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药学学报杂志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杂志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약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13-4870
  • 国内刊号: 11-21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晓良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选择性的激酶ATP竞争性抑制剂设计研究进展

    作者:邓小强;向明礼;贾若;杨胜勇

    激酶在细胞的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功能异常会导致包括肿瘤在内的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针对疾病相关的激酶靶标,研发ATP竞争性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成为当前的热点.但激酶催化域的结构和序列高度保守,使得许多激酶抑制剂的选择性都比较低.近年来,随着结构生物学和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技术的进步,选择性的ATP竞争性激酶抑制剂的研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拟就近年来选择性的激酶抑制剂设计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药物残留溶剂的监控及其分析方法

    作者:胡昌勤;刘颖

    当药品中所含的残留溶剂水平高于安全值时,对人体或环境将产生危害.对残留溶剂的控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各国药典对残留溶剂控制标准的沿革、残留溶剂分析方法的沿革,并对近年来残留溶剂分析方法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后,作者根据本课题组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残留溶剂测定专家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药品 残留溶剂 监控
  • 糖尿病治疗新靶点糖原合成酶激酶-3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率男;申竹芳

    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属丝氨酸/苏氨酸类激酶,早是作为一种能磷酸化并抑制糖原合成酶活性的蛋白激酶而被发现的.已发现在某些人类疾病中GSK-3的活性异常升高,如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现已找到了一些小分子GSK-3抑制剂主要是通过使GSK-3的丝氨酸位点磷酸化,从而抑制其活性.GSK-3活性被抑制后,能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葡萄糖代谢及糖原的合成.因此开发GSK-3抑制剂已成为研究抗糖尿病药物的一个新思路.本文主要介绍GSK-3与糖尿病的联系及近年来GSK-3抑制剂在抗糖尿病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 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PPARα/δ/γ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吉银;周世文

    糖尿病视网膜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治疗药物.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菌素(35 mg·kg-1) 2周后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4周,之后连续16周每天分别拌食给予小檗碱75、150及300 mg·kg-1、非诺贝特100 mg·kg-1和罗格列酮4 mg·kg-1.用HE染色检查视网膜结构和免疫组化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 α/δ/γ的表达.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视网膜厚度大于其他各组,经小檗碱(150及300 mg·kg-1)和罗格列酮(4 mg·kg-1)的治疗能增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厚度,但视网膜的结构在各组间无差别;小檗碱(150及300 mg·kg-1)和罗格列酮(4 mg·kg-1)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PPARγ蛋白表达,小檗碱(150及300 mg·kg-1)和非诺贝特(100 mg·kg-1)能显著增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PPARα和PPARδ的表达.小檗碱调控视网膜PPARα/δ/γ蛋白表达可能是其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机制之一,可能成为比罗格列酮和非诺贝特更有效的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药物.

  • 丹酚酸B对小鼠脑缺血不同时间脑能量代谢及脑水肿的作用

    作者:张颖;蒋玉凤;刘智勤;任丽薇;王谦;王文荣;王玺玫;黄启福

    复制脑缺血小鼠模型, 测定缺血6, 12, 18, 24及30 min脑组织的能量负荷(EC)、磷酸肌酸(PCr)、乳酸(Lac)的含量、 Na+-K+-ATPase活性、脑指数和脑含水量, 观察丹酚酸B (Sal B)对小鼠脑缺血不同时间的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并探讨其对脑水肿的作用.结果发现, 脑缺血6 min后, EC值、 PCr含量、 Na+-K+-ATPase活性开始下降, 而Lac含量、脑指数和脑含水量逐渐升高.应用丹酚酸B (22.5 mg·kg-1)可改善小鼠各缺血时间点的病理生理变化, 特别是在脑缺血30 min时段, 丹酚酸B可显著升高EC值和PCr含量(P<0.01);增强Na+-K+-ATPase活性(P<0.05);同时降低Lac含量(P<0.01)、脑指数(P<0.01)和脑含水量(P<0.05).结果提示, Sal B可能通过改善小鼠急性脑缺血能量代谢从而起到减轻脑水肿的作用, 该研究为临床应用丹酚酸B治疗脑缺血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重组微纤维蛋白溶酶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作者:付洁鹰;任建平;邹莉波;卞广兴;栗瑞福;吕秋军

    研究了重组微纤维蛋白溶酶(recombinant microplasmin, μ-plasmin)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并与目前临床应用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进行比较.采用大鼠自体血栓注入脑中动脉法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及动脉导管法给药,12 h后对神经功能症状进行评分,计算脑梗死体积,测定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血清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含量,血浆中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另外, μ-plasmin可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显著升高FDP含量;对BT、TT及PT均无显著影响;FIB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一定下降,而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 μ-plasmin对大鼠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没有显著影响,提示μ-plasmin可能不会引起出血反应,其安全性可能优于rt-PA.

  •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人乳腺癌MCF7/hGFP-Bax稳定表达细胞凋亡对Bax转移定位的影响

    作者:侯琦

    建立人乳腺癌MCF7细胞hGFP-Bax稳定表达细胞系,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对Bax自细胞浆转移定位至线粒体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Bax从细胞浆至线粒体的转移和对细胞核染色体断裂的影响,并观察和测定TNFα诱导细胞凋亡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以免疫荧光法观察GFP-Bax从细胞浆转移至线粒体和定位以及细胞色素c(Cyt-c)从线粒体的释出,MTT法测定TNFα的细胞毒作用,TMRE测定观察对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NFα诱导的MCF7/GFP-Bax细胞凋亡与Bax自细胞浆转移定位于线粒体密切相关.

  • 维泰醇对小鼠淋巴白血病细胞促进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刘兆喆;陈杰鹏;赵素兰;李长龄

    维泰醇(alternol)是利用红豆杉树皮中一种微生物菌诱变株,经过发酵、纯化等工艺分离出的新型单体化合物.本研究探讨维泰醇对小鼠淋巴白血病(L1210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维泰醇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形态学方法、 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维泰醇对L1210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处理后的细胞表现出凋亡特有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比率的增加有时间依赖性;维泰醇能降低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增加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水平,并引起细胞DNA发生片段化,形成典型的梯状条带;维泰醇能下调Bcl-2/Bax表达比率,并且上调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但是对caspase-8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维泰醇可能通过激活线粒体调控的凋亡通路诱导L1210细胞凋亡.

  • 基于酶结构的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

    作者:贾红;郭彦伸;葛轶昱;文辉;杨静;杨秀颖;杜冠华;杨光中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结构类型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借助FlexX对接软件,利用丙二酸和丁二酸的电性和结构特征使抑制剂分子与Zn2+形成双齿甚至三齿配位作用,并引入长的疏水性片段结合于蛋白酶的S1'腔穴;该类化合物大多对MMP-2表现出微摩尔级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并发现一个具有较好活性的化合物;进一步结构修饰和优化有望寻找到活性更高、生物利用度更好的MMP-2抑制剂先导化合物.

  • 粉枝莓中的两种新黄酮成分

    作者:康淑荷;郑尚珍

    为研究粉枝莓(Rubus biflorus Buch)的化学成分,经柱色谱分离,从粉枝莓中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化合物,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8-甲基-6-异戊烯基-5,7-二羟基-5'-甲氧基-3',4'-二氧亚甲基黄酮(A),和8-甲基-5'-异戊烯基-5-甲氧基-6,7-(2",2"-二甲基吡喃)-3',4'-二氧亚甲基黄酮(B),分别命名为粉枝莓素A和粉枝莓素B.化合物A和B为新的黄酮类化合物.

  • 白豆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分离及其活性研究

    作者:张晓琦;杨明琰;马瑜;田稼;宋纪蓉

    采用乙醇分级沉淀、CMII纤维素离子交换柱色谱及凝胶柱色谱,从白豆中纯化得到一种α- 淀粉酶抑制剂(α-AI),经SDS-PAGE及Sepharose CL-6B柱色谱鉴定其为结构均一的糖蛋白.该糖蛋白中蛋白质含量为88.2%,氨基酸组成主要为天冬氨酸、谷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糖链部分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其摩尔比为2.42∶1.50∶1.52∶1.00.糖和蛋白质结合的糖肽键类型为O-糖肽键.白豆α-AI使用剂量为150 mg·kg-1体重,连续使用7 d时,α-AI可明显降低高血糖大鼠的空腹血糖;使用剂量为300 mg·kg-1时,对高血糖大鼠的糖耐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从白豆中分离得到的淀粉酶抑制剂对高血糖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功能,其作为一种安全、天然的降糖药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 含气微泡介导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实验的参数优化

    作者:赵应征;罗渝昆;鲁翠涛;许景峰;梅兴国;王虎军;张梅

    近年的研究表明,含气微泡在超声作用下的声孔效应(sonorporation)可明显增加基因的转染率,不仅安全性高,而且针对不同的基因具有定位和时空可控性[1,2].

  • 美洛昔康贴剂裸鼠经皮吸收的初步研究

    作者:郜琪臻;杨丽英;丁平田;何仲贵

    美洛昔康是第1个上市的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大量临床试验表明美洛昔康具较强的镇痛消炎作用,对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美洛昔康上市的主要剂型为片剂、胶囊剂、软膏剂及注射剂等.

  • 苯甲酸氮芥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作者:罗稳;赵永梅;王玉霞;谢松强;赵瑾;王超杰

    氮芥与苯环相连时称为芳香氮芥,芳香氮芥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如苯丁酸氮芥、美法仑等.目前使用的芳香氮芥类抗肿瘤药物中,虽然有较高的烷化效率,但毒性较大[1].

  • HMG-CoA还原酶和FPP合酶基因拷贝数对紫穗槐-4,11-二烯酵母工程菌产量的影响

    作者:孔建强;程克棣;王丽娜;郑晓东;戴均贵;朱平;王伟

    从青蒿中克隆了紫穗槐-4,11-二烯合酶基因(ADS),从酿酒酵母中克隆了HMG-CoA还原酶(HMGR)催化结构域和FPP合酶(FPPS)基因.构建含ADS基因的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eDP60/G/AS,将其转入酿酒酵母,获得能产生紫穗槐-4,11-二烯的酵母工程菌,以朱栾倍半萜为参照,产量为10 μg·L-1.另外构建了含HMGR和FPPS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pGBT9/A/HMG/G/FPP,将该载体和pYeDP60/G/AS共转入酿酒酵母,得到第二个能产生紫穗槐-4,11-二烯的酵母工程菌,产量为23.6 mg·L-1,结果表明增加HMG-CoA还原酶和FPP合酶基因的拷贝数能显著增加酵母工程菌的紫穗槐-4,11-二烯产量.

  • 鼠尾草属药用植物及其近缘种的ITS序列分析

    作者:王迎;李大辉;张英涛

    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分析鼠尾草属药用植物及其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准确进行基源鉴定、阐明本属内的种间关系及发现新的药用资源提供分子证据.本文从野外采集的27个鼠尾草属植物叶片样品中分离提取DNA,PCR扩增ITS区及5.8S rDNA完整序列并测序,采用Mega 3.1软件进行系统学分析.27个鼠尾草样品的ITS及5.8S rDNA区序列全长为612~617 bp,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的系统发生树部分支持了形态学的属下划分,但对部分种的系统位置特别是三叶鼠尾草和黄花鼠尾草两个亚种的处理上与形态学划分存在明显的分歧.序列分析显示5.8S rDNA序列相当保守,而ITS区段则在亚属间差异明显,且原产我国的该属植物与欧美引进种明显具有不同起源.ITS系统树对于亚属和组的处理较为合理,但对组下的划分则表现出了信息量不足,需要其他相关证据的支持.ITS分析支持了丹参组内其他近缘种作为丹参类药材替代资源的合理性,同时也揭示了甘西鼠尾类高山丹参在遗传上与丹参类药材的显著不同.

  • HPLC-DAD光谱相关法识别利福平有关物质

    作者:李玮;胡昌勤;金少鸿

    建立准确识别HPLC色谱图中利福平有关物质峰的DAD光谱相关方法.采用HPLC-DAD建立已知杂质标准色谱光谱数据;将样品的色谱光谱数据与标准色谱光谱数据进行相关计算,构建光谱相关图,对杂质进行识别.用LC-MS对结果进行了验证.DAD光谱相关法在不同色谱条件下能准确识别已知杂质峰,相似系数阈值定为0.99,识别的低检出量为30 ng.结果显示该法可有效地对HPLC分析中的色谱峰进行识别,耐用性好,对峰分离度要求低,多组分同时快速定位.

  • (E)-2-(4-二乙基胺甲基-苯亚甲基)-5,6-二甲氧基-2,3-二氢-1-茚酮与P-糖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夏宗玲;应景艳;孙芳;曾苏;姚彤炜

    考察(E)-2-(4-二乙基胺甲基-苯亚甲基)-5,6-二甲氧基-2,3-二氢-1-茚酮(BYZX)在Bcap37和P-糖蛋白(P-gp)高表达的Bcap37/MDR1细胞中的积聚差异,以确证BYZX是否为P-gp的底物.同时,以罗丹明123为底物,比较在上述两种细胞中BYZX对罗丹明123积聚的影响,从而确证BYZX是否是P-gp的抑制剂.采用HPLC法测定BYZX在两种细胞中的累积量,酶标仪法测定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实验结果显示,BYZX在Bcap37及Bcap37/MDR1细胞内不同时间下的积聚量无明显差异(P>0.05),且不同浓度的BYZX对罗丹明123的外排亦无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这一结果表明BYZX与P-gp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不会被P-gp外排到细胞外而影响其吸收,同时BYZX对P-gp也不存在抑制作用.

药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998 01 05 06 07 08 09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