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

中草药杂志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중초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药学会
  • 主办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1.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670
  • 国内刊号: 12-1108/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77
  • 曾用名: 中草药通讯
  • 创刊时间: 197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汤立达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长白山珍稀药材山兰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甘甜;韩金秀;田义新

    目的 研究长白山珍稀药材山兰Oreorchas patens假鳞茎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Sephadex LH-20凝胶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多种波谱数据(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山兰假鳞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出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3)、邻苯二甲酸-1-丁酯-2-异丁酯(4)、邻苯二甲酸二戊酯(5)、β-谷甾醇亚油酸酯(6)、邻苯二甲酰正二丁酯(7)、对苯二甲酸二丁酯(8)、卷瓣兰蒽(9)、二十五烷(10)、三十六烷(11).结论 化合物3~11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浙江七叶树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魏书香;王桐;丁丽琴;邱峰

    目的 对浙江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var.chekiangensis种子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浙江七叶树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等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浙江七叶树种子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R-3,7,3'-三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烷-5-O-β-D-葡萄糖苷(1)、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木糖基(1-2)]-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β-D-木糖基(1-2)]-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木糖基(1-2)] [β-D-葡萄糖基(1-3)]-β-D-葡萄糖苷(8)、(-)-表儿茶素(9)、槲皮素(10).结论 化合物1、2为首次从七叶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9为首次从浙江七叶树种子中分离得到.

  • 规范化种植川芎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韦玮;徐嵬;杨秀伟

    目的 研究规范化种植川芎95%乙醇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川芎95%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出41个化合物,其中的34个分别鉴定为花椒毒素(1)、3-丁烯基苯酞(2)、Z-藁本内酯(3)、洋川芎内酯A(4)、洋川芎内酯H(5)、洋川芎内酯Ⅰ(6)、松伯醇(7)、3-丙基茴香醚(8)、环氧藁本内酯(9)、5-羟基-3-丁烯基苯酞(10)、川芎二内酯R1 (11)、新川芎内酯(12)、Z'-3,8-去氢-6.6',7.3'a-二聚苯酞(13)、东当归内酯B(14)、当归萨螺内酯(15)、佛手酚(16)、洋川芎内酯D(17)、4-羟基-3-丁基苯酞(18)、5-羟甲基糠醛(19)、香草醛(20)、欧当归内酯A(21)、阿魏酸(22)、4-羟基-3-甲氧基苯丙酮(23)、阿魏酸乙酯(24)、镰叶芹二醇(25)、美洲刺参二醇(26)、洋川芎内酯E (27)、豆甾醇(28)、孕烯醇酮(29)、异茴芹内酯(30)、β-谷甾醇(3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3)、松柏醛(34).结论 化合物1、8、16、23、26和30为首次从川芎中分离得到.

  • 贵州天名精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杨勇勋;张建平;王群;李慧梁

    目的 研究贵州天名精Carpesium faberi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与半制备HPLC色谱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贵州天名精全草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包括1个二萜、1个生物碱、5个单萜、2个黄酮、2个木脂素及1个黄酮木脂素二聚体,分别鉴定为ent-kaurane-3β,16β,17-triol (1)、3-(hydroxy-acetyl)-1H-indole(2)、8,9,10-trihydroxythymol (3)、8-hydroxy-9,10-diisobutyryloxy-thymol (4)、香橙醇-β-D-吡喃葡萄糖苷(5)、(3S)-linalyl-β-D-glucopyranoside (6)、(1R,2S,4S,5R)-2,5-二羟基-p-薄荷烷(7)、木犀草素(8)、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9)、medioresinol (10)、松脂素(11)、水飞蓟素与异水飞蓟素的混合物(12).结论 化合物1~6、8~12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发现.

  • 三叶青内生真菌Phomopsis sp.YK-7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黄艳萍;吴学谦;胡玲;帅永鑫;况燚;杨胜祥

    目的 研究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内生真菌Phomopsissp.YK-7发酵产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Phomopsis sp.YK-7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包括13个芳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和2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wittifuran X(1)、4-hydroxy-2-(4'-hydroxy-2'-methoxyphenyl)-6-methoxybenzofuran-3-carbaldehyde (2)、erypoegin J (3)、桑辛素S(4)、桑辛素T(5)、桑辛素C(6)、wiffifuran E(7)、iteafuranal A(8)、burttinol D(9)、7-methoxy-2-(4-methoxyphenyl)-3-methyl-5-(3-prenyl)-benzofuran (10)、桑辛素N (11)、桑辛素P(12)、桑辛素M(13)、过氧麦角甾醇(14)和25-hydroxy-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 (15).结论 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 热毒宁注射液化学成分研究(Ⅳ)

    作者:葛雯;李海波;于洋;房卉;孟兆青;黄文哲;丁岗;萧伟;王振中

    目的 对中药复方热毒宁注射液的解热抗炎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对热毒宁注射液解热抗炎活性部位进行筛选,综合应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MCI、ODS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反相MPLC、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技术对解热抗炎活性部位进行系统地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经活性筛选,热毒宁注射液经大孔吸附树脂95%乙醇洗脱部位为解热抗炎活性部位,从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异香草酸(2)、香草乙酮(3)、苯丙酸(4)、京尼平苷(5)、jasmigeniposide B(6)、京尼平苷酸(7)、京尼平龙胆二糖苷(8)、6"-O-反-对香豆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9)、6"-O-反-5可魏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10)、6"-O-反-芥子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11)、jasmigeniposide A (12)、6"-O-反-桂皮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13)、2'-O-反-咖啡酰基栀子新苷(14).结论 化合物1~4、13均为首次从热毒宁注射液中分离得到;经UPLC定性分析及文献对照,化合物5、7~13均为来源于栀子中的化学成分.

  • 动态观测艾片、天然冰片、合成冰片、苏合香、安息香5种开窍药对脂多糖致发热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作者:马骁;罗世兰;彭婉;谢倩;王建;文静;旷歧轩;赵婷婷;蒋静

    目的 基于中医整体观、动态观,平行比较艾片、天然冰片、合成冰片、苏合香、安息香5种开窍药调节脂多糖(LPS)致发热模型大鼠生理指标的作用节点及强度.方法 采用Data Science International (DSI)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技术,动态观测开窍药对模型大鼠体温(T)、心率(HR)、血压(SBP、DBP)、活动度(A)等生理参数的影响,用SPSS 17.0、SAS9.2、OriginPro 8.5处理数据及作图.结果 3种冰片(艾片、天然冰片、合成冰片)对模型大鼠的T、HR有抑制作用,艾片优;苏合香对模型大鼠HR、SBP、DBP、A等总体呈现先兴奋后抑制趋势;安息香对各项指标无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天然冰片、苏合香对模型大鼠作用有一致倾向性;合成冰片能同时对A、SBP、DBP产生较大影响.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均表明3种冰片的作用特点可归为一类;苏合香、安息香具有各自作用规律.结论 3种冰片对各生理指标有抑制作用;苏合香整体呈现出先兴奋后抑制趋势,可能与其性温的时间窗有关;安息香对发热模型无显著影响,可能与其平性相关;今后可从开窍药对该模型大鼠作用机制展开研究.

  • 黄秋葵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及与基因TNF-α和IDE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莹;李婧毓;高铭彤;曾露露;徐蕾;孟令全;刘文丛;丁传波;郑毅男

    目的 研究黄秋葵提取物对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及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胰岛素降解酶(IDE)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并ip STZ制备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黄秋葵醇提物(HQK)高、中、低剂量组,黄秋葵水提物(WQK)高、中、低剂量组,均ig给药.给药40 d后进行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糖耐量(OGTT)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中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并对肝组织进行HE染色.通过荧光定量PCR探讨黄秋葵提取物降糖活性与TNF-α、IDE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HQK高剂量组和WQK中剂量组显著降低小鼠空腹血糖,并改善口服葡萄糖耐受量,有效抑制2型糖尿病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肝组织中AST、ALT,并抑制肝脏中TNF-α、IDE的mRNA表达量,明显提升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组织HE病理观察显示HQK高剂量组和WQK中剂量组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HQK和WQK通过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TC、TG、LDL-C,同时升高HDL-C来改善小鼠的肥胖、高血脂症状,对2型糖尿病引起的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降血糖与肝脏保护作用与TNF-α和IDE的基因表达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 产冬凌草甲素菌株筛选鉴定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魏硕;董诚明;朱畇昊;乔毅琳;李璐

    目的 对冬凌草内生真菌进行筛选鉴定,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以期得到冬凌草甲素高产抗肿瘤活性菌株.方法 采用TLC法和HPLC法对前期从冬凌草中分离出的256株内生真菌进行筛选,HPLC-MS测定菌株发酵液中的冬凌草甲素.结合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MTT法测定筛选菌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冬凌草中分离出的256株内生真菌经筛选,获得1株冬凌草甲素高产菌株M-J-5,鉴定为青霉属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 Currie et Thom,其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 从冬凌草内生真菌中筛选得到产冬凌草甲素且具抗肿瘤活性的菌株M-J-5.

  • 桃红四物汤抗癫痫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徐龙进;唐吉友;周晓娟;李涛;李晓梅

    目的 研究桃红四物汤的抗癫痫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戊四氮(PTZ)点燃大鼠癫痫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桃红四物汤低、中、高剂量组.桃红四物汤剂量分别为0.7、1.4、2.1g/kg,给药体积为10 mL/kg,每日ig给药1次,连续给药2周.给药第0、14天观察大鼠癫痫发作程度.给药结束处死大鼠,伊文思蓝(EB)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Westernblotting法和免疫荧光法测定脑组织及不同部位3种紧密连接蛋白:闭锁连接蛋白-1(ZO-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高、中、低剂量桃红四物汤可显著降低大鼠癫痫发作程度和血脑屏障通透性(P<0.01).低剂量桃红四物汤可显著升高大鼠脑组织皮层、海马及纹状体的MMP-9表达水平(P<0.05);中、高剂量桃红四物汤可显著升高大鼠脑组织ZO-1、MMP-9、Occludin表达水平(P<0.05、0.01).结论 桃红四物汤可显著减轻癫痫发作程度,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及升高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 二氢丹参酮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迁移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葛宇清;程汝滨;陈梦;黄真;张光霁

    目的 研究二氢丹参酮(DHT)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不同浓度的DHT处理细胞后,MTT法检测DHT对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DHT对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模型研究DHT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Hedgehog通路调控基因Gli1和HHI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HT可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的体外增殖及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表明药物处理后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实验结果表明,DHT可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中MMP9的表达,降低Glil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提高HHI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DHT能够抑制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MP9蛋白的表达降低和Hedgehog通路活性抑制有关.

  • 基于脂肪酸代谢轮廓分析川楝子的肝毒性研究

    作者:熊印华;刘晓杰;王新堂;杨莉;王峥涛

    目的 从脂肪酸代谢轮廓的角度评价川楝子(TF)水提醇沉物和川楝子十延胡索(TF+CR)水提醇沉物的小鼠肝毒性.方法 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对照组、TF组和TF+CR组小鼠血清中15种游离脂肪酸和酯化脂肪酸,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小鼠给药后脂肪酸代谢轮廓的变化和生物标识物.结果 血清脂肪酸定量测定结果经主成分分析表明TF给药后小鼠的血清脂肪酸代谢轮廓明显偏离正常水平,而具有保肝作用的CR可逆转这种偏离;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表明棕榈油酸、十八碳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对表征TF小鼠肝毒性具有重要贡献,可作为评价TF肝毒性的生物标识物.结论 TF肝毒性与脂肪酸的代谢轮廓密切相关.

  • 基于转录组分析华细辛甲基丁香酚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

    作者:林懋怡;牛卉;刘晋杰;柳威;刘忠

    目的 获得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转录组数据库和差异表达基因,识别华细辛甲基丁香酚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方法 以华细辛地下部分(根)和地上部分(叶片)2个样本作为供试材料,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进行转录组测序,并从头拼接,对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和差异性分析.结果 共获得12.25 Gb数据,拼接得到129 003个Unigene,可归类于52个GO分类,涉及363条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共有43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占38.3%,下调基因占61.7%,差异较大;136个Unigene与苯丙素类次生代谢途径相关,其中44个Unigene参与甲基丁香酚的生物合成过程.结论 本研究得到大量华细辛转录本信息,所发掘的与甲基丁香酚生物合成相关的Unigene为相关基因的分离、功能验证及其表达调控机制的阐明提供了重要依据.

  • 基于ISSR标记的麻花艽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王笠;赵志礼;倪梁红;嘎务;米玛

    目的 探讨秦艽基原植物之一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DNA指纹谱.方法 在其自然分布区广泛取样,共涉及西藏、青海、甘肃及四川等地28个居群83份样本,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POPGEN软件分析遗传信息参数,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 从100条引物中筛出7条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用于ISSR分析.共检测到95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8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L)为92.63%;麻花艽居群间的期望杂合度(He)为0.288 2,多样性信息指数(Im)为0.437 1,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678 3,基因流(Nm)为0.237 l,遗传距离为0.074 3~0.490 0.UPGMA树将麻花艽居群主要分为2大支.结论 麻花艽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居群内;其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遗传特性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该工作可为麻花艽品种鉴定、物种就地保护、探讨环境等因素对于遗传分化的影响及药材道地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铁皮石斛2个F家族ABC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

    作者:李依民;雷根平;颜永刚;彭亮;张娜;刘亮亮;黑小斌;李欢;张岗;郭顺星

    目的 克隆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ABC (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F家族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利用RACE从铁皮石斛叶片cDNA中分离ABC基因,并进行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结构域、信号肽、跨膜域及亚细胞定位等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DNASTAR和MEGA6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分子进化分析;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基因组织表达模式.结果 从铁皮石斛中分离到2个F家族ABC转运蛋白基因DoABCF1和DoABCF2(GenBank注册号KU160474和KU160475),全长为2 104 bp和2 193 bp,各编码1条由600和659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相对分子质量67 030和74 140,等电点6.20和5.71;DoAB CF1和DoABCF2蛋白均包含2个保守的ABC结构域(分别为74~314、385~600和65~323、392~607)和多个基元;2个蛋白不含信号肽或跨膜域,预测均定位在叶绿体.2个基因与植物F家族ABC转运蛋白基因相似性高达80%以上,与玉米和水稻等单子叶植物F家族ABC转运蛋白基因亲缘关系较近.DoABCF1和DoABCF2基因转录本在石斛3个器官中差异表达且均在叶中高度表达,茎和根中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以茎为校正样本,前者在根中相对表达量为茎中的1.74倍,后者在叶中表达量为茎中的3.44倍.结论 成功获得DoABCF1和DoABCF2基因全长cDNA,二者在铁皮石斛叶中的高表达特征暗示其可能在铁皮石斛生长发育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山楂丸中Cu、 As、Cd、Hg、 Pb5种有害元素的残留量和形态分析

    作者:张赞;张慧;姚力;罗轶

    目的 研究全国4个不同生产企业的52批山楂丸样品中Cu、As、Cd、Hg、Pb 5种有害元素.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进行残留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HPLC-ICP-MS)分析受污染样品中As、Hg的价态形态,应用单项污染指数(Pi)和综合污染指数(P)法对样品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5种有害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4),检出限为0.4~5.6 μ.g/kg,加样回收率为92.54%~102.79%,RSD值<3.5%;所测样品中Cu、Cd、Pb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限量规定,但来自吉林的1个生产企业的部分样品(S30、S37)中As超出限量、全部样品中Hg超出限量.样品中的As、Hg主要以亚砷酸(三价As)、砷酸(五价As)和二价Hg的形态存在.经污染指数评价,52批样品中污染程度达安全级有32批;警戒级有2批(S17、S25),均来自天津的生产企业,占该企业样品的7.41%;轻度污染有l批(S38),中度污染有1批(S40),重度污染有16批(S28~S37、S39、S41~S45),污染样品均来自吉林的生产企业,该企业样品全部存在污染.结论 我国市售的山楂丸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因生产企业不同而差异极大,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上研究为进一步开展中药制剂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 二至丸热风干燥动力学及干燥过程数学模拟研究

    作者:齐娅汝;李远辉;韩丽;伍振峰;岳鹏飞;王学成;熊耀坤;杨明

    目的 以二至丸为研究对象,探索丸剂热风干燥过程水分的变化规律,进行薄层干燥特性及模型研究,为改善裂丸、结壳、假干燥等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二至丸在不同热风干燥温度50、60、70、80、90℃下丸剂的水分比、干基含水率、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变化曲线及干基含水率与干燥速率间的关系.利用经验模型Henderson&Pabis模型、Newton模型、Page模型、Logarithmic模型、Two term Exponential模型、Wang&Singh模型、Midilli et al.模型对丸剂干燥过程中水分比与时间的关系进行模型拟合与验证;以Fick扩散定律为依据,确定不同热风干燥温度丸剂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eff)及活化能(Ea).结果 二至丸干燥曲线结果表明二至丸的水分比、干燥速率与干燥介质的温度密切相关,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物料的水分不断减少;由干燥速率曲线可知,随着热风温度的升高,干燥速率增加,加速水分的迁移.通过比较各模型的相关系数(R2)、卡方(x2)和标准误差(RMSE),可知Midilli et al.模型的R2平均值大、x2及RMSE平均值小,分别为0.996 86、2.43×10-4及1.93×10-4,结果表明Midilli et a1.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与预测丸剂的干燥过程;实验数据得到Deff值在8.6×10-11~3.13×10-10m2/s,Ea为30.97 kJ/mol.结论 二至丸的热风干燥过程可以进行模型拟合并得到了验证,该研究为探索丸剂的干燥特性和品质提供新的思路.

  • 喷雾干燥法制备莪术油微囊研究

    作者:许巧巧;张海娜;林静静;邵希跃;张南生

    目的 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莪术油微囊的佳处方及佳工艺.方法 以微囊粒径、微囊形态、包埋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囊材配比、芯材与囊材比、干物质用量、附加剂PEG6000用量、乳化速度、乳化时间、进风温度、进料功率进行了研究,筛选出莪术油微囊的佳处方及佳工艺.结果 喷雾干燥法制备莪术油微囊的佳处方为阿拉伯胶-明胶(1.0∶1.0),芯材-囊材(0.30∶1.0),附加剂PEG6000用量2%,干物质用量20%;佳工艺为乳化速度10 600 r/min,乳化时间9 min,进风温度160℃,进料功率6%.根据佳实验条件制得的微囊较圆整,表面致密,粒径分布均匀,多数集中在1.0~2.5 μm,且呈较好的正态分布,平均粒径1.913 μm,包埋率可达75.4%.结论 本实验采用的方法可增加莪术油的稳定性,掩盖其不良气味,且药物利用率较高,重复性好.

  • HPLC-DAD变波长法同时测定博尔宁胶囊中12种指标成分

    作者:孙立伟;陈博年;姜镕;周慧;李金铎;王斌;马春华;吕远;穆宁

    目的 建立HPLC-DAD波长切换联合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博尔宁胶囊中12种指标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重楼皂苷Ⅶ、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Ⅰ、特女贞苷、迷迭香酸、大黄酸、大黄酚和大黄素的量.方法 采用HPLC-DAD法,Atlantis T3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8 mL/min,梯度洗脱;变波长扫描;进样量为20 μL.结果 12种指标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重楼皂苷Ⅶ、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Ⅰ、特女贞苷、迷迭香酸、大黄酸、大黄酚和大黄素分别在1.97~19.70 μg/mL(r=0.999 2)、1.022~10.220 μg/mL(r=0.999 3)、0.982~9.820 μg/mL(r=0.999 1)、1.1~11.0 μg/mL(r=0.999 6)、1.154~11.540 μg/mL (r=0.999 8)、1.114~11.140μg/mL (r=0.999 5)、1.102~11.020 μg/mL (r=0.999 3)、2.768~27.680μg/mL (r=0.999 3)、3.04~30.40 μg/mL (r=0.999 6)、3.379~33.790 μg/mL (r=0.999 5)、3.286~32.860 μg/mL(r=0.999 4)、3.507~35.070 μg/mL (r=0.999 7)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和相应的RSD分别为100.08%、1.27%;98.11%、1.15%;99.68%、1.13%;101.38%、0.87%;101.87%、0.95%;100.53%、0.74%;98.52%、0.83%;99.52%、0.88%;97.84%、1.33%;98.31%、0.71%;99.66%、0.57%;101.73%、1.41%.12批次供试品中12种指标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0.085~0.118 mg/g、0.065~0.085 mg/g、0.051~0.075 mg/g、1.822~1.888 mg/g、1.532~1.599 mg/g、1.027~1.148 mg/g、2.420~2.621 mg/g、6.428~6.937 mg/g、0.258~0.289 mg/g、0.122~0.143mg/g、0.159~0.184 mg/g、0.222~0.273 mg/g.结论 建立的HPLC-DAD波长切换联合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博尔宁胶囊中的12种成分,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博尔宁胶囊全面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

  • 不同加工方式对鹿茸中粗蛋白与水解氨基酸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燕华;张秀莲;赵卉;赵海平;雒伟伟;李中;孙印石

    目的 比较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部位梅花鹿鹿茸中蛋白质、氨基酸的量差异,旨在为鹿茸的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杜马斯燃烧法、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分别对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部位的梅花鹿鹿茸中粗蛋白、17种水解氨基酸的量进行测定,比较其差异.结果 带血茸粗蛋白的量粉片部位高于排血茸(P<0.01),蜡片、蜂片部位差异均不显著(P>0.05);排血茸与带血茸蜡片、粉片、蜂片部位氨基酸的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冻干茸粗蛋白的量蜡片部位低于煮炸茸(P<0.05),粉片部位高于煮炸茸(P<0.01),蜂片部位高于煮炸茸(P<0.05);冻干茸氨基酸的量蜡片部位低于煮炸茸(P<0.01),粉片部位与煮炸茸差异不显著(P>0.05),蜂片部位高于煮炸茸(P<0.01).鹿茸粗蛋白与氨基酸的量均表现为蜡片部位显著高于粉片、蜂片部位(P<0.05),粉片部位与蜂片部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不同加工方式的鹿茸粗蛋白与氨基酸的量均有差异,整体表现为带血茸高于排血茸,冻干茸高于煮炸茸;蜡片部位显著高于粉片、蜂片部位,粉片与蜂片部位差异不显著;粗蛋白和氨基酸在冻干茸不同部位的分布比煮炸茸更为均匀.

  • 基于HPLC波长切换联合梯度洗脱技术的越鞠片中9种主要成分定量研究

    作者:姜红宇;刘燚琳;蒋荣娜;罗小芳;王宗成

    目的 建立HPLC波长切换联合梯度洗脱法(HPLC-DVD法)同时测定越鞠片中9种指标成分α-香附酮、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和苍术素的量.方法 采用HPLC-DVD法,Zorbax Eclipse Plus C18 (250 nun×4.6 mm,5 μm)色谱柱;甲醇-乙腈(2∶1,A)-0.2%冰醋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9 mL/min;α-香附酮、京尼平龙胆二糖苷和栀子苷的检测波长为240 nm,西红花苷I的检测波长为440 nm,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检测波长为280 nm,苍术素的检测波长为340 ri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9种指标成分α-香附酮在2.58~51.60 μg/mL(r=0.999 4)、京尼平龙胆二糖苷在11.99~239.80 μg/mL(r=0.999 9)、栀子苷在17.96~359.20 μg/mL (r=0.999 6)、西红花苷I在3.98~79.60μg/mL (r=0.999 7)、洋川芎内酯H在2.82~56.40 μg/mL (r=0.999 9)、洋川芎内酯I在2.38~47.60 μg/mL (r=0.999 9)、洋川芎内酯A在6.04~120.80 μg/mL(r=0.999 5)、藁本内酯在7.98~159.60 μg/mL (r=0.999 3)、苍术素在6.51~130.20 μg/mL (r=0.999 2)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良好,RSD≤1.22%;重复性良好,RSD≤1.75%;供试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18 h内稳定,RSD≤1.37%;平均加样回收率和相应的RSD分别为97.64% (0.98%)、99.09% (1.46%)、100.11% (1.03%)、97.87% (0.80%)、98.59% (1.19%)、96.89% (1.34%)、99.38% (0.58%)、98.50% (1.22%)、99.71% (0.85%).10批次供试品中α-香附酮、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和苍术素量分别为0.282~0.344、2.099~2.445、3.628~4.225、0.758~0.913、0.241~0.286、0.217~0.266、1.077~1.291、1.386~1.623、1.137~1.434mg/片.结论 建立的HPLC-DVD法同时测定越鞠片中的9种成分,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为越鞠片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人参提取物吸湿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作者:王雅洁;汤成成;贾艾玲;邱智东;杨晶

    目的 拟合人参提取物(GRRE)吸湿过程数学模型并分析其吸湿特性.方法 用称量法测试GRRE在25、35、45℃下吸附/解吸等温线,用7个非线性回归方程对等温线进行描述,借助1 stOpt统计分析软件拟合,以均方根误差(RMSE)、残差平方和(RSS)和决定系数(R2)为评价指标,筛选佳拟合模型,结合25、35、45℃下吸附等温线计算吸附热.结果25、35、45℃下,GRRE吸附/解吸等温线都是Peleg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都属于第Ⅱ种类型,解吸等温线因较高的平衡含水量而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该滞后现象属于H3型.随着温度升高这种滞后现象变弱.吸附热随着平衡吸湿量的增大而增大.结论 Peleg模型较好地拟合GRRE的吸附/解吸等温线,且吸附/解吸等温线存在滞后现象,该滞后现象随温度升高而变弱,吸附热与平衡吸湿量密切相关.

  • 分子标记技术在獐牙菜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春芳;曾阳;郭凤霞;王文颖;李锦萍;刘力宽

    獐牙菜属植物主产于中国,以其重要的药用价值而被研究者所青睐.分子标记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手段被广泛用于药用植物的各个研究领域.首次系统综述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重复序列区间(SSR)、ISSR和DNA条形码在獐牙菜属植物体细胞杂交、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鉴定和系统发育构建等方面研究的应用现状,以期为獐牙菜属植物及相关属植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植物叶绿体ycf15基因应用于药用植物鉴定的前景展望

    作者:高娜娜;赵志礼;倪梁红

    叶绿体普遍存在于绿色植物中,ycf15基因位于叶绿体基因组IR区,长度一般为250~550 bp,高度保守,目前对该基因研究较少.就有限的研究成果来看,其独特的序列结构及其显现的丰富多样的遗传信息不仅具有一定的物种鉴定意义,而且在植物系统进化分析研究中有较大的潜力.同时,ycf15基因具有保守性高、片段长度较小、无需克隆测序等特点,在进一步构建中药材鉴定DNA条形码中具有独特优势.从ycf15基因的结构特点、物种鉴定与系统学意义几方面进行梳理并展望其在药用植物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 P-糖蛋白介导的中药-化学药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杨珅珅;刘安丽;周倩;单兰兰;范思邈;李遇伯

    中西药联合应用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中药作用持久温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整合调节的特点;化学药起效迅速,具有靶点明确、途径单一的特点,二者联合应用可优势互补、协同增效、降低毒副作用.P-糖蛋白是一种能量依赖型的跨膜转运蛋白,其介导的外排效应是药物传输的重要靶点.对P-糖蛋白的诱导或抑制作用是中西药联合应用时产生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从P-糖蛋白水平对中药与化学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揭示P-糖蛋白在中西药联用中的作用,为临床中西药联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裂环环阿屯烷型三萜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延勋;栗章彭;苏艳芳

    裂环环阿屯烷型三萜是一类结构新颖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HIV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总结了除五味子科植物以外其他科植物中的裂环环阿屯烷型三萜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以及植物来源,以期为该类型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及从中发现新药提供依据.

  • 专利视角下的中药国际影响力研究

    作者:宋傲男;张东婷;刘佩佩;袁红梅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关键词,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如今也进入了国际化发展的时代.中药复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利保护是中药产品国际化的重要保障.从专利维度探索影响中药国际影响力的因素,以深沪上市的中药上市公司在国内外申请的专利为研究对象,将专利被国外主体引用的次数和后引专利的同族专利数量相结合,构建评价中药国际影响力的专利指标体系,通过建立计数模型来探讨影响中药国际影响力的因素.实证研究发现在中药领域的技术创新方面,增大研发团队规模、吸收多领域的技术、引用科学文献能提升中药的国际影响力;保护有效部位、有效成分、质量控制/检验方法的中药专利国际影响力意义更深远.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提升中药国际影响力的几点对策.

中草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