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

中草药杂志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중초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药学会
  • 主办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1.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670
  • 国内刊号: 12-1108/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77
  • 曾用名: 中草药通讯
  • 创刊时间: 197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汤立达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闹羊花中黄酮类成分研究

    作者:刘有强;孔令义

    目的 研究闹羊花Rhododendron molle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闹羊花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I)、槲皮苷(quercitrin,II)、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quercetin-3-O-α-L-arabinoside,III)、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side,IV)、quercetin 3-rhamnoside 2"-gallate(V)、山柰酚(kaempferol,Ⅵ)、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side,Ⅶ)、山核桃素(caryatin,Ⅷ)和异鼠李素(isorhamnetin,IX).结论 此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V、Ⅶ和Ⅸ为首次从闹羊花属中分离得到.

  • 大叶金花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作者:罗娅君;肖新峰;王照丽

    目的 研究大叶金花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2个有机酸化合物,鉴定了10个,分别鉴定为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 2,5-dihydroxybenzoate,I)、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phthalicacid bis-(2-ethylhexyl)ester,Ⅱ]、棕榈酸(palmitic acid,Ⅳ)、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V)、三十烷酸(tria-contanoic acid,Ⅶ)、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 Ⅷ)、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Ⅸ)、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X)、对甲氧基苯甲酸(p-methoxy-benzoic acid,Ⅺ)、丁香酸(syringic acid,XⅡ).结论 化合物I、Ⅱ、Ⅳ、Ⅶ、Ⅷ、X、Ⅺ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 黄连木食用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柳建军;刘锡葵

    目的 研究黄连木食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以及RP-18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黄连木食用部位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I)、对羟基苯乙酸(II)、没食子酸乙酯(III)、赤杨二醇(IV)、穗花杉双黄酮(V)、对羟基苯甲酸(VI)、原儿茶素(Ⅶ)、没食子酸(Ⅷ)、槲皮素-3-O-β-D-木糖苷(IX)、芦丁(X)、胡萝卜苷(XI)、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XII)、槲皮素(XⅢ)、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XIV)、柚皮素(XV)和4-羟基肉桂酸(XVI).结论 除化合物I、Ⅲ、Ⅷ、XⅡ和XIII外,其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红绒毛羊蹄甲中的黄酮类成分

    作者:尚小雅;李帅;王素娟;杨永春;石建功

    目的 研究红绒毛羊蹄甲Bauhinia aurea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90%乙醇提取,从醋酸乙酯萃取物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黄酮苷元,8个为黄酮苷,分别鉴定为白杨素(I)、木犀草素(Ⅱ)、芹菜素(Ⅲ)、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IV)、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V)、3,5,7-三羟基色原酮-3-O-α-L-鼠李糖苷(Ⅵ)、白杨素-7-O-β-D-葡萄糖苷(Ⅶ)、山柰素-3,7-二氧-α-L-双鼠李糖苷(Ⅷ)、槲皮素-3,7-二氧-α-L-双鼠李糖苷(Ⅸ)、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X)、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XI).结论 化合物Ⅱ、Ⅲ、Ⅵ、Ⅶ、X和Ⅺ均为首次从羊蹄甲属植物中发现.

  • 通关藤的化学成分

    作者:马明芳;丁克毅;丁立生;王晓玲

    目的 研究了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提纯,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MS、1R、UV、~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学技术确定了其结构.结果 从通关藤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美国商陆脑苷(poke-weed cerebroside,I)、β-D-黄夹吡喃糖苷-(1→4)-β-D-磁麻吡喃糖甲苷(Ⅱ)、11α、12β-丙酮缩二羟基通关藤苷元B(Ⅲ)、牛奶菜醇A(IV)、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2-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1,3-二醇(赤式)(V)、半乳糖醇(VI)、东莨菪素(Ⅶ)、直立牛奶菜双糖(marsectobiose,Ⅷ)、胡萝卜苷(Ⅸ)、丁二酸(X).结论 化合物I、V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Ⅵ~Ⅷ、X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作者:曹春泉;孙隆儒;王小宁

    目的 研究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法分离,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白花丹参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9-dihydro-1,6-dimethylfuro[3,2-c] naphtha[2,1-e]oxepine-10,12-dione(I)、丹参二醇C(II)、鼠尾草酚酮(Ⅲ)和1,2,6,7,8,9-hexahydro-1,6,6-trimethyl-3,11-dioxanaphtho[2,1-e]azulene-10,12一dione(IV).结论 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花丹参酮(salmilalba-none),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白花丹参中分离获得.

  • 大叶千斤拔根的化学成分

    作者:李宝强;宋启示

    目的 研究大叶千斤拔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及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异黄酮4个,双氢黄酮3个,黄烷醇1个,分别是染料木素(I)、5,7.3',4'-四羟基异黄酮(II)、5,7,4'-三羟基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III)、5,7,4'-三羟基-8,3'-二异戊烯基双氢黄酮(IV)、5,7,4'-三羟基-6-异戊烯基异黄酮(V)、云南千斤拔素(flemichin D,VI)、胡枝子黄烷酮A(lespedezaflavanone A,Ⅶ)、赛金莲木儿茶精(ouratea-catechin,Ⅷ)、3.4,5-三甲氧基苯-O-β-D-葡萄糖苷(Ⅸ)、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X)、豆甾醇(XI).结论 化合物Ⅲ~V、Ⅶ~Ⅺ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化合物I~Ⅺ为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得到,其中以生理活性成分染料木素为代表的异黄酮为该植物根的主要成分.

  • 牛至和石香薷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张潇月;肖丹;白冰如;边燕红;李帮经

    唇形科牛至属植物有20余种,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及中亚地区,欧亚、北非等地区亦有分布.我国仅有牛至Orziganum vulgare L.一个种,分布于国内大部分省区~([1,2]).

  • 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的合成与评价

    作者:王家强;刘军峰;关玉昆;赵烽;许卉;刘珂

    目的 以蛋白酶抑制剂雷公藤红素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以期得到脂溶性的前体药物.方法 经常规提取分离得到雷公藤红素(I),通过脱水缩合方法和先成盐后酯化方法合成雷公藤红素衍生物;采用MTT法研究了5个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合成的5个衍生物经结构确证为雷公藤红素甲酯(Ⅱ)、雷公藤红素苄酯(Ⅲ)、雷公藤红素正十六醇酯(Ⅳ)、雷公藤红素环氧丙酯(V)和雷公藤红素酰胺(Ⅵ);5个衍生物除雷公藤红素酰胺外,其余4个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与母体相当,均比阳性对照药顺铂的细胞毒活性强.结论 首次合成了雷公藤红素酯类衍生物,且具有较强细胞毒活性.

  • 木贼大孔树脂提取物对单个核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

    作者:李丽玮;黄伟;李云峰;甄艳军;张莉;侯建明

    目的 探讨木贼大孔树脂提取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单个核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获取木贼提取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木贼大孔树脂提取物作用于ox-LDL诱导的ECV304细胞12 h,观察人单个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及ECV304细胞的IL-8和VCAM-1蛋白表达,并通过RT-PCR观察IL-8和VCAM-1的基因表达.结果 高、中、低剂量(100、50、25 μg/mL)的木贼大孔树脂提取物均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单个核一内皮细胞的黏附,下调ox-LDL诱导的ECV304细胞IL-8和VCAM-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以中剂量(50 μg/mL)效果明显.结论 木贼中总黄酮和总酚酸是木贼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有效部位之一,两者抑制IL-8和VCAM-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可能是其抑制单个核-内皮细胞黏附及抗AS的机制之一.

  • 野西瓜总生物碱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与[Ca~(2+)]_i变化的相关性

    作者:于蕾;莫科;王崴;崔荣田;邹翔;季宇彬

    目的 探讨野西瓜总生物碱(Capparis spinosa alkaloid,CSA)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研究CSA对人肝癌HepG2的杀伤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研究CSA对HepG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SA对HepG2细胞内[Ca~(2+)]i的影响.结果 CSA对人肝癌HepG2有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并且有剂量依赖性,IC_(50)为142.82 μg/mL;HepG2细胞在CSA作用后出现特征性凋亡形态特征,凋亡细胞比率明显高于自然凋亡率;且阻断细胞由S期向G_2期的移行,CSA明显升高HepG2细胞[Ca~(2+)]i,并与药物质量浓度呈量效正相关.结论 CSA对人肝癌HepG2有明显的杀伤和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SA造成肿瘤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有关.

  • 小檗碱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其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关系

    作者:章涛;李苌清;杨俊卿;刘颖菊;万敬员;周岐新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生长的影响及其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的关系,以评价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小檗碱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联合PPARγ拮抗剂GW9662,分析小檗碱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与PPARγ受体的关系;实验同时采用罗格列酮作为阳性药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 小檗碱呈量-效和时-效关系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21μmol/L;小檗碱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PARγ受体拮抗剂不能逆转小檗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小檗碱可明显抑制MDA-MP-231细胞生长,但与罗格列酮不同,其作用不通过PPARγ受体介导;小檗碱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的效应较罗格列酮更为显著;小檗碱可望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

  • 蛹虫草菌丝体醇提物对氢化可的松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施明珠;李有贵;钟石;樊美珍;计东风

    目的 研究蛹虫草菌丝体醇提物对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致老龄小鼠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ICR雄性老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蛹虫草菌丝体醇提物低、中、高剂量(0.167、0.334、0.668 g/kg)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均im氢化可的松(25 mg/kg)造模,实验结束时测定小鼠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及ATP酶(Na~+,K~+-ATP、Ca~(2+),Mg~(2+)-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同时通过光镜观察小鼠肝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 蛹虫草菌丝体醇提物可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肝组织ATP酶、SOD和GSH-Px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减轻氢化可的松引起的肝组织病理损伤.结论 蛹虫草菌丝体醇提物对氢化可的松致小鼠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狭叶五味子中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研究

    作者:饶贤高;肖伟烈;杨柳萌;孙汉董;傅颖媛;郑永唐

    目的 研究从狭叶五味子Schisandra lancifolia中分离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phyllocoumarin)和(-)-表儿茶酸[(-)-epicatechi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 为了筛选和确认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体外抗HBV活性,以HepG2.2.15细胞为体外研究HBV模型,分别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稀释不同质量浓度的药物作用于细胞,培养3 d后收集上清,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生长影响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评价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对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 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其细胞毒性非常小,CC_(50)均大于200μg/mL.扁枝杉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抑制HBsAg和HBeAg分泌作用.阳性对照药物阿德福韦酯也抑制HBVHBsAg和HBeAg分泌,但在相同质量浓度(1.6μg/mL)下其抑制作用较扁枝杉香豆素弱.结论 狭叶五味子中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体外抑制HBV HBsAg和HBeAg分泌的作用,从而起到抗HBV作用.

  • 海马不同提取物对雌二醇致肾阳虚小鼠的影响

    作者:陈素红;吕圭源;范景;颜美秋;叶合;方哲;汤小华;吴海峰

    目的 观察海马4个提取物(水、正丁醇、醋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对雌二醇致肾阳虚模型小鼠的影响,认识其"甘,温,人肝、肾经"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 采用ip苯甲酸雌二醇造成小鼠肾阳虚模型,对小鼠体征、肛温、抓力、游泳时间、自主活动、血清肌酐(Cr)及尿素(UR)、血液学指标、睾丸和精囊腺指数进行测定.结果 海马4个提取物均能改善肾阳虚小鼠体征,升高精囊腺指数和血液RBC、Hb、PLT,降低血清UR水平;海马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均能提高肾阳虚小鼠肛温、抓力、游泳时间、自主活动次数、睾丸指数、WBC、淋巴细胞(LY)、单核细胞(MO)、嗜中性粒细胞(NE);正丁醇提取物能提高小鼠自主活动次数、NE;醋酸乙酯提取物能提高小鼠抓力、游泳时间.结论 海马的药效可作为改善肾阳虚证之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畏寒肢冷、精神萎靡、阳虚水泛,以及肾精亏虚、肝气虚弱所致血液亏虚的基础,并作为其甘温、人肝、肾经药性现代科学内涵的组成部分.海马水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的作用较为接近且较强,为认识海马甘、温、归肝肾经共同药效物质群提供了启示.

  • 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光化学疗法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凋亡时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作者:陈楠楠;张晨;向阳;黄世林;张德杰

    目的 研究补骨脂素(PSO)加长波紫外线(UVA)光化学疗法(PUV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K562、NB4凋亡时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细胞与不同质量浓度PSO,接受或不接受UVA照射后共同培养,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PUVA处理后的K562、NB4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PSO、UVA照射及PUVA均可使细胞凋亡率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UVA的作用显著强于前两者(P

  • 灯盏花素不同途径给药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防治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石森林;张韩清;储利胜;吴瑾瑾;沈伟;葛卫红;李昌煜

    目的 比较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SD大鼠右侧局部脑缺血模型,脑缺血1h,再灌注24h,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鼻腔给药高、低剂量组,灯盏花素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1h,再灌注24h时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而经鼻腔多次给药后神经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平均为21.82%,鼻腔给药组的脑梗死体积为9.37%和12.14%,口服组给药组、静脉给药组为16.76%与14.01%,4个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鼻腔给药组明显优于口服给药组、静脉给药组,均有统计学意义;鼻腔给药高剂量优于低剂量,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防治作用优于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

  • 猫豆胍镇静催眠和抗震颤麻痹作用研究

    作者:黄增琼;蒋伟哲;黄兴振;黄敏;巫世红;韦永冠

    目的 研究从猫豆中提取的单体成分猫豆胍(MDG)的镇静催眠、抗惊厥和抗震颤麻痹作用,为猫豆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小鼠自主活动法、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法、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法、抗硝酸士的宁致惊厥试验法和氧化震颤素致小鼠震颤试验法,观察MDG的镇静催眠、抗惊厥和抗震颤麻痹作用.结果 在375 mg/kg剂量下MDG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和活动路程(P<0.05);500、625 mg/kg MDG能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入睡小鼠只数(P<0.05、0.01);625 mg/kg MDG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P<0.05)和显著延长小鼠发生惊厥的潜伏期和死亡时间(P<0.01);MDG在375和625 mg/kg剂量时,对小鼠震颤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猫豆中提取的MDG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但没有抗震颤麻痹作用.

  • 阿魏胶囊对模型动物血脂、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薛洁;韩荣;张海英

    目的 探讨阿魏胶囊对大鼠血脂、小鼠微循环及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以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魏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对照组,给药5周后,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小鼠注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Adr),观察给予Adr前后8min小鼠耳廓微循环情况.大鼠给药12 d,以高分子右旋糖酐建立大鼠血瘀证模型,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阿魏胶囊可降低血清TC、TG、LDL-C,升高血HDL-C/TC值,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魏胶囊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A、V血管收缩率和毛细血管网交叉点减少明显降低(P<0.01、0.05).阿魏胶囊能显著降低小鼠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阿魏胶囊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并对小鼠耳廓微循环和大鼠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作用.

  • 土槿乙酸酰胺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王辉;雷志勇;陈虹;王贺;王敏

    目的 通过研究土槿乙酸衍生物土槿乙酸酰胺(PB-LY)对HeLa 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PB-LY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LY对HeLa 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RT-PCR法检测PB-LY对He-La细胞周期相关基因 p53 和 p21 mRNA 表达的影响.结果 PB-LY可明显减少G_1期的HeLa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_2+M期细胞的比例,上调p53基因的表达,同时协同下调p21基因的表达.结论 PB-LY可通过增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53基因的表达和减少p21基因的表达,使HeLa细胞的周期阻断在G_2+M期,从而阻滞HeLa细胞的生长.

  • 党参根的形态发生及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夏丹;刘文哲

    目的 揭示党参根的发生发育规律及储藏物质和主要药用成分在根中的积累部位.方法 应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党参根的形态发生,PAS反应和苏丹Ⅲ染色显示根中储藏物质,等量的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混合试剂对党参萜类及甾类物质显色.结果 党参根发育过程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4个阶段.党参根中存在大量乳汁管,在原生木质部导管出现时,韧皮部中已产生乳汁管细胞,而后一直与韧皮部分子相伴产生.党参根中积累了大量淀粉粒.萜类和甾类物质积累在根的薄壁细胞和乳汁管中.结论 党参根中大量薄壁细胞和乳汁管是储藏物质和主要药用成分的积累部位.

  • 藏药马尿泡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作者:徐文华;陈桂琛;周国英;孙菁;卢学峰

    目的 通过对马尿泡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为马尿泡的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以马尿泡野生植株上的休眠芽为外植体,将它们接种到一系列含有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中.结果 外植体野生芽不易进入正常萌发生长阶段,一旦进入正常阶段,能迅速进入生长状态,诱导野生芽分化的适培养基是MS+6-BA 2.0 mg/L+NAA 1.0 mg/L,且侧芽要比主芽分化得快,增殖率明显高于主芽的增殖率.25 d转接1次,增殖倍数在5倍以上.适生根培养基是1/2 MS+IBA 0.5 mg/L,诱导生根率达96%.无菌苗幼叶诱导愈伤组织适培养基是MS+6-BA 0.5 mg/L+NAA 0.5 mg/L+2,4-D1.0 mg/L,诱导率达100%.结论 一方面建立了稳定高效的马尿泡再生体系,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培养达到了其种质资源的保存.

  • 不同生长期紫花苜蓿中苜蓿素的测定

    作者:王淑惠;李兰芳;张勤增;刘智鹏;徐兴俊

    目的 测定紫花苜蓿在不同生长期苜蓿素的量,为合理利用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SB C_(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49 nm,进样量为5μL.结果 在紫花苜蓿不同生长期苜蓿素的量不同,8月份量高.结论 苜蓿在不同生长期苜蓿素的量不同,如果主要利用紫花苜蓿中的苜蓿素时应在8月中旬采收.

  • 蒺藜果中蒺藜呋甾皂苷B的HPLC-ELSD法测定

    作者:解生旭;徐暾海;韩冬;赵宏峰;司云珊;徐雅娟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法(HPLC-ELSD)测定蒺藜呋甾皂苷B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Vp-ODS C_(18)柱,柱温40℃,流动相:乙腈-水(26:74)→(28:72)→(31:69)→(50:50)梯度,体积流量1 mL/min,温度:105℃,气体流量:3.0 mL/min.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10.0 μg,γ=0.997 3 ,平均回收率为96.68%.结论 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蒺藜药材中该成分的定量测定.

  • 人参皂苷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作者:韩冬;张铁军;唐铖;田成旺

    综述了人参皂苷的药动学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人参皂苷Rb_1、人参皂苷Rb_2、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g_2、人参皂苷Rg_3、人参皂苷Rh_2 的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和人参皂苷Rb_1、人参皂苷Rb_2、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g_2、人参皂苷Rg_3的代谢研究,并对人参的药动学进行了展望.

  • 夏枯草肺癌化学预防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作者:贾晓斌;封亮;陈彦;高成林;邵振中;宋师花;刘光敏

    夏枯草对肺癌具有确切疗效,但其肺癌化学预防物质基础尚未明确.结合现代先进的分离、分析以及药效筛选技术,以中药"三个层次多维结构"组分结构理论,科学地揭示夏枯草肺癌化学预防物质基础,通过总结夏枯草化学成分和与肿瘤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肺癌化学预防研究思路方法,为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 日本药品进口程序及相关要求

    作者:罗辉;于瑞钧;宋立平;马军;江永萍;东红

    日本是我国中药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并且在将我国中医药推向国际市场方面,日本也是首要选择的市场.通过对日本药品进口程序、各种申请及要求提交的资料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药品出口日本有所裨益,使中药能被接受认可.

    关键词: 日本 药品 进口程序
  • 重楼资源再生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环节探讨

    作者:张朝阳;赵庭周

    近年来,围绕重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收效甚微,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重楼资源不可持续的趋势和现状.在回顾并综合分析重楼资源的地位、利用现状、资源基本特征、相关科研概况和生产实践经验后,建议将野生放养、粗放式管理、数量取胜确定为重楼资源再生的基本策略和方向,有机协调、集成各方力量,依托自然赋予的再生能力,辅之以相关科技攻关,大幅度提升种子育苗繁育能力,以廉价甚至免费的种苗、极低的土地和管护成本投入以及潜在的可观收益为前提,调动潜在参与者特别是广大农户的积极性,通过人工规模化野生放养实现重楼资源再生.

  • 骨碎补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与开发前景

    作者:高颖;房德敏

    骨碎补黄酮类化合物是骨碎补中含有的一类生物活性较强的成分,具有促进骨折愈合、防治骨质疏松、抗氧化、抗炎、调血脂、抗过敏、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综述了骨碎补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骨碎补黄酮类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非临床评价方法

    作者:张玉生;史艳秋;王建华;刘兆平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日益严峻,以发生率高的过敏反应为突出,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担忧的重点和药监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然而,由于目前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评价方法尚不完善和存在诸多缺陷,尚不能有效地预测中药注射剂临床过敏反应的发生.对现有的非临床过敏反应实验方法、评价指标及其意义进行综述,为建立适合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非临床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 亮菌多糖的分离纯化

    作者:罗霞;许晓燕;余梦瑶;江南;曾瑾;杨志荣;郑林用

    目的 通过醇沉、色谱等分离提取技术对发酵得到的亮菌胞内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的多糖进行结构及部分性质研究.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除蛋白等方法得到亮菌胞内粗多糖,然后通过离子交换色谱、分子筛色谱对粗多糖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得到单一多糖.同时采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对该单一多糖进行结构研究,确定其单糖组成及糖链的连接方式.结果 通过去蛋白、醇沉、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滤过色谱的方法得到亮菌胞内多糖IPS-B2,该多糖为直链α-D-(1→6)-吡喃型葡聚糖,不含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结论 通过纯化得到了直链α-(1→6-葡聚糖(IPS-B2),该多糖在体内具有较好的抑瘤效果.

  • HPLC-ELSD法测定酸枣仁滴丸中酸枣仁皂苷A、B和白桦脂酸

    作者:张彦青;解军波;张明春;赖长江生

    目的 建立酸枣仁滴丸中酸枣仁皂苷A、B和白桦脂酸的测定方法.方法 应用超声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检测.Hypersil C_(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0.1%醋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ELSD参数:雾化温度:45℃;气体流量:2.0L/min.结果 制剂中酸枣仁皂苷A、B和白桦脂酸达到基线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15.4~154μg/mL,22.8~228μg/mL、28.0~280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7%、99.21%、97.89%.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酸枣仁滴丸剂中酸枣仁皂苷A、B和白桦脂酸的同时测定.

  • Caco-2细胞单层研究淫羊藿黄酮类成分的吸收转运

    作者:陈彦;贾晓斌;HU Ming

    目的 研究淫羊藿黄酮类成分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转运.方法 采用超高压液相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研究淫羊藿黄酮5个主要成分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宝藿苷I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双向转运.结果 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的吸收渗透系数(P_(AB))较小,分别为5.91×10~(-7)、3.22×10~(-7)、2.76×10~(-7)、4.23×10~(-7) cm/s,宝藿苷I相对较大,为1.46×10~(-6)cm/s;5个化合物的分泌渗透系数(P_(BA))都比其相应的吸收渗透系数要大,其中宝藿苷I的分泌渗透系数是其吸收渗透系数的9.8倍.结论 淫羊藿黄酮类成分的肠道吸收较差,可能存在肠道转运蛋白的外排机制,其中三糖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的吸收要小于二糖苷(淫羊藿苷),二糖苷的吸收要小于单糖苷(宝藿苷I).

  • 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刘洋;胡连栋;唐星

    目的 测定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RP-HPLC法,以蛇床子素为内标物测定大鼠口服川芎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后藁本内酯的血药浓度,使用3P97药动学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主要的药动学参数:t_(1/2)(α)为(1.429±1.161)h,t_(1/2)(β)为(6.877±2.275)h,t(peak)为(3.401±1.951)h,AUC为(70.87±25.92)μg/mL·h.结论 以蛇床子素为内标,RP-HPLC法能够准确、灵敏地测定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 HPLC法测定生知母和盐知母中芒果苷和菝葜皂苷元

    作者:党小平;毛春芹;陆兔林;徐佳佳;王静

    目的 建立测定生知母和盐知母中芒果苷和菝葜皂苷元的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HPLC-UV法和HPLC-ELSD法测定芒果苷和菝葜皂苷元.测定芒果苷的色谱条件:Kromasil柱(250 mm×4.6 mm,5μm);水-乙腈-0.85%磷酸(100:25: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6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8 nm.测定菝葜皂苷元的色谱条件:Kromasil柱(250 mm× 4.6 mm,5μm);甲醇-水(95: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30℃;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漂移管温度85℃.结果 盐知母中芒果苷和菝葜皂苷元的量均有所升高.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生知母和盐知母中芒果苷和菝葜皂苷元的测定,并为其全面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

    作者:罗琳;窦志华;丁安伟;黄金华;陈洁;徐济良

    目的 药效与化学指标相结合优选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制备方法.方法 建立CCl_4 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采用L_8(2~7)正交设计给药和取血方案,制备大鼠含药血清或血浆,考察含药血清或血浆对损伤肝细胞增值(MTT)和培养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影响,高效液相法测定含药血清或血浆中五味子乙素含量,并对结果综合加权评分和方差分析.结果 给药方式及采血时间对结果有显著影响,且两者之间有交互作用,血浆优于血清,但综合加权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动物是否造模无明显影响.结论 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较优的制备方法为正常大鼠连续ig给药3 d,上、下午各1次,末次给药后2 h采血分离血浆.

  • 鸡肝散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徐娟华;卢启洪;曾苏;高峻;缪千状

    鸡肝散为唇形科香薷属四方蒿 Elsholtzia blanda(Benth.)Benth.的干燥成熟花序,主产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性凉,味苦、微辛,入肝、肺二经,具清肝明目、清热解表、消炎止痛等功效.

  • 粉防己碱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作者:潘峰;胡春梅;潘黎军;王驰

    目的 以阿霉素和粉防己碱为模型药物制备脂质体并进行工艺研究,同时对该脂质体进行体外释放度的研究.方法 采用3种不同脂质体制备方法,并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结果 确定了硫酸铵梯度法结合pH梯度法制备脂质体的佳制备处方为:药脂比为1:20,磷脂与胆固醇质量的比例为3:1、外水相pH值为7.6,孵育温度50℃、硫酸铵浓度为250 mmol/L.释放度试验显示脂质体中阿霉素和粉防己碱分别在24 h和16 h内完全释放.结论 制备的粉防己碱阿霉素脂质体包封率及外观良好,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 试论基于代谢组学与方证理论的药效学-药动学方法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

    作者:王战国;胡慧玲;兰轲;蒋学华

    代谢组学的系统论方法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具有相似的属性.近年来,随着其迅速发展,代谢组学已应用于中医"证"及其模型的研究、中药及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中药毒理研究等.研究内容侧重于"证",关注内源性代谢组的应答(药效学与毒理学);较少涉及"方",即方剂本身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药动学).而"辨证论治,方证对应"正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为此,从"方证对应"的角度,浅析应用代谢组学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方法,希望借此对中医药理论现代研究提供参考.

中草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