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药学学报杂志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杂志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약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13-4870
  • 国内刊号: 11-21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晓良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小檗碱的抗菌作用

    作者:林媛;司书毅;蒋建东

    小檗碱是我国原创的抗菌药,因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广受关注,它首先被用于治疗肠道的细菌性感染.小檗碱对多种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一般效果较弱,低抑菌浓度大多在64 μg·mL-1以上;而效果比较好的是痢疾杆菌,是其选择性之一.同时,因为口服小檗碱吸收差,绝大多数小檗碱集留在肠道中,是其选择性之二,构成其治疗肠道病原菌感染的基础.本文对小檗碱的抗菌作用药效、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小檗碱类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 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方法建立和验证的技术探讨

    作者:赵悦清;周仕海;柳文洁;程泽能

    体外溶出检查通常被认为可反映药物的体内溶出行为和生物利用度情况,其在药物制剂研发和上市产品的质量控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种溶出度实验方法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制剂学特征,确立合适的溶出条件以模拟药物的体内溶出行为.新建立的溶出方法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耐用性,还要能区分不同质量属性的药物制剂.本文依据国内外药品监管机构关于建立和验证药物溶出方法的新指导原则,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了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方法建立和溶出度标准制定的常见问题及研究进展,以期为药物溶出方法的建立和验证提供参考.

  • 肝脏和肠道酯酶在药物代谢及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作者:姜金方;李秀立;陈笑艳;钟大放

    人羧酸酯酶(human carboxylesterase,CES)和芳基乙酰胺脱乙酰酶(arylacetamide deacetylase,AADAC)是丝氨酸水解酶多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不仅参与人体内源性胆固醇酯等的水解过程,还广泛参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活化和解毒过程,与酯类药物的个性化安全用药息息相关.本综述围绕人体内与药物代谢关系密切的酯酶,总结其结构及分布、代谢特点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新药研发和合理药物设计提供参考.

  • 去泛素化酶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范广晗;朱虹;方倚正;何俏军

    泛素化和去泛素化是机体中调控蛋白质降解的重要分子机制.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通过多种分子通路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存活、增殖和侵袭等过程,在多种细胞生命活动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研究表明,尽管少数DUB具有一定的抑癌作用,但绝大多数DUB发挥着显著的促肿瘤作用,因此被认为是前景良好的抗肿瘤靶点;研究人员已针对这些致癌DUB开发了一系列小分子抑制剂.本文将对肿瘤相关DUB及抑制剂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哺乳动物羧酸酯酶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

    作者:王蕊;姜剑伟;李燕

    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ESs)属于酯酶家族,参与体内多种内、外源物及药物的代谢过程.CESs体内分布广泛,主要表达于肺、肝脏、肠、肾、皮肤等组织.不同种属CESs的表达差异及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差异密切相关.本文简述了CESs分类与分布、结构和作用机制、种属差异性与基因多态性,以期为CESs及相关药物设计研究提供思路.

  • 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策略(六)——改善化合物血浆稳定性

    作者:吴小伟;王江;柳红

    血浆稳定性是影响先导化合物成药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化学结构修饰方法提高化合物的血浆稳定性有助于改善化合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性质.本文综述了通过化学结构修饰改善化合物血浆稳定性的基本策略,包括:生物电子等排、增加空间位阻、成环修饰以及骨架跃迁等.

  • 儿茶素对脂多糖诱导的BV-2细胞炎性反应的作用

    作者:王青;贾哲琳;宋丽娟;尉杰忠;杨智超;姜维佳;肖保国;马存根

    探索儿茶素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炎性反应的作用.MTT法观察儿茶素对BV-2细胞增殖的影响;1 mg·L-1 LPS处理BV-2细胞建立体外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在该模型下加入儿茶素共孵育后,分别用ELISA法、HE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儿茶素对LPS诱导的BV-2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β (interleukin-1β,IL-1β)及细胞形态改变和NF-κB磷酸化的影响.另外,采用transwell法检测不同浓度儿茶素对LPS介导的细胞趋化行为的影响.儿茶素对BV-2细胞无毒性;且与LPS组相比,儿茶素可显著降低LPS引起的BV-2细胞的TNF-α和IL-1β的释放及细胞趋化行为,逆转细胞形态改变,抑制NF-κB的磷酸化.因此,儿茶素能够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的炎性反应.

  • 氯喹联合用药体外抗HIV-1作用研究

    作者:向思颖;陈敏;陈欢;罗荣华;杨柳萌;卿晨;郑永唐

    本文评价氯喹与已上市抗HIV药物联合使用的体外抗HIV-1作用和抑制TLR7激动剂引起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活化及I型干扰素分泌上调的作用.采用MTT法检测氯喹对C8166、TZM-bl、PBMC细胞的毒性.采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方法、ELISA检测p24抗原测定氯喹分别与雷特格韦(rategrivir,RAL)、恩夫韦肽(enfuvirtide,T-20)、茚地那韦(indinavir,IDV)和依法韦仑(efavirenz,EFV)联合用药抗HIV-1ⅢB、HIV-1 KM018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氯喹分别与RAL、IDV联合使用对细胞pDC活化水平的影响.定量PCR检测氯喹分别与RAL、IDV联合使用对细胞内IFN-α、IFN-β mRNA水平上调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喹对C8166、TZM-bl和PBMC细胞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半数细胞毒浓度(median cytotoxic concentration,CC5o)分别为85.02±0.28、73.67±5.10和91.84±4.10 μmol·L-1.氯喹分别与RAL、T-20、IDV、EFV联合用药呈中度协同、强协同、相加、中度拮抗效果.氯喹分别与RAL、IDV的联合使用相比于氯喹单药使用对pDC活化水平和IFN-α、IFN-β mRNA表达水平的下调作用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发现氯喹与不同类型的已上市抗HIV药物联合使用呈现不同程度的协同、拮抗或相加抗HIV-l作用.氯喹分别与RAL、IDV联合使用不影响氯喹对TLR7激动剂引起的pDC活化和I型干扰素分泌上调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希望能够给氯喹应用于抗HIV治疗提供参考,促进氯喹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研究和治疗中.

  • 葛根素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张聪;胡楚璇;李穗华;张霞;卢慧勤;林壮民

    研究葛根素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UMS模型组、CUMS+氟西汀(10 mg·kg-1)组、CUMS+葛根素(50、100和200 mg·kg-1)组.采用CUMS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21天.采用旷场实验、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测试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的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前列腺素E2 (PGE2)的含量.RT-PCR法检测海马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10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10含量的变化.行为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及糖水偏爱度均出现显著下降(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给予葛根素后可以显著逆转糖水偏爱度的下降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延长;分子生物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ROS和PGE2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和CAT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IL-1β、TNF-α和IL-10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葛根素和氟西汀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CUMS诱导的上述改变.葛根素能明显改善CUMS引起的大鼠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缓解海马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反应相关.

  • 三种小鼠酒精性肝病短期模型的评价

    作者:张译文;李昱锦;胡冰芳;黄民

    酒精性肝病分为脂肪肝、脂肪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严重情况下会发展成肝癌,如今已经成为继病毒性肝炎之后我国第二大肝病.目前,针对上述疾病的动物模型较为繁杂,诱导指标单一,且与临床指标有较大差异.其中,有3种短期模型应用较为普遍,分别为酒精灌胃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短期液体饲料诱导的脂肪型肝炎(Gao-binge模型)及酒精液体饲料联合四氯化碳注射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在本研究中,充分讨论了上述3种短期模型的病理指标,并根据参考文献和临床数据对其进行有效评价.结果发现,所有模型的造模组肝重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切片证实造模组有空泡样病变和脂质沉积.然而,对血清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的诱导程度有较大差异.在急性肝损伤模型中,肝脏IL-6和CCL2的mRNA水平大幅下调(P<0.05),与单次过量饮酒患者的全血基因表达结果相似,而血清生化指标无变化趋势.Gao-binge模型中,造模组血清ALT、AST和TG水平显著上升(P<0.05),肝脏TG含量、IL-6和CCL2的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上调(P<0.05),与临床脂肪型肝炎患者的病理指标一致.在肝纤维化模型中,除造模组出现明显的汇管区纤维化和少量脂滴聚集外,血清生化指标和炎症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综上,3种动物模型代表了酒精性肝病的各个阶段.其中,Gao-binge模型的建模方法相对简单,得到的指标较为全面,且与临床指标变化趋势相似,有可能成为研究酒精性肝病的理想动物模型.此外,本研究还发现CCL2在酒精性肝病的不同阶段基因表达水平不同,能较好区分各阶段酒精性肝病,可作为潜在生物标记物.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柴胡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吴丹;高耀;向欢;邢婕;韩雨梅;秦雪梅;田俊生

    构建柴胡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涉及的功能和通路进行分析,探讨柴胡抗抑郁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文献挖掘和本实验室已有研究获取柴胡主要活性成分,利用DRAR-CPI服务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预测和筛选柴胡活性成分抗抑郁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对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分析,通过DisGeNET数据库对靶点所属的类型进行归属.筛选得到柴胡15个活性成分,涉及50个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柴胡主要涉及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对应激的应答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PI3K-AKT、MAPK、Rap1、Ras、FoxO和neurotrophin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抑郁作用.本研究体现了柴胡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开展柴胡抗抑郁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 大黄酸胺基醇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骨肉瘤细胞活性

    作者:黄骏凯;何黎琴;黄鹏;柏志伟;张汪伟

    以大黄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24个大黄酸胺基醇酯衍生物.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经IR、HR-MS及1H NMR进行结构确认.水溶性测试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的水溶性均有大幅提高,水中溶解度(10.04~15.08 mg·mL-1)是大黄酸(0.045 6 mg·mL 1)的220~330倍.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人骨肉瘤细胞U2OS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人骨肉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均显著高于大黄酸,大多数化合物的活性与临床常用抗骨肉瘤药物多柔比星相当,其中化合物4t抑制U2OS的活性强,IC50值为2.08 μmol·L-1,略强于多柔比星.体外羟基磷灰石吸附实验表明,羟基磷灰石对4t的吸附值为13.97μmol·g-1,高于四环素(8.24 μmol·g-1),具有良好的骨靶向性.

  • 新型含异丁基苯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璐;史行;李云兰;陈曦;牛思青;乔晓枝;买佳琪;李青山

    通过傅克酰基化反应、黄鸣龙还原反应合成了20个目标化合物,并通过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测定目标化合物对细胞上清液中NO的抑制作用并探讨了构效关系.合成的20个目标化合物全部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ESI-MS、1HNMR和13C NMR确认.体外活性实验表明,有18个目标化合物在浓度为40 μmol· L-1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中以9a、8b、7c和9c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7c和9c的IC50与阳性对照药布洛芬相当.

  • 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成像研究环糊精自组装beads的三维结构

    作者:段效晖;伍丽;李雪;徐建;张国庆;李海燕;覃伟;殷宪振;张继稳

    环糊精和油自组装形成的beads是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在油类药物固体化、改善脂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但beads的形成机制仍不完善.本研究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测定beads的三维结构,基于对干燥前后beads结构的定量分析,发现beads形成过程中Pickering乳滴的有序性.在添加脂溶性成分后,油相的表面张力改变,对beads的结构会产生影响.因此,在载脂溶性维生素K1的过程中beads的三维结构会发生改变,但依然可见beads形成过程中Pickering乳滴的有序性.本研究从beads内部三维结构出发,揭示了环糊精半包合形成Pickering乳滴,再有序聚集、组装形成beads的微观过程,完善了beads的形成机制,为bead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结构学基础.

  • 靶向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细胞膜仿生递药系统的初步研究

    作者:程立婷;李翀

    基于巨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之间的天然亲和性,本文拟构建一种新型的巨噬细胞膜包裹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macrophage-membrane-coated PLGA nanoparticles,MPLNPs)仿生递药系统,并对其靶向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功能进行初步评价.采用沉淀法制备PLGA纳米粒(PLGANPs)及纳米膜挤压法制备MPLNPs,对其形态、粒径及携带功能蛋白进行表征;进一步通过体外细胞模型摄取和动物模型体内荧光成像考察其靶向性.结果表明,MPLNPs呈球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167±6.12) nm,表面保留了整合素α4β1 (integrin α4β1,α4β1);用脂多糖(LPS)诱导建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模型及用ApoE-/-(载脂蛋白E敲除)小鼠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管损伤处均高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受体,制备的MPLNPs能有效识别VCAM-1受体并呈现出良好的体内外靶向性.本研究探索制备的细胞膜仿生纳米载体,有望为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 基于白及多糖的苦参碱微球的制备

    作者:李伟泽;赵宁;陈卓;韩文霞;付丽娜;何树苗;傅文博;贺升升;李健

    微球(microspheres,MS)是一种优良的经动脉化疗栓塞载体.本文以中药材白及(Bletilla striata)的天然活性成分白及多糖(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BSP)为骨架材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了包载苦参碱(matrine,ME)的白及多糖微球(matrine loaded 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 microspheres,ME-BSPMS),并对ME-BSPMS的外观形态、粒度、载药量、吸水膨胀率、悬浮性、药物包埋情况与体外释药行为等药剂学性质进行表征.研究结果显示,ME-BSPMS在扫描电镜(SEM)下呈表面光滑的规整球形结构,平均粒径为(85±7)μm;其在生理盐水中悬浮性良好,且20 min内膨胀率达(53±4.2)%;ME-BSPMS对ME的载药量为(30.12±3.25)%,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检测显示ME与BSP相容性良好,ME能充分被包埋于微球的骨架中;12h时,ME-BSPMS在生理盐水中的体外累积释药量为(25.38±1.57)%,显示了良好的药物缓释行为.综上,以BSP为骨架材料的微球制剂可为肿瘤的经动脉化疗栓塞疗法提供一种优良的新型血管栓塞载体.

  • 珍稀药用铁皮石斛4个CIPKs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作者:李依民;张娜;沈霞;李欢;黑小斌;郭顺星;张岗

    类钙调磷酸酶B蛋白(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CBL)互作蛋白激酶(CBL-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CIPK)通过感应钙信号,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生理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首次从珍稀药用铁皮石斛中克隆到4个CIPK基因cDNA全长,DoCIPK1、DoCIPK2、DoCIPK3和DoCIPK4 (GenBank 注册号KT957557、KT957558、KT957559和KT957560),编码蛋白分别含473、449、451、440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依次为53.50、50.93、51.50、50.16 kDa,等电点7,99、9.25、8.81、9.11;与多种植物CIPKs蛋白一致性在70%~90%、69%~80%、78%~93%、66%~82%之间;各含1个蛋白激酶的保守结构域(分别为第21~275、14~268、16~271、12~266位氨基酸)、1个CIPK家族特有的NAF/FISL结构域(335~391、313~370、310~369、305~362)和多个功能基元;4个蛋白均无信号肽或跨膜域,预测主要分布在质膜、内质网等亚细胞水平,与拟南芥AtCIPK24三维结构类似;DoCIPK1、DoCIPK3分别隶属于拟南芥和水稻CIPKs分子进化树的E、A类群,DoCIPK2和DoCIPK4属于C类群;DoCIPK1基因在石斛叶和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根中表达量为叶中的0.35倍;DoCIPK3转录本在茎和根中的丰度分别为叶中3.36倍和3.47倍;DoCIPK2与DoCIPK4的表达模式相似,二者在叶和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根中表达量分别为叶中的2.08倍和7.86倍.DoCIPK1、DoCIPK2、DoCIPK3和DoCIPK4基因克隆、生物信息特征及表达特性为下一步研究基因在铁皮石斛生理适应中的分子功能奠定基础.

  • 刺五加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及品质生态学研究

    作者:徐燃;吴杰;董林林;徐江;陈平;刘淼;黄林芳;陈士林

    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适宜性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global medicinal plants,GMPGIS)结合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软件对渐危药用植物刺五加进行全球产地适宜区分析,依据刺五加主要生态因子年均温、热季均温、冷季均温、年降水量、年平均湿度、年均日照的阈值范围,结合冗余分析RDA评估主产区刺五加紫丁香苷含量与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关联性,综合得出与刺五加有效成分含量紧密相关的生态因子.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为刺五加的主产区,该药用植物在全球潜在适宜区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乌克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德国等22个国家;在中国境内,黑龙江、吉林、辽宁为刺五加原主产区,河北、山西、陕西及四川等省区可考虑引种扩种;RDA分析结果表明年均湿度、降水、温度为影响刺五加紫丁香苷含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并且在一定范围与含量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刺五加适宜区的合理规划与资源再生提供参考依据.

  • UPLC-MS/MS法分析新型多柔比星前药在肿瘤细胞中的浓度

    作者:郑楠;王兴;王瑶琪;徐国兵;张华;代文兵;何冰;张强;王学清

    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技术,建立在肿瘤细胞中测定单硫键连接的多柔比星前药(DOX-S-DOX)浓度的方法学,并应用于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药代动力学研究.细胞样品前处理采用乙腈沉淀蛋白的方法.以柔红霉素为内标,采用反相C18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plus C18 RRHD 1.8 μm,2.1 mm×50 m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以0.4 mL·min-1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为6.0 min,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DOX-S-DOX (m/z 1251.3→459.4)的浓度.线性范围为20.0~400 ng·mL-1 (r2≥0.99).高、中、低三个浓度质控样本的准确度(RE%)在-2.04%~2.62%之间,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在3.77%~8.35%以内.基质效应在104.8%~113.9%之间,提取回收率在97.67%~ 104.2%之间.该分析方法较为简便,其线性范围和灵敏度能够满足DOX-S-DOX (10 μg·mL-1)在MCF-7细胞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奥贝胆酸的浓度

    作者:张如月;谷元;张爱杰;董世奇;李全胜;魏广力;司端运

    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准确、可靠的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奥贝胆酸浓度,并应用于奥贝胆酸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药动学研究.血浆样品以甲基叔丁基醚提取后,经ACE Excel 2 Super C 18色谱柱(50 mm×2.1 mm ID,1.7 μm)分离,以乙腈-2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含10%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电喷雾离子化源(ESI)负离子条件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量分析,监测离子对分别为奥贝胆酸m/z 418.9 [M-H]→401.2,内标甘草次酸m/z 469.0 [M-H] →425.2.大鼠血浆中奥贝胆酸在5~5 000 ng·mL-1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定量下限为5 n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小于9.82%,准确度(RE)在±6.90%以内;血浆中无内源性物质干扰,内标归一化后的基质效应为78.9%~82.5%,提取回收率为85.4%~88.5%;奥贝胆酸的血浆样品经室温放置24 h、-70℃3次冻融循环、-70℃冻存1个月,处理后的样品在进样器内放置24h均稳定;药物浓度超出曲线范围的样品经空白血浆稀释10倍后,其准确度在±11.2%以内,精密度为7.25%.本方法经验证后,成功应用于大鼠灌胃给予奥贝胆酸后的药动学研究.

  •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他克莫司的群体药动学研究

    作者:黄凌斐;赵晨妍;焦正;刘艺茜;张慧芬;王珏;毛建华

    他克莫司是治疗儿童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常用药物.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010年5月至2016年3月间儿童PNS患者100例、357次常规监测的谷浓度数据,以及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他克莫司日剂量、合用药物、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建立了他克莫司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结果显示:具有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一房室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数据,他克莫司的表观清除率(CL/F)为6.54 L·h-1,表观分布容积(V/F)为86.2 L,患儿的体重(WT,kg)、他克莫司日剂量(DD,mg·day-1)、合用唑类抗真菌药对CL/F有显著影响.CL/F的终模型为:CL/F=6.54×(WT/25)K×(DD/1.5)0.293×0.657Azole,K=WT-30.9/WT-30.9+10.4-30.9.其中合并使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时Azole为1,反之为0.本研究为国内外首次在儿童PNS患者中开展的他克莫司的PPK研究,可为该药的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药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998 01 05 06 07 08 09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