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Stomatology 현대구강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5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7632
  • 国内刊号: 13-107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8-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俞光岩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单侧后牙反(牙合)者髁突侧向运动轨迹的研究

    作者:任利玲;马东洋;康宏

    目的通过记录单侧后牙反(牙合)者与正常(牙合)者下颌侧向运动时髁突在三维方向上的运动轨迹,探讨单侧后牙反(牙合)者髁突侧向运动轨迹的特征,揭示其与正常(牙合)之间的差异.方法正常(牙合)15例,单侧后牙反(牙合)7例,应用计算机化的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Aided Axiography,CADIAX)Ⅰ型以及分析软件(Gamma Dental Software for Windows 2.3.2.22,GDSW)记录下颌做左右侧向运动时髁突在水平面及矢状面上的运动轨迹.结果实验组侧向运动中非工作侧矢状向大位移量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工作侧髁突向后运动的幅度大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单侧后牙反(牙合)者髁突侧向运动轨迹形态与正常(牙合)有明显差异,其两侧关节囊、韧带松驰.

  • Bio-Oss Collagen治疗牙周炎骨下袋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朱卫东;沙月琴

    目的评价Bio-Oss Collagen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身健康的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左右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0.8岁,共有18处骨下袋,试验组9处骨下袋17个位点,对照组9处骨下袋15个位点.牙周翻瓣术分别植入Bio-Oss Collagen(试验组)和Bio-Oss(对照组).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检查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牙龈退缩(GR)和临床附着水平(CAL),拍摄术区平行定位X线片评价植骨前后骨缺损处牙槽骨的修复情况.结果植骨前两组的各项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Bio-Oss Collagen组植骨前的PD(6.6±1.2mm)、BI(2.7±0.8)、GR(2.2±0.8mm)和CAL(8.8±1.3mm),植骨后6个月分别为PD(3.8±0.9mm)、BI(1.9±0.7)、GR(2.4±1.1mm)和CAL(6.2±1.2mm);Bio-Oss组植骨前的PD(6.1±1.0mm)、BI(2.2±0.7)、GR(1.9±1.5mm)和CAL(8.0±2.0mm),植骨后6个月分别为PD(4.0±0.7mm)、BI(1.9±0.7)、GR(1.9±1.2mm)和CAL(5.9±1.6mm),两组PD和CAL以及试验组BI的改变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GR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Bio-Oss Collagen组PD的降低(2.8±0.9mm)要明显大于Bio-Oss组(2.0±1.0mm)(P<0.05),余指标则均无显著性差异.比较治疗前后的X线片,骨缺损处牙槽骨均明显增加.结论 Bio-Oss Collagen和Bio-Oss两种骨材料均可明显地降低牙周袋探诊深度和减少附着丧失,本研究中Bio-Oss Collagen要优于Bio-Oss,而且临床操作较方便.

  • 种植义齿即刻修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孟维艳;周延民;李艳秋;储顺礼

    目的依据即刻修复种植理论,对种植固定义齿进行即刻修复以恢复美观和功能.方法对单个牙缺失患者植入Replace螺旋型种植体后即刻修复,定期进行临床及X线片观察.结果 20枚种植义齿随访6~36个月,种植体无松动,X线片显示骨-种植体结合良好,种植体颈周骨吸收小于1.0mm.结论单牙即刻修复近期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 上颌第一恒磨牙遗漏根管再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书昱;辛少群;方加铄;刘河娣

    目的探讨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中遗漏根管的原因及对策.方法上颌第一恒磨牙再治疗中通过插入小号K锉进行X线片偏移投照技术(近中或远中)及手术显微镜下仔细探查髓室底所确认的遗漏根管病例9例,记录再治疗中发现遗漏根管的部位,数量及疏通的根管数目并进行分析.结果再治疗中发现上颌第一恒磨牙遗漏一个根管病例8例,遗漏两个根管病例1例;遗漏部位为近颊根管1例,近颊舌侧根管(MB2)根管5例,远颊根管2例,腭侧根管1例;再治疗中可重新疏通的遗漏根管7例.结论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中MB2根管遗漏率较高,遗漏根管的原因主要是根管口钙化及根管结构变异,完全去除髓室顶并仔细探查髓室底及显微超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寻找、发现并疏通遗漏根管,术前X线片有助于诊断上颌第一恒磨牙遗漏根管的发生及部位.

  • 应用颌骨牵引成骨技术行下颌前部加宽术

    作者:伊彪;王兴;李自力;梁成

    目的临床矫治上下颌骨宽度不调-下颌弓狭窄的病例时,既往采用的方法是正畸治疗调整下颌牙列内牙轴的方向.实际上这不是真正意义的下颌增宽,矫治后的效果已令人怀疑.运用颌骨牵引延长技术,使真正的下颌骨增宽成为可能.本文拟就运用颌骨牵引延长技术治疗下颌弓狭窄的手术程序、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注意事项等作一探讨.方法 3例病人均为发育性下颌弓狭窄,同时伴有下颌后缩或上颌前凸畸形.手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行下颌骨前部加宽术,全麻下经口内入路行下颌正中截骨术,安置牵引器,按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常规行牵引加力,并按常规拆除牵引器.第二阶段行正颌外科手术矫正主要的颌骨畸形.两阶段之间应用正畸技术调整牙轴方向、排齐牙列并去代偿.结果第一阶段手术以后,下颌骨前部被延长7mm~10mm,新形成骨骨质良好,经正畸治疗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后病人面型及咬合关系良好,经复查效果稳定.结论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可用于下颌骨弓狭窄的病人的矫治,该技术效果肯定,手术并不复杂,术后反应不大,宜于推广使用.

  • 复合树脂高强纤维根管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马兰;李惠兰;刘志东;高飞

    目的评价复合树脂高强纤维根管桩的修复效果.方法临床选择69例牙体缺损患者,患牙128颗,年龄18~65岁,采用复合树脂高强纤维根管桩作桩核,金瓷冠修复,6~24个月后对修复效果进行临床评价,分为满意、可接受、不满意.结果经6~24个月临床观察,本组修复体的美观性、固位、边缘密合性,牙周状况均为满意.结论复合树脂高强纤维根管桩可以达到满意修复效果.

  • 安氏Ⅱ1错(牙合)早期不同矫治方法对(牙合)关系的影响

    作者:谢丽丽;左艳萍;董福生

    目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观察不同矫治方法对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咬合关系的作用.方法选择非拔牙的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儿童30例,随机分为2组,E组用方丝弓配合Ⅱ类牵引治疗16个月,T组用Twin-block功能矫治,治疗及观察16个月,以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评价疗效.结果两种方法均可改善Ⅱ类(牙合)关系,功能矫治组主要表现为骨性作用,牙性作用占少部分,而固定矫治组为牙性作用.结论对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儿童进行早期功能矫治更有利于咬合关系的改善.

  • Twin block结合下唇挡矫治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疗效分析

    作者:张雷英;蔡中

    目的本研究在Twin block上增加下唇挡,刺激下颌前端骨生长.方法选择16例伴下颌后缩的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替牙(牙合)期或恒牙(牙合)早期,随机分成二组,每组8例, 一组设为对照组,采用Twin block治疗,另一组设为治疗组,采用Twin block与下唇挡联合治疗,经过8~10个月的矫治,双侧后牙基本正常建(牙合),然后对每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影片进行测量、对比.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下颌骨均有明显的向前生长,但治疗组下颌前端B点生长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Twin block与下唇挡联合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不仅发挥了Twin block原有的功效,同时还具有刺激下颌骨前端B点生长的作用.

  • 微波辐射加热保存被肿瘤侵及的下颌骨

    作者:张杰;张建国;俞光岩

    目的应用微波加热治疗被肿瘤侵及的下颌骨,探讨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10例口腔恶性肿瘤侵及或与下颌骨粘连,采用常规手术方式扩大切除软组织病变,切除癌瘤侵及或粘连的下颌骨部分,但保留下颌骨的连续性.标记需要处理的骨段,用铜网将其他组织保护,应用微波辐射器探头有效区域加热目标骨段,用电子测温仪检测加热区及保护区温度,使得温度维持在55℃,保持20分钟.术后常规关闭伤口,放置负压引流,预防性抗感染治疗.1、3和6个月行影像学检测.结果患者术后局部肿胀不明显,引流量不多,未出现明显疼痛.7例伤口愈合良好,2周正常出院;3例患者在术后2周时出现口内伤口裂开,下颌骨组织暴露.约1~2月时经热疗处理过的骨组织发生病理性骨折.所有患者经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微波加热处理被肿瘤侵及的下颌骨骨段近期疗效尚可,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无明显副作用,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下颌骨 微波 热疗
  • 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在双牙弓前突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作者:张君;孙新国;张文娟;马士良;步捷

    目的观察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对双牙弓前突病例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15例双牙弓前突的病例,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应用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描图测量,对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UI-NA角减小13.25°,UI-NA距减小6.26mm,LI-NB角减小9.41°,LI-NB距减小4.92mm.UI-LI增加20.62°.鼻唇角平均增加4.09°.以上几项结果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患者侧面容貌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双牙弓前突的患者应用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 婴幼儿血管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吴美娟;赵福运;刘宇;孙开华;李建广

    目的本院近年来接诊了数百例脉管病变患者,按新分类对血管瘤患者采取了系统的治疗,本文对随访到的72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的检查、治疗和愈后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方法口服强的松、局注平阳霉素.并用动物实验观察平阳霉素对面神经和腮腺的影响.结果治疗时间短1例是三个月,治疗半年的17例,治疗一年25例,一年半19例,二年6例,两年以上4例,长治疗时间3年4个月.平均治疗时间为8.7个月.小痊愈年龄在半岁,大3.8岁.平均病变消失年龄在1.4岁.动物实验:28天,腺体腺小叶形态恢复,神经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婴幼儿血管瘤口服激素加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可以有效的控制瘤体生长,缩短患儿的痊愈年龄.

  • Ⅱ型糖尿病患者人工牙种植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黄建生;周磊;张爱华

    目的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行人工牙种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行种植义齿修复的病例515例,共植入1335颗种植体,其中Ⅱ型糖尿病病例26例,共植入76颗种植体.结果基台接入前,共54颗种植体失败,其中Ⅱ型糖尿病病例失败6颗,生存率92.1%;非糖尿病病例失败48颗,生存率96.0%.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37个月,Ⅱ型糖尿病患者共有2颗种植体失败,累积生存率为89.4%.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种植生存率较非糖尿病患者低,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种植生存率临床上可以接受.

  • 单、双种植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载荷状态下种植体周围组织应变及受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武常亮;周延民;龚学庆

    目的探讨种植体数目在载荷条件下对下颌第一磨牙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力学影响.方法在下颌第一磨牙单、双种植体支持式义齿上部结构不同载荷点分别施加载荷,以电阻应变法对种植体颊、舌两侧组织进行了应变测量和力学分析.结果种植体周围组织应变与载荷的大小呈正相关;侧向力引起的种植体周围组织应变大于轴向力;载荷条件相同情况下,双种植体周围组织应变小于单种植体.结论双种植体支持式义齿可以有效分散(牙合)力、对抗侧向力,有利于种植体周围组织的长期稳定,因此,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在颌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取双种植体设计.

  • 金属烤瓷全冠外形高点位置对修复体强度的影响

    作者:李雅娟;孟令强;于利洁;陈树国

    目的研究种植体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外形设计与修复体强度的关系.方法分别制作外形高点在(牙合)1/4、1/2、2/3的标准种植体金属烤瓷冠样本.通过加载比较其抗压强度并进行相应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其微观结构变化.结果外形高点位置在(牙合)1/4处样本抗压强度差,外形高点在(牙合)2/3处样本的抗压强度大.结论种植体金属烤瓷冠外形高点的位置与修复体抗压强度有关.

  • 龋病替代疗法中乙醇脱氢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柳静;黄洋;张颖丽;周春华;欧阳红生;逄大欣

    目的在成功构建运动发酵单胞菌乙醇脱氢酶基因(adhB)置换变链乳酸脱氢酶基因(ldh)重组质粒pMDLA的基础上,构建表达载体pET-28a-adhB,在大肠杆菌中进行目的基因的诱导表达.方法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表达载体,通过SDS-SAGE和乙醛指示平板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效率.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a-adhB,通过SDS-PAGE检测可见特异性蛋白表达条带,在乙醛指示平板上可见阳性菌落.结论根据测序及大肠杆菌表达结果,可确定该重组质粒中adhB已完全替换ldh,为下一步构建乳酸脱氢酶活性缺陷的变链突变株奠定基础.

  • 兔下颌骨骨折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国民;张茹慧;高杨

    目的观察下颌骨骨折对两侧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探讨损伤后颞下颌关节修复的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术后48h和1、3、5、8周5个时相组及一个对照组,每组5只,用多功能打击装置造成各组动物左侧下颌骨骨折,夹板坚固内固定骨折断,按时项处死动物取左侧颞下颌关节,观察伤侧颞下颌关节的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状突软骨内VEGF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结果各时项标本均可见到颞下颌髁状突及关节盘不同程度的损伤,髁状突肥大细胞检测到VEGF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结论下颌骨骨折可致颞下颌关节损伤,VEGF和其受体Flt1可能参与颞下颌关节损伤的修复.

  • 窝沟封闭剂对托槽周围微渗漏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正明;陈思韩;刘新强;陈杰;李宁毅

    目的研究应用窝沟封闭剂封闭后金属托槽周围微渗漏的改变,为临床上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托槽周围釉质脱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健康双尖牙72颗,随机分成3组,每组24颗,A组:37%磷酸酸蚀,京津釉质粘结剂粘结金属托槽.B组:37%磷酸酸蚀,3M Transbond光固化粘结剂粘结.C组:自酸蚀系统+3M光固化粘结剂.再将每组的24颗牙随机分成实验组(A2、B2、C2)和对照组(A1、B1、C1),每组12颗,其中A2、B2、C2 组用窝沟封闭剂涂布托槽周围,A1、B1、C1 组不涂布窝沟封闭剂.所有样本进行冷热循环共500次,然后置于1%亚甲蓝溶液中浸泡染色24小时.将样本沿牙体长轴纵行切开,25倍立体显微镜下测量染料渗入深点到托槽边缘的距离作为微渗漏的测量值,并对测量值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应用窝沟封闭剂与不用窝沟封闭剂组微渗漏的比较结果:A1组:A2组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B1组:B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1组:C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窝沟封闭剂能够明显减少磷酸酸蚀组的微渗漏而对自酸蚀组的作用不明显.

  • EGFR、p53在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表达

    作者:宋晓晨;刘红艳;高福禄;董福生;王春燕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p53 在糖尿病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方法选取3、4、6、8、10月龄db/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月龄的db/+m正常小鼠颌下腺,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统计EGFR、p53在颌下腺组织内表达的细胞阳性率.结果随着糖尿病的发展,颌下腺组织出现腺叶萎缩及实质细胞排列不整齐,堆集呈簇,纤维及血管增多;EGFR、p53 在对照组及糖尿病组颌下腺中均有表达,其细胞阳性率随月龄增大均呈增高趋势,且糖尿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①db/db糖尿病可导致颌下腺组织萎缩及实质细胞形态学改变.②EGFR、p53表达增多,说明糖尿病时EGFR作为多效应受体,可能被激活从而诱导了颌下腺的细胞凋亡;p53表达的上升,提示随着糖尿病发展,颌下腺实质细胞有凋亡趋势.

  • 咬合力丧失影响大鼠牙周组织中iNOS mRNA的表达

    作者:李晶;洪岩松;钟鸣;艾红军

    目的研究在体内咬合力丧失情况下iNOS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81只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50±20g)建立正常咬合力、咬合力丧失的动物模型,按照正常、拔牙后6小时、1天、2天、3天、1周、2周、3周、4周随机分组,采用HE染色和RT-PCR的方法,观察牙周细胞中iNOS及iNOS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到实验组的牙周组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建:牙周膜结构由致密变得稀疏,纤维、细胞的排列由有序到紊乱,牙槽骨骨壁由平整变得凹凸不平,甚至出现了破骨细胞等.RT-PCR结果显示咬合力丧失6小时后iNOSmRNA的表达即有增强并在第2天时达到第一个表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少,至第1周时已低于正常,然后又开始增加,在第3周时达到高峰,之后持续保持高于正常水平,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咬合力丧失促使牙周细胞产生iNOSmRNA明显增多且呈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导致牙周组织发生了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提示iNOS很有可能是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一个重要因素.

  • 纯钛表面经三氟代乙烷磺酰氯固定纤维粘连蛋白的实验研究

    作者:生宏;王贻宁;蒋滔;夏海斌

    目的研究外源性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 固定于经三氟代乙烷磺酰氯(Tresyl chloride)激活的纯钛表面后对细胞早期粘附的影响.方法将Fn直接固定于经tresyl chloride处理的纯钛表面,XPS分析表面元素及结合能;再将人牙周韧带细胞接种于其上,并分别在30min、60min、120min三个时间段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粘附活力,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伸展.结果随时间延长,每组细胞粘附和伸展相均持续增加.30min、60min经处理并固定有Fn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粘附差异存在显著性 (P<0.05),120min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纯钛表面经tresyl chloride处理并固定了Fn后,在早期能促进细胞的粘附.

  • 紫杉醇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作者:杨湲波;董青;董福生;王洁;王琳;杨金晖

    目的探讨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紫杉醇对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的抑制增殖作用、作用机制以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和对照组原代培养鼠肺成纤维细胞L929根据不同药物浓度分为9组,药物作用72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改变;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L929细胞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低于MEC-1细胞(P<0.05).结论 TNF-α联合紫杉醇对ME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诱导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 雌激素缺乏对大鼠牙槽骨吸收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靳趁心;刘士有;王永兰;刘大勇;李宏捷

    目的观察雌激素缺乏对大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 3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第1组假手术(n=8),第2组卵巢切除(n=9),第3组卵巢切除加牙周结扎(n=9),第4组卵巢切除、牙周结扎加雌激素治疗(n=8).适应性喂养7天后行假手术或双侧卵巢切除术,第4组于术后第二天起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0μg/kg体重/次,三天一次.第3、4两组于卵巢切除术后28天,结扎丝结扎上颌第一磨牙诱导牙周炎.第63天处死全部大鼠,常规取材,观察牙周组织组织学改变,测量牙周骨丧失值(PBL),比较牙周骨支持率(PBS),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结果采用成组t检验,第1、2两组的PBL分别为0.398±0.147mm,0.663±0.132mm,PBS分别为0.588±0.058,0.440±0.19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2、3两组的PBL、PBS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的PBL为0.875±0.197mm,PBS为0.336±0.087;第3、4两组的PBL、PBS组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组的PBL为0.823±0.119mm,PBS为0.360±0.950.结论雌激素缺乏促进牙槽骨吸收,菌斑刺激加剧骨质疏松大鼠牙槽骨的吸收,雌激素替代治疗不能预防骨质疏松大鼠因菌斑刺激引发的牙槽骨吸收.

  • 细胞角蛋白(CK)13在含牙囊肿衬里上皮的表达

    作者:鲁大鹏;邢汝东;汤晓飞;张敏

    目的研究纤毛柱状上皮向鳞状上皮化生时细胞角蛋白13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在上皮化生方面的意义.方法取54例含牙囊肿和6例鼻腭管囊肿,分别采用细胞角蛋白13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E染色和RT-PCR方法研究细胞角蛋白13基因的表达.结果 54例含牙囊肿中,46例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衬里,CK13均呈阳性表达;8例混合性上皮衬里,其中的鳞状上皮细胞部分CK13也呈阳性表达;纤毛柱状上皮部分和6例鼻腭管囊肿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均呈阴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13基因在复层鳞状上皮中表达强,在混合性上皮中表达减弱,在纤毛柱状上皮中表达极弱.结论细胞角蛋白13基因(CK13-mRNA)在纤毛柱状上皮、混和性上皮和复层鳞状上皮三种不同上皮衬里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强度不同,呈由弱到强的变化.在鳞状上皮细胞中细胞角蛋白13呈强阳性表达;在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中细胞角蛋白13呈阴性;可是,当纤毛柱状上皮中出现鳞状上皮细胞时,可见细胞角蛋白13呈阳性表达,因而,细胞角蛋白13是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向鳞状上皮细胞化生过程中的标志性产物,但是有待进一步验证.

  • 基于工业用CT断层影像的牙列缺损模型三维构建

    作者:吴琳;吕培军;杨民

    目的介绍一种获取牙颌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ssisted design,CAD)可利用数据的方法.方法利用低能量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industrial compued tomography,ICT)机扫描标准牙列缺损石膏模型,通过三维重建获得该模型的CT图像,经过图形图像处理后得到边缘轮廓数据,将数据输入逆向工程软件系统,建立牙列缺损石膏模型的CAD模型.结果实现了牙列缺损石膏模型的几何模型重建.结论该扫描方法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精确度高,可以得到密集、完整的点云数据,几何模型可编辑性强,有利于后期可摘局部义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和快速成型加工.

  • 儿童颌面部急诊外伤630例临床分析

    作者:陆东辉;徐明跃;徐晓明;王健

    同成年人相比较,儿童颌面损伤急诊治疗,由于患儿正处身体生长发育高峰期,因而,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均有可能给患儿留下短暂或持久性的容貌改变,功能失调以及心理生理的负面影响,本组资料收集了我院近年来收治630例儿童颌面外伤急诊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分析研究.

  • 髁突骨折两种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国义;阎俊新;杨志峰;姜圣洋篌

    髁突是下颌骨骨结构的薄弱区域,遇外伤易引发骨折,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25%~52%,儿童可高达40%~67%[1,2].其治疗方法为保守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能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并恢复部分的张口及咀嚼功能,这一治疗效果是通过错位愈合及关节重建来获得的,此法重在恢复功能而忽视了关节结构的解剖复位;终疗效不令人十分满意.近年来,小型接骨板内固定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髁突骨折的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 舌癌术后义齿修复前肌功能训练1例

    作者:谭宇

    笔者近期为一例因舌癌行左侧舌颌颈根治术,左侧下颌体中部切除,下颌移位,咬合功能丧失的患者行肌功能训练,调整颌位关系,为下一步咬合重建,义齿修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报告如下.

  • 咪唑安定在颌面外科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作者:邵云

    咪唑安定是一种新型水溶性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具有麻醉效能强,治疗指数和安全性高,较强的顺行性遗忘作用等特点.我院麻醉科自2002年将咪唑安定作为麻醉诱导的常规用药以来,通过三年的临床观察,总结出咪唑安定在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具有以下优点:①能有效地降低静脉全麻药(丙泊酚)、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的用量;②能够有效地减少病人对拔管过程的痛苦回忆;③明显缩短手术拔管时间.

  • 瓷贴面修复树脂充填前牙的受力分析

    作者:刘亦洪

    IPS Empress热压铸造陶瓷材料用于瓷贴面修复受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随着树脂充填材料不断改进,开始提出将瓷贴面修复用于经过完善树脂充填的牙体缺损患牙[1].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分析瓷贴面修复邻面树脂充填患牙的受力情况,为临床选择不同贴面邻面设计提供参考.

  • 牙钻粘膜保护翼

    作者:李翠平;李丽平;刘占江

    长期以来,口腔科用牙钻治疗牙体疾病时,由于牙钻转速较快,当患者突然感觉疼痛时,本能地产生身体和舌体的运动,牙钻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止转动而容易损伤口腔粘膜或舌体.尤其是儿童合作欠佳时,损伤的机会更多.

  • 下颌骨骨折三维力学计算模型研究

    作者:于子莹;王晓容;刘春丽;张伟;于立明;徐勇忠

    下颌骨骨折时由于附着在骨折块上的咀嚼肌牵引方向不同,常使骨折块移位,导致咬合错乱[1].1975年Champy等建立下颌骨二维力学模型[2],但用二维模型研究下颌骨的生物力学特性过于简单化.1992年Randal H等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下颌骨模型,但该研究不能再现骨折固定后下颌骨的功能状态.本研究通过建立下颌骨三维力学计算模型系统地研究功能负载条件下,下颌骨不同部位骨折断面上的弯矩、扭矩以及剪应力与下颌牙列不同咬合点的动态变化关系,探讨咀嚼功能状态下,骨断端所产生的力学效应.

  • 肌松药用于假性张口受限患者全麻诱导期的观察

    作者:苏荣祥;李刚;李君

    口腔颌面部骨折,组织肌肉和关节病损患者多伴有张口受限.在全麻诱导期应用麻醉器械和肌松药后患者张口度没有变化或牙关紧闭而无法完成气管内插管,称为真性张口受限,相反患者张口度有所增加并有利于直视下插管,称为假性张口受限.本文叙述在全麻诱导期使用琥珀胆碱和维库溴铵,观察假性张口受限患者的张口度变化,声门暴露以及循环反映情况.

  • 7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体会

    作者:李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数量在不断增加,本文总结了50例70岁以上高龄病人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麻醉处理,现报告如下.

  • 干扰素雾化治疗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

    作者:裴霞

    疱疹性口炎是因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口腔粘膜、咽喉、口腔周围与颜面部皮肤的疱疹.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起病急、易传染.近年来,笔者采用干扰素雾化给药法治疗200例疱疹性口炎取得较好的疗效.

  • 粘结加冠治疗折裂牙的疗效观察

    作者:江川;乔燕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折裂牙的保留治疗逐渐受到口腔科医师的重视.牙冠折裂波及髓室底者,传统采取钢丝环扎、牙髓治疗加金属铸造(烤瓷)全冠修复的综合方法治疗.近年,随着牙本质粘结剂的更新换代,粘结强度不断提高,采用各种粘结剂粘结折裂牙,用以保存患牙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治疗38颗患牙,采用Super-bond(超级粘结剂)加全冠保留折裂牙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

  • 未萌出恒牙畸形中央尖折断2例

    作者:曲卫国;孟卫东;刘冬梅

    临床上常见恒牙萌出后因畸形中央尖折断而导致急性或慢性根尖炎,而恒牙尚未萌出即发生畸形中央尖折断导致急性根尖炎者少见,现报道典型病例2例.

  • 下颌骨单侧缺失杆式附着体种植修复1例

    作者:储顺礼;周延民;孟维艳

    颌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常引起颌骨缺损,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颜面外形,而且也会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其常规义齿修复效果十分不理想,尤其是当患者颌弓几乎为无牙牙合时,采取常规修复常常不能修复[1].本文在一例脑血栓患者因恶性肿瘤切除部分下颌骨后行种植修复,现将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

    作者:韩方凯;马绪臣

    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简称SC)又称为滑膜骨软骨瘤病,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及滑膜软骨骨化等.根据WHO(2002)分类定义,滑膜软骨瘤病为关节、滑膜囊或腱鞘的滑膜内发生的良性、结节性软骨化生.1558年由Ambroise Paré首先报告大关节滑膜软骨瘤,1846年Brodie把SC归类于肿瘤性病变,但多数研究者认为是滑膜的化生改变[1,2].1958年Jaffé首次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描述,奠定了滑膜软骨瘤病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基础[3].1933年Georg Axhausen首次对发生于颞下颌关节的滑膜软骨瘤病进行准确的描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CT、MRI和关节镜技术用于SC诊断[3,4],对SC的研究有了重要进展.本文拟对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病因学、临床、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概述.

  • 抑癌基因PTEN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陈中;张雨温;张素新

    PTEN基因是由Steck等在1997年克隆到的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0q23.3,该基因具有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可通过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的动态变化调节正常细胞的生长.PTEN基因的突变与缺失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肿瘤在人体内的发生与发展,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细胞可能会获得越来越多的遗传学改变.

  • 正畸牙移动的影响因素

    作者:郭静;唐卫忠;汪大林

    对正畸牙移动影响因素有较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分析牙齿移动快慢的原因,也可以积极地采取措施更有效、更安全的移动牙齿,尽可能缩短治疗时间.故作此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透明质酸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中的作用

    作者:常攀辉;王东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关节滑液的成份之一,由滑膜B型细胞分泌,关节液的许多特性和生理作用与之有关.近年来HA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IL-6在糖尿病与牙周病双向关系中的作用

    作者:谷宇新;张金廷;李庆星

    糖尿病为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伴多种全身并发症的系统性疾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Ⅱ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2DM)在中国正处于高发期,患者达四千万,而且每天至少以三千人的速度增长,同时还有一部分未被诊断的2DM患者[1].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重度牙周病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认为牙周病是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2].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病的发病率高,病损严重且进展迅速,同时,牙周病也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控制,完善的牙周治疗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控制,糖尿病和牙周病呈现一种双向关系[3、4],两者可能存在协同的病生机制,研究表明如致炎细胞因子IL-1、IL-6、TNF-α等,在糖尿病、牙周病发展中均起着一定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近年来国外关于IL-6与糖尿病和牙周病的关系研究较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山东省日照市3210名青年错(牙合)畸形调查

    作者:修殿芳;汉斌;何谨

    为了解本地区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分类以及治疗情况,填补我市错(牙合)畸形流行病学调查的空白,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治疗方案,笔者对3210名青少年错(牙合)畸形进行了调查.

  • 北京市1~4岁儿童龋流行情况调查及其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

    作者:邓辉;徐征

    目的调查婴幼儿龋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以利于早期防治.方法对北京市海淀、丰台8所幼儿园408名1~4岁儿童,女195名,男213名,通过口腔检查龋齿及详细问卷调查,后分别作统计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婴幼儿龋患病率为40.19%,男性45.07%,女性34.87%,两性间有显著差异.各年龄组间患病率也有显著性差异.婴幼儿龋和乳磨牙龋的发生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幼儿龋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睡前哺乳,年龄,母亲受教育的程度,每天吃甜食及含糖饮料的次数,哺乳持续时间,刷牙的频率,均有相关性.针对婴幼儿龋的危险因素予以早期防治.结论强调对双亲早期教育,尽早地去看口腔医生及局部用氟极为重要.

  • 颈淋巴结靶向抗癌纳米微粒的研制及其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靶向治疗的研究

    作者:杨凯;温玉明

    目的根据口腔癌周毛细淋巴管的解剖生理特点,制备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靶向性的抗癌纳米微粒.方法以聚乳酸(PAL)为载体,以对口腔鳞癌细胞有强大杀伤作用的葫芦素BE(CuBE)为模型药物,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CuBE-PLA-NP);在体内外对CuBE-PLA-NP相关性质检测的基础上,建立昆明小鼠颊癌颈淋巴结转移模型,以CuBE-PLA-NP为实验组,CuBE为对照组,分别行癌周粘膜下注射,注射后在15个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血、心、肝、脾、肺、肾和颈淋巴结内在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以考察药物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并观察各组对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疗效.结果①CuBE-PLA-NP粒径分布范围为47nm~120nm,平均粒径为85nm,载药量为(23.03±0.47%),包封率为(93.00±0.10%),体外释药规律表明与Higuchi方程拟合,合成的CuBE-PLA-NP没有降低CuBE成份的抗癌活性并适合于行局部注射.②实验组中颈淋巴结转移灶内药物相对百分比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中药物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颈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可见有明显坏死,随着时间延长,颈转移灶内坏死区域增大,而对照组中颈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在各个时间点均未出现坏死.结论平均粒径为85nm的CuBE-PLA-NP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确切的治疗疗效,同时降低了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

现代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