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药学学报杂志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杂志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약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13-4870
  • 国内刊号: 11-21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晓良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Survivin抑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孟艳秋;刘立伟;刘冬莹;宋艳玲

    Survivin作为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一员,在细胞分裂和抑制细胞凋亡中起到关键作用,被认为是抗癌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已经开发的Survivin抑制剂较少,其中大部分化合物是通过间接抑制作用,而不是通过直接影响Survivin而发挥其抑制剂的作用.本文通过对Survivin蛋白的结构、作用机制和Survivin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对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选择性Survivin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 细胞共培养模型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杨盛;何然;张飞燕;薛强;徐晓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深入研究离不开神经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神经组织细胞的单独培养难以反映在体细胞间的相互影响,而其共培养模型可以大程度地模拟体内环境,观察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诸如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体外研究.“神经血管单元”是由大脑神经元、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为主组成的体现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体外模型的建立对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细胞间接触和非接触的培养方式,从二维和三维培养的技术角度出发,概述中枢神经组织细胞的共培养模型及其在相关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在未来研究中的发展方向.

  • 脂质体制剂学稳定性的研究技术与方法

    作者:黄梓源;孙玉琦;胡海洋;庄蕊;徐琪;陈大为

    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在体外易发生聚集融合和药物泄露,在体内易被降解和消除,其不稳定性限制了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因此采用合适的研究技术与方法,对有效评价脂质体的制剂学稳定性十分重要.本文根据脂质体稳定性影响因素和研究策略的不同,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稳定性3个方面,对近年来脂质体研究中制剂学稳定性的考察方法进行综述,可为脂质体制剂建立合适的稳定性考察体系,从而更好地发挥脂质体的应用价值与治疗优势.

  • 抗感染药物的毒物兴奋效应浅析

    作者:余苗;郭颖

    毒物、药物、辐射、热等刺激因素低剂量时发挥激动作用,高剂量时发挥抑制作用的现象称为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其中,药物的毒物兴奋效应通常表现为高剂量时发挥药物拟定效应,而低剂量时则发挥相反效应,其量效曲线表现为双相曲线,该现象广泛存在但易被忽视.了解药物毒物兴奋效应的剂量区间是合理用药的前提,细致研究药物量效关系,特别是药物低剂量时的效应对发现和确认毒物兴奋效应至关重要.本文以抗感染药物的毒物兴奋效应为例,阐述了该效应的表现形式、可能的产生机制、以及基于该现象的药物研发或临床用药需要考量的因素.

  • 以蛋白酶活化受体2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李超;胡晋红

    蛋白酶活化受体2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2,PAR2)是蛋白酶活化受体的成员之一,分布在许多组织和细胞中(如皮肤、呼吸道上皮细胞和胰腺等),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形成(如机械性疼痛、哮喘、胰腺癌疼痛、炎症和瘙痒等).调节PAR2活性的相关药物研究有助于发现PAR2在疾病机制中的作用,研发出新的治疗药物.本文主要介绍了PAR2激动剂、拮抗剂及pepducin的研究进展.

  • 半枝莲对黄药子肝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牛成伟;季莉莉;王峥涛

    本文观察半枝莲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Herba Scutellariae Barbatae,SE)对黄药子诱导肝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SE的同时给予黄药子乙酸乙酯部位(ethyl acetate fraction of Rhizoma Dioscoreao Bulbiferae L.,EF),给药11天后,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谷草转氨酶(alanin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T/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白蛋白(albumin,ALB)和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并进行肝脏病理切片检测.检测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髓过氧化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a)、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含量.采用蛋白电泳检测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1,HO-1)、kappa B抑制剂(inhibitor of kappa B,IκB)及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κB,NF-κB) p65的表达.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及肝组织病理分析结果显示SE对EF连续给药诱导的肝毒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SE降低EF增加的肝脏MPO活性及血清TNF-a、IL-6和IFN-γ的含量,抑制EF诱导的IκB蛋白减少和NF-κB p65的磷酸化及入核.EF显著增加肝脏中GSH含量,SE能进一步升高GSH含量;同时EF组H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给予SE后HO-1蛋白表达降低.这些结果提示,SE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缓解炎性损伤,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抵御EF连续给药诱导的肝损伤.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2萃取组分的抗抑郁作用机制

    作者:陈建丽;高耀;秦雪梅;田俊生

    探讨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2萃取组分抗抑郁作用机制.利用TCMSP、HIT、Pharm GKB和Gene Cards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药物、疾病及其共有靶点进行预测;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2萃取组分干预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后收集血清和海马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对预测的潜在靶点进行定量分析.预测结果显示,组分中已鉴定的22个化学成分共有78个潜在药物靶点;抑郁症发生及发展相关的疾病靶点共有177个;二者共有靶点14个,分别是神经递质转运体、代谢酶和受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性腺轴分泌激素,免疫相关因子等.ELISA结果表明,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2萃取组分能够显著调节在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明显降低的磷酸环磷腺苷效应原件结合蛋白水平和在血清中升高的皮质酮、白介素6水平.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思路对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2萃取组分的抗抑郁机制进行了探讨,为中药复方有效组分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 HIV-1初始传播病毒药物敏感性研究

    作者:丁寄葳;赵建元;米泽云;魏涛;岑山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黏膜感染绝大多数由一个或者少数几个病毒建立并终发展为系统感染,上述病毒称为初始传播病毒(transmitted/founder virus,T/F病毒).研究T/F病毒对不同抗HIV-1药物的敏感性,可为艾滋病高危人群提供优化的暴露前预防性治疗(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策略.本文首先构建了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T/F病毒单轮感染系统,进而分析比较了长期感染病毒和T/F病毒对不同抗HIV-1药物的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与同一亚型的长期感染病毒相比,T/F病毒对HIV-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INIs)及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s)的敏感性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IC50显著提高(P<0.05).这一结果提示,对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暴露前预防性治疗应避免选择NNRTIs.

  • BMP2表达上调剂E40071体外抗骨质疏松活性研究

    作者:韩小婉;宫世强;李雪虹;贺晓波;姜威;司书毅

    骨形态发生蛋白Ⅱ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在骨发育与重建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前期已构建的BMP2表达上调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对20 000个化合物进行了筛选,得到阳性化合物E40071[2-(4-(5-甲基-3-苯基吡唑并[1,5-α]嘧啶-7-基)哌嗪-1-基)乙-1-醇],其EC50值为2.73μmol·L-1.体外活性研究表明,E40071能上调BMP2及其下游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Osx的mRNA表达,并通过促进Smad1/5/8蛋白磷酸化,上调Runx2蛋白的表达;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一定的上调作用;茜素红染色结果表明,E40071能够促进成骨细胞钙化.进一步研究发现,E40071能够明显抑制RANKL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化为破骨细胞,并降低破骨细胞分化标志MMP9和NFATc1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E40071可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活性并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韩彦琪;许浚;张喜民;张铁军;任一杰;刘昌孝

    探究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建立其“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的网络药理研究模式.针对元胡止痛滴丸中28个入血成分(22个原型化合物及6个代谢产物),利用PharmMapper服务器建立化合物-靶蛋白网络,通过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数据库对获取的靶点进行相关通路分析,后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元胡止痛滴丸的“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预测实验表明,28个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约为109个,共涉及通路111条,其中52个靶点蛋白和31条通路与原发性痛经相关.元胡止痛滴丸可能通过作用于和激素调节、中枢镇痛、解痉、炎症及免疫相关的蛋白靶点及通路,起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

  • 珍珠梅黄酮纳米粒诱导裸鼠肝癌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内质网应激作用机制

    作者:刘荣荣;张璇;肖斌;张学武

    本文探讨中药珍珠梅黄酮纳米粒(5,2',4'-trihydroxy-6,7,5'-trimethoxy flavone nanoparticle,TTF1-NP)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内质网应激作用机制.建立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分组(模型组、TTF 1-NP低、中、高剂量组和阿霉素组)给药,处死裸鼠计算其抑瘤率;采用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利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RP78、p-JNK和caspase 12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GRP78、p-JNK、caspase 12和CHOP的表达.结果显示,TTF 1-NP给药组(5、10和20 μmol·kg-1)和阿霉素组对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抑瘤率分别为51.2%、54.2%、61.8%和65.9%.与模型组相比,TTF1-NP给药组观察到肿瘤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检测到肿瘤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RP78、p-JNK和caspase 12的表达均有上升,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TTF 1-NP可以诱导裸鼠肝癌移植瘤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途径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 甘青大戟中的萜类化学成分

    作者:陶耀武;田冶;许文东;郭庆兰;石建功

    通过正相硅胶、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甘青大戟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萜类化合物;借助波谱学分析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黑麦草内酯肉豆蔻酸酯(1)、24-甲烯基甘遂烷-8-烯-3β,11α二醇-7-酮(2)、黑麦草内酯(3)、3β-hydroxy-5α,6α-epoxy-7-megastigmene-9-one (4)、续随子醇A(5)、续随子醇D(6)、latilagascene F (7)、泽漆内酯A(8)、泽漆内酯B(9)、3-O-乙酰基泽漆内酯B(10)、泽漆内酯D(11)、泽漆内酯E(12)、(+)-11-乙酰氧基阿替烷-16-烯-3,14-二酮(13)、高根二醇(14)、熊果醇(15)和白桦脂醇(1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甘青大戟中分离得到,其中1和2为新化合物.

  • 基于羰基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的毒性及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弓亚国;张涛锋;李勐;赵全义;贺殿;席娜;程杰;陈永林;刘斌

    含金属钴和一氧化碳配体的羰基钴配合物(CORMs)具有抗肿瘤和抗炎的潜力.本文在合成3个杂化型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分别含乙酰水杨酸、对氨基苯甲酸、7-羟基香豆素结构片段)的基础上,从动物毒性、抗肿瘤及抗炎活性等方面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配合物CO释放半衰期在43~53 min之间;小鼠经口LD50介于1 500~5 000 mg·kg-1;大鼠连续等剂量给药后,配合物1对大鼠肝细胞的生理形态和功能都有影响,对肾脏的功能和生理形态的影响都较为严重;配合物1对HeLa细胞和HepG2细胞均表现出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6.20和39.25 μmol·L-1),配合物2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低于对照组5-FU (IC50114.19 μmol·L-1),但它们三者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都强于对照组5-FU (IC50 171.34 μmol·L-1).抗炎实验表明:它们均能降低细胞内亚硝酸盐水平,配合物1和2比3表现出更强的活性,通过与相应配体对照实验证实,它们的抗炎活性主要来自于CORMs释放的CO分子.

  • 柳兰内酯甲素:柳兰中分离的一个新的异香豆素

    作者:刘爽;周思雨;邓莉清;廖志华;兰小中;陈敏

    本文采用正相硅胶柱、MCI柱、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从柳兰(Chamerion angustifolium)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一个新的异香豆素,命名为柳兰内酯甲素(1),通过二维核磁共振、旋光等波谱学分析方法确定了其结构.

  • 肉桂酰氧基膦酸酯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

    作者:杨家强;雷静;黎刚;万小强

    为了寻找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在微波辅助下,以肉桂酰氯与α-羟基膦酸酯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2个新化合物,经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进行结构确认.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衍生物对所测肿瘤细胞有一定增殖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3c在20 μmol·L-1下对SGC-7901抑制率为68.8%,化合物3h在5μmol·L-1下对SGC-7901抑制率达48.0%,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 叶酸修饰的聚轮烷衍生物传递siRNA-CD47对黑色素瘤增殖的作用

    作者:朱莉娜;李悦山;周毅;王赫;陈建海

    本文探索了叶酸修饰的聚轮烷衍生物(FPP)传递siRNA-CD47抑制黑色素瘤增殖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临床黑色素瘤患者病灶组织CD47的表达;马尔文粒径仪、扫描电镜检测FPP(siRNA-CD47:CD47)纳米粒的物理性能;克隆形成实验检测FPP (CD47)纳米粒对细胞克隆的影响;侵袭实验检测FPP (CD47)对B16F10细胞转移的影响;荷瘤小鼠实验检测FPP (CD47)对肿瘤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床黑色素瘤患者CD47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织显著升高;FPP (CD47)纳米粒粒径为80 nm,电位10 mV;与FPP(Con)相比,FPP (CD47)治疗组中CD47荧光强度显著性减少到4.2%;B16F10细胞克隆形成减少了91%;同时,FPP (CD47)组中荷瘤小鼠瘤体积显著减少了90%,并且降低瘤中CD47的蛋白和mRNA表达.FPP传递siRNA-CD47进入细胞可有效抑制黑色素瘤增殖.

  • 纤维素类聚合物抑制超饱和状态下药物结晶的规律特征

    作者:时念秋;张勇;张秀荣;冯波;李正强;齐宪荣

    本文旨在研究纤维素类聚合物抑制超饱和状态下药物结晶的规律特征.主要利用模拟液态超饱和过程和制备超饱和药物固体,利用溶出仪测定不同时间点药物含量的方法,分析纤维素聚合物类型、加入量、离子强度和黏度对BCS Ⅱ类模型药物吲哚美辛的结晶抑制影响.结果表明,HPMC El5具有强的结晶抑制效应,聚合物加入量越多,抑制吲哚美辛结晶能力越强.聚合物黏度的减少和离子强度的增大会导致聚合物抑制吲哚美辛结晶能力的增强.本研究可对纤维素类聚合物抑制超饱和状态下药物结晶提供科学指导.

  • 中链甘油三酯/α-环糊精分子自组装介导的Pickering乳的形成机制

    作者:刘明群;伍丽;李海燕;殷宪振;胡雄伟;桂双英;张继稳

    以中链甘油三酯(MCT)为油相,α-环糊精(α-CD)为主要辅料制备了MCT乳剂,考察乳剂的形成机制.通过界面张力和接触角的测定,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高效液相色谱法、微分干涉显微镜和冷冻扫描电镜对MCT/α-CD固体微粒进行表征.通过测定不同含量α-CD的乳剂粒径与沉降体积比,并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乳滴形态,对乳剂的物理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α-CD分子与MCT在油/水界面自组装形成了两亲性超分子,导致油/水界面张力降低;两亲性超分子进而形成固体微粒,并吸附于油/水界面,形成膜结构,使乳剂系统稳定.MCT/α-CD固体微粒的接触角为(46.1±3.4)o,小于90°.乳剂连续相中的α-CD含量越高,油/水界面以及连续相中生成的固体微粒量越多,乳滴粒径越小,连续相的黏度越大.因此,α-CD/MCT/水乳剂是一种O/W型的Pickering乳,乳剂连续相中α-CD含量越高,乳剂的物理稳定性越好.

  • 中药青蒿本草考证及DNA鉴定

    作者:向丽;张卫;陈士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中药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但中药青蒿药材名与植物学中的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 Buch.-Ham中文名相同,造成长期以来的混淆和学术争议.本文对古代医药文献中涉及药材青蒿的原植物形态、分布、物候等资料进行了梳理,并与植物黄花蒿和青蒿分类特征进行了比较,证实古文献中由于分类学知识的局限,所记载的药材青蒿从形态特征上包括植物黄花蒿和青蒿.但由于植物青蒿资源稀少,而黄花蒿资源量大,且含有截疟功效的青蒿素,故当今学者多将植物黄花蒿作为中药青蒿来源,1985年至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药材青蒿标明来源均为植物黄花蒿.同时,本文结合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对植物黄花蒿、青蒿及其易混淆的物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黄花蒿和青蒿两个物种从形态、物候和分子方面都能进行明显的区分.

  • 野生型与栽培型太子参的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华愉教;王胜男;邹立思;刘训红;徐建亚;侯娅;马阳;罗益远;刘娟秀

    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野生型与栽培型太子参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探讨两种生态型太子参蛋白质组表达水平的差异.所提取的太子参蛋白质样品经FASP酶解、iTRAQ试剂标记、高pH-RPLC分离、RPLC-MS分离分析,获取的串联质谱数据通过Protein Pilot 5.0软件搜库进行蛋白质鉴定,通过蛋白质相对定量的比较寻找差异表达蛋白;再对差异蛋白质进行GO (gene ontology)、KEGG代谢通路和STRING网络通路分析.共鉴定到3 775个蛋白质,其中3676个蛋白质具有定量信息,与野生型相比,栽培型太子参上调差异蛋白质127个,下调差异蛋白质205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71个目标差异蛋白,主要分成9类:热休克蛋白、转移酶、氧化还原酶、裂解酶、异构酶、连接酶、水解酶、微管蛋白和移位酶.结果显示:野生型太子参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功能较栽培型太子参强,而抗应激能力较栽培型太子参弱;GWD1、PHS1、GBE1、PGM和BAM1可能是调节不同生态型太子参中蔗糖变化的5种关键蛋白,metE和CYS可能是导致不同生态型太子参氨基酸差异的2种关键蛋白.本研究为解析不同生态型太子参次生代谢物差异的成因及其药材品质形成的蛋白质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 LC-MS/MS法测定犬血浆中他喷他多并评价结合型代谢物对测定的影响

    作者:梁鸽;陆又铭;戴晓健;秦民坚;钟大放;陈笑艳

    他喷他多为强中枢性镇痛药,在体循环中以非活性结合型代谢物为主.本文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犬血浆中他喷他多,并评价了结合型代谢物对测定的影响.血浆样品以甲醇沉淀蛋白处理,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222μm/z 121(他喷他多)和m/z 264→m/z58(内标曲马多),同时监测他喷他多葡糖醛酸结合物(m/z 398→ m/z121)和硫酸结合物(m/z 302→m/z 222).实验中发现结合型代谢物易发生源内裂解,若不进行色谱分离,将严重影响他喷他多的测定.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犬血浆中的结合型代谢物于-20℃储存22天,未降解为他喷他多.测定犬血浆中他喷他多线性范围为0.100~20.0 ng·mL-1,定量下限为0.100 ng·mL-1.样品的日内精密度(RSD)小于3.4%,日间精密度(RSD)小于5.1%,准确度(RE)在-3.2%~0之间.本方法成功应用于他喷他多缓释片的比格犬药动学研究.

  • 左氧氟沙星中杂质的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市售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郑亚杰;张瑞萍;高杨;王玉成;王菊仙;贺玖明;再帕尔·阿不力孜

    建立了左氧氟沙星制剂中微量杂质的LC-MS/MS定量及筛查方法,方法学考察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度高和专属性强.利用该方法对19个厂家市售左氧氟沙星药物制剂中的杂质进行检测和质量评价.上述样品中超过杂质限度的杂质共检出5种,且不同厂家制剂中的杂质含量差异较大,仅3个厂家制剂中杂质的含量均低于0.01%.左氧氟沙星的N4'-甲基季铵类杂质在左氧氟沙星制剂中首次检出.结合杂质来源,认为左氧氟沙星药物制剂中杂质水平的差异与原料药、制剂工艺参数的控制及运输储藏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该方法能专属、灵敏和全面地检测药物制剂中的杂质,为客观评价制剂质量及质量控制提供了高效的分析手段,所检出杂质种类及含量水平能客观地反映左氧氟沙星制剂的质量.

  • 高效薄层色谱、柱前衍生-起高效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分析疏血通注射液中游离氨基酸的比较

    作者:王菲菲;张聿梅;马双成;戴忠;刘斌

    动物源性中药注射液富含游离氨基酸,它们参与多肽的体内合成并发挥功效.绝大多数中药注射液国家药品标准和相关文献仅控制或研究多肽水解后的总氨基酸成分,没有针对游离氨基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本文以疏血通注射液为例,比较了高效薄层色谱(HPTLC)、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和离子色谱在注射液游离氨基酸分析的适用性,结果显示HPTLC和柱前衍生-UPLC适用于疏血通注射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分析,而离子色谱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干扰,不适用于分析要求.采用柱前衍生-UPLC对疏血通注射液中游离氨基酸进行定量分析,共检测出24种氨基酸,其中8种氨基酸是首次在疏血通注射液中被检出,方法重现性和准确性良好,低检出限均为pmol·mL-1水平.

  •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反式阿魏酸

    作者:李晓冰;石富国;何晓静;菅凌燕;丁黎

    建立灵敏、快速的反式阿魏酸(trans-FA)血浆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反式阿魏酸在健康中国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采用HederaODS-2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5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含0.05%乙酸)(34:66),流速为0.4 mL·min-1;质谱采用Turbo-Ionspray电喷雾离子源和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反式阿魏酸在0.1~5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方法的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9.2%,准确度为95.4%~111.4%;无基质效应,无残留效应;稳定性良好.所建立的HPLC-MS/MS分析方法快速、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高,适用于健康中国受试者体内反式阿魏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药物创新与反向思维

    作者:郭宗儒

    创制新药是个性化的分子操作,各自都有难以复制的研发轨迹.将活性化合物转化成药物的过程,几乎是在没有规律性、没有周期性变化的混沌系统中进行的.自21世纪以来上市的新分子实体以首创性药物占主导地位,跟进式药物明显减少.研制首创性药物风险大,并贯穿于始终.为了突出首创性乃至唯一性的新药,反向思维的策略和方法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惯性和从众性的正向思维往往导致同类新药的聚集,从事物(如靶标或效应)的反面或对立面考察、探索和研究,有可能另辟蹊径.本文试图用阿片受体拮抗剂依卢多林、HSP90激动剂、bERG通道激动剂、大环内酯类胃动素激动剂、共价键药物和超小分子药物等一些实例阐述反向思维的策略运用.

药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998 01 05 06 07 08 09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