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现代中医临床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Medicine) 북경중의약대학학보(중의림상판)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6606
  • 国内刊号: 10-115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259
  • 曾用名: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永炎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马兜铃酸肾病的中医证候与临床因素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忠杰;林禹舜;王耀献;崔赵丽

    目的 通过分析马兜铃酸肾病(AAN)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及临床指标,为AAN的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33例AAN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中医证候分型情况,并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中医证候正虚方面33例中脾肾阳虚证27例,占81.82%;非脾肾阳虚证6例,占18.18%.邪实方面33例中湿浊证18例,占54.55%;非湿浊证15例,占45.45%.脾肾阳虚组24 h尿蛋白高于非脾肾阳虚组(P<0.05),其他临床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浊组血清总胆固醇(TC)、尿比重(SG)均高于非湿浊组(P<0.05),其他临床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N患者中医证属虚实夹杂,脾肾阳虚为本、湿浊血瘀为标;其临床指标与证候分型有一定相关性.

  • 眼底出血方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鲁华;王雁;韦企平

    目的 探讨眼底出血方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均服用眼底出血方,其中治疗组在口服眼底出血方基础上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40例中显效13例(32.5%),有效20例(50.0%),无效7例(17.5%),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40例中显效7例(17.5%),有效18例(45.0%),无效15例(37.5%),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62.5%.2组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Z=-2.152,P=0.031,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眼底出血方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单纯口服中药效果更好.

  • 清肺化痰法治疗痰热壅肺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宋培;李颖;王雪京

    目的 观察清肺化痰法治疗痰热壅肺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1例痰热壅肺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治疗组54例.对照组给予静点莫西沙星、沐舒坦,口服乙酰半胱氨酸胶囊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肺化痰中药汤药口服.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症状积分变化,6 min步行试验距离,血气分析中PO2变化,肺功能中肺总量(TLC)、肺活量(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情况.结果 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54例中,显效10例(18.5%),有效35例(64.8%),无效9例(16.7%),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27例中,显效3例(11.1%),有效14例(51.9%),无效10例(37.0%),总有效率为63.0%.经Ridit分析,U=-2.197,P=0.037,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咳嗽、动喘、发热、胸闷、胸痛、便干、心烦、气短、黄痰、湿啰音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咳嗽、动喘、胸闷、胸痛、便干、心烦、气短、黄痰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6 min步行距离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增加(P<0.01),治疗组前后差值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01).2组血气分析中PO2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增加(P<0.01),治疗组前后差值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1).2组肺功能中DLCO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增加(P<0.01),治疗组前后差值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01).结论 清肺化痰法治疗痰热壅肺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痰凝血瘀型慢喉痹割治与综合疗法临床观察

    作者:王嘉玺;丁雷;张丽;姜辉

    目的 观察割治与综合疗法对痰凝血瘀型慢喉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痰凝血瘀型慢喉痹患者随机分为割治组50例、综合治疗组50例.割治组采用割治法治疗,综合治疗组采用中药雾化吸入、穴位贴敷及耳鼻喉多功能微波照射进行综合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割治组治愈4例(8%),显效24例(48%),有效19例(38%),无效3例(6%),总有效率为94%;综合治疗组治愈5例(10%),显效28例(56%),有效15例(30%),无效2例(4%),总有效率为96%.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割治组.结论 割治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但多种适宜外治法相结合应用于慢喉痹疗效更佳.

  •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春娥;薛晓轩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专门寄生于人体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分离并培养出Hp以来,人们逐渐发现Hp的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

  • 从气虚血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作者:张露;沈洪;周晓波;沈天华;刘亚军;刘增巍;赵崧;单兆伟

    目的 通过文献整理及总结,探讨从气虚血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观察益气活血法对CAG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进行文献整理,总结从气虚血瘀论治CAG癌前病变的理论依据.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益气活血方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中医症状积分、证候疗效、病理指标积分.结果 从气虚血瘀论治CAG癌前病变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胃脘疼痛、胃脘痞满积分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纳呆少食、体倦乏力、嘈杂、嗳气、大便稀溏积分治疗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胃脘痞满、纳呆少食、体倦乏力、嘈杂、嗳气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萎缩、肠化积分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萎缩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从气虚血瘀论治CAG癌前病变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益气活血方治疗CAG气虚血瘀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 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c-myc的影响

    作者:魏玥;杨晋翔;王再见;欧阳晓靖;来要良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模型大鼠c-myc基因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50只、空白组10只.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后剩余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维酶素组10只、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组10只.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维酶素组予维酶素悬浊液,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组予益气化瘀解毒中药制备药液,1次/d.连续治疗12周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对各组大鼠c-myc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c-myc mRNA表达量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增高(P<0.01),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组较维酶素组也有所降低(P<0.05),维酶素组较空白组增高(P<0.05).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酶素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yc蛋白表达量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增高(P<0.01),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维酶素组较模型组也有所降低(P<0.05),维酶素组较空白组增高(P<0.05),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组和维酶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益气化瘀解毒法可以逆转胃黏膜异型增生,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原癌基因c-myc mRNA及c-myc蛋白的表达量而实现的.

  • 唐旭东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分析

    作者:王萍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唐旭东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用药经验.方法 收集经唐旭东教授诊治有效的CAG患者113例148诊次的病例资料.应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进行资料提取录入、数据结构化,建立信息采集模块.运用频数分析总结常用方剂、常用药物及各证型用药规律;运用数据挖掘软件对症状-药物、药物-药物对应配伍关系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药物加减及其配伍规律.结果 CAG主要证型包括肝郁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肝胃郁热证和胃阴不足证;肝郁气滞证以香苏饮、四逆散、丹参饮加减,脾胃湿热证以黄芩滑石汤或半夏泻心汤或黄连温胆汤加减,脾胃虚弱证用黄芪+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肝胃郁热证用香苏饮合金铃子散、左金丸加减,胃阴不足证以益胃汤或一贯煎为主方.药物配伍方面,常用理气药以香苏饮、紫苏子、柴胡、枳壳、砂仁、半夏之间组合为主,常用紫苏梗+陈皮+香附、柴胡+枳壳、紫苏子+紫苏梗等;活血理气常用川楝子+延胡索、紫苏子+香附、丹参+砂仁、生蒲黄+炒五灵脂等;清热化湿以黄连、清半夏、黄芩、滑石、肉豆蔻、茯苓、炒白术、陈皮之间组合为主,常用滑石+黄芩+清半夏、茯苓+清半夏、炒白术+清半夏、肉豆蔻+清半夏、肉豆蔻+滑石;健脾益气扶中以党参、炒白术、茯苓组合为主;清肝泻热常用左金丸、乌贼骨、龙胆草等.结论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客观总结了唐旭东教授治疗CAG辨证用药经验,为深入学习和领悟唐教授学术思想提供了数据支持.

  • 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述评

    作者:杨晋翔;魏玥;彭继升;黄大未;安静

    胃癌是中国恶性肿瘤中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胃癌前病变是较易转变为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从病因病机、分型论治、各家发挥、辨病论治的角度阐述了中医药对胃癌前病变的认识.认为胃癌前病变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胃气虚和/或阴虚为主,标实以胃络瘀血、毒损胃络为主;目前辨证论治多分为3~5型;现代中医各家对本病的认识各有侧重;有些医家根据特异性的病理变化选用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对中医药研究胃癌前病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健脾清热活血化瘀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作者:王垂杰

    目的 观察健脾清热活血化瘀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大鼠胃黏膜组织学改变的影响,以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造模空白组、中药预防组、西药预防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采用化学药物刺激的方法复制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动物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胃组织中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线粒体膜电位模型组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预防组、西药预防组均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预防组、西药预防组均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预防组较西药预防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预防组疗效好于西药预防组.线粒体膜电位造模空白组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均较造模空白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治疗组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较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较西药治疗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疗效好于西药治疗组.结论 健脾清热活血化瘀中药可以通过降低胃组织中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达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的治疗作用.

  • 胡慧教授关于八髎穴应用的临床经验

    作者:杨文婷

    八髎穴是一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但因其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使得临床医师在对八髎穴的定位及针刺操作上存在一定困难.导师胡慧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教授,对于八髎穴的临床应用有独到的见解,现将胡教授对于八髎穴的定位、针刺手法、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的经验介绍如下.

    关键词: 八髎穴 定位 针刺
  • 单纯中药治疗小儿睑板腺囊肿验案1则

    作者:曹明璐;徐荣谦

    睑板腺囊肿为小儿常见的眼部疾病,又称霰粒肿.中医称之为胞生痰核,又名"疣病""睥生痰核",是指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1].西医治疗本病以手术刮除为主.但由于小儿的依从性差,手术治疗往往给小儿的心理造成较大的伤害.我们在临床上从小儿体禀少阳的生理特点出发,采用纯中药治疗小儿睑板腺囊肿,收效明显,现将验案介绍如下.

  • 脾肾双补法为主治疗重症肌无力验案1则

    作者:晋秀琳;陈志刚;李楠楠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乙酰胆碱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相关骨骼肌易疲劳,经休息和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可部分恢复为特征.西医多采用胆碱酯酶抑制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法和胸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中医药治疗MG有显著疗效.近年临床观察数十例MG患者,服中药后均可达到西药停药或减药,MG症状改善或痊愈效果.现整理临床治疗个案与同行分享.

  • 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的严格评价(二)

    作者:陈薇

    对临床证据的严格评价(critical appraisal)是一项循证医学的基本技能.本文选择既往发表的中医药临床试验文章进行严格评价,旨在通过规范的信息提取和评判,指出文章中存在的方法学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便于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学习参考.

  • 基于病历书写训练的针灸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

    作者:赵吉平;陈晟;王燕平

    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研究生病历书写中反映出的问题较多,加强病历书写训练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强病历书写训练主要以常见病为切入点,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独立书写,发现问题.侧重点在病史内容、术语规范、语言逻辑等方面.第二阶段:反复讨论,形成框架.选择具有鲜明针灸诊治特色的常见病,如面瘫、头痛等,编写适用于某种疾病的病历书写内容的框架.第三阶段:应用框架,强化训练.通过框架的应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对临床问题进行思考,纠正四诊的遗漏及错误,提示对疾病的诊疗要点、治疗大法及处方取穴等,以形成对诊治疾病的完整认识.针灸专业的师生均要充分认识到,病历书写训练对提高针灸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源流及发展(一)——历史源流、证候病机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永炎;谢颖桢

    化痰通腑法目前已成为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界广泛应用的治疗急性期中风病危重症的主要治法.回顾了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历史与源流.从"涌现"视角介绍了痰热腑实证的发现过程,依次从中风病始发态腑气不通现象的不断出现与观察、腑气不通与痰热证候同时存在及其与病情程度关系的思考、痰热腑实证候的涌现与毒损脑络病机的蕴育、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形成的多种途径几方面对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涌现进行分析论述.进一步从辨证要点、证候鉴别、方药组成、组方释义、临证化裁、煎服法及使用细则、适用范围、观察指征及预后判断、使用禁忌几方面对痰热腑实证与化痰通腑法的临床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现代中医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2001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