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药学学报杂志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杂志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약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13-4870
  • 国内刊号: 11-21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晓良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基于胃肠道生理驱动的药物溶出/透过特征同步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李自强;何新;刘昌孝

    口服药物制剂在胃肠道的溶出和吸收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同步进行的动力学过程,影响着体内生物利用度.药物溶出/透过同步评价技术将体外溶出模型和跨膜透过模型有机结合,连续、动态、同步地解析药物在体内的溶出和跨膜渗透过程,符合“关键路径计划”优先发展领域“开发更好的评价工具”的要求.溶出/透过同步评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逐年增多,但是系统地概述该类技术理论基础及研究近况的相关报道尚不多见.基于此,本文将系统地阐述基于胃肠道多元医学信息驱动的药物溶出/吸收同步评价技术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相关模型特点及适用范围等.每个同步评价模型各有特点,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

  • 巨噬细胞参与调控肿瘤化疗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卉卉;梁桂开;姚张婷;张洁琼;陈羲;丁玲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极其重要的一类炎症细胞,能够分泌多种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巨噬细胞会参与调控肿瘤化疗耐药,其分泌产生的化学物质会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此外,一些化疗药物会影响巨噬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募集或生物学活性,进而影响其自身的抗肿瘤效应.本文就巨噬细胞在肿瘤化疗耐药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综述,并据此对靶向TAMs的临床治疗策略进行简单的概述.

  • 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策略(五)——降低药物hERG心脏毒性

    作者:周圣斌;王江;柳红

    由人类果蝇相关基因(hERG)编码的钾离子通道在人类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心肌细胞中,hERG钾通道影响心脏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近年来,一些药物因阻断该通道引起QT间期延长而被撤市.本文总结了降低与hERG相关心脏毒性的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策略,包括:降低脂溶性、降低碱性、引入羟基、引入酸性基团以及构象限制等.

  • NLRP3炎症小体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雯;郭文洁;徐强;孙洋

    炎症小体活化是由多蛋白复合物组装信号介导的炎症相关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caspase)活化以及白细胞介素-1 (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 (interleukin-18,IL-18)等炎症因子的成熟过程.其中NOD (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样受体家族3(NOD-like receptors,NLRP3)炎症小体是目前研究透彻的炎症小体类型,它参与了人类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靶向NLRP3炎症小体已经成为相关疾病治疗药物开发的热点.本综述总结了近5年来关于NLRP3炎症小体的研究进展,包括NLRP3 priming阶段的调控、蛋白复合物组装的调控、内源性代谢物质及亚细胞器对NLRP3的活化调节及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对NLRP3调控机制的深入认识将有助于新药物靶标发现和治疗药物的开发.

  • JAK-3激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殷缘;张天泰;张大永

    JAK-3激酶(Janus kinase 3)作为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在JAK-STAT (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信号通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证实JAK-3活性的调控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针对该激酶的抑制剂已经有许多相关研究,并有多个JAK-3激酶抑制剂进入临床研究,表现出很好的JAK-3选择性和抑制活性,其中tofacitinib等抑制剂已经通过临床试验,被批准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很多JAK-3抑制剂表现出良好抑制活性的同时,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有待于改进.本文综述了JAK-3激酶的结构功能以及JAK-3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4/MyD88通路调控作用研究

    作者:王敦方;王彦礼;王怡薇;郭姗姗;庄帅星;徐航宇;李涛;杨伟鹏

    研究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TLR4/Myd88通路及下游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运用复合法(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制备细胞免疫反应U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和黄芩汤(HQT)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1).治疗3天后,采用Griess法测定血清中NO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中炎症介质IL-4、IL-10、IL-17和PGE2含量;治疗5天后,处死大鼠取结肠,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iNOS蛋白的阳性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TLR4、MyD88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中NO、IL-17、PGE2水平,结肠组织TLR4、MyD88蛋白表达量及COX-2、iNOS阳性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5);黄芩汤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好转(P<0.05).说明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通路活化,进而下调促炎细胞因子NO、IL-17和PGE2表达实现的.

  • 应用累积比数Logit模型对PANSS评分表衍生调查问卷的初步分析

    作者:季双敏;李安宁;董芳;李良;周田彦;王传跃;卢炜

    目前临床上应用多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阿立哌唑、奥氮平以及利培酮尽管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并不能完全治愈精神分裂症,患者仍需长期服药,因此需要家属对出院后患者的疾病状态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临床上用于评价患者疾病状态的PANSS评分表专业性强,普适性较差,作者在之前的研究中,由PANSS总表开发出了可用于家属评分的调查问卷.本研究将问卷结果通过累积比数Logit概率模型与PANSS评分相对应的5种不同的疾病状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终模型结果显示问卷评分在目前临床应用多的阿立哌唑、奥氮平以及利培酮3种药物中对这5种疾病状态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提示问卷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范围.

  • 脉抒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作者:甘文强;高林;黄永刚;张瑞萍;杨柳;王青春;范佳文;朱海波

    本文研究由山楂、沙棘和枸杞三味中药为主,并添加多种植物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等)、β-葡聚糖和番茄红素等制备而成的天然药物组方脉抒对高脂膳食诱导ApoE-/(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利用紫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UV-MS)技术对脉抒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特制高脂喂养建立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观察口服不同剂量(1、2和4 g·kg-1·d-1)脉抒10周后ApoE-/-小鼠血脂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分离主动脉全长,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全长斑块形成;对主动脉根部冰冻切片分别采用油红O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采用动态可视化微血管观察系统,观察小鼠体内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主动脉根部斑块中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表达变化,观察巨噬细胞在斑块中的聚集情况.结果显示,脉抒中含有黄酮类(9.5%)、多糖类(8.9%)和植物甾醇类化合物(23.8%)等成分;模型对照组血清血脂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脉抒给药组在4 g·kg-1剂量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在1、2和4 g·kg-1剂量下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斑块与内皮面积占比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2和4g·kg-1剂量给药组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值、微循环中白细胞滚动速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改善;1和2 g·kg-1给药组斑块胶原纤维含量明显较高,动脉根部斑块中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上述结果提示,脉抒能降低高脂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脂水平,改善小鼠微循环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状况,说明脉抒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主动脉中斑块形成的作用,可能与其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数量有关.

  • 联合mTOR1/2抑制剂AZD8055和MEK1/2抑制剂PD0325901抑制三阴乳腺癌细胞研究

    作者:南希艳;武芸;张礼和;杨振军

    MEK1/2抑制剂在作用于三阴乳腺癌(TNBC)细胞时,会负反馈引起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对于PI3K抑制剂不敏感的TNBC细胞,无法选择PI3K抑制剂和MEK1/2抑制剂联合.本研究选择联合mTOR1/2抑制剂(AZD8055)和MEK1/2抑制剂(PD0325901)作用于TNBC细胞.在MDA-MB-435细胞中,AZD8055可以抑制由PD0325901导致的PI3K通路的负反馈激活,从而完全抑制MDA-MB-435细胞中ERK1/2通路和PI3K通路的活性.DNA复制实验与细胞增殖抑制结果证明二者具有协同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细胞周期实验证明二者联合后协同引起细胞周期中的G1期阻滞.

  • 肟类衍生物的设计、虚拟筛选、合成与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研究

    作者:崔新华;谭洁;周敏;韦万兴;刘旭;王立升

    本文设计了一系列新型结构的肟及肟醚化合物,通过分子对接进行虚拟筛选.以苯、甲苯、甲氧基苯、氯苯为初始原料合成12个新化合物,其中肟类4个、肟醚类8个,并对其结构进行了1H NMR、13C NMR和MS确认.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活性且毒性较小.其中化合物4B-2抑制活性好,其对表面抗原(HBsAg)与e抗原(HBeAg)的抑制活性IC50和治疗指数分别为IC50 HBsAg=81.15μmol.L-1、SIHBsAg=9.20; IC50 HBeAg=90.66 μmol.L-1、SIHBeAg=8.24.初步的构效关系显示甲基肟醚类化合物活性较好,为新抗乙肝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 中氮茚类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研究

    作者:李青;杨洮乙;薛雨;马小卓;唐静姝;张桂森;王克威;张亮仁

    a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AChR)是一种配体门控型离子通道,在认知、学习和记忆方面具有关键作用,α7 nAChR功能下降与神经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相关.本研究通过在中氮茚的不同位置引入多种类型的取代基,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中氮茚类衍生物,并用双电极电压钳方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激动活性.研究发现了16c (EC50为1.60±0.19 μmol·L-1,Emax为69.0%±2.8%)和17b (EC50为2.74±0.74 μmol·L-1,Emax为81.1%±9.3%)两个活性较高的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在中氮茚的6-位和8-位引入小的疏水基团分别能够提高化合物的效价和大效应.

  • 毛鸡骨草叶中一个新的吐昔酰胺类成分

    作者:袁旭江;张平;李春阳;霍务贞;鲁湘鄂;吴燕红

    毛鸡骨草(Abrus mollis Hance)叶采用水醇提取,不同有机溶剂萃取,获得正丁醇部位,利用各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理化性质结合UV、MS、TLC、HPLC和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葫芦巴碱(1)、脯氨酸(2)、丙氨酸酐(3)、顺式-N-(4-羟基桂皮酰)酪氨酸(4)、反式-N-(4-羟基桂皮酰)酪氨酸(5)和鸡骨草丙素(6).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4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珍珠水解液眼用温敏原位凝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作者:宋立娜;李鹤然;王宏宇;李贞;赵文畅;卢方正;李三鸣

    珍珠明目滴眼液在眼部作用时间短,影响疗效.本文试图将其制成眼用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期待延长药物在眼部滞留时间.以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凝胶基质,卡波姆934为生物黏附性材料;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优处方,并对优处方进行流变学性质、体外溶蚀及释药机制、离体角膜透过性及滞留时间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25℃时制剂为牛顿流体,35℃时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凝胶具有假塑性流体的特征,胶凝时间为13 s;凝胶溶蚀及药物释放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角膜表观透过系数为5.58 cm·s-1;滞留时间是市售滴眼液的7倍.所得珍珠明目眼用原位凝胶性质良好,可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目的.

  • 酒石酸卡巴拉汀鼻腔吸收及脑靶向性评价

    作者:王慧敏;魏国光;高明月;顾香芹;毛世瑞

    本文研究了影响酒石酸卡巴拉汀鼻腔吸收的因素,考察了其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并评价了其脑靶向性.采用大鼠在体鼻腔循环法研究酒石酸卡巴拉汀浓度和药液pH值对药物鼻腔吸收的影响;大鼠静脉注射及鼻腔给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血浆及脑组织中药物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脑靶向指数(drug targeting index,DTI)和药物鼻脑直接转运百分比(nose-to-brain direct transport percentage,DTP).研究表明,酒石酸卡巴拉汀在鼻腔内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pH 6.0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大.该药物鼻腔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3.58%.与静脉注射相比,鼻腔给药后药物入脑更加迅速,在脑组织的分布显著增加,DTI为静脉注射的195.27%.鼻腔给药后约48.79%药物可从鼻腔通道直接转运至脑部而未经全身血液循环,显著提高了药物的入脑速度和程度.同时,与静脉注射相比,酒石酸卡巴拉汀在脑部的清除半衰期延长了1.4倍.综上,酒石酸卡巴拉汀鼻腔给药不仅可有效促进药物的吸收,而且能显著加快药物的入脑速度和增强药物的脑组织分布,更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 基于大熵模型的三七生态适宜区及生态特征

    作者:张琴;曾凡琳;张东方;谢彩香;陈士林

    研究三七的生态适宜性区划及其生态特征,为三七人工引种栽培和区域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检索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和相关文献收集全国67个三七分布点,利用大信息熵模型(MaxEnt)和GIS技术对三七进行适宜性区划.MaxEnt预测结果表明,三七可能的生态适宜区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贵州、海南、四川、福建和重庆.生态相似度高区域(大于60%)主要位于云南、广西、广东和贵州部分地区,面积约为89571.3 km2;生态相似度次高区域(40%~60%)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贵州、海南和四川省,面积约为155 172 kn2;生态相似度为20%~40%的区域面积约为329 952.8 km2,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贵州、海南、四川、福建和重庆.影响三七地理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暖季降水量、气温的季节性、海拔、等温性、降水的季节性、月均温范围、干月降水量、土壤体积密度和土壤质地.

  •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在多基原药材升麻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孙伟;熊超;李景剑;刘合刚;胡志刚;刘迪;任伟超;陈士林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是一种实时定量PCR技术,在核苷酸差异检测中具有快速、灵敏和准确等突出的优点,近几年来在基因突变、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样性等研究中发展迅速,但目前该技术应用于中药材鉴定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选取多基原药材升麻作为研究对象,广泛收集其主产区药材基原及其常见混伪品共41个样品,基于植物DNA条形码ITS2序列,通过对HRM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检测升麻及其混伪品的核酸荧光定量Bar-HRM方法,实现对升麻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定,从而确保用药安全.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研究结果显示,升麻3个基原的各单倍型均能很好地表现出差异性,升麻及其混伪品均表现出良好单系性,能明显区分开.本研究证明HRM技术对升麻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定能力强,在方法通用性和数据可视化方面具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 丹参茉莉酸甲基转移酶蛋白表达和纯化的研究

    作者:姚娜;郑汉;荆礼;马利刚;申业;陈敏

    茉莉酸甲基转移酶(jasmonic acid carboxyl methyltransferase,JMT)是茉莉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能够催化茉莉酸甲基化形成茉莉酸甲酯.本研究将丹参茉莉酸甲基转移酶基因(SmJMTl) cDNA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并诱导表达.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该蛋白的大小约66 kDa,与预测的蛋白分子质量相同;同时对影响蛋白表达的4个因素: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及诱导前菌液的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诱导前菌液的A600在0.8左右时,加入0.4 mmol·L-1IPTG,20℃诱导培养8h后SmJMTI蛋白的表达量较高.蛋白质印迹检测显示,anti-GST抗体可以特异性地识别SmJMT1蛋白,证实丹参SmJMT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Q-TOF检测数据检索分析表明,SmJMT1蛋白属于甲基转移酶亚家族.丹参中茉莉酸甲基转移酶SmJMT1的成功表达和纯化对研究茉莉酸生物合成途径及茉莉酸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奠定了一定基础.

  • 基于UHPLC-QTOF/MS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鉴别林下山参的不同部位

    作者:常相伟;李德坤;王彤;吴亚超;赵颖;周大铮;张涛;叶正良

    为了对林下山参的不同部位进行鉴别,本研究采用基于UHPLC-QTOF/MS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并结合PCA和OPLS-DA分析方法对林下山参叶、主根、侧根、芦头等4个部位的代谢物进行研究.PCA得分图显示林下山参叶、主根、侧根和芦头被明显分为4类,表明林下山参不同部位之间化学成分差异显著.从林下山参4个不同部位中共检测到81个主要代谢物,其中包括林下山参叶与根茎(主根、侧根、芦头)之间的差异标志物9个,林下山参主根与侧根、主根与芦头之间的差异标志物各7个,通过将这些代谢物的保留时间、精确分子量及碎片离子与对照品和相关人参属文献报道的化合物进行匹配,终鉴定或初步推断出70个代谢物.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林下山参不同部位的鉴别方法,同时也为其他中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基于UHPLC-QTOF/MS技术的生、醋五味子醇提物在大鼠血浆、胆汁、尿液、粪便中药物原形成分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鉴定

    作者:苏联麟;程雪;季德;汪丽君;丁喜炎;陆兔林;毛春芹;张季

    采用UHPLC-QTOF/MS技术研究五味子生品及炮制品(醋制)的醇提取物在大鼠体内药物原形成分及其代谢产物的差异性,利用质量亏损滤过(MDF)策略以及动态背景消除(DBS)、加强峰提取(EPL)等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大鼠灌胃给予生、醋五味子提取物后血浆、尿液、胆汁及粪便中原形成分及其代谢产物.为了更好地与五味子保肝效应联系起来,本实验建立了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首次进行病理状态下动物体内五味子木脂素的代谢研究.五味子醇提物中主要成分是木脂素,包括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酚、戈米辛G、戈米辛J等.木脂素在大鼠体内主要发生去甲基化、羟基化、氧化等代谢转化,终在生、醋五味子组中共鉴定出6种木脂素原形成分及它们的20种代谢产物.

  • 基于QSAR研发的诺氟沙星和沙星类药物

    作者:郭宗儒

    1 前期的研究发现早发现喹诺酮酸结构及其抗菌作用的是Lesher等在合成氯喹的过程中,分离出一个副产物,具有微弱的抗菌活性,遂合成了萘啶酮酸为母核的系列化合物,对N1和C7作不同的烷基置换,对C3上的羧基进行不同的酯基取代,经体外和体内的抗菌实验,发现萘啶酸(1,nalixilic acid)具有显著杀伤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1963年成为第一个试用喹诺酮类抗菌药(Lesher GY,Froelich EJ,Gruett MD,et al.1,8-Naphthyridine derivatives.A new class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J Med Pharm Chem,1962,5:1063-1065).

    关键词:
药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998 01 05 06 07 08 09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