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Stomatology 현대구강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5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7632
  • 国内刊号: 13-107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8-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俞光岩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龋病病变程度与牙髓中TNF-α、IL-8含量关系的研究

    作者:吴丽更;赵军;殷君;刘颖

    目的 探讨龋病进展过程中牙髓组织中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8(白细胞介素-8)含量变化的特点以及龋病病变程度与上述细胞因子(cytokine, CK)三者间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 检测正常、釉质龋和牙本质浅龋、中龋、深龋牙髓组织中TNF-α、IL-8的含量.结果 除正常组和釉质龋组比较牙髓组织中TNF-a、IL-8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牙本质浅龋和中龋组牙髓组织中IL-8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随着龋齿深度的增加,牙髓组织中两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龋坏程度与TNF-a之间、龋坏程度与IL-8之间、TNF-a与IL-8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显示:龋坏程度与TNF-a关系为密切,其次是TNF-a与IL-8.结论 牙本质浅、中和深龋的牙髓组织中均存在TNF-a和IL-8,其含量可反应龋病进展过程中的牙髓健康状态及其免疫防御功能.

  • 釉基质蛋白在牙髓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刘鹤;葛立宏

    目的 探讨釉基质蛋白对牙髓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分离培养人的牙髓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Emdogain,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 比较牙髓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Superarray方法 研究加入Emdogain对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 牙髓细胞在不同浓度的Emdogain作用下呈现不同的生长速率.Emdogain促进牙髓细胞生长的佳浓度为300μg/ml.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的Superarray分析显示,Emdogain通过上调cyclin D1,p21,E6-AP,SUMO-1基因达到对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结论 适宜浓度的Emdogain(45~600μg/ml)能够促进牙髓细胞的增殖.

  • 孤束核与鼓索间味觉神经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

    作者:毛立民;郅媛媛;曲正;韩斯琴高娃;李成树

    目的 探索仓鼠孤束核的味觉神经元与对侧鼓索的神经信号通路,据此为临床上单侧鼓索神经损伤的患者通常没有觉察味觉发生变化的现象提供科学解释.方法 选择雄性叙利亚黄金仓鼠29只,实验记录了95个孤束核内的味觉反应神经元,检测了它们在对侧鼓索神经受到四种基本味道刺激后的反应,此外还观察了由于鼓索神经受到刺激而激活的孤束核在显微注射利多卡因后的反应.应用spike软件对味觉刺激信息和在线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 ①通过四种基本味道刺激侧鼓索神经激活了全部95个被记录的孤束核神经元中的46个,其中42个是兴奋型反应,4个是抑制型反应.②在向对侧孤束核显微注射利多卡因后,对侧鼓索受刺激而激活孤束核神经元的过程被阻断,已经被激活的孤束核神经元的神经反应活力降低.③麻醉对侧旁核细胞,对鼓索神经受刺激后激活孤束核味觉反应神经元这一过程没有影响.结论 孤束核的味觉神经元和对侧鼓索存在神经通路,并且这一神经通路可以携带味觉信息.

  • 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舌骨位置的测量分析

    作者:方志欣;周嫣;黄敏方;陈世稳

    目的 研究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舌骨位置的特点及差异.方法 选取成人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者135例的头颅侧位定位片,男性60例,女性75例.对每张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舌骨位置的测量并分别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垂直骨面型者舌骨位置的差异及舌骨位置与下颌平面角的相关关系.结果 舌骨水平向测量指标AH-CVP和AH-C3在各垂直骨面型组均为男性大于女性,舌骨垂直向各测量指标在各垂直骨面型组几乎均为男性大于女性.AH-Or与下颌平面角正相关.结论 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者舌骨位置存在某些差异,主要表现为男性舌骨位置较女性偏向前下方.舌骨位置与下颌平面角的大小存在一定相关关系.

  • 体外培养的肌卫星细胞在肌肉冻伤模型中的修复作用研究

    作者:杨成;顾晓明;郭红延;鄢荣曾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肌肉卫星细胞在冻伤模型中的修复作用.方法 使用改良的方法 在体外获得高纯度卫星细胞,同时通过冻伤得到C57小鼠腓肠肌的冻伤模型.通过注射方法 将卫星细胞移植到3周后的冻伤模型中.不同时间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卫星细胞在冻伤模型中的修复能力.结果 移植细胞早期表现为灶型的增殖,增殖的细胞呈现漩涡状扩展,周边的细胞迁移很远.细胞移植4周后的组织学证实卫星细胞已经相互融合形成肌管,肌肉体积增大.6周后出现功能恢复.组织学表现为再生的肌纤维有明确的功能性排列,结构更趋于正常组织.结论 体外培养的卫星细胞可以修复冻伤的肌肉,表现出良好的修复能力.

  • 盐酸米诺环素对牙周袋内硫化物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蓬;和璐;陈智滨;沙月琴

    目的 评价口臭的牙周炎患者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牙周袋内硫化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15例以口臭为主诉的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分口(split-mouth)设计,同一患者的一侧半口随机采用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SRP),另一侧采用SRP辅助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基线、治疗后6周、3个月时检查牙周袋内硫化物(sulfide in periodontal pockets,pS)水平、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在基线、治疗后6周刚果红涂片进行龈下微生物计数.结果 在治疗后6周、3个月,SRP+米诺环素组与单纯SRP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比较两组间pS值、PD、CAL、PLI、BI、龈下螺旋体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口臭的牙周炎的患者,盐酸米诺环素辅助SRP较单纯的SRP并未显示很大的优势;牙周治疗可持续3个月降低袋内硫化物水平.

  • 安氏二类一分类错(牙合)青年患者正畸过程中咀嚼效率的变化

    作者:龙飞;栗震亚;任卫萍;韩保迪

    目的 比较男女安氏二类一分类错(牙合)青年患者在正畸治疗末期及保持期咀嚼效率的变化;比较保持结束时正畸患者与同年龄段个别正常(牙合)者咀嚼效率的差异.方法 称重法测量30例采用MBT矫治系统拔牙矫治的安氏二类一分类错(牙合)青年患者在正畸矫治精细调整前(T1)、精细调整后(T2)、保持半年(T3)、保持一年(T4)时的咀嚼效率,并测量同年龄组24例未经正畸治疗的个别正常(牙合)者咀嚼效率作为对照.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方差分析和多样本均数两两比较法对患者在四个时间段的咀嚼效率进行比较,同时将患者T4期的咀嚼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男女患者的咀嚼效率在四个时期均不断上升,其中T2与T1、T3与T2间差异有显著性.T4与T3、T4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男女组均有相似的表现.结论 固定矫治末期到保持前半年,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提升.常规减数拔牙患者矫治后的咀嚼效率接近个别正常(牙合)者.

  • 矿化液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长虹;杨晓喻;梁星;孙俊

    目的 比较人牙周膜细胞在矿化条件与非矿化条件下增殖和分化的过程,评价矿化液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人牙周膜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将增殖稳定的细胞分别在矿化条件和非矿化条件下培养,检测其形态、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周期等.结果 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基本稳定后矿化组与非矿化组细胞分裂增殖指数相似,但前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较高且持久,表现出较强的钙化能力.结论 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基本稳定后加入矿化液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可明显促进细胞矿化功能,说明人牙周膜细胞在矿化条件下可以表现其成骨特性.

  • 姜黄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杨威;陈彪;张英怀;贾志宇;屈鹏飞;郭利华;张平;唐全勇

    目的 体外研究姜黄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终浓度为2.5、5、10、15、20mg/L的姜黄素处理SACC-83.应用MTT比色试验,倒置显微镜,Giemsa染色,Annexin-V-FITC和PI双标记活细胞后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检测和观察SACC-83的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姜黄素对SACC-83的生长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1).用药组细胞明显凋亡,凋亡率随处理时间延长和药物浓度增加而上升,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姜黄素具有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 Er:YAG激光制备窝洞对树脂充填微渗漏的影响

    作者:乔丽艳;刘静明;王静;于玲

    目的 应用离体牙比较复合树脂与Er:YAG激光及传统牙钻制备窝洞洞壁间微渗漏的差异.方法 将30颗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牙,制备Ⅴ类洞:Ⅰ组牙钻预备加酸蚀处理;Ⅱ组单纯激光预备组、Ⅲ组激光预备加酸蚀处理组,经冷热循环染色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记录微渗漏程度并应用非参数统计方法 分析数据.结果 各组内颈壁的染料渗透情况均比(牙合)壁明显(P<0.05);在(牙合)壁,单纯激光预备组产生的微渗漏严重(P<0.05),激光预备加酸蚀处理组与牙钻预备加酸蚀处理组微渗漏无统计学差异;在颈壁,三组充填体边缘微渗漏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r:YAG激光可代替牙钻备洞,结合酸蚀处理与充填体有良好的密合度.

  • 反复铸造对镍铬烤瓷合金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作者:王颖卉;程辉;胡志刚;卓继炜;李秀容

    目的 研究反复铸造对镍铬烤瓷合金热膨胀系数的影响.方法 根据热膨胀仪制样要求,采用真空加氩气保护加压铸造方法 ,将厂家提供的镍铬烤瓷合金和已分别经过1~4次铸造的镍铬烤瓷合金制成两端平行、直径(5.5±0.05)mm、长度(25.0±0.05)mm的金属棒试件.根据ISO 9693测试标准,在热膨胀仪上测定各试件的热膨胀系数.将测试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分别经过1~5次铸造的镍铬烤瓷合金之间的热膨胀系数无统计学差异(P=0.384).经过2~5次反复铸造的镍铬烤瓷合金的热膨胀系数与经过1次铸造的镍铬烤瓷合金的热膨胀系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过2~5次反复铸造的镍铬烤瓷合金的热膨胀系数仍符合临床要求.

  • CT在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中的定量诊断价值

    作者:段青云;贾暮云;张雄;袁荣涛;卜令学;尚伟;赵洁;左书耀;金晓明;李宁毅

    目的 研究CT在下颌骨癌侵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3例口腔癌侵犯下颌骨而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的病人,分为A(外周侵犯型)、B(中心侵犯型)两组,对比研究CT与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切缘范围.结果 A组:CT骨侵犯范围较病理检查低估1.42±0.35cm,二者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B组:CT比病理检查低估2.55±1.44cm,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检查可以估测下颌骨癌侵犯下颌骨的范围从而避免术中过多的切除下颌骨,对术后下颌骨的重建及下颌骨功能的保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 颈外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峻岭;刘平平;单晋杰;宋太民

    目的 探讨颈外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本组67例患者,全部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选择性地将导管插入颈外动脉的肿瘤供应支,经导管分次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67例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CR+PR)为73.1%,其中多次治疗疗效(79.4%)优于单次治疗(66.7%),多血管型肿瘤的疗效(76.7%)优于少血管型肿瘤(66.7%).结论 中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颈外动脉灌注化疗疗效显著,全身副作用小,可以作为中晚期头颈部癌瘤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治疗中要注意肿瘤的血供类型及强调肿瘤的治疗次数.

  • 龈沟液中有机酸与龈下牙龈卟啉单胞菌间的关系

    作者:李启强;孟焕新;高学军;王祖华;冯向辉

    目的 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相同龈沟液样本中挥发性有机酸与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龈沟液中有机酸的浓度;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检测相同样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结果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对照者;慢性牙周炎患者P.g阳性组龈沟液中丁酸与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P.g阴性组.结论 结果 表明相同样本龈沟液中丁酸与异戊酸的表达与P.g的检出相关联,P.g是重要牙周致病菌

  • 种植体周不同骨量缺损修复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孟维艳;周延民;储顺礼;车彦海;王林

    目的 评价BLB种植体周不同量骨缺损在无GBR时骨再生修复能力.方法 在犬股骨种植体一侧分别形成水平宽度3mm,垂直深度5mm,水平长度分别为0、1、2、3、4mm的标准梯度骨缺损,一侧直接拉拢缝合,另一侧覆盖生物膜后缝合作为对照.术后三个月处死动物,取含种植体的骨段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水平长度3mm以下的骨缺损在无生物膜覆盖情况下完全获得骨性修复,新骨与种植体表面接触紧密,与有膜覆盖组无明显差异.4mm骨缺损主要为小梁样骨修复,有膜组骨修复效果好于无膜组.结论 在周围有骨壁的情况下,水平长度在3mm以下骨缺损有很强的自身修复能力,骨缺损间隙可不用特殊的处理 .

  • 颌面部恶性肿瘤谷胱甘态转硫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黄萍;安银东;王宏

    目的 检测谷胱甘态转硫酶M1(GSTM1)、T1(GSTT1)和P1(GSTP1)各基因型及其联合基因型改变, 探讨这些基因型与颌面部恶性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配对的病例对照各87例,采用多重PCR和RFLP-PCR技术,检测病例与对照基因型的改变.结果 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与对照GSTM1基因缺失频率分别为62.1%和44.8%,二者有显著性差异(χ2=5.197,P=0.023),GSTM1基因缺失与颌面部恶性肿瘤易感性有关(OR=2.014,95% CI=1.100-3.688).GSTM1基因缺失同时暴露于吸烟者患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显著增加(OR=5.477,95%CI=2.257-14.619).结论 GSTM1基因缺失可能是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易感基因型,GSTT1、GSTM1、GSTP1在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中无相互协同作用,GSTM1基因缺失合并吸烟在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 牙髓炎及根尖周病患牙微生物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邢田;梅陵宣

    目的 扫描电镜观察牙髓炎和根尖周病患牙微生物的超微结构.方法 收集健康牙(n=6)、不可复性牙髓炎(n=10)、牙髓坏死(n=20)、慢性根尖周炎(n=20)及难治性根尖周炎(n=6)病例共62例,分为2组,每组各31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内牙本质面(A组)和根尖周牙骨质面(B组)的微生物形态和定植模式.结果 ①A组:3例健康牙根管内没有细菌存在;其余28例感染根管内均能观察到被胶状基质包裹的菌落构成生物膜,其中26例(92.9%)可见细菌不同程度侵入牙本质小管;2例难治性根尖周炎样本根管内发现真菌感染.②B组:健康组、不可复性牙髓炎组、牙髓坏死组(共18例)根尖仅见牙周膜胶原纤维网,无细菌生物膜结构;其余13例根尖周炎的患牙均出现根尖骨质吸收纤维破坏以及斑块状根尖生物膜;3例难治性根尖周炎超充牙胶尖表面亦覆盖细菌生物膜.生物膜的超微结构由于基质的多寡和细菌组成不同而表现各异.结论 口腔微生物在牙髓炎和根尖周病患牙中主要以生物膜的方式定植,并可侵入牙本质小管或隐匿于牙骨质吸收腔隙中.

  • 面神经损伤后神经元中BCL-2、P53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卫红;许彪;朱谨;夏斌

    目的 研究大鼠面神经总干压榨伤及切断伤后,BCL-2、P53在其神经元中的表达.方法 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组I右侧面神经总干压榨伤,组II为同体左侧面神经总干切断伤,组Ⅲ为正常对照侧.用HE染色的方法 观测术后各期面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面神经元内BCL-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面神经总干压榨伤后,其神经元未发生死亡,而总干切断伤会引起神经元死亡,面神经干切断1w后BCL-2、P53蛋白表达开始增强,3w时达到高峰,且切断后神经元数与BCL-2,P53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BCL-2、P53蛋白参与面神经总干切断后诱导神经元凋亡过程的调控,BCL-2,P53的表达变化决定面神经死亡.

  • 微螺钉种植体植入区域颌骨解剖的CBCT测量分析

    作者:陈敏莹;孔卫东;胡湘权;邹晖;杜翠莲;林凤燕;林巍

    目的 通过CBCT测量分析,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植入的微螺钉种植体与下颌管的关系及种植体周围骨质密度值,从而探讨合适的植入高度与角度.方法 选择澳门仁康牙科医疗中心的38例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测量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矢状面在距离参考平面10.0mm、12.0mm、14.0mm、16.0mm的4个植入高度上,以与骨皮质表面成30°、45°、60°、90°的4个方向共16个部位的颊舌侧骨质厚度,在骨厚度大于或等于6.0mm的部位模拟植入微螺钉种植体并测量其周围骨质密度.结果 下颌各植入部位的颌骨厚度均数均大于6.0mm,各植入高度组中均以30°植入的骨密度值大(P<0.05),其次是45°(P<0.05).结论 临床不同高度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时,建议首选与骨皮质表面成30°植入、其次是45°植入,以提高微螺钉种植体的稳定性.

  • 营养状况简捷评价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刘梅;沈军;王永秀

    头颈癌患者约有40%~59%在就诊时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消弱机体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力与反应性,增加术后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1].

  • 缓冲型套筒冠与磁性附着体修复技术联合应用

    作者:杜红保;虞晓燕

    套筒冠[1]与磁性附着体修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双补,能充分提高其临床性能.笔者对16例特殊牙列缺损患者联合应用缓冲型套筒冠与磁性附着体修复技术进行修复,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磷酸盐材料铸型铸造中被击穿的原因分析

    作者:侯晓冲;马桂芳;张铭

    口腔修复中应用高熔合金进行熔模铸造时,熔模的包埋主要采用磷酸盐包埋材料[1,2].由于高频离心铸造时,高熔合金会对铸型产生强大的冲击力,采用磷酸盐包埋材料制作铸型时,由于材料和操作原因,在铸型局部薄弱位置高熔合金会击穿铸型.铸型被击穿不仅会造成铸造失败,材料浪费,而且还会损伤铸造机[3].

  • 选区激光烧结技术在复杂颌面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李慧;陈树越;陈鸿;赵晓英;张发歧;冉慕光

    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多样,造成骨折类型复杂,手术方式多样.颌面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强调面形及功能双重标准.

  • 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的制作工艺要点分析

    作者:王兵;佟岱;冯海兰

    磁性附着体是可以用于覆盖义齿的一种固位形式,它是由磁体与支撑板(又称衔铁)组成.磁体固定在义齿内,支撑板铸造于金属根帽中并粘固于牙根内,当义齿戴入后义齿中的磁体与支撑板紧密接触产生磁力[1].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骨改建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世颖;陈远萍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tatinC,简称Cys C)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cystatin)超家族Ⅱ型家族成员,其基本的生理功能是抑制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由于可理想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肾功能的检测中,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亦有密切关系.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表明Cys C能够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进而影响骨改建.本文就Cys C在骨改建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 数学模型在口腔正畸学科中的应用

    作者:刘亚非;崔丽娟;左艳萍

    数学模型[1]是把某种事物系统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抽象出来,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的一种数学结构,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学关系的一个近似的反映.

  • 三维CT在口腔正畸学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谢晓秋;季骏;王铁梅

    数十年来,口腔正畸医师在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时常规的放射检查一直主要是X线曲面体层摄影和头颅侧位定位片.然而这些方法 无法正确完整地评估三维的解剖结构,因为会丢失很多信息,例如会造成影像的重叠和图像的放大失真等,因此用二维的图像分析评价真正三维的解剖结构及变化明显是有局限性的[1].

  • bFGF在牵引成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富民;南欣荣

    牵引成骨术作为一种日趋成熟的技术,在颅颌面外科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有关牵引成骨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研究已广泛开展,但其分子机制仍未得到满意的阐明.近年来,学者们对细胞因子在牵引成骨过程中的作用做了广泛的研究,发现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 在牵引成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bFGF在牵引成骨术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瓷面处理提高托槽与瓷黏接强度研究进展

    作者:廖囡囡;李有名;林桂书

    近年来,随着成人正畸患者的增加,戴有瓷修复体要求作正畸治疗的患者呈上升趋势.由于直接黏接正畸技术的关键在于正畸托槽的有效黏接强度,因此,如何在瓷修复体上直接黏接正畸托槽及附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几种临床常用的瓷表面粗化处理方法 ,并论述了各种方法 的作用机理.

  • 使用粘接剂提高窝沟封闭防龋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薇;李玉晶;葛丽华;宿颖

    目的 采用窝沟封闭体外实验龋模型,研究在唾液污染的情况下,使用全酸蚀粘接剂Prime & Bond NT对窝沟封闭后继发类龋损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探讨使用粘接剂提高窝沟封闭防龋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无龋正畸减数上前磨牙36颗, 随机分为3组(12颗/组):常规组、唾液污染组、唾液污染+全酸蚀粘接剂组(Prime&Bond NT),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处理后进行窝沟封闭,各组标本经继发类龋损致龋实验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测各组标本窝沟封闭剂下龋损荧光面积,总荧光量,平均荧光量,封闭剂下龋损大深度.结果 唾液污染组上述各参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唾液污染+全酸蚀粘接剂组(Prime&Bond NT)各参数与常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唾液污染牙面会导致窝沟封闭后继发龋损的产生,影响封闭效果.使用全酸蚀粘接剂(Prime&Bond NT)可以减少唾液污染产生的不良影响,抑制窝沟封闭后继发龋损的发展,提高窝沟封闭防龋效果.

  • 上海市区学龄前儿童龋活跃性的研究-SCAT法两年追踪观察

    作者:冯靳秋;石四箴;曹新明;李存荣;包向军;黄丽萍;曾晓莉;徐玮;米君国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机体龋病活跃性与患龋状况的关系,分析SCAT(Shanghai Caries Activity Test,SCAT)反映龋病现状的稳定性及预测龋病进展状况的能力.方法 以上海市区六所幼儿园372名(男172名,女200名)3岁儿童为对象,连续三年进行口腔检查和龋蚀活跃性检测(SCAT法),记录患龋率、龋补牙数(decayed &filled teeth ,dft)、龋蚀严重指数(caries severity index,CSI)和SCAT度数.结果 ①统计资料表明随年龄增加该组幼儿患龋状况有增加的趋势 ;②SCAT各度的构成及患龋状况在男女间无统计学差异;③等级相关表明SCAT各度与dft、CSI高度相关,SCAT首次检测结果 与两年后dft、CSI、新增dft、CSI亦高度相关.结论 SCAT检测法在真实反映机体之患龋现状,准确预测龋齿的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可信性和稳定性,能反映机体的龋活跃性,且方法 简便价格低廉适于推广应用.

现代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