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

中草药杂志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중초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药学会
  • 主办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1.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670
  • 国内刊号: 12-1108/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77
  • 曾用名: 中草药通讯
  • 创刊时间: 197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汤立达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牡荆叶中1个新黄酮苷类化合物

    作者:李曼曼;李月婷;黄正;张静;霍会霞;庞道然;郑姣;张倩;赵云芳

    目的 研究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叶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等柱色谱技术,对牡荆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其理化性质及MS、NMR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牡荆叶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4’-O-(6”-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7-O-(6”-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6-C-(6”-O-反式-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6-C-(2”-O-反式-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4)、perfoliatuminA (5)、异牡荆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牡荆宁G;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牡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荚果蕨地上部分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朱玲娟;燕菲;陈金鹏;张楠;张雪;姚新生

    目的 研究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Diaion HP20、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荚果蕨地上部分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12个化合物,其中10个为megastigmane型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7-megastigmadiene-3,9-diol (1)、blumenolA(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3)、bridelionol F (4)、bridelionol B(5)、3,5,6-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 (6)、5β,6α-dihydroxy-3β-(β-D-glucoyranosyloxy)-7-me gastigmen-9-one (7)、byzantionoside A(8)、dearabinosyl pneumonanthoside (9)、3-hydroxy-β-damascone glucoside (10),另外2个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枝苋苷Ⅳ (11)、icariside C3 (12).结论 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荚果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朝鲜丁香皮的苯丙素酚类成分研究及定量测定

    作者:文成哲;文关心

    目的 从朝鲜丁香Syringa dilatata皮中分离出苯丙素酚类成分并进行结构鉴定,建立测定紫丁香苷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UV和IR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使用Shimpack CLC C18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梯度洗脱,柱温为30℃,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7 nm.结果 从朝鲜丁香皮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鉴定为紫丁香苷(1)和松柏苷(2).测得紫丁香苷的线性范围为0.2~6.0 mg/mL (r=0.999 8),加样回收率为99.8%、100.6%、100.9%.不同部位中紫丁香苷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皮中的量均高于心材约8倍;而且不同的地区紫丁香苷的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不同采收期表现为冬季偏高,暑季偏低.结论 从朝鲜丁香中分离鉴定了2个苯丙素酚类化合物.建立的HPLC法操作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使用于紫丁香苷的定量测定.对于开发利用朝鲜丁香皮具有现实意义.

  • 新疆阿魏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李广志;李晓瑾;曹丽;张丽静;沈连刚;朱军;王钧褫;斯建勇

    目的 研究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不同的色谱分离纯化手段,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新疆阿魏种子90%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3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二酸(1)、两型曲霉醌A(2)、β-谷甾醇(3)、豆甾醇-3-O-葡萄糖苷(4)、1-(3-乙基苯基)-1,2-乙二醇(5)、松脂素(6)、(7,8-cis-8,8’-trans)-2’,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7)、开环异落叶松脂醇(8)、正二十六醇(9)、异槲皮素苷(10)、槲皮素(11)、阿魏酸(12)、豆甾醇(1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14)、(R)-2’-hydroxy-N-[(2S,3S,4R)-1,3,4-trihydroxyhexacosan-2-yl]nonadanamide (15)、macrathoinF (16)、1,5-二-O-咖啡酰奎尼酸(17)、牛蒡苷(18)、parvifoliolsG(19)、5-羟甲基糠醛(20)、胡萝卜苷(21)、香草酸(22)、蔗糖(23)、芦丁(24)、neoarctin A(25)、绿原酸甲酯(26)、5-O-咖啡酰基奎宁酸(27)、尿嘧啶核苷(28)、次黄嘌呤核苷(29)、7-羟基香豆素(30)、绿原酸(31)、咖啡酸(32).结论 化合物2、5~11、14~20、22、24~29、31、3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香花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汪琼;徐永艳

    目的 对香花藤Aganosma marginata全株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柱、Sephadex LH-20色谱柱、MCI色谱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香花藤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eriseoside C(1)、3-O-β-D-吡喃葡萄糖-3β,15α-二羟基孕甾-5-烯-20-酮(2)、3β,20α-二羟基-5-烯-孕甾(3)、24-methylstigmast-5-en-3-ol (4)、29-norcycloart-23-ene-3,25-diol (5)、29-norcycloartan-3-ol (6)、京尼平苷酸(7)、丁香树脂醇(8)、丁香脂素-4,4’-O-双-β-D-吡喃葡萄糖苷(9)、丁香酸-4-O-β-D-葡萄糖苷(10)、水杨酸(11)、东莨菪内酯(12)、壬二酸(13)、3-O-[β-D-xylopyranosyl]-(1→4)-β-D-allopyranoside-14-hydroxycard-20(22)-enolide (14)、bis (2-ethylhexyl)phthalate (15)、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4)-α-L-吡喃葡萄糖苷(16)、山柰酚3-O-α-L-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1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4)-[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苷(1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苷(19)、二十六碳酸-1-甘油酯(20)、5,8,12-trihydroxy-9-octadecenoic acid (21)、(2S,3S,4R)-phytosphingosine (22)、水粉覃素(23).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傣药铁刀木枝中1个新的蒽醌类化合物

    作者:王月德;董伟;周堃;刘贵有;李丽梅;娄洁;胡秋芬;杨海英

    目的 对傣药铁刀木Cassia siamea枝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铁刀木枝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个蒽醌类化合物,命名为决明葸醌A(1).生物活性测试中,其对NB4、SH-SY5Y、PC3、A549和MCF-7的IC50值分别为6.2、7.8、3.5、8.6和5.4 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 姜黄素类似物抑制炎症反应缓解1型糖尿病肾损伤实验研究

    作者:姜程曦;林良义;宋娇;程锦国;张乔乔;何帆;张亚利

    目的 研究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WZ35)对l型糖尿病小鼠糖尿病肾病(DN)的缓解作用.方法 采用ip链脲佐菌素(STZ) 100 mg/kg方法制备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模型成功后分别ig给予姜黄素及WZ35 (20 mg/kg),连续给药9周.每周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和血糖,实验结束时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性损伤,采用RT-qPCR检测肾脏组织中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表达;CD68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血糖明显升高,肾脏指数明显增加,血清中Cr和BUN水平明显升高,肾脏病理性损伤明显,肾脏组织中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表达明显增加,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姜黄素及其类似物WZ35对模型小鼠体质量、血糖和肾脏指数无明显影响,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Cr和BUN水平,明显缓解糖尿病引起的肾组织损伤;显著抑制肾脏组织中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基因表达及巨噬细胞浸润,且WZ35作用更显著.结论 姜黄素类似物WZ35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1型糖尿病小鼠DN进程.

  • 益胃化瘀散对胃癌前病变患者Th1/Th2免疫漂移的影响

    作者:何钦;徐斌;陶飞宝;叶旭星;金津津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益胃化瘀散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辅助性Ⅰ型T细胞(Th1)/辅助性Ⅱ型T细胞(Th2)细胞因子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型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予益胃化瘀散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替普瑞酮胶囊和叶酸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病理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h1[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NF-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h2(IL-4、IL-6)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 益胃化瘀散对胃癌前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通过对细胞因子表达的特异性调控来干预调节免疫漂移,从而阻断或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发展.

  • 山柰酚对2型糖尿病大鼠慢性并发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作者:吴巧敏;金雅美;倪海祥

    目的 观察山柰酚对2型糖尿病大鼠慢性并发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并ip 30 mg/kg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山柰酚给药组分别ig给予50、100、200 mg/kg药物,并设模型组、对照组和二甲双胍(0.2 g/kg)阳性对照组.给药10周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各组大鼠血糖进行测定;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胰岛素(INS)的检测,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应用酶法对血清中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醛糖还原酶(AR)、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量进行测定;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及血清INS水平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G和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MDA、AR、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山柰酚给药组可降低大鼠血糖水平(P<0.05、0.01),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血脂至正常水平,并伴随着MDA、AR、TNF-α、IL-6水平降低(P<0.05、0.01),SOD活性升高(P<0.05、0.01).结论 山柰酚可能是通过降低血糖、改善ISI,维持正常血脂水平,通过抗氧化、抗炎、降低AR途径,从而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慢性并发症起到保护作用.

  • 丹参配方颗粒对乙醇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红亮;王靖凯;邓锦波;胡磊;刘诗濛;张路;刘彬

    目的 研究丹参配方颗粒对乙醇损伤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乙醇和不同质量浓度丹参配方颗粒溶液处理PC1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丹参配方颗粒对乙醇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和Annexin V/PI标记染色检测PC12细胞凋亡情况;相关试剂盒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量;DCFH-DA染色法检测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丹参配方颗粒能够抑制乙醇导致的PC12细胞的损伤和死亡,显著降低乙醇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率(P<0.05),提高细胞的T-SOD、CAT和GSH-Px酶活性(P<0.05),降低MDA和ROS水平(P<0.05).结论 丹参配方颗粒能有效保护乙醇损伤的PC12细胞,其作用机制与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 珍龙醒脑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魏霞;祝清芬;王海苹;孙鹏;刘娜;张娟;武继彪

    目的 研究珍龙醒脑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37 mg/kg)组,珍龙醒脑胶囊低、高剂量(125、250 mg/kg)组.利用大鼠可逆性右侧脑中动脉闭塞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Longa's法、TTC染色法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检测左右半脑组织中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的量;Westem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中P38、NF-κB、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症状评分、脑梗死体积显著增高,T-AOC、T-SOD水平降低,同时促进P38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珍龙醒脑胶囊低、高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提高T-AOC、T-SOD水平,珍龙醒脑胶囊高剂量组可抑制P38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论 珍龙醒脑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自由基损伤和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和细胞凋亡有关.

  • HPLC-DPPH评价剑叶龙血树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及构效关系

    作者:周艳林;闵建国;邹准;刘华钢;邹节明;陈士林

    目的 采用HPLC-DPPH法评价剑叶龙血树主要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其构效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剑叶龙血树中白藜芦醇、龙血素A、龙血素B、紫檀芪、7,4’-二羟基黄酮,色谱条件:Phenomenex lura C18 (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甲醇-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06 nm.通过对比剑叶龙血树药材溶液加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反应前后的各化合物色谱峰面积衰减情况,以各化合物峰面积比值计算清除率,评价各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结果 二苯乙烯类、二氢查耳酮类成分为剑叶龙血树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强弱依次为紫檀芪(清除率73.19%)>白藜芦醇(清除率71.10%)>龙血素B(清除率39.01%)>龙血素A(清除率12.14%).从构效关系上分析,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当羟基甲基化后,其抗氧化能力并未减弱;二氢查耳酮类化合物,苯环上甲氧基取代成对称结构有助于发挥其抗氧化能力;而仅有C-7,4’位羟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未显示抗氧化活性.结论 建立的HPLC-DPPH评价方法能量化表达剑叶龙血树中主要抗氧化成分,为筛选药效指标成分及建立全面谱-效相关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 影响巫山淫羊藿品质的施肥指标体系构建

    作者:张建海;冯彬彬

    目的 建立N、P、K施肥量与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品质的回归模型,探索巫山淫羊藿的佳施肥方案.方法 采用3因素4水平设计施肥方案,布置巫山淫羊藿N、P、K肥料效应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 建立了N、P、K肥配施效应模型与巫山淫羊藿产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在不同施肥措施中N2P2K2处理效果佳,不施或者少施N、P、K中的任何一种养分均不同程度导致巫山淫羊藿减产和质量下降;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随着N、P和K施肥量的提高,产量和有效成分的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表明,以巫山淫羊藿产量为考察对象,N、P、K肥间相互作用都存在一个值域,低于这个值域时都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高于这个值域时则都表现为拮抗作用;以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的量为考察对象,N、K和P、K肥间相互作用存在一个值域,有效成分的量表现出与产量相同的趋势.结论 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大田实验适宜的N、P、K肥施用量分别为224.154~269.461、176.324~214.651、152.624~197.354 kg/hm2.

  • 野豌豆属蒙药药用植物的rDNA-ITS序列分析

    作者:李骁;赵龙;王佩;鞠爱华

    目的 比较研究野豌豆属中入蒙药的8种药用植物山野豌豆Vicia amoena、北野豌豆V.ramuliflora、广布野豌豆V.cracca、多茎野豌豆V.multicaulis、黑龙江野豌豆V.amurensis、东方野豌豆V.japonica、大叶野豌豆V.seudorobus和歪头菜V.unijuga的rDNA-ITS序列差异性及其规律,寻找8种植物药之间的分子鉴别方法.方法 从野豌豆属蒙药材中提取总DNA,用PCR法扩增ITS,运用Clustal X、MEGA等软件比较和分析ITS的序列特征.结果 野豌豆属入蒙药的8种药用植物ITS序列长度为598~611 bp,具变异位点40个,其中信息位点33个,特异性鉴别位点29个.序列已提交至NCBI数据库,登录号为JQ309787~JQ309794,KJ417905~KJ417931.其中5种野豌豆的ITS序列为国际首次获得,分别为黑龙江野豌豆(JQ309789)、东方野豌豆(JQ309792)、多茎野豌豆(JQ309791)、大叶野豌豆(JQ309788)和北野豌豆(JQ309793).结论 ITS序列对野豌豆属入蒙药的8种药用植物具有较好的分辨性,为野豌豆属蒙药药用植物分子鉴别提供了参考.

  • 紫花鄂北贝母愈伤组织诱导及总生物碱的测定

    作者:刘群;肖波;李天祥;李庆和;张伯礼

    目的 研究紫花鄂北贝母Fritillaria ebeiensis var.purpurea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组合和配比,并考察原药材及愈伤组织中总生物碱的量.方法 以紫花鄂北贝母新鲜鳞茎为外植体,用抗生素和NaClO组合作消毒剂,基于MS固体培养基添加激素2,4-D+6-BA、2,4-D+KT设计正交试验进行离体培养;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量.结果 外植体适宜灭菌条件是以5% NaClO溶液消毒8 min;愈伤组织诱导激素水平为2,4-D 05 mg/L+ 6-BA 2.0mg/L;原药材及其愈伤组织中总生物碱量分别为1.46%、1.09%.结论 愈伤组织质地疏松,适合继代培养,其有效成分总生物碱量低于原药材.

  • 虎杖药材的HPLC-DAD-ELSD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杨航;尹春梅;焦连庆;曹扬;于敏

    目的 建立虎杖药材的HPLC-DAD-ELSD指纹图谱,对10个不同产地的虎杖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使用Luna C18(2)色谱柱(250mm×4.6 mm,5μm),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μL.蒸发光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9℃,载气体积流量3.0 L/min.结果 通过10批虎杖药材建立了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其中HPLC-DAD指纹图谱共有峰19个,相似度为0.938~0.993;HPLC-ELSD指纹图谱共有峰14个,相似度为0.905~0.999.确认了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结论 方法准确、稳定,为客观评价虎杖药材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 菊黄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作者:李春雪;张晨;王长生;曾锐;瞿燕

    目的 对菊黄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建立菊黄口服液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菊黄口服液方中枸杞子Lycii Fructus和制黄精Polygonati Rhizoma进行定性分析,苯酚-硫酸法测定菊黄口服液中总多糖的量;并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菊黄口服液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3,4-二咖啡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4,5-二咖啡酰奎尼酸8种化学成分的量,采用Odyssil C18色谱柱(250 mm×4.6mm,5 μm),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5 nm.结果 TLC鉴别方法能特征地鉴别枸杞子和制黄精,斑点均清晰,阴性无干扰;总多糖定量测定回归方程A=0.057 8 C+0.032 5 (r=0.999 1,n=8),线性范围为26.15~196.13 m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2%,所测6批样品中总多糖的质量浓度在157.74~166.49 mg/mL;RP-HPLC定量测定时,8种化学成分在测定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在99.18%~101.06%,RSD在0.79%~1.91%;6个批次样品中8种成分的质量浓度分别为新绿原酸102.9~142.6μg/mL、绿原酸488.6~563.8 μg/mL、隐绿原酸58.9~71.6 μg/mL、咖啡酸240.7~326.1 μg/mL、木犀草苷228.6~302.7 μg/mL、3,4-二咖啡酰奎宁酸398.0~485.4 μg/mL、3,5-二咖啡酰奎尼酸184.1~203.1μg/mL、4,5-二咖啡酰奎宁酸476.2~561.8 μg/mL.结论 TLC鉴别方法简单易行;总多糖及8种化学成分定量测定的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菊黄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 新型固体吸附技术去除灵芝提取物中重金属的初步研究

    作者:郭红丽;Christopher North;刘利亚;贺欢;龙厚宁;徐颖键;张敏;王鹏娇;高秀丽

    目的 利用新型固体吸附技术建立一种新的灵芝提取物中去除重金属的处理方法.方法 将灵芝提取物加0.5%乙醇水溶液进行溶解,加入10 mol/kg固体吸附剂,室温搅拌吸附15h,进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和苯酚浓硫酸显色法分别测定吸附处理前后灵芝提取物中5种重金属元素(Pb、Cd、Hg、As、Cu)和有效成分灵芝多糖的量.结果 经吸附剂处理后的灵芝提取物中重金属量显著降低,Pb、Cd、Hg、As、Cu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79%、74.28%、57.73%、76.55%、85.39%,重金属总量去除率达81.68%,达到《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灵芝多糖量变化甚小.结论 该新型吸附剂去除重金属效果明显且不影响有效成分的量,可被推荐用于去除灵芝提取物中超标重金属.

  • 方剂配伍对茵陈蒿汤中15种成分提取率的影响

    作者:窦志华;罗琳;姜晓燕;张琳;顾薇;孟萍;王征宇

    目的 研究方剂配伍对茵陈蒿汤中主要成分提取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茵陈、栀子、大黄、茵陈与栀子配伍(配伍A)、茵陈与大黄配伍(配伍B)、栀子与大黄配伍(配伍C)及全方配伍(配伍D)中2个环烯醚萜类成分(栀子苷和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2个西红花酸类成分(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3个结合型葸醌(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酚-1-O-葡萄糖苷和大黄素-8-O-葡萄糖苷)、5个游离型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2个鞣质单体(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及绿原酸的提取量,以单味药中提取率为100%,计算配伍A~D中15种成分的提取率.结果 配伍A、C、D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提取率降低;配伍A、D中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提取率提高,配伍C中该成分提取率降低;配伍B中3个结合型蒽醌及芦荟大黄素、大黄酚提取率提高,配伍C、D中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提取率提高;配伍C、D中没食子酸提取率降低;配伍A~D中绿原酸提取率降低.结论 方剂配伍对茵陈蒿汤中主要成分提取率有一定影响.

  • 决明子水提液微滤过程中膜通量和膜污染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宋忠兴;唐志书;刘红波;崔春利

    目的 探究陶瓷膜微滤决明子Cassia Semen水提液影响膜通量(J)和膜污染阻力(Rf)的因素.方法 以决明子水提液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以Rf和J的综合加权评分为评价指标,优化无机陶瓷膜微滤过程的佳工艺参数;并对膜微滤过程中4个主要工艺参数与Rf和J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佳膜微滤工艺条件:无机陶瓷膜孔径为0.2 μm、料液质量浓度50.0 g/L、跨膜压差0.1 MPa、膜面流速3.32 m/s;微滤膜孔径对Rf和J的影响具有显著性.结论 工艺条件对决明子水提液膜微滤过程中的J和Rf具有重要的影响;4种工艺参数对膜微滤过程Rf与J的影响主次顺序为膜孔径>跨膜压差>料液质量浓度>膜面流速.

  • 口服中药膜控多组分同步释放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博;刘志宏;林密真;杨慧丹;宋洪涛

    中药膜控型缓释制剂具有较高的释放调节操作性,不同的包衣材料、包衣厚度及膜控型缓释技术可以控制口服中药膜控缓释制剂的释药速率、释放时间或释放部位,易于实现中药中各成分的同步释放,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通过整理归纳近几年中药缓释制剂的相关文献,对口服中药膜控型缓释制剂进行综述,以期为口服中药膜控缓释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作者:李国华;李晔;梅锡玲;兰进

    灵芝Ganoderma lucidum (Lesyss ex Fr.) Karst在我国已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灵芝化学成分种类丰富,三萜酸是灵芝体内次生代谢产物,同时也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简要介绍了近年来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灵芝三萜种类、药理作用,生物合成途径及影响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积累的因素.以期为今后的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 天然产物来源的抗HIV-1多靶点抑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李凯;李爱秀;靳玉瑞;罗力

    在复杂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使用单靶点药物治疗越来越难得到预期的疗效.基于系统生物学和网络药理学的发展,对于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的研究更加深入透彻,发现使用多靶点药物治疗复杂疾病能够克服单靶点药物的许多缺陷.多靶点药物包括多组分多靶点药物和单组分多靶点药物,而单组分多靶点药物较多组分多靶点药物更有优势.艾滋病的治疗是当今世界难题,先后采用单靶点药物和多组分多靶点联合用药(高效抗逆转录疗法)治疗艾滋病,但是由于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和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制约了2种疗法的广泛应用,因此开发低毒、高效的单组分多靶点抗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药物成为治疗艾滋病的重要方向.抗HIV-1单组分多靶点药物主要通过合理药物设计合成或筛选得到,其中天然产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不乏抑制HIV-1的活性化合物,是发现抗HIV-1多靶点先导化合物的重要途径.对天然产物来源的具有多靶点抗HIV-1活性的化合物进行了综述.

中草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