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药学学报杂志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杂志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약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13-4870
  • 国内刊号: 11-21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晓良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整合素的基因表达调控

    作者:张镱萱;邵荣光;何红伟

    整合素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分子,参与细胞增殖、分化、黏附和迁移等过程,在多种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整合素调控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在肿瘤、组织纤维化和伤口愈合等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断被挖掘,整合素逐渐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将对整合素的基因表达调控进行综述.

  • 衰老性学习记忆减退相关的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研究进展

    作者:李佳琪;高丽;周玉枝;秦雪梅;杜冠华

    学习记忆减退是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表现,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衰老性学习记忆减退往往伴随着相关脑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神经递质水平的降低.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通过与受体结合调节突触可塑性,从而在学习记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衰老过程中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调节学习记忆的机制和导致递质异常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理解衰老性学习记忆减退的机制,并为相关药物研究提供靶点信息.

  • 基于小胶质细胞功能障碍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

    作者:肖梦洁;孙平;胡文辉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严重威胁全球中老年人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发病进程不可逆转,造成了AD难防难治.AD的主要症状是记忆、认知力的降低,源于神经元受损,但是基于神经元的AD新药研发近年来频遭失败,急需探索新的治疗路径.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的免疫细胞,对神经元和大脑的功能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导致的神经炎症反应也是AD的重要病理特征,参与到AD发病的各个环节,因此抑制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抑制神经炎症有望阻止AD的恶化进程.本文主要通过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联来论述靶向神经胶质细胞治疗AD的可能性,并分析了小分子药物的研究现状和神经炎症抑制剂用于AD治疗的重要意义.

  • 外泌体作为中药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鹏;郭晓辰;张军平;吕仕超;朱亚萍

    外泌体作为新型的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载体,以其在人体内广泛分布性、非免疫性与靶向性,被认为是天然的药物载体.中药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起到对疾病的防治作用,但其制剂品种相对单一,存在有效成分溶解度不高、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限制了药效的更好发挥.而利用外泌体这种新型载药途径,能更好地将有效成分递送至靶细胞.本文就外泌体生物学特征及其作为中药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HIV-1核壳体蛋白NCp7抑制剂研究新进展

    作者:贾海永;俞霁;刘昕浩;张健;展鹏;刘新泳

    艾滋病主要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引起的全身性免疫功能丧失综合征.HIV-1核壳体蛋白7(nucleocapsid protein 7,NCp7)在病毒的逆转录过程和整合过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NCp7的保守性,基于此靶点的抑制剂不易产生耐药性.本综述介绍了近10年来所报道的HIV-1 NCp7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

  • 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的方证相应研究

    作者:李磊;刘建勋;任建勋;林成仁;史跃;马彦雷

    观察比较了丹蒌片(方证相应)和生脉胶囊(方证不相应)对于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影响.随机将24只小型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蒌片组(0.24 g.kg-1)及生脉胶囊组(0.14 g·kg-l).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冠脉球囊拉伤内皮方法建立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模型.于给药8周后分别测定小型猪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室壁和室间隔厚度及心功能改变,硝基四氮唑蓝液(NBT)染色测定心室梗死面积,中医四诊评分法测定动物主症、兼症、舌象及脉象改变.结果显示,方证相应药物丹蒌片可以显著降低小型猪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 0.05或P<0.01),改善血液流变学(P<0.01),改善心室射血分数(EF)及缩短分数(FS)值(P< 0.05或P<0.01),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心室面积(P<0.0l),显著降低中医四诊评分(P<0.05或P<0.01).方证不相应的生脉胶囊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P<0.05或P<0.01),改善心功能EF及FS值(P<0.05),降低舌象和脉象评分(P<0.05),但对血脂代谢、心肌梗死面积及主症和兼症评分等方面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虽然用于气阴两虚证冠心病的生脉胶囊在干预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动物在一些指标上表现出治疗效果,但模型的主要症状改善等方面受益有限.当方证相应时,用于治疗痰瘀互结证的丹蒌片则对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表现出全面和较好的治疗效果.

  • 地黄叶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作者:戴新新;蔡红蝶;宿树兰;郑天瑶;魏丹丹;严辉;朱悦;钱大玮;段金廒

    研究地黄叶总苷提取物及地黄叶总苷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模型组(M)、黄葵胶囊组(0.75 g·kg-1·d-1,HK)、厄贝沙坦组(27 mg·kg-1·d-1,YX)、地黄叶总苷提取物低剂量组(4.3 g·kg-1·d-1,DHYL)、地黄叶总苷提取物高剂量组(7.2 g·kg-1·d-1,DHYH)、地黄叶总苷胶囊低剂量组(216 mg·kg-1·d-1,JNL)和地黄叶总苷胶囊高剂量组(360 mg·kg-1·d-1,JNH),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十5%葡萄糖饮水+注射链脲佐菌素(45 mg·kg-1,STZ)的方法复制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药物给药2周,通过16S rDNA测序的方法研究地黄叶总苷提取物和地黄叶总苷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大鼠肠道内菌群从门水平到属水平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且模型组大鼠肠道菌中乳酸杆菌属比例显著降低;给药后乳酸杆菌属比例有所回升,尤其是厄贝沙坦组、地黄叶总苷提取物低剂量组和地黄叶总苷胶囊低剂量组调节作用较为显著.可见,地黄叶总苷具有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 雷公藤甲素衍生物LB-1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炎症的影响

    作者:牛非;金晶;周秦;倪林;来芳芳;季鸣;张东明;陈晓光

    本研究应用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考察雷公藤甲素衍生物LB-1对IMQ诱导银屑病样炎症的影响、组织病理改变,并初步探讨LB-1应用于防治银屑病的免疫机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LB-1显著抑制小鼠银屑病样炎症,银屑病样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明显降低;4 mg·kg-1 LB-1能够减轻IMQ诱发的小鼠脾脏肿大;2mg·kg-1 LB-1能够抑制脾CD8+ (P<0.01)T淋巴细胞百分比,上调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P<0.01),4 mg·kg-1 LB-1上调脾CD3+T (P<0.01)和CD4+T(P<0.05)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本文发现雷公藤甲素衍生物LB-1能够抑制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炎症,其免疫调节机制可能与改变脾脏中CD4+T、CD8+T细胞的百分比构成有关.本研究为今后LB-1及其他以雷公藤甲素为主要活性成分的雷公藤制剂在银屑病的临床应用上提供指导意义.

  • 高原急性缺氧对大鼠药物转运体PEPT1及阿莫西林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罗冰峰;张俊;杨涛;张娟红;李文斌;王昌;张明霞;王荣

    寡肽转运体1 (PEPT1)与药物疗效、疾病的关联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很有前途的一种策略,也是临床合理化给药的重要出发点.本研究考察了急进高原缺氧对大鼠PEPT1的表达及其底物药物阿莫西林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小肠、肾脏,高原组中PEPT1的mRNA、蛋白表达显著上升36.87%、216.21%、577.8%、535.9%;在肝脏,PEPT1的mRNA表达和蛋白却下降43.90%和84.7%.与平原组相比,高原组阿莫西林的AUC、tmax、Cmax、MRT、t1/2显著性增加312.17%、63.04%、110.93%、67.11%、16.96%,Vd明显降低74.51%.急进高原缺氧后,大鼠药物转运体PEPT1表达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影响底物阿莫西林的药代动力学.

  • 瑞格非尼对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活性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孙小雅;葛广波;唐辉;王亚乔;姚新成;李乐

    应用体外人肝微粒体及重组人源代谢酶孵育体系考察了瑞格非尼(regorafenib,REG)对12种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s)的抑制作用,通过体外-体内外推(IV-IVE)预测REG与经过UGT1A1代谢消除药物共服引发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的风险.以混合人肝微粒体(HLM)及重组人源UGTs作为酶源,4-甲基伞形酮(4-MU)作为UGTs的非特异性探针底物,N-(3-羧丙基)-4-羟基-1,8-萘酰亚胺(NCHN)和Ⅳ-(正丁基)-4-(4-羟苯基)-1,8-萘酰亚胺(NPHN)作为UGT1A1的特异性探针底物,三氟拉嗪(TFP)作为UGT1A4的特异性探针底物,评估REG对12种人UGTs的抑制作用.通过非线性回归并拟合曲线求得半数大抑制浓度(IC50),Lineweaver-Burk和Dixon作图法确定抑制类型,二次作图法求得抑制动力学常数(K),并基于体外抑制动力学参数预测了REG抑制UGT1A1所引发DDI的潜在可能性.体外抑制实验表明,REG对UGT1A1、UGT1 A7、UGT1A9和UGT2B7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o为0.15~6.6 μmol·L-1,Ki为0.027~14 μmol·L-1.REG可竞争性的抑制UGT1A1催化的4-MU-O-葡糖醛酸化反应及UGT1A1催化的NPHN-O-葡糖醛酸化反应,而非竞争性的抑制UGT1A1催化的NCHN-4-O-葡糖醛酸化反应,对UGT1 A7、UGT1A9和UGT2B7催化的4-MU-O-葡糖醛酸化反应呈现混合型的抑制类型.口服治疗剂量的REG (160 mg·d-1)可导致UGT1A1代表性底物NPHN和NCHN的AUC分别增加101%~302%和13%~109%.结果提示,REG与主要经UGT1A1代谢的底物药物联合应用时,可通过强效抑制UGT1A1进而影响其在机体内的代谢清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

  • 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徐航宇;王彦礼;王敦方;马旭冉;李洪祥;杨伟鹏

    研究黄芩汤(HQT)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黄芩汤改善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选取1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模型组[三硝基苯磺酸(TNBS) group]和黄芩汤给药组(TNBS+HQT group),以复合法(TNBS+乙醇)制备细胞免疫反应UC大鼠模型.给药10天后,采集15只大鼠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总DNA,根据细菌16S rRNA V3~V4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研究发现:主成分分析(PCA)、主坐标分析(PCoA)和基于β多样性距离的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显示3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乳酸杆菌属显著减少(P<0.05),毛螺菌属、脱硫弧菌属、罗氏菌属和瘤胃菌属显著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汤给药组乳酸杆菌属显著增多(P<0.01)、理研菌属显著减少(P<0.05).本研究表明黄芩汤可能是部分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而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 新型川芎嗪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作者:张阳;杨雨;李家明;马晓东;张艳春;王玉骏;朱盼虎

    以川芎嗪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0个川芎嗪类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ESI-MS确证.采用MTT法考察目标化合物对A549、A549/DDP和HBE细胞株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法考察目标化合物对A549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考察目标化合物对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另外,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Z8和Z10有一定的抗增殖活性,其对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MMP-2和MMP-9浓度水平下降有关.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目标化合物Z8和Z10会增强G2/M期细胞阻滞.

  • 番石榴根中一个新的三萜类成分

    作者:彭财英;黄应正;刘建群;黄慧莲;舒积成

    为了研究番石榴Psidium guajava根的化学成分,采用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了7个乌苏烷型三萜类化合物:2α,3β,6β,23-四羟基乌苏酸-12,20(30)-双烯-28-O-&D-葡萄糖苷(1)、2α,3β,6β,23-四羟基乌苏酸-12,18-双烯-28-O-β-D-葡萄糖苷(2)、2α,3β,23-三羟基乌苏酸-12,18-双烯-28-O-β-D-葡萄糖苷(3)、nigaichigoside F1 (4)、积雪草苷C(5)、2α,3β,6β,19α,23-五羟基乌苏酸-12,18-双烯-28-O-β-D-葡萄糖苷(6)和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酸(7).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均为首次在此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新化合物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测定,化合物1浓度为25 μmol·L-1对人肝瘤细胞Bel 7402抑制率为52.5%,显示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

  • 细胞外基质仿生型基因活化支架的构建与表征

    作者:沈海俊;吴志娟;王东霞;霍东方;柏钰;杨智涵;姚春芳

    本文拟构建一种模拟细胞外基质结构与功能的基因活化支架(ECM-m-GAM),并对其结构、机械强度和释放性能进行表征.首先制备细胞穿膜肽TAT修饰的脂质体基因载体TAT-LPD,然后将TAT-LPD与RGD修饰的透明质酸混合,加入交联剂MMPs敏感肽(HS-MMP-SH),使透明质酸凝胶化,在凝胶化过程中实现对TAT-LPD的负载,从而将细胞黏附因子RGD、MMPs敏感底物和高效的基因转染载体TAT-LPD有机地整合到一个结构中,完成ECM-m-GAM的构建.利用PicoGreen试剂盒考察ECM-m-GAM在不同释放介质中DNA的释放行为.研究结果表明:TAT-LPD在透射电镜下呈球形,平均粒径为(263.0±4.30) nm,可被成功地包埋在ECM-m-GAM中;ECM-m-GAM具有典型的凝胶结构,机械强度随着透明质酸用量的增加而增强,透明质酸用量为4%时其弹性模量约为1 600 Pa,适合支架植入和组织修复;DNA从ECM-m-GAM中的释放呈现明显的MMPs敏感性,并且释放的DNA仍以纳米粒的形式存在,能够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表达绿色荧光,为后续的细胞转染和组织修复研究奠定了基础.

  • 豆荚蛋白酶响应的功能化金纳米粒用于皮下移植瘤靶向药物递送和治疗

    作者:阮少波;何勤;高会乐

    豆荚蛋白酶(legumain)是一种天冬氨酸内切酶,在一些高转移性和高侵袭性肿瘤中高表达,能水解特定的多肽底物.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种豆荚蛋白酶响应的功能化金纳米粒递药系统(GNPs-A&C),由丙氨酸-丙氨酸-天冬酰胺-半胱氨酸-赖氨酸(AK多肽)修饰的金纳米粒(GNPs-AK)与2-氰基-6-氨基苯并噻唑(CABT)修饰的金纳米粒(GNPs-CABT)组成.GNPs-A&C进入血液循环后可以通过增强的渗透和滞留(EPR)效应到达肿瘤部位并渗透进入内部,在肿瘤高表达的豆荚蛋白酶作用下内切AK序列,暴露出半胱氨酸上的l,2-巯基氨基,进而与CABT上的氰基发生点击反应,引起纳米粒聚集,形成粒径更大的聚集体,更好滞留在肿瘤内部.活体成像表明,GNPs-A&C在豆荚蛋白酶高表达的脑胶质瘤(C6)中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蓄积能力,同时载有多柔比星(DOX)功能化金纳米粒递药系统(GNPs-DOX-A&C)展示了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并降低了DOX的心肌毒性.

  • 黄芩ARF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作者:陈媞颖;刘娟;袁媛;周骏辉;黄璐琦

    ARF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生长素信号传导途径中的重要转录因子.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黄芩转录组中获得9个具有全长的ARF基因,分别对其核苷酸特性、蛋白质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系统发育和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这9个黄芩的ARF分别与拟南芥、烟草、水稻中的ARF转录因子聚在一起.ARF基因相对表达分析发现:100 μmol·L-1赤霉素处理后,ARF1、ARF3、ARF4、ARF8、ARF20、ARF24表达量升高,ARF、ARF18表达量降低;ARF基因在黄芩的花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ARF基因与黄芩中黄酮类合成及调控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ARF基因在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积累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

  • 应用直接PCR技术的药用植物批量样本快速处理及分子鉴定

    作者:张金家;徐红;赵淑娟

    直接PCR技术以微量样品快速裂解产物中DNA为模板,实现对目的基因的有效扩增.基于此,本文随机采集80种药用植物不同部位组织材料,以ITS序列为目的基因,用直接PCR技术进行扩增.通过反应体系优化,得到80个样品的全部ITS片段,扩增成功率为100%.对扩增片段测序并做Blast分析,与同种属植物ITS序列同源性为96%~100%.该方法避免了繁琐的DNA提取过程,只需取微量植物组织为起始材料,在保证结果准确、稳定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基于DNA条形码的药用植物批量样本的快速处理及分子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分析新型毒品5F-AMB的体外肝微粒体代谢物及代谢途径

    作者:李静;花镇东;王优美

    本文研究新型毒品5F-AMB在体外肝微粒体模型中的代谢物.在体外人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中加入5F-AMB以模拟在人体的代谢过程,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PLC-HR-MS)分析代谢发生位点及代谢途径.结果显示,5F-AMB在人肝微粒体模型中共产生9种代谢物,其主要代谢途径为酯键水解、酯键水解合并脱氟氧化、酯键水解合并戊烷基链羟化和酯键水解合并吲唑环羟化.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推荐5F-AMB的酯键水解、酯键水解合并脱氟氧化、酯键水解合并戊烷基链羟化和酯键水解合并吲唑环羟化代谢物为合适的潜在尿液标志物.

  • 基于谱-效相关分析的吴茱萸止呕药效物质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洋;梁健;董伟;李斐;董嘉皓;曹岚;袁金斌

    本文基于谱-效相关分析方法,对吴茱萸止呕活性成分进行全面筛选,以进一步明确吴茱萸止呕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建立吴茱萸提取物的指纹谱;以灌服硫酸铜致家鸽呕吐为模型研究其止呕作用,采用正交偏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OPLS)建立其谱-效关系,并对主要活性成分进行解析.谱-效分析结果显示:芦丁(rutin)、柠檬苦素(limonin)、金丝桃苷(hyperoside)、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narcissoside)、柯伊利素-7-O-芸香糖苷(chrysoeriol-7-O-rutinoside)、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isorhamnetin-3-O-β-D-galactoside)、1-甲基-2-正十一烷基-4(1H)-喹诺酮(1-methyl-2-undecyl-4(1 H)-quinolone)、1-甲基-2-[(Z)-4-壬烯基]-4(1H)-喹诺酮(1-methyl-2-[(Z)-4-nonenyl]-4(1H)-quinolone)可能为吴茱萸止呕作用的主要成分.该研究能为今后吴茱萸药材的合理利用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为中药药效物质的基础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药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998 01 05 06 07 08 09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