在波长400~600nm存在重叠,大重叠峰在550~570 nm,CCK-8试剂与紫草素对HL-60细胞存在协同抑制效应.台盼蓝法结果显示高浓度紫草素几乎完全杀死板孔内细胞,相比对照组差异显著,但MTT法和CCK-8法结果出现假阴性.结论 紫草萘醌为代表的天然色素的细胞毒活性评价不建议使用MTT法和CCK-8法,推荐使用SRB法和台盼蓝法.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牛膝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熊婷;何堃;孙梦盛;燕波;朱卫丰;刘红宁;黄丽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牛膝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DrugBank和文献报道中AD的治疗靶点,依据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构建牛膝的化学成分库;运用Discovery Studi0 3.5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虚拟筛选牛膝中与AD的靶点结合的化学成分集;通过KEGG数据库对虚拟筛选到的关键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牛膝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 从牛膝中筛选出58个化合物,多为小分子烷烃、酯类和羧酸类化合物,其次为黄酮类、蒽醌类等.这些有效成分可能通过调节CaMK-Ⅱα、CaMK-Ⅱβ、CaMK-Ⅱγ、Akt1和TNF-α等36个AD发病机制的潜在靶蛋白而发挥作用,涉及MAPK signaling pathway、Wnt signaling pathway等12条通路.结论 牛膝中黄酮类、蒽醌类等活性成分可能是其治疗AD的物质基础,其作用机制涉及抗炎、抗细胞凋亡等.

  • 白术内酯Ⅰ、Ⅱ、Ⅲ体内外抗轮状病毒作用研究

    作者:周若夏;宋丽军;施晓莹;王晓桐;谈文盼;卢欢倩;赵文昌

    目的 研究白术的主要活性成分白术内酯Ⅰ、Ⅱ、Ⅲ体内外抗轮状病毒(RV)的作用.方法 以Caco-2细胞建立体外研究模型,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并结合MTT染色法,测定白术内酯Ⅰ、Ⅱ、Ⅲ对细胞的毒性以及对RV生物合成、吸附的抑制作用,对RV的直接灭活作用,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结合半数有效浓度(EC50)和半数细胞毒性浓度(TC50)得出治疗指数(TI)值,并且以其作为评价指标.制各RV感染的乳鼠腹泻模型进行体内研究,观察乳鼠体征表现,根据腹泻分数以及体质量增长情况初步判断白术内酯Ⅲ的体内抗RV作用.结果 在体外研究中发现白术内酯Ⅲ具有直接灭活RV的作用,TI值为8;体内研究中白术内酯Ⅲ中剂量组抗RV效果佳.结论 白术的主要活性成分白术内酯Ⅲ在体内外均具有一定的抗RV作用;白术内酯Ⅲ主要通过体外直接灭活RV而发挥作用.

  • 广金钱草挥发油基于TRP通道的抗炎作用研究

    作者:杨欣;李亚辉;李来来;刘明;钱海兵

    目的 筛选广金钱草挥发油抗炎作用的关键化学成分及靶标蛋白.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金钱草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其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建立小分子配体库,借助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进行反向靶标预测,通过KOBAX 3.0筛选抗炎通路,采用分子对接技术(SYBYL2.1)将关键小分子与瞬时受体电位(TRP)通路中的靶标蛋白进行能量匹配,基于Cytoscape 3.5.1构建化学成分-靶标网络模型.结果 从广金钱草挥发油中共检测出48个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及文献检索确定33种化合物结构,占挥发油总量的90.1%.关键化学成分17个,共筛选出88个靶标蛋白,TRP通路包括11个潜在靶标.分子对接发现叶绿醇、三十一烷、法尼基丙酮和角鲨烯等为广金钱草挥发油发挥抗炎作用的关键化学成分.TPRV1、PRKCB和PRKCD为抗炎关键靶标蛋白.结论 初步筛选了广金钱草挥发油抗炎的关键靶点及活性成分,为其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灰色关联度与正交偏小二乘法分析的苍术挥发油燥性谱效关系研究

    作者:瞿领航;曹国胜;涂济源;石坤;王洁;徐依依;刘艳菊

    目的 研究苍术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指纹图谱与苍术燥性效应的谱效关系,初步明确苍术主要燥性成分.方法 采用GC-MS法对不同批次苍术(S1~S9)挥发油进行分析,以大鼠日均饮水量、全血黏度、肾脏中水通道蛋白2(AQP2)量为苍术燥性效应药效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正交偏小二乘法相结合分析其谱效关系.结果 苍术发挥燥性效应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燥性作用药效贡献较大的3个峰分别为31、28、33号峰,经过谱库检索分析鉴定出3个峰对应的成分分别为β-桉叶醇、马兜铃烯、异愈创木醇.结论 初步明确苍术主要燥性成分有β-桉叶醇、马兜铃烯、异愈创木醇,为苍术燥性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 基于1H-NMR代谢组学复方柴归方干预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代谢物规律分析

    作者:刘少博;许腾;高耀;高晓霞;周玉枝;田俊生;秦雪梅

    目的 采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 分析复方柴归方干预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代谢物组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程序对大鼠进行造模,以复方柴归方及阳性药(文拉法辛)为干预药物,采用核磁共振方法对大鼠血清进行分析,数据预处理后导入SIMCA-P 14.1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从小分子代谢物角度对复方柴归方的抗抑郁药效进行验证,并寻找出潜在的疾病生物标志物和药物疗效标志物.结果 CUMS抑郁大鼠模型复制成功,代谢组学结果 表明与模型组相比,CUMS抑郁大鼠经阳性药和复方柴归方干预后血清中异亮氨酸、氧化三甲胺和肌酸水平升高,N-乙酰糖蛋白、胆碱和葡萄糖水平降低,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 复方柴归方干预后CUMS模型大鼠血清差异代谢物水平明显回调,该研究可为复方柴归方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茉莉酸甲酯对艾纳香活性成分、抗氧化酶活力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白琳;官玲亮;陈松笔;庞玉新;王凯;陈振夏;王鸿发;梁一彪;谭湘杰

    目的 研究艾纳香植株不同叶位叶片中4种内源激素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及L-龙脑的含量与诱导剂的浓度、采样时间之间的规律.方法 以0.01、0.10、1.00、10.00 mmol/L的茉莉酸甲酯(MeJA)作为外源诱导剂,艾纳香不同叶位的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为实验对象,以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ZT)4种内源激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种抗氧化酶的活力以及活性成分L-龙脑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结果 1.00 mmol/L的MeJA对L-龙脑的积累效果较好;不同浓度的MeJA诱导下,抗氧化酶的变化比较复杂.对于POD来说,除了10.00 mmol/L MeJA浓度处理下的艾纳香3个叶位的叶片中其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他浓度处理下,POD在72 h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对于CAT来说,10.00 mmol/L MeJA诱导下,艾纳香3个叶位叶片其含量在24 h时达到高,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CAT活力极速下降.在其他浓度处理下,嫩叶和老叶中的CAT酶活力在72 h,显著低于对照,而在成熟叶中除了0.10 mmol/L MeJA处理,均在72 h时高于对照.对于SOD来说,除了1.00 mmol/L MeJA处理的3个叶位的叶片在48 h之后,SOD含量均高于对照,且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浓度处理下的SOD均低于对照.低浓度的MeJA(≤0.10 mmol/L)可以促进艾纳香叶片中的IAA、GA3和ZT的积累,而高浓度的MeJA(≥10.00 mmol/L)促进ABA的积累.结论 艾纳香植株在外源MeJA(1.00 mmol/L)诱导下可以促进活性成分积累,为其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不同虫草菌粉制剂中多糖的单糖组成

    作者:张建;卢凯;刘艳萍;荣雨晨;郭怀忠

    目的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E)测定不同虫草菌粉制剂中多糖的单糖组成.方法 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制剂中所提取多糖的全降解条件;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为衍生试剂,采用CZE法测定其单糖组成;电泳条件: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柱(70 cm×50 μm,有效长度61 cm);运行缓冲液为40 mmol/L硼砂缓冲液(pH 10.1);检测波长245nm;运行电压13kV;重力进样(10 cm×8 s).结果 多糖全降解的优条件为硫酸浓度1.0 mol/L,温度100℃,时间5h;心肝宝胶囊、百令胶囊、至灵菌丝胶囊和金水宝胶囊的多糖中均含有木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4种单糖,但含量各有差异;4种制剂中多糖的单糖组成与冬虫夏草多糖中的单糖组成基本一致,且检测出了冬虫夏草中未见报道的木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等单糖.对所建立的CZE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各单糖在0.01~0.20 mg/mL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0.205~0.397 μg/mL,定量限0.684~1.323 μg/mL,精密度RSD为0.8%~3.6%,重复性RSD为2.7%~4.7%,稳定性RSD为2.8%~4.7%.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1%~99.8%和95.1%~99.6%,其RSD分别为1.0%~2.0%和1.5%~1.9%.结论 该方法 快速高效,为虫草菌粉制剂质量标准的完善和虫草菌粉替代冬虫夏草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穿膜肽TAT修饰载丹酚酸B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迁移初步研究

    作者:吴艳婷;郭思旖;时军;陈桂添;许小琪;张婷琼;吴芸

    目的 制备具有防治增生性瘢痕(HS)作用的载丹酚酸B的穿膜肽TAT修饰脂质体(SAB-TAT-LIP),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并初步考察其对体外人皮肤成纤维(HSF)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pH梯度逆向蒸发法制备脂质体,超滤法测其包封率,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脂质体的处方工艺;考察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放、体外透皮吸收和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采用MTT法考察其对HSF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划痕法和Transwell小室法考察其对HSF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结果 SAB-TAT-LIP的药物包封率为(86.70±0.85)%,平均粒径为(219.90±5.09) nm,Zeta电位(-9.25±0.92) mV,体外24 h累积释放率为62.49%,无突释效应,体外32 h皮肤累积透过率为17.21%,透过速率为(28.33±4.9)μg/(cm2·h),真皮层滞留量为(44.39±6.87) μg/cm2,4℃放置10 d稳定性良好.SAB-TAT-LIP能够显著地抑制HSF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优化得到的SAB-TAT-LIP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小,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均满足局部透皮给药制剂的体外释放和透皮规律,对体外HSF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抑制作用.

  • 盐酸阿霉素和知母皂苷AⅢ共载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马宁辉;路璐;丁越;张立涓;陈依;张彤

    目的 建立盐酸阿霉素和知母皂苷AⅢ共载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盐酸阿霉素和知母皂苷AⅢ共载脂质体,分别用透析法、微柱离心法和超高速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采用HPLC法测定游离药物含量和脂质体中的药物含量,计算得出盐酸阿霉素和知母皂苷AⅢ的包封率.结果 确定盐酸阿霉素和知母皂苷AⅢ共载脂质体处方为DPPC-DSPE-PEG2000-TAⅢ-DOX比例为5∶1∶1∶1,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脂质体大小适中,粒径为(55.4±0.40) nm,PDI为0.20±0.02,电位为(-17.4±0.6)mV;在所选的色谱条件下,脂质体的其他组分不干扰样品的测定,盐酸阿霉素在24.9~498.0 μtg/mL (r=0.999 9),知母皂苷AⅢ在50.55~1 011.00 μg/mL (r=0.999 6)线性关系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微柱离心法能有效地将盐酸阿霉素和知母皂苷AⅢ双载脂质体与游离药物分离,测得的包封率分别为(85.12±1.27)%、(76.51±0.46)%.结论 薄膜分散法可用于盐酸阿霉素和知母皂苷AⅢ共载脂质体的制备;微柱离心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并快捷方便,可用于包封率的测定.

  • 山茱萸水提液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魏思敏;唐志书;李慧敏;张可可;宋忠兴

    目的 使用山茱萸水提液在温和条件下制备银纳米颗粒(AgNPs)、探究还原反应机制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监测AgNPs的生成,红外光谱研究还原机制,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表征粒径,表面性质和形貌,2倍稀释法研究AgNPs的抑菌活性.结果 山茱萸水提液在pH 9.0时超声反应4h是还原制备AgNPs的佳条件,得近球形AgNPs,平均粒径58.73 nm,均匀稳定、分散性好.黄酮类化合物可能起还原作用,同时水提液中活性成分在AgNPs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团聚,增加了AgNPs的稳定性,制得的AgNPs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比化学法制备的AgNPs分别增加20、40倍.结论 山茱萸水提液可在温和条件下制备AgNPs,该AgNPs与化学制备法相比有更强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出的AgNPs性能稳定,可以作为新型抗菌剂.

  • 槲皮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表征及抗乳腺癌研究

    作者:徐浩;高艺璇;王向涛

    目的 为解决槲皮素水溶性差的问题,制备一种高载药量、适合静脉给药的纳米混悬剂,并探究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反溶剂沉淀联合高压均质法,以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为稳定剂制备了槲皮素纳米混悬剂(quercetin nanosuspensions,Q-NSps).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和体外药物释放情况,并考察了其冻干保护、放置稳定性、溶血和静脉注射的适宜性;MTT法检测槲皮素及其纳米混悬剂对4T1、HeLa、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4T1荷瘤小鼠模型对比考察其体内抗肿瘤效果.结果 制备的Q-NSps大小均匀,呈球型,平均粒径143.9 nm,PDI为0.231,表面电位-22.6 mV;载药量(45.82±1.73)%,用1%麦芽糖为保护剂冻干复溶后粒径变化不大;Q-NSps 30 d放置稳定,不溶血,可静脉注射;体外有良好的缓释作用,144 h累积释放82.86%;对4T1、HeLa、HepG2的生长抑制均显著高于游离药物,在体内研究中,45 mg/kg的Q-NSps与阳性药紫杉醇注射液(8 mg/kg)表现出相同的抑瘤效果(56.78% vs 55.08%,P>0.05).结论 制备的Q-NSps粒径小,稳定性好,显著提高了槲皮素体内外抗肿瘤效果,有望成为一种抗肿瘤药物用于临床.

  • 姜厚朴饮片标准汤剂研究

    作者:荆文光;邓哲;孙晓波;兰青山;刘安

    目的 制备16批姜厚朴饮片标准汤剂,测定其出膏率、指标成分含量、转移率及指纹图谱等数据,为其配方颗粒的制备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依照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要求,制备16批姜厚朴饮片标准汤剂,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测定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计算两者总和的转移率,测定汤剂的出膏率及pH值,并绘制HPLC指纹图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15 min,12%~16%乙腈;15~30 min,16%~28%乙腈;30~42 min,28%~74%乙腈;42~55min,74%~80%乙腈;柱温40℃;体积流量1mL/min;检测波长294 nm.结果 16批姜厚朴饮片标准汤剂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和的转移率为6.5%~12.0%,出膏率3.41%~7.14%,pH值4.63~5.43,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找到了7个共有峰,指认4个,分别为木兰苷B(1号峰)、木兰苷A(2号峰)、和厚朴酚(6号峰)、厚朴酚(7号峰).对16批姜厚朴饮片标准汤剂进行相似度评价,其相似度均大于0.69.同时,建立了姜厚朴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结论 所建立的汤剂制备方法 稳定可行,分析方法 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姜厚朴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

  • 苦茶妇科凝胶的工艺研究及流变学参数考察

    作者:黄德浩;王涛;邓红;吴国兴;吴伟超;张蜀

    目的 考察苦茶妇科凝胶的制备工艺,制备出在阴道环境中能够快速发生相变的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方法 泊洛沙姆P188、P407为凝胶基质,乳酸、乳酸钠为酸缓冲溶液,采用星点设计法筛选原位凝胶的处方工艺,并测定其胶凝温度、胶凝时间、不同酸缓冲溶液对胶凝温度的影响、凝胶稳定性及相关流变学性质.结果 在一定用量范围内,泊洛沙姆P188用量增大胶凝温度逐渐升高,泊洛沙姆P407用量增大胶凝温度逐渐下降,通过星点设计优化处方为泊洛沙姆P188的用量为3.51%,P407的用量为17.16%;在体外实验中,不同缓冲液的加入对凝胶的胶凝温度影响偏差在5%以内,但在阴道液中的影响偏差较大,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在阴道液中的胶凝温度为68.5℃,乳酸-乳酸钠缓冲溶液在阴道液中的胶凝温度为35.8℃;流变学数据表明凝胶在体内滞留性好.结论 苦茶妇科凝胶处方工艺符合星点设计模型,筛选工艺可制备出滞留性好,性质稳定的原位凝胶.

  • 中药中3类环烯醚萜苷抗炎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毛高慧;张刘强;钱菲;陈凯先;许锦文;李医明

    环烯醚萜苷在传统中药中分布广泛,具有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也是中药中重要的一类质控成分.中药中常见的环烯醚萜苷分为九碳骨架环烯醚萜苷、十碳骨架环烯醚萜苷及裂环环烯醚萜苷3类.以3类环烯醚萜苷中15个受到广泛关注的代表性成分,包括京尼平苷、梓醇、龙胆苦苷等为对象,概括了近5年其抗炎功效及可能的相关机制,以期总结不同类型环烯醚萜苷成分的抗炎作用特点.通过对比结构和作用特点分析,发现这些环烯醚萜苷的抗炎作用多与核转录因子-rκB(NF-κB)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相关,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白细胞介素-6(IL-6)、IL-lβ这几个炎症因子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另外,少数具有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通过NLRP3、Nrf2/HO-1、PI3K等通路发挥作用的特点.从构效关系来看,环烯醚萜苷中环戊烷上的双键、C-11取代基、开环后的成键方式均对其抗炎活性存在重要影响.

  • 美拉德反应对中药品质的影响及调控研究进展

    作者:宫瑞泽;霍晓慧;张磊;刘畅;李珊珊;孙印石

    美拉德反应是一种普遍存在于食品工业和中药加工炮制中的非酶褐变反应.美拉德反应不仅能改变中药的色泽、香味,延长中药的货架期和保质期,还能产生新的活性物质.除此之外,美拉德反应产生的5-羟甲基糠醛、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等微量有毒有害物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添加抑制剂、抗氧化剂等调控美拉德反应,进而控制中药品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美拉德反应研究概况及其对中药品质影响及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调控美拉德反应控制中药品质提供了参考.

  • 地龙蛋白多肽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巧;毕启瑞;谭宁华

    动物药地龙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现代研究表明蛋白多肽类为地龙主要成分,具有抗凝血、抗脑卒中、抗菌、抗纤维化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已被应用于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对1983年至今发现的48种地龙蛋白多肽类成分的名称、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序列、等电点及其活性等进行总结,同时对地龙蛋白多肽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较全面地综述,以期为地龙蛋白多肽类成分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中药资源产业副产品循环利用模式研究

    作者:李洁;申俊龙;段金廒

    “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的提出促使我国中药资源产业必须走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但目前我国中药资源产业还未摆脱粗放、污染和孤岛式的发展模式.通过分析中药资源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及废弃物现象及原因、传统处理方式的不足,基于循环经济和超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如何高质量绿色发展,创新中药副产品循环利用的模式,构建中药资源高效利用的超循环经济模式体系,后提出了促进我国中药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建议.

中草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