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药学学报杂志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杂志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약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13-4870
  • 国内刊号: 11-21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晓良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遗传异质性药物毒副作用与HLA基因关联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青;梅虎;张亚兰;潘显超;谭文;晁丽

    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遗传异质性药物毒副作用(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遗传异质性ADRs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密切相关,如阿巴卡韦(abacavir)与HLA-B*5701、别嘌醇(allopurinol)与HLA-B*580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与HLA-B*1502等基因关联.针对上述基因关联现象,相继提出半抗原理论、危险因子理论、“P-I”理论以及新提出的自身免疫机制.本文就遗传异质性ADRs与HLA基因关联及其机制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详细综述.

  • 动态组合化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伟;佘鹏伟;方正;郭凯

    作为组合化学中的新兴分支,动态组合化学是一种集合成与筛选为一体的组合化学研究新方法.在动态组合化合物库中,通过靶标分子的诱导结合驱动作用,能够选择性地筛选到与靶标分子存在强相互作用的优势化合物,因而动态组合化学在药物研发、材料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简单介绍动态组合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动态组合化学的三要素,即靶点(生物酶、凝集素、核酸、有机分子、无机分子等)、涉及的化学反应(二硫化物化学、胺化还原反应、腙化学等)以及分析方法,并对现存限制因素和发展前景作了探讨.

  • 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莉;孙慧君;韩国柱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中药药代动力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本文对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中药多效应成分整合药代动力学、中药指纹药代动力学、中药新剂型药代动力学、中药多糖药代动力学以及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等,并提出展望.

  • 银屑病相关基因动物模型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红;胡晋红

    银屑病是一种受多基因遗传因素影响和多种环境因素诱导所产生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为了阐明银屑病复杂的发病机制和开展药物治疗学的研究,建立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关键.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构建各种银屑病相关的基因动物模型成为热点.本文就现存的银屑病致病相关基因的动物模型产生银屑病的机制作一综述.

  • C2H2型锌指对生物大分子的识别

    作者:卢多

    C2H2锌指结构域在3%人类基因组编码蛋白中出现,可以特异性识别DNA、RNA和蛋白质.经过近30年的研究,锌指识别生物大分子的作用机制得到不同程度的解释.在识别DNA方面,锌指结合在DNA双螺旋的大沟中,并在氨基酸与碱基之间一一对应,根据DNA序列的不同实现特异性识别.在识别RNA方面,针对RNA结构上的多样性,锌指综合识别特异碱基与特异的折叠骨架.在识别蛋白质方面,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处初始阶段,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为多元化的识别方式.分子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又催生了工程锌指蛋白,并且大量地进入实际应用.鉴于锌指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在功能上的多样性及在转化应用上的潜力,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

  • N4-芳基磺酰基喹喔啉酮类化合物抗HIV-1的作用机制和特点

    作者:霸明宇;曹颖莉;徐柏玲;郭颖

    本文研究了N4-(杂)芳基磺酰基喹喔啉酮类化合物6-氯-3-甲基-4-(2-甲氧羧基噻吩-3-磺酰基)-3,4-二氢喹啉-2-(1H)-酮(XU07011)抗HIV-1作用机制及特点.采用细胞水平模型评价该化合物抗HIV-1活性;通过在不同时间点加入化合物检测化合物失效时间,确定化合物抑制病毒复制的具体环节;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法测定化合物对逆转录酶的DNA聚合酶活性和核糖核酸酶H(RNase H)催化活性的影响;应用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耐药逆转录酶和重组病毒模型分别在酶和细胞水平研究化合物的作用特点.结果显示,XU07011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IV-1复制,IC50为(0.057±0.01)μmol·L-1,活性与奈韦拉平相当;该化合物作用于HIV-1复制的逆转录环节,抑制了逆转录酶的RNA依赖DNA聚合酶活性,IC50为(1.1±0.3) μmol·L-1,而对逆转录酶RNase H活性无显著影响;该化合物对9种NNRTI耐药病毒的耐药倍数为33~2 000倍,其中对K103N耐药病毒活性优于奈韦拉平.本研究为新型HIV-l抑制剂的研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 AMPKγ基因沉默对AMPK活化及调血脂作用的影响

    作者:苏岩;郭鹏;季宇彬

    构建针对AMPKγ基因的siRNA慢病毒载体,检测其介导的RNA干扰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AMPKγ基因表达的沉默作用,并考察AMPKγ基因沉默对天然AMPK激动剂虫草素激活AMPK和调节脂质合成的影响.设计并合成了特异针对AMPKγ基因的shRNA Oligo片段,经退火、酶切、连接将目的片段插入到慢病毒干扰载体中,经感受态细胞转化、PCR鉴定挑选阳性克隆测序后,与包装质粒和包膜质粒共转染至293T细胞包装病毒,收集浓缩病毒进行滴度测定.通过荧光观察和Western blotting筛选可有效沉默AMPKγ基因的慢病毒株.在AMPKγ基因稳定沉默细胞株中,利用Westem blotting考察AMPKγ基因沉默对虫草素促AMPK磷酸化活性的影响,油红O染色观察虫草素对细胞内脂质堆积情况的影响,并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内TC、TG含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4种特异针对AMPKγ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载体(GR084、GR085、GR086、GR087),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重组慢病毒株GR085的基因沉默效率高;给予虫草素并不会影响AMPKγ蛋白的表达,但能够显著上调正常细胞内AM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利用慢病毒稳定沉默AMPKγ基因的表达后,虫草素促AMPK磷酸化作用和下调脂质合成作用被显著抑制.研究表明,AMPKγ亚基可能与虫草素活化AMPK和调节脂质合成作用相关.

  • 川陈皮素对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的激活作用

    作者:杨爽;于波;张耀方;王雪;杨红

    本实验利用荧光淬灭实验和膜片钳技术在稳定表达人CFTR和荧光绿蛋白突变体EYFP/H148Q的Fischer大鼠甲状腺上皮细胞(Fischer rat thyroid,FRT)上,测定川陈皮素(nobiletin)对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氯离子通道的激活作用.结果发现,川陈皮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激活CFTR氯离子通道的C1-转运活性,且这种活性是快速、可逆的,并能够被CFTR特异性抑制剂CFTRinh-172完全抑制.初步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川陈皮素是以与CFTR直接作用来激活通道活性的.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川陈皮素能够有效刺激小鼠气管黏膜下腺液体分泌速度.因此,川陈皮素可能发展成为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在内的CFTR相关疾病的先导药物.

  • 膜联蛋白A1增加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

    作者:李康宁;金晶;陈晓光

    前期研究发现,体外建立的耐伊马替尼的K562细胞中,膜联蛋白A1的表达明显上调,且随耐药倍数的增加而增加.为了研究膜联蛋白A1是否参与了伊马替尼的耐药,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建立了空载体对照K562-pEGFP-N1细胞株和稳定过表达膜联蛋白A1的K562-pEGFP-N1-ANXA1细胞株.MTT及细胞增殖实验显示,稳定转染膜联蛋白A1的K562-pEGFP-N1-ANXA1细胞株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增加,但增殖能力不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K562-pEGFP-N1和K562-pEGFP-N1-ANXA1细胞株中的膜联蛋白A1家族蛋白、耐药相关蛋白以及细胞增殖和周期相关蛋白均无明显改变;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K562-pEGFP-N1-ANXA1细胞株中膜联蛋白A1与-actin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强.以此推测,在体外建立的膜联蛋白A1过表达的K562细胞中,可能由于膜联蛋白A1的高表达及其与β-actin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伊马替尼的吸收,从而增加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

  • 麦冬皂苷B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自噬的机制

    作者:许秋菊;侯莉莉;胡国强;谢松强

    以人宫颈癌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麦冬皂苷B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采用MTT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吖啶橙染色、Lyso-Tracker Red染色及HeLa-GFP-LC3转染细胞实验,分别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自噬.结果表明,麦冬皂苷B可抑制细胞增殖,但并不诱导细胞凋亡,可诱导细胞自噬,并引起自噬标志性蛋白Beclin-1表达增加及LC3 Ⅰ转变为LC3 Ⅱ;自噬抑制剂3-MA不但可以抑制该自噬作用而且几乎完全逆转其抗增殖作用,提示其生长抑制作用为自噬依赖性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麦冬皂苷B抑制AKT、mTOR和p70S6K的磷酸化并上调PTEN,但并不引起Caspase 3的活化及PARP的切割.因此,麦冬皂苷B抑制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无关,而是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其发生自噬.

  • 腺苷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作者:王冬梅;刘晓辉;郭辉;黄俊华;王琳

    N6-(2-羟乙基)-腺嘌呤核苷(HEA,1)是从冬虫夏草培养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与抗缺氧脑保护作用.本文以HEA为先导物,设计合成了N6-取代腺苷(2~10)、2-氨基-N6-取代腺苷(11~~14)、N6,N9-双取代无环核苷(20~~22)、N6-取代腺嘌呤(15~19)和N6-(2-羟基乙基)-8-溴腺苷(23)共23个目标化合物,经MS、1H NMR及元素分析进行了化学结构确证.药理实验结果表明:10个化合物(1、2、4、8~14)具有不同程度的镇静、催眠和抗缺氧脑保护作用.其中化合物4、8、13的活性明显高于先导物,并初步探讨了构效关系.

  • 一株刺盘孢属真菌中新的倍半萜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作者:杨志钧;杨天;罗敏玉;夏兴;陈代杰;钱秀萍

    为了研究刺盘孢属真菌的大米发酵产物的细胞毒活性成分,对其进行了化学研究和细胞毒活性分析.从其乙酸乙酯浸提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新的倍半萜collectotriol (1)和已知化合物isoaltenuene (2)、altenuene (3)和4,10-二甲氧基链格孢酚(4).细胞毒活性表明,化合物1~4对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肝癌细胞PANC-1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4会使PANC-1细胞膨大而死亡,在IC50 (60.2 μg·mL-1)浓度下未能诱导细胞凋亡.

  • 光叶海桐根中的一个新三萜类化合物

    作者:赵焕新;聂田田;郭焕杰;白虹

    为了研究光叶海桐根(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1.)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反相开口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7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共得到4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3β,6β,19α,21α,24-五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1)、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葡萄糖泰国树脂酸(2)、3,4,5-三甲氧基苯-1-O-β-D-(5-O-丁香酰基)-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和3,4,5-三甲氧基苯-1-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4).其中化合物1为新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丙戊酸水杨酰芳胺酯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袁明;李家明;何广卫;钟国琛;张艳春

    依据前药原理,设计合成了系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水杨酰芳胺酯类化合物,并通过MS、1H NMR、13C NMR确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以K562、A549、A431 3种细胞株为活性筛选对象,利用MTT法与SRB法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6h~6j对3种细胞株的抑制活性均强于阳性化合物gefitinib,与原药对照氯硝柳胺相当,值得进一步研究.

  • 主成分分析用于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体外经皮渗透的研究

    作者:李振皓;刘培;钱大玮;李炜;尚尔鑫;段金廒

    运用主成分分析建立一种中药多组分经皮渗透研究的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BW)体外促渗剂的优选研究.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大鼠离体腹部皮肤为渗透屏障,LC-MS/MS测定接受液中阿魏酸、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普鲁托品、延胡索乙素和四氢非洲防己碱6种成分的浓度,应用主成分分析求得各组不同时间点的总因子得分,以总因子得分代替浓度求得累积渗透量和稳态透皮速率等参数,并以稳态透皮速率为指标判断不同促渗剂的促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稳态透皮速率均明显增加,其中以4%氮酮+1%丙二醇促渗效果为明显.本文建立的方法适用于中药多组分的经皮渗透研究,为香附四物汤的制剂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药多组分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 喷雾干燥过程条件对三七总皂苷-丹参酮Ⅱ A复合粒子理化性质及肺部吸入性的影响

    作者:王华美;付延明;郭立玮

    研究喷雾干燥过程条件对三七总皂苷-丹参酮Ⅱ A复合粒子理化性质及肺部吸入性能的影响.根据复合粒子中这两类成分的理化性质,本研究选择了3个溶剂系统:无水乙醇、无水乙醇-丙酮体积比分别为9∶1和4∶1;3个进口温度:110℃、120℃、130℃.在不同的溶剂系统及进口温度条件下制备了7种复合粒子,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动态水蒸气吸附仪(DV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复合粒子进行表征,并利用新一代雾粒分布仪(NGI)对复合干粉粒子的空气动力学行为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采用混合溶剂系统无水乙醇-丙酮体积比9∶1、进口温度110℃条件下,所得复合粒子表面粗糙,粒子外层分布有较多的丹参酮Ⅱ A微晶颗粒,此种复合粒子肺部可吸入性较好,有效细粉分布比例(FPF值)接近60%.实验证明,采用共喷雾干燥的方法,通过调节喷雾干燥过程条件,可改变丹参酮Ⅱ A在粒子外层的分布量及存在形式,从而提高药物复合粒子的肺部可吸入性.

  • 盐酸伊立替康纳米粒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

    作者:杨付英;张文萍;陈和莉;付岩;王欣瑜;魏世杰;杨小英;张宇馨;党宏万

    考察盐酸伊立替康纳米粒(irinotecan hydrochloride nanoparticles,CPT-11 NPs)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和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性.LC-MS/MS法测定生物样品中伊立替康的浓度,比较盐酸伊立替康纳米粒和盐酸伊立体康溶液尾静脉给药后的药动学参数与体内分布特点.在药动学研究中,与盐酸伊立替康溶液相比,纳米粒组中CPT-11的AUC是溶液组的1.47倍,t1/2由2.28 h延长到3.95 h.在组织分布研究中,盐酸伊立替康纳米粒在小鼠血液、结肠和肺中的药量显著提高,其次是脾、肝、肾及心,脑中少.CPT-11 NPs可以提高CPT-11的生物利用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该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循环时间.

  • 金雀异黄酮对体外培养大鼠股骨组织骨代谢活性的影响

    作者:周建;葛宝丰;陈克明;马小妮;成魁;郭晓宇;吕享

    金雀异黄酮(genistein)具有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雌激素样活性作用[1],许多研究发现其表现一定的骨代谢活性作用,有研究报道其可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的成骨性分化成熟[2]和促进成骨细胞的成熟矿化[3],但是药物的体内作用过程是一个含有成骨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的一个复合群体.基于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本研究建立了体外培养股骨组织模型[4],并考察了金雀异黄酮对体外培养大鼠股骨组织骨代谢活性的影响,从组织水平证明其具有调节骨代谢活性的作用.

  • 应用微透析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芎嗪对大鼠脑内多巴胺释放量的影响

    作者:吕允凤

    利用脑内微透析技术与现代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剂量川芎嗪对大鼠脑内多巴胺释放的影响.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进行在体动态取样,建立了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方法测定脑透析液中的多巴胺含量.结果显示川芎嗪皮下给药能够剂量相关性地增加大鼠脑内不同脑区中多巴胺的释放.该方法能够在不影响动物正常生理活动的情况下准确反映药物对大鼠脑内多巴胺释放量的影响,与传统神经递质研究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 液质联用分析rhTNK-tPA的一级结构

    作者:陶磊;丁有学;郭莹;饶春明;王军志

    液质联用分析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变构体(TNK-tPA)的一级结构.用糖苷酶切除其糖基,测定质谱分子量;对其进行还原、烷基化、胰蛋白酶酶解,测定液质肽图及串联质谱图,通过质谱图的解析对氨基酸序列进行验证,并对翻译后修饰进行鉴定.该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理论一致,其中约5%的M207发生氧化;约80%的T61发生岩藻糖化修饰;N103、N448、N184(约15%)存在N-糖基化修饰,糖型均为复杂型N-糖.液质联用结合适当的样品前处理方式,可快速、准确地对该蛋白的一级结构进行鉴定.

  • Z-藁本内酯降解产物的UPCL-QTOF-MS和NMR结构鉴定

    作者:左爱华;程孟春;卓荣杰;王莉;肖红斌

    Z-藁本内酯是中药川芎中主要的苯酞类化合物,具有神经保护、抗炎、抗增值及扩张血管等多种药理作用.但Z-藁本内酯在自然条件不稳定且易于降解,限制其研究和应用.本文采用HPLC-UV、UPLC-QTOF-MS和NMR对Z-藁本内酯室温自然光照下的降解行为及降解产物进行考察和鉴定,Z-藁本内酯完全降解后生成5个降解产物,2个降解产物通过与对照品对比确定为洋川芎内酯Ⅰ和洋川芎内酯H,2个降解产物采用半制备HPLC分离后进行1H和13C NMR解析,确定其结构为(E)-6,7-反式-双羟基藁本内酯和(Z)-6,7-环氧藁本内酯.后推测了Z-藁本内酯的降解途径,氧化、水解和异构化是主要的降解反应.

  • 黄芩汤血浆中多成分LC-MS法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

    作者:李涛;王怡薇;王彦礼;梁日欣;张东;张会会;陈立;周钟鸣;杨伟鹏

    建立LC-MS法测定大鼠灌胃黄芩汤后血浆中黄酮类和萜类成分,并研究不同剂量黄芩汤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血浆样品经盐酸和抗坏血酸处理,乙腈沉淀蛋白,LC-MS测定,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经特异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确证适合血浆中8个成分的测定;药-时曲线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和甘草酸有双峰现象;黄芩汤10~40 g·kg-1给药,8个成分的体内暴露量与剂量呈依赖关系;血浆中同一类成分,黄芩苷和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体内过程类似.本方法简单、专属,能用于血浆中芍药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同时测定,各成分在体内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 多沙唑嗪对映体在大鼠血浆中的测定及手性转化研究

    作者:甄亚钦;孔德志;李清;赵静;任雷鸣

    建立大鼠血浆中多沙唑嗪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测定方法,并研究多沙唑嗪对映体在体内外的手性转化情况.采用卵黏蛋白手性色谱柱,柱温30℃;荧光检测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55和385 nm;乙腈-磷酸盐缓冲液(15∶85,v/v)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内标为哌唑嗪.体外研究:将分别加入左旋多沙唑嗪、右旋多沙唑嗪的大鼠血浆于37℃水浴温育2天、5天、10天后测定;体内研究:SD大鼠连续口服左旋多沙唑嗪、右旋多沙唑嗪溶液1个月,于后一次给药8h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结果表明,多沙唑嗪两种对映体检测浓度在4~2 0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左旋多沙唑嗪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3.6%;右旋多沙唑嗪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4.3%.多沙唑嗪对映体与大鼠血浆的体外共同温育实验中,未观察到转化现象;大鼠连续口服左旋或右旋多沙唑嗪1个月,在血浆中也未观察到手性转化现象.该分析方法选择性强、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于多沙唑嗪对映体在大鼠血浆中的测定研究.体内外研究表明多沙唑嗪对映体不易发生相互转化.

  • 铁皮石斛S-腺苷酸脱羧酶基因DoSAMDC1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作者:赵明明;张岗;张大为;郭顺星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denosyl-L-methionine decarboxylase,SAMDC)是多胺合成的关键酶,通过调节多胺的代谢途径参与植物的多项生理生化过程.本文利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CE),首次从铁皮石斛共生萌发种子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SAMDC基因,命名为DoSAMDC1 (GenBank注册号JX966243),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等特征进行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oSAMDC1基因的全长为1 979 bp,涵盖tiny-uORF、small-uORF和mainORF 3个植物SAMDC基因特征ORF.mORF编码一条368个氨基酸的肽链,预测分子质量为40.7 kD,等电点为5.2,编码蛋白不含信号肽,具有22个氨基酸的跨膜域(89~110位),具有植物SAMDC的典型结构特点,包括酶原剪切位点、PEST结构域及催化功能必须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DoSAMDC1与单子叶植物SAMDC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与双子叶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DoSAMDC1基因在石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该基因在未接菌的植物组织中表达变化差异不大,在接菌共生萌发的植物种子中显著上调表达,为未萌发种子的2.74倍,具有受真菌侵染诱导表达的特性,揭示其可能通过参与多胺调控途径在植物-真菌共生方面发挥作用.

  • 白木香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AsHMGR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作者:徐艳红;杨欣;张争;梁良;魏建和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是萜类合成甲羟戊酸(MVA)途径中的第一个关键限速酶.本研究根据课题组白木香转录组数据库中的HMGR2部分转录本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HMGR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AsHMGR2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伤害处理下的表达差异.克隆得到的白木香AsHMGR2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749 bp,编码582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KC140287.组织表达分析的结果显示,AsHMGR2基因主要在根和茎尖中表达,其次是主干,叶中的表达量低;该基因同时受物理伤害和结香液处理的诱导,分别在6h和8h达到高表达水平.本研究通过AsHMGR2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和表达特性分析,为后续深入研究其在沉香倍半萜合成途径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药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998 01 05 06 07 08 09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