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药学学报杂志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杂志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약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13-4870
  • 国内刊号: 11-21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晓良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风险与对策

    作者:张苗苗;贾东方;刁勇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在肿瘤治疗领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疗效,对恶性B细胞肿瘤更是颠覆性突破.然而,临床研究发现,CAR-T输入体内后,经常因活性过度或活性失控而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如细胞因子风暴、靶点毒性和肿瘤溶解征等.构建CAR-T所采用的病毒载体也可能因基因组整合引起插入突变毒性.如何将CAR-T转化为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生物制品,且适用于更多类型的肿瘤,仍面临众多挑战.针对CAR-T治疗潜在的毒性,本文讨论了一系列可行的技术措施,包括使用自杀基因、组合靶向多抗原识别、正调控系统和非病毒载体等,希望为解决CAR-T制品的临床安全问题提供切实保障.

  • 基于适配子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窦晓倩;付洁;宋海峰

    适配子是应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从单链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得到的,能与靶标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的配体,靶点可以是金属离子、核酸、蛋白质、有机物甚至整个有机体.适配子作为靶向治疗及诊断药物有效应用于癌症、黄斑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和血管性血友病等疾病,同时也可作为药物的靶向配体,协助药物在特定的组织位点释放.与其他靶向配体相比,适配子因其独特的优势,可针对靶向治疗开发适配子-药物偶联物(aptamer-drug conjugates,ApDCs),进而促进了生物分析和生物医学的发展.本文总结了近年适配子类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及临床试验进展,并阐述了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前景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 亲和超滤结合液质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发现中的应用

    作者:邬思琪;杨华;李萍

    亲和超滤结合液质技术是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活性成分发现模式,尤其适用于成分组成复杂的中药提取物.通过亲和超滤可以简化活性成分的提取步骤,快速筛选具有潜在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液质技术则可以实现活性成分的快速发现及鉴定,二者的结合在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以中药为基础的新药研发中均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的研究,对亲和超滤结合液质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发现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内容主要包括该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成果与进展.

  • 基于表观遗传学调控的中医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光;邢小燕;张美双;邓雪红;汤世民;赵娜娜;孙桂波;孙晓波

    表观遗传学是后基因时代的研究热点,应用表观遗传学修饰的研究方法是心血管疾病机制研究的前沿领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难点之一,临床中应用的药物受其不良反应的限制未能广泛应用.中药及其有效组分可多靶点参与调控表观遗传修饰以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的多个环节,这是中药治疗的大优势.本文综述了基于调控表观遗传学修饰的中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以期探讨表观遗传调控与中医理论的内在联系,阐明中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科学内涵,为后期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 三七总皂苷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理研究进展

    作者:杨鹏飞;宋修云;陈乃宏

    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在传统中药中作为一种补益类药品而被广泛应用.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包含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等在内的三七总皂苷,其在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方面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常见的形式,其病死率与致残率非常高,造成了严重的医疗、社会、经济问题.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能量代谢异常、离子代谢紊乱、自由基损伤和炎症反应等均参与其中,具有复杂的发生机制.近年的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具有显著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治疗机制众说纷纭、尚不十分明确.因此,本文对三七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皂苷类化合物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三七类药物并指导其临床提供理论支持.

  • 促海马区成体神经发生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思;庆宏;梁建华

    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均只能针对相应症状,不能逆转病情的发展进程,故采用新的治疗策略对阿尔兹海默病进行防治成为必然.海马区为实现学习、记忆和认知调节等功能提供了生理基础,与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区域存在成体神经发生现象,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大脑的可塑性,有望为阿尔兹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开拓新的领域.本文从促进海马区成体神经发生的角度,提出了阿尔兹海默病的新的治疗方向,并总结了促成体神经发生药物的新进展.

  •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冯源;刘克辛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OAT)亚家族是溶质转运体22 (solute carrier 22,SLC22)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包括肝脏、肾脏、脑及胎盘等在内的多种组织脏器中表达.因其能够介导许多常见药物(抗生素、抗病毒药、利尿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毒素以及营养物质在机体内的排泄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在Oat1和Oat3基因敲除鼠的代谢组学和微阵列数据以及系统生物学的研究表明,OAT通路在处理肠道微生物代谢和肾脏疾病状态下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核受体和其他转录因子会与Ⅰ相和Ⅱ相药物代谢酶结合并调节特定OATs的表达.“远端遥感和信号通路假说”表明,OATs能在许多组织中表达并且转运多种信号分子.一些OATs对于特定的信号分子,如环核苷酸、尿酸和前列腺素等还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可以有效的介导多种器官、组织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OATs在正常情况及急慢性病理条件下,在内外源物的转运中起到重要作用.

  • 糖尿病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娇娇;花芳;胡卓伟

    糖尿病与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慢性病.临床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表明,糖尿病增加多种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并增加其死亡率.高胰岛素和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被认为是导致糖尿患者群肿瘤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炎症与能量代谢异常(糖、脂代谢等)共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治疗糖尿病的不同药物对肿瘤发病和进程的影响呈现截然不同的效果.深入了解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的关联以及糖尿病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合理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相关恶性肿瘤.

  • 重组人组织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

    作者:郑晨娜;段训威;贾东方;罗彩林;汪宁卿;杨会勇;刁勇

    本文考察了重组人组织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allistatin,Kal)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的体内抗炎效果.采用4%葡聚糖酸钠(DSS)建立小鼠UC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与Kal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组,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测定6组间小鼠体重、结肠长度及病变组织炎症因子及IL-10和TNF-α水平变化,并进行组织损伤评分.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Kal高剂量治疗组和SASP治疗组的组织损伤评分、MPO/MDA/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而小鼠体重、IL-10水平和SOD活性则显著提高,趋近于正常对照组,经过Kal治疗后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呈剂量依赖性.因此,本研究揭示了Kal可以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其参与调控炎性细胞因子IL-10、TNF-α水平及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有关.

  • 柴胡多糖对空肠弯曲菌离体再刺激狼疮样小鼠脾细胞作用研究

    作者:陈海霞;李雯;周春骄;力弘;章蕴毅;陈道峰

    空肠弯曲菌(Campylolbacter jejuni-S131,CJ-S131)免疫小鼠建立诱导型狼疮样模型.模型鼠脾细胞加入CJ-S131再次刺激以建立离体炎症模型,同时离体给予小叶黑柴胡多糖(Bupleurum smithii var.parvifoliumpolysaccharides,BPs),研究BPs防治狼疮的作用机制.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佐剂对照组和模型组.在Day 0和Day 14,以CJ-S131免疫小鼠建立狼疮样模型.Day 19取各组脾细胞,再分为空白组、单给药物组(BPs 5、10、20和40 μg.mL-1)、CJ-S131单刺激组和CJ-S131刺激剂联合药物处理组.ELISA法检测培养48 h上清中总免疫球蛋白G (IgG)、抗双链DNA (dsDNA)抗体、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 (IL-10)和IL-17的水平,MTT法测定药物对狼疮样小鼠脾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BPs显著地降低CJ-S131离体再刺激引起的总IgG、抗dsDNA抗体、IFN-γ和IL-10的高表达.BPs对高表达的IL-17水平和脾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研究表明,C J-S131离体再刺激狼疮样小鼠脾细胞可建立离体炎症模型.BPs可能通过调节脾细胞分泌狼疮相关抗体和因子发挥药效.

  • 亚硝酸盐和铵盐联合暴露通过ROS/ODC途径促进肝癌细胞侵袭

    作者:孟珊珊;归冠;李鲁娟;刘彬;梁红霞;刘良策;皇甫超申

    近发现肿瘤微环境内含有较高水平的亚硝酸盐和氨,但是它们对癌细胞的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亚硝酸盐和铵盐联合暴露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活性氧(ROS)/鸟氨酸脱羧酶(ODC)途径在其中的作用.经亚硝酸钠、氯化铵、亚硝酸钠和氯化铵混合物处理的SMMC-7721细胞,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OS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ODC,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ODC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亚硝酸钠和氯化铵混合物能够增强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内ROS水平增加,促进ODC蛋白表达,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以逆转上述现象;ODC特异性抑制剂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可以增加细胞内ROS水平,降低细胞侵袭能力.综上所述,亚硝酸钠和氯化铵混合物通过增强ROS/ODC途径,促进人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

  • 三七皂苷Ft1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促进凋亡的机制研究

    作者:邱水平;李鸿丽;石海莲;吴辉;黄菲;张蓓蓓;吴晓俊;王峥涛

    研究三七皂苷Ft1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促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CCK-8法、EdU染色、Hoechst 33258染色和单细胞迁移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HIF-lα、PI3K/Akt/mTOR/p70S6K和MAPK通路蛋白表达.结果表明,Ftl能降低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的活力,抑制MDA-MB-231和BT-549细胞的增殖.Ftl也可诱导MDA-MB-231细胞核DNA高度聚集,并且在作用12 h后,下调HIF-lα和Bcl-2,上调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Ftl在降低HIF-lα蛋白表达的同时,显著减少p-Akt、p-mTOR、p-p70S6K及p-ERK l/2的蛋白表达,但增加p-JNK蛋白水平.Ftl能够显著抑制EGFR的Tyr1068和Ser 1046/1047两个位点的磷酸化.在不影响HS578T细胞活力的浓度下,Ftl能够显著抑制其迁移路径长度和速度.因此,Ftl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促进凋亡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调控Akt/mTOR/p70S6K和MAPK通路,下调HIF-lα,抑制Bcl-2和上调cleaved caspase 3蛋白有关.

  • 含氨基酸片段的膦酸酯衍生物合成与抗肿瘤作用

    作者:杨家强;曾发奎;杨旋;黎鹏

    采用基于片段的药物发现方法,对前期研究的膦酸酯化合物进行优化,寻找抗肿瘤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5个含氨基酸片段的膦酸酯衍生物,经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确认结构.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进行了初步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呈现不同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4e、4n对A-549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8.7±0.8、8.2±1.0 μmol·L-1;化合物4c对SGC-7901的IC50为9.8±0.9 μmol.L-1;化合物4l、4n对肿瘤细胞EC-109的增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ICso分别为9.5±0.6、9.4±0.5 μmol· L-1.

  • 金钗石斛中一个新的联苄类化合物

    作者:肖世基;刘珍;张茂生;陈永正;聂绪强;张建永;何芋岐;石京山

    通过硅胶和MCI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贵州道地药材金钗石斛茎中分离纯化得到7个联苄类化合物,经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4,α-二羟基-3,5,3’-三甲氧基联苄(1)、4,5-二羟基-3,3’,α-三甲氧基联苄(2)、4,4’-二羟基-3,5,3’-三甲氧基联苄(3)、4,5-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4)、4,3’-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5)、5,4’-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6)和5,3’-二羟基-3-甲氧基联苄(7).化合物1为新的联苄类化合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忍冬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作用

    作者:于金倩;王召平;朱姮;李岗;王晓

    为了研究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根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对其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7个化合物,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分别鉴定为1-oxo-(1H)-cyclopenta[b]benzofuran-7-carbaldehyde (1)、4-羟基桂皮酸(2)、绿原酸(3)、loganin aglycone(4)、咖啡酸(5)、裂环马钱素二甲基乙缩醛(6)、korolkoside (7)、松柏苷(8)、獐牙菜苷(9)、断氧化马钱子苷(10)、5-O-咖啡酰奎宁酸(ll)、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2)、3-O-咖啡酰奎宁酸乙酯(13)、3,5-O-二咖啡酰奎宁酸(14)、4,5-O-二咖啡酰奎宁酸(15)、grandifloroside (16)和3,4-O-二咖啡酰奎宁酸(17).其中化合物l为新化合物,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成分均为首次从忍冬根中分离得到.运用斑马鱼抗炎模型,测得化合物l、3、14~17具有抗炎活性.

  • 聚合物电解质层层组装脂质纳米粒提高多柔比星的口服吸收

    作者:沈爱俊;夏登宁;甘勇;李娟

    载多柔比星(DOX)脂质纳米粒经聚合物电解质层层组装后,增加脂质纳米粒在胃肠道内的酶稳定性,以提高DOX的口服吸收.采用热熔均质-超声法制备了载DOX脂质纳米粒;利用静电作用将带相反电荷的聚合物电解质γ-聚谷氨酸(γ-PGA)和壳聚糖(chitosan,CS)层层组装在脂质纳米粒表面,得到聚合物电解质层层组装的载DOX脂质纳米粒(DOX-NPs/CS/γ-PGA);采用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测定了纳米粒的粒径、粒度分布及zeta电位;考察聚合物电解质层层组装后的脂质纳米粒的体外药物释放和在体外模拟消化道环境下的酶解稳定性;以人结肠癌细胞Caco-2为细胞模型,对纳米粒的摄取进行了研究;以SD大鼠为动物模型对口服吸收后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DOX-NPs/CS/γ-PGA平均粒径为180.6±5.4 nm,粒度分布均一,多分散性指数(PDI)为0.220±0.02,zeta电位为-38.53±0.29 mV;体外药物释放研究表明,采用聚合物电解质在脂质纳米粒表面层层组装后延缓DOX的释放,同时降低脂质纳米粒被脂肪酶降解的速率;细胞摄取实验研究表明,该组制剂的细胞摄取明显高于DOX溶液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经聚合物电解质层层组装后的脂质纳米粒可明显提高DOX的口服吸收,DOX-NPs/CS/γ-PGA的Cmax和tmax分别为0.76±0.25 μg·mL-1和0.5h,AUC0-24 h是溶液参比制剂的3.02倍,与DOX溶液口服组相比,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是302.46%.通过聚合物电解质在脂质纳米载体表面进行层层组装,延缓了药物释放,降低了消化道酶对载体的酶解,增加了其在消化道内的稳定性,提高了DOX的口服吸收.

  • 主动靶向新生隐球菌的脂质体递药系统及其抗隐球菌肺脑合并感染的初步研究

    作者:吴双;李卓轩;廖国建;陈章宝;李翀

    本文旨在构建一种能主动识别新生隐球菌的脂质体递药系统并探索其靶向治疗隐球菌病的可行性.以隐球菌菌体为靶物质,采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能特异性结合病原菌的功能多肽;进一步以该多肽为导向分子并通过偶联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制备表面修饰多肽的脂质体,以体外真菌结合及体内荧光成像实验考察该脂质体的靶向性;在此基础上,以伊曲康唑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脂质体并对其体外药效及体内抗隐球菌肺脑合并感染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筛选所得多肽(序列为NNHREPPDHRTS)能特异性结合隐球菌,多肽修饰后的脂质体具有较好的体内外靶向性,其载药制剂粒径较小(88.25 ±-2.43 nm)且分布均一,药物包封率高(88.05±0.25%).经静脉给药后该制剂能有效清除肺部和脑部的病原菌,显著延长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初步表现出靶向治疗隐球菌病的潜力,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并有望为抗真菌感染及新制剂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

  • 葛根总黄酮生物黏附漂浮微丸体外Caco-2细胞转运和体内生物利用度评价

    作者:黎迎;宋轶群;何亚丽;朱春燕

    研究葛根总黄酮生物黏附漂浮微丸在Caco-2细胞模型的转运及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采用Caco-2细胞模型,用HPLC测定转运后药液中葛根素含量,比较不同生物黏附材料组成的葛根总黄酮生物黏附漂浮微丸表观穿透系数Papp的异同.SD大鼠分别口服给予葛根总黄酮、葛根总黄酮生物黏附漂浮微丸(100 mg.kg-1,以葛根素计),HPLC法测定葛根素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与卡波姆组合材料制备的生物黏附漂浮微丸Papp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葛根总黄酮生物黏附漂浮微丸曲线下面积(AUC0-t)为原料药的1.79倍;达峰质量浓度为6.39 μg.mL-1,较原料药(3.65 μg.mL-1)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延长.研究表明,HPMC与卡波姆组合黏附材料促进葛根总黄酮Caco-2跨膜转运好,葛根总黄酮生物黏附漂浮微丸(HPMC与卡波姆组合)与葛根总黄酮原料药相比生物利用度更高,且具有缓释效果.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剂的关键质量属性与控制

    作者:崇小萌;李进;王琰;王晨;王立新;姚尚辰;胡昌勤

    本文依据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剂的关键质量属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药物杂质谱的分析,确定影响此关键质量属性的相关杂质为阿莫西林闭环二聚体和阿莫西林噻唑酸,进而对这两种杂质产生的来源和降解途径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原料的晶型为原料的质量关键属性,生产工艺中制粒的干燥步骤为生产工艺关键参数,处方的合理性也是样品杂质产生的影响因素.此研究结果为评价药品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 大鼠血浆中左旋多沙唑嗪SPE-LC-MS/MS的微量检测

    作者:都倩;孔德志;张盼盼;任雷鸣

    目前多沙唑嗪及其对映体的生物样本低定量限未超过0.1 ng·mL-1,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大鼠血浆左旋多沙唑嗪微量检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血浆样本加入内标哌唑嗪后经C18固相萃取小柱萃取,碱性条件下采用Acquity BEH C18 (50 mm×2.1 mm,1.7μm)色谱柱进行分离,在正离子模式下以MRM(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测定左旋多沙唑嗪的含量.结果表明,左旋多沙唑嗪在10.4 pg·mL-1~13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2 2),低定量限为10.4 pg·mL-1.采用提取后加入法及柱后灌注法评价血浆样本的基质效应,不存在明显的基质效应.并用本法可测定大鼠尾静脉注射左旋多沙唑嗪(3 mg·kg-1) 48 h后的血药浓度,结果为0.0344±0.0102 ng.mL-1.此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左旋多沙唑嗪的血药浓度测定,也为其他药物血药浓度的分析提供了参考.

  • 大鼠口服雄黄和牛黄解毒片后血浆中砷形态的研究

    作者:张云静;强淑萍;宋敏;杭太俊

    研究大鼠灌胃雄黄和牛黄解毒片后血浆中各形态的砷化合物的经时过程,比较雄黄单味药与牛黄解毒片全方给药后各形态的砷的药动学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联用技术(HPLC-HG-AFS)检测大鼠血浆中4种形态的砷化合物.大鼠灌胃雄黄和牛黄解毒片后血浆中的主要砷形态为二甲基砷酸(DMA),其他形态的砷化合物:亚砷酸盐[As(Ⅲ)]、一甲基砷酸(MMA)和砷酸盐[As(V)]在各时间点均未检测到.大鼠灌胃牛黄解毒片后,与单味雄黄相比,经剂量校正后DMA的Cmax和AUC显著降低,tmax显著延长,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显著增加,表明牛黄解毒片复方配伍对砷的药动学行为有影响.

  • 从ATP到替格瑞洛的结构演化轨迹

    作者:郭宗儒

    1概说替格瑞洛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由阿斯利康公司研制,于2010和2011年分别在欧盟和美国上市.它的作用靶标是二磷酸腺苷(ADP)受体P2Y12,与已经上市的血小板抑制剂氯吡格雷等作用靶标相同,但结合位点不同,氯吡格雷在P2Y12受体与ADP竞争结合位点,发生不可逆结合;而替格瑞洛可逆性地结合于P2Y12变构区.

    关键词:
  • 不同物候期栽培远志的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

    作者:许晓双;薛英;张福生;秦雪梅;彭冰;田洪岭;曾祖平

    不同物候期栽培远志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是影响远志生产实践中佳采收期确定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GE)技术对不同物候期(花果期、枯萎期、休眠期)的栽培远志进行分析,从中找到被注释到与远志中化学成分生物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RT-qPCR(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代表性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之后采用基因表达相关分析预测参与远志皂苷生物合成下游途径的关键酶(CYP450s与UGTs).结果表明:①在花果期→枯萎期→休眠期的发育过程中,远志中共同表达下调的基因数量要高于上调的数量;②与三萜皂昔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有6条(HMGS、PMK、FPPS、SQS、SE和β-AS),而与苯丙素类(黄酮类、木质素类)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有5条(PAL、C4H、4CL、CAD和peroxidase);③与枯萎期、休眠期相比,花果期远志中的皂苷类、(山)酮类和木质素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量多;④UGT83A1和CYP716B1、CYP98A3、CYP86B1、CYP94A1可能是参与远志皂苷生物合成下游途径的部分关键酶.本研究从转录水平上佐证了栽培远志传统采收期的正确性,并为今后远志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CYP450s与UGTs)的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奠定了科学基础.

  • 中华大蟾蜍色氨酸羟化酶BbgTPH1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功能鉴定

    作者:刘彦芳;陈曦;凌鸿;刘东春;夏明钰;王东

    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 Ⅰ,TPH1)是催化色氨酸生成5-羟色胺的限速酶,而5-羟色胺不仅是蟾酥的主要活性成分,同时也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递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本研究从中华大蟾蜍耳后腺文库中克隆得到中华大蟾蜍色氨酸羟化酶cDNA.构建原核重组融合表达质粒pMAL-BbgTPH1,将其导入Escherichia coli TB1中,用IPTG诱导重组菌并优化诱导表达条件.以色氨酸为底物进行体外酶促反应,采用LC-MS法鉴定反应产物.结果显示BbgTPH1基因cDNA全长为1 984 bp,开放阅读框l 443 bp,编码480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55.2 kDa,理论等电点为5.58,具有芳香族类羟化酶超基因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和芳香族类羟化酶家族特有的特征信号序列.氨基酸比对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其他物种TPH1蛋白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显示BbgTPH1与非洲爪蟾的TPH1亲缘关系近.BbgTPH1在E.coli TB1中能够高效表达,其优化表达条件为诱导温度20℃、IPTG浓度0.5 mmol.L-1.酶活检测结果显示,重组BbgTPH1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可将色氨酸转化为5-羟色氨酸.本研究首次获得了蟾蜍属动物色氨酸羟化酶全长cDNA序列,并验证了其催化功能,为进一步研究蟾蜍中蟾毒色胺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分子机制以及次生代谢调控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药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998 01 05 06 07 08 09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