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

中草药杂志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중초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药学会
  • 主办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1.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670
  • 国内刊号: 12-1108/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77
  • 曾用名: 中草药通讯
  • 创刊时间: 197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汤立达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人参芦头多糖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斌;陈琴鸣;陈卫平;刘根才;戴德雄

    目的 探讨人参芦头多糖的组成与质量分数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方法 采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分析人参芦头多糖的质量分数,采用TLC法分析其单糖组成,采用HPLC-HPSEC法测定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用硫酸-咔唑法测定多糖的量.结果 紫外光谱扫描未发现在260和280 nm附近有特征吸收,经TLC分析,芦头多糖水解后的单糖成分为葡萄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及葡萄糖醛酸,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1×103~1×106,提取的人参芦头粗多糖含多糖按半乳糖醛酸计为12.2%(RSD=0.6%,n=6).结论 经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的人参芦头多糖中蛋白质及核酸等杂质较少,不影响后续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采用硫酸-咔唑法定量测定较好.

  • 阳春砂仁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付琛;陈程;周光雄;叶丈才

    目的 研究阳春砂仁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18柱色谱等手段对阳春砂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阳春砂仁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龙脑(1)、β-谷甾醇(2)、乙酸龙脑酯(3)、香草酸(4)、原儿茶酸(5)、槲皮素(6)、异槲皮苷(7)、3,3′,4,4′-四羟基联苯(8)、β-胡萝卜苷(9)、对甲氧基桂皮酸(10)、对羟基桂皮酸(11).结论 化合物6、8、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绿玉树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晓阳;刘丽萍;康廷国;王红兵

    目的 研究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和凝胶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烯酮(2)、3-乙酰基-20-羽扇烷醇(3)、环阿尔廷-25-烯-3β,24ζ-二醇(4)、环阿尔廷-25-烯-3β-醇-24-酮(5)、环阿尔廷-23(E)-烯-3β,25-二醇(6)、大戟烷-25 -烯-3α-醇(7)、槲皮素(8)、山奈酚(9)、胡萝卜苷(10)、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

  • 泰国大风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俊锋;杨扬;钟惠民;程永现

    目的 研究泰国大风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手段,结合波谱方法(MS、ID NMR)分离鉴定泰国大风子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泰国大风子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分分离纯化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2)、5-羟基-3-醛基吲哚(3)、蔗糖(4)、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1-丙酮(5)、楝叶吴萸素B (6)、erythro-l,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e-1,3-diol (7)、threo-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e-l,3-diol (8)、erythro-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2-formyl-(E)-vinyl]-2-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l (9)、threo-1-(4-hydroxy-3-methoxyphenyl)-2- {4-[2-formyl-(E)-vinyl]-2-methoxyphenoxy }-propane-1,3-diol (10)、胡萝卜苷(11)、齐墩果酸(12)、3′-甲氧基木犀草素(13)、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14)、木犀草素(15).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救必应化学成分研究(Ⅰ)

    作者:许睿;高幼衡;魏志雄;朱盛华

    目的 研究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救必应Ilex rotunda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救必应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和醋酸乙酯部位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二丁香醚(1)和6个已知成分,分别为木栓酮(2)、3-羟基齐墩果烷(3)、紫丁香苷(4)、芥子醛葡萄糖苷(5)、十九烷酸(6)、硬脂酸(7).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黄花蒿残渣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作者:张晓蓉;彭光花;陈功锡;徐定华;常大成

    目的 对提取青蒿素后的黄花蒿残渣中挥发油进行综合利用.方法 采用水蒸气提取法对黄花蒿残渣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薄层色谱及GC-MS对提取的挥发油组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对黄花蒿残渣挥发油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 水蒸气提取法提取的黄花蒿残渣挥发油,每100g干植物得油量为0.43 mL,提取总量约为黄花蒿挥发油总量的69%;薄层色谱分析黄花蒿残渣挥发油存在5个组分.GC-MS鉴定黄花蒿残渣挥发油共40个成分,占挥发油成分84%.抑菌活性测试表明黄花蒿残渣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黄花蒿残渣挥发油仍然保留与原植物相同的部分化学成分,并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具有医药、化工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价值.

  • 景洪哥纳香根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作者:姜苗苗;冯毅凡;张雪;姚新生

    目的 研究景洪哥纳香Goniothalamus cheliensis根醋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制备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景洪哥纳香根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单乙酰双哥纳香二醇(1)和景洪哥纳香胺酮(2).结论 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苯乙烯内酯二聚体,化合物2为一个新的生物碱.

  • 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经皮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王绚;陈军;屈艳格;蔡宝昌

    目的 考察马钱子碱、马钱子总生物碱和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凝胶剂经皮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建立测定小鼠血浆中马钱子碱质量浓度的HPLC法,比较含相同剂量(10.8 mg/kg)马钱子碱各凝胶剂经皮给药后,马钱子碱的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药动学拟合.结果 经皮给药后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凝胶剂能显著增加马钱子碱的体内吸收,相对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AUC0→1是马钱子碱凝胶剂的1.74倍,是马钱子总生物碱凝胶剂的1.89倍,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以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经皮给药,可有效改善单体马钱子碱和总生物碱的体内药动学行为,有利于对马钱子碱的减毒增效.

  • 含与不含朱砂的万氏牛黄清心丸对高热惊厥大鼠模型的影响

    作者:陈斌;李飞艳;李福元;陈北阳

    目的 比较含与不含朱砂的万氏牛黄清心丸的抗惊厥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高热惊厥模型,记录模型大鼠给予万氏牛黄清心丸(1号方)、去除朱砂的万氏牛黄清心丸(2号方)、酸枣仁替代朱砂的万氏牛黄清心丸(3号方)后的惊厥潜伏期;取大鼠海马切片,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CA2、CA3区神经元形态并海马神经元计数;以安宫牛黄丸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随着惊厥诱导次数的增加,各组动物惊厥潜伏期均延长,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不同程度地延长惊厥潜伏期;与1号方比较,2号方及3号方各剂量组大鼠惊厥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模型大鼠海马各区神经元形态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1号方能明显增加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与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2号方和3号方对海马神经元的影响与1号方无明显差异.结论 1号方、2号方和3号方均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三者作用无明显差异.

  • 去甲斑蝥素抗骨髓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杜恒飞;于路佳;蒙艳凤;吕鸿雁;张金巧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抗骨髓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NCTD对人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 检测核因子-κB (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 (p-NF-κB p65)、NF-κB抑制因子IkBα、磷酸化IkBα(p-IkBα)、IkB激酶α(IKKα)以及Survivin、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RT-PCR检测NF-κB mRNA表达.结果 NCTD抑制RPMI 8226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剂量为20、40 mg/kg时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29.8%、53.5%.NCTD抑制胞核NF-κB p65、p-NF-κB p65以及胞浆p-IkBα、IKKα的表达,增加胞浆IkBα的表达,对胞浆NF-κB p65的表达无显著影响.NCTD还抑制Survivin、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Bax的表达和RPMI 8226细胞Caspase-3的活化,Caspase-3抑制剂能部分拮抗NCTD引起的RPMI 8226细胞凋亡(P<0.05).结论 NCTD对RPMI 8226细胞有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硫酸化人参皂苷体外抗新城疫病毒作用

    作者:高焕;韩立秋;胡林;张亚宁;王德云

    目的 观察硫酸化人参皂苷(sGS)抗新城疫病毒的活性.方法 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sGS,红外光谱仪对sGS结构进行分析,MTT法检测硫酸化修饰前后人参皂苷(GS)预先给药、接种病毒后给药、与病毒同时给药3种不同给药方式的抗新城疫病毒活性.结果 硫酸化修饰后人参皂苷在1 144、807cm-1有2个特征吸收峰,表明硫酸基已经和糖链结合成酯.预先给药或病毒接种后给药,加入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的GS和sGS的CEF培养液的A570值均显著大于未给药的病毒组(P<0.05),且GS与sGS的抗病毒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 GS和sGS与病毒同时给药,两药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的A570值也均显著大于未给药的病毒组(P<0.05),且sGS的大病毒抑制率显著高于GS.结论 GS经硫酸化修饰后可提高其抗新城疫病毒活性,主要表现为提高其直接杀灭病毒的作用.

  • 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对Caco-2细胞模型转运宝藿苷Ⅰ的影响

    作者:金鑫;张振海;陈玲玲;贾晓斌;谭晓斌;陈彦

    目的 考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TPGS)对宝藿苷Ⅰ在Caco-2细胞模型转运的影响.方法 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不同浓度的TPGS对宝藿苷Ⅰ细胞转运行为的影响,以超高压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细胞样品溶液中宝藿苷Ⅰ的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在应用TPGS后,宝藿苷Ⅰ从细胞绒毛面供给侧(AP)→基底面外侧(BL)的跨膜转运量明显增高(P<0.05),外排比率显著下降(P<0.05).当宝藿苷Ⅰ与TPGS比例分别为1:1、1:3、1:9时,宝藿苷Ⅰ的外排比率分别为1.978 8、1.779 8、1.609 0,与仅用宝藿苷Ⅰ相比分别下降了73%、76%、78%.结论 在Caco-2细胞模型上,TPGS可显著促进宝藿苷Ⅰ的吸收.

  • 川紫菀水提取物中主要生物碱成分clivorine分析及其对大鼠肝毒性初步研究

    作者:程敏;汤俊;高秋芳;林鸽

    目的 考察川紫菀水提取物对大鼠的肝毒性,并探讨其肝毒性与水提取物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分析川紫菀水提取物中主要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成分,并结合文献报道设定水提取物的给药剂量.将水提取物ig给予SD大鼠,通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肝组织中结合吡咯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及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考察水提取物的肝毒性.结果 川紫菀水提取物中主要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成分为clivorine (3.94 mg/g).单次给予水提取物无论剂量高低,ALT和AST均未见明显改变,但肝组织GSH水平显著下降;多次给药时水提取物高剂量组ALT和AST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肝组织中均可检出结合吡咯,其量与给药剂量大小及次数呈正相关.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肝组织有明显病变.结论 川紫菀水提取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大剂量的毒性尤为明显.Clivorine是水提取物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可能是川紫菀肝毒性的主要毒效物质.

  • 光质对灵芝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作者:郝俊江;陈向东;兰进

    目的 以飞船搭载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为材料,研究不同光质对灵芝生长形态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效应,找出适于灵芝生长的佳光质,为光质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栽培灵芝时进行不同光质处理,在灵芝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观测其形态变化,并测定抗氧化酶体系中主要酶活性.结果 不同光质处理的弹孢前期灵芝菌盖厚度与菌盖表面环纹数与对照差异显著.不同光质处理对灵芝子实体产量和灵芝孢子粉产量均有影响.红色、蓝色光质处理提高了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蓝色光质处理提高了可溶性蛋白量,并且使丙二醛(MDA)在生长末期保持相对较低水平,从而延缓了灵芝子实体衰老.绿色、黄色光质抑制了抗氧化酶活性,导致灵芝子实体可溶性蛋白量下降及MDA量上升,加速了灵芝子实体的衰老过程.结论 蓝色光质可以使灵芝子实体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水平,促进可溶性蛋白合成,从而增强灵芝代谢,延缓灵芝衰老.

  • 秦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与其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静;梁健;安毅;秦源;南春燕

    目的 研究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与其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关系.方法 采用平板培养法测定秦艽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 人工栽培秦艽根际细菌、氨化细菌和固氮菌数量均显著高于野生种类;野生和人工栽培秦艽根际细菌、氨化细菌和固氮菌数量在高海拔样点高;人工栽培秦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野生种类;秦艽生物量与根际细菌、氨化细菌和固氮菌数量呈正相关.结论 秦艽人工栽培应充分满足其生态要求,尽量在秦艽适宜生长的高海拔低温山区栽培;合理供给氮肥,接种合适的菌肥并增加其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可提高秦艽的产量.

  • 分子印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紫草中紫草素

    作者:贾宝秀;李玉琴;刘彩红;李珂

    目的 建立分子印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定量分析紫草素的新方法.方法 在酸性条件下,紫草素对高锰酸钾-甲醛体系发光反应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紫草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将其作为分子识别物质,利用紫草素-高锰酸钾-甲醛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建立测定紫草素的分子印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结果 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与紫草素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其标准曲线为Y=43.2 X+ 12.68,r=0.999 3,线性范围为1.20~80.0 μg/mL,检出限为0.36 μg/mL.结论 利用分子印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紫草中的紫草素简便、快速、准确.

  • 银杏叶滴丸中萜类内酯测定方法的改进研究

    作者:黄琴伟;李樱红;郑成

    目的 以银杏叶对照提取物为对照建立银杏叶滴丸中萜类内酯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 nun×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体积流量0.8 mL/min,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5℃,氮气体积流量3.0 L/min.结果 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分别在1 672.2~10 033.2、1 026.4~6 158.4、527.8~3 166.8、2 200.8~13 204.8 ng呈良好的对数线性关系;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及总萜类内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 (RSD 2.5%)、108.1% (RSD 3.5%)、116.0% (RSD 4.9%)、90.4% (RSD0.6%)及99.3% (RSD 1.1%).结论 本方法简单易行、可控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银杏叶滴丸中萜类内酯的定量测定,并为中成药中多指标成分同时测定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 鸡冠花炒炭后糠酸的变化研究

    作者:包贝华;张丽;姚卫峰;朱琼

    目的 考察鸡冠花炮制前后糠酸的变化.方法 采用HPLC法对炮制后出现的糠酸进行测定.结果 10批鸡冠花生品未检出糠酸,而经过炮制的鸡冠花炭中糠酸的量在69.83~181.00 μg/g.结论 鸡冠花炮制后,糠酸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 制川乌与川贝母、浙贝母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

    作者:齐瑶;皮子凤;宋凤瑞;林娜;刘志强

    目的 研究制川乌与川贝母、浙贝母配伍前后其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情况,从而分析乌头反贝母的相反机制.方法 使用UPLC-ESI-LTQ-MS对配伍前后的煎煮液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化学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 制川乌与川贝母、浙贝母配伍前后成分均有明显差异,其中与川贝母配伍产生5个化学标志物,与浙贝母配伍产生6个化学标志物,重复出现的标志物为次乌头碱和苯甲酰基次乌头原碱.结论 制川乌与两种贝母配伍后的化学标志物差异较大,仅有2个相同,结合前期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推测制川乌与不同贝母配伍后LD50的变化与其配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相关;从而说明相反不完全是通过其化学成分变化引起的,其相反机制可能还通过其他因素共同引起.

  • 新型伤湿止痛贴膏剂体外释药规律研究

    作者:黎丽;闫小平;郑蕊;毛超一

    目的 研究新型伤湿止痛贴膏剂(热熔压敏胶基质)体外透皮速率和释放规律.方法 采用 HPLC 法测定透皮接收液和释放液中指标成分马钱子碱、士的宁和硫酸阿托品的量,计算其体外透皮速率和释放速率.结果 马钱子碱、士的宁和硫酸阿托品在体外透皮试验中,分别以7.44%·h-1/2、10.53%·h-1/2、4.73%·h-1/2的速率恒速渗透;体外释药速率分别为10.35%·h-1/2、18.1 3%·h-1/2、4.88%·h-1/2,其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以热熔压敏胶为基质的新型伤湿止痛贴膏剂为骨架控释型释药系统.

  • 不同产地苦瓜中苦瓜皂苷的闪式提取及HPLC测定

    作者:王晓婧;孙伟;曾珂;区海燕;赵余庆

    目的 采用闪式提取和固相萃取相结合的方法来快速测定不同产地苦瓜中momordicoside L、kuguaglycoside C、goyaglycoside-d的量.方法 样品经过闪式提取和固相萃取处理后,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7:43),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结果 Momordicoside L 线性范围为0.048~0.48 μg,加样回收率为96.93%,RSD为1.95%; kuguaglycoside C线性范围为0.024~0.36 μg,加样回收率为97.80%,RSD为1.19%; goyaglycoside-d线性范围为0.006~0.192 μg,加样回收率为93.62%,RSD为1.28%.广东、广西、福建3个产地3种成分的量差异较大.结论福建产苦瓜中momordicoside L量高,广东产苦瓜中kuguaglycoside C 和goyaglycoside-d的量均较高.此方法可作为苦瓜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

  • 凌霄花中洋丁香苷的制备

    作者:张桥;沈娟;赵祎武;王振中;萧伟

    目的 从凌霄花中制备洋丁香苷.方法 凌霄花70%乙醇提取液经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凝胶Sephadex LH-20柱精制制备洋丁香苷.结果 产品经HPLC、ESI-MS分析确定为洋丁香苷,质量分数>9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克服耗费大量有机溶剂、收率低等弊端,适合洋丁香苷制各.

  • 均匀设计优化雷公藤内酯醇透皮贴剂的处方研究

    作者:阙慧卿;钱丽萍;林绥

    目的 进行复方雷公藤内酯醇透皮贴剂的制各处方研究,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优选雷公藤内酯醇透皮贴剂的佳制备工艺,以压敏胶a与b质量比(A)、羊毛脂用量(B)、丙二醇用量(C)作为条件因素,采用3因素7水平进行试验.结果 佳工艺为A1B2C3,即骨架材料(压敏胶a与调节黏性的压敏胶b质量比1∶2)100份,羊毛脂2份,1,2-丙二醇6份,加入水相和油相药物后定容至120份,搅匀即得.结论 按均匀设计所得的优处方制成的贴剂初黏力、外观、持黏力和稳定性良好.

  •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广金钱草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作者:张蕾;韩坚;冯志强;李庆国;关世侠;廖琼峰

    目的 对大孔树脂富集纯化广金钱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总黄酮吸附率、解吸率为评价指标,通过考察树脂类型、原料液质量浓度、pH值、上样体积流量、解吸溶剂、水除杂用量、佳上样量、醇洗脱体积流量、洗脱体积及绘制树脂静态吸附平衡曲线、泄露曲线和动态解吸曲线,综合评判确定优工艺.结果 DM-130树脂富集纯化效果较好,其对广金钱草总黄酮的适宜吸附和解吸条件为:吸附原料液质量浓度为8.0 mg/mL,pH值为4.0~6.0,上样体积流量为3 BV/h;解吸先用4 BV的水除杂,再用50%乙醇洗脱,洗脱剂用量为5 BV,体积流量为2.0BV/h.结论 DM-130树脂可用于广金钱草总黄酮的富集纯化,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精制效果突出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工业生产应用价值.

  • 生地黄不同炮制阶段寡糖和梓醇的变化研究

    作者:邱建国;张汝学;贾正平;李茂星;张泉龙;周珺;尉丽力

    目的 考察生地黄不同炮制阶段所含地黄寡糖和梓醇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水为溶媒,超声提取不同炮制阶段生地黄中寡糖类成分,流动相用乙腈-水(72:28),体积流量1.0 mL/min,NH2色谱柱分离,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HPLC法测定;采用甲醇为溶媒,超声提取梓醇,流动相用甲醇-0.1%磷酸溶液(1:99),体积流量1.0 mL/min,C18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210 nm,HPLC法测定.结果 不同炮制阶段生地黄中的寡糖成分及其量不同,梓醇的量不同.结论 炮制改变了生地黄中寡糖成分类型及其量,同时也影响梓醇的量.

  • 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亚微乳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作者:华海婴;杨婷;赵永星

    目的 制备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亚微乳剂并考察其性质.方法 采用高压微射法制备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亚微乳,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考察其粒径、电位、载药量和稳定性.结果 制备的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亚微乳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 175.03±4.28) nm和(-30.80±0.44)mV,载药量为877.3 μg/mL,在低温避光条件下保存稳定性良好.结论 制备的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亚微乳粒径小、含药量高,稳定性良好,为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的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 油菜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

    作者:杨必成;刘海;杨义芳;金丽丽;黄春跃;刘征宇

    目的 研究油菜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并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同时建立HPLC-UV法测定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 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优选油菜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佳提取方法和工艺参数;采用Capcell PAK-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pH 2.2磷酸水溶液(35∶65)洗脱,检测波长360 nm,体积流量1.00 mL/min,柱温40℃,对提取物中3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渗漉法为提取油菜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理想方法;3种黄酮类成分分离度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重现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 渗漉法适合提取油菜花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所建立的HPLC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油菜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同时定量分析,为油菜花粉原料及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奠定了基础.

  • 均匀设计法优选白花刺参的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吴春蕾;刘圆;张志锋;徐彦

    目的 优选白花刺参的佳回流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UV法和HPLC法测定总皂苷及刺参苷J的量,以总皂苷提取率、刺参苷J提取率和干浸膏收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U8(84)均匀设计表设计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4种因素对总皂苷提取的影响.结果 白花刺参的佳提取工艺参数: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 均匀设计法优选出的白花刺参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为白花刺参总皂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近红外光谱法在线质量监控白芍工业化提取

    作者:张金巍;张延莹;刘岩;王苹;张培

    目的 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研究并建立芍药苷的定量检测模型,实现产业化规模白芍醇提液浓缩过程的在线质量监控.方法 在线采集NIRS,同时进行芍药苷的HPLC检测,采用偏小二乘法建立提取过程中芍药苷定量检测模型.结果 浓缩模型的佳建模波段为5 187~7 065 cm-1.模型相关系数为0.969 1,校正均方差为0.605.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9%.结论 利用NIRS技术能够实现白芍醇提液浓缩过程的在线质量监控.

  • 有毒中药藤黄炮制“减毒增效”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欧水平;王森;杨启悦;陈振华;吴红梅;杨明

    藤黄药理作用广泛,但其为剧毒中药,因而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通过炮制能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总结并归纳了藤黄炮制方法,炮制对其化学成分、药效、毒性等方面的影响,为今后深入进行有毒中药炮制,特别是藤黄的炮制“减毒增效”研究提供相关依据,并为藤黄科学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

  • 草珊瑚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徐艳琴;刘小丽;黄小方;葛菲

    草珊瑚是我国重点研究药用植物之一.在系统查阅和整理国内外有关草珊瑚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尤其是质量控制及人工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草珊瑚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指出在医药领域需进一步加强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的同时,应在植物学领域重视并深入开展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此外,草珊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工栽培研究也应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 圆滑番荔枝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姜盼;陈锴;程宝奇;黄文华;张晶;余竞光

    圆滑番荔枝为番荔枝属植物,民间常用作杀虫药和驱虫剂.从圆滑番荔枝分离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番荔枝内酯类、萜类、环肽、生物碱等,其中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占大多数.圆滑番荔枝具有抗肿瘤、杀虫、抗菌、阻碍孢子萌发等多种生物活性,应用前景广阔.为更好地挖掘圆滑番荔枝的药用价值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现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供参考.

  • 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思考

    作者:陆茵;王爱云;郑仕中;陈文星;陶丽;张伟伟

    针对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及不能回归到临床,指导中医师遣方用药进行思考,通过深入分析中药复方的作用方式及特点,认为合理的复方评价体系还未真正建立,是制约中药复方研究的瓶颈,有必要密切联系生命学科的发展另辟蹊径,创新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地衣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房敏峰;王启林;胡正海

    地衣是低等植物的重要类群,为菌藻共生体,全世界已知500多属26000多种,我国有232属1766种.地衣入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地衣主要成分为地衣多糖和地衣酸,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辐射及抗菌等生物活性.现就地衣的种质资源、药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药用地衣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 药物潜在毒性发现技术及其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展望

    作者:边育红;庄朋伟;王丽;周慧芳;张艳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发现新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但这些化合物终成为药品到上市销售是一个周期长、操作复杂、资金投入大且失败率很高的过程.因此,寻找能够确切、快速、敏感反映外源性化合物对生物体毒性作用的安全性评价模型已成为现代药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不断涌现出应用各种先进的生物学手段及平台进行药物毒性评价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毒理学药物毒性评价的缺点,不仅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及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药物毒性预测及潜在毒性评价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中药安全性评价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基于药物体内代谢过程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思路与方法

    作者:郭建明;段金廒;郝海平;唐于平;钱大玮;刘培

    伴随着药物代谢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代谢组学的出现,建立基于药物体内代谢过程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和评价配伍禁忌的反药组合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揭示其致毒增毒、减效降效的可能途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科学实质,为中药科学配伍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为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提供借鉴和示范.

中草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