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

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현대부과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山东大学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7379
  • 国内刊号: 37-121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山东大学 现代妇产科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孔北华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上皮性卵巢癌转移模式相关分子初探

    作者:黄绮丹;冯艳玲;顾海风;刘继红

    目的:筛选和比较不同临床分型(淋巴结转移型/腹膜转移型/混合型)的III期卵巢癌原发灶中的差异表达分子,为晚期卵巢癌的分子分型提供参考.方法:用Tumor Metastasis PCR Array检测淋巴结转移型与腹膜转移型肿瘤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分子mRNA表达,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在肿瘤组织及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进一步验证PCR array法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分子在蛋白水平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Tumor Metastasis PCR array筛选出差异表达分子共14个,挑选文献报道的与其它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或)腹膜转移相关的SMAD4、CCL7、CDKN2A及SERPINE14个分子.Western blot结果示,p16(CDKN2A)、CCL7及PAI-1(SERPINE1)在淋巴结转移型原发灶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腹膜转移型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2例III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石蜡包埋组织中,PAI-1蛋白表达水平在淋巴结转移组、腹膜转移组及混合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平均评分分别为10.7、7.28及8.13分(P=0.036).结论:PAI-1表达水平在不同转移模式的IIIc期卵巢癌中存在显著差异,在淋巴结转移型组织中高,其次为混合型,腹膜转移型低,可考虑作为卵巢癌分型的潜在分子标记物.

  • 循环miRNA-93在DHEA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邢莹莹;李青春;韩艳艳;李小琳;田晓予

    目的:通过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血清与卵巢组织中miRNA-9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水平,探讨循环miRNA-93及靶基因VEGFA在PCO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按6mg/100g剂量溶于0.2ml无菌注射用油;对照组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0.2ml无菌注射用油剂.28天后观察两组大鼠的动情周期、卵巢形态学、性激素、体重、卵巢体积、OGTT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脂等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RT-PCR法检测大鼠血清和卵巢组织中miRNA-93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A表达,IHC、Western blot法分析卵巢组织中VEGFA蛋白表达量.结果:实验组大鼠失去规律的动情周期,卵巢体积增大,呈多囊样变,血清FSH、T、LH升高,糖耐量异常,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于对照组,PCOS大鼠模型构建成功.RT-PCR、ELISA、Western blot、IHC等结果显示,miRNA-93及靶基因VEGFA在PCOS大鼠模型的血清、卵巢组织中表达一致且显著升高(P<0.05).结论:miRNA-93在PCOS大鼠模型血清和卵巢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其靶基因VEGFA在PCO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PCOS诊断中循环miRNA-93可能作为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的诊断标记物.

  • THBS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作者:吴湘光;魏文斐;梁莉;王薇;周琛斐;陈晓静;易红艳;刘国炳;钟梅;余艳红

    目的:探讨THBS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THBS2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HBS2在宫颈病变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选取THBS2表达水平较低的宫颈癌细胞系SiHa和ME180,通过THBS2过表达质粒上调THBS2水平.选取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株H8和ECT-1,通过转染THBS2的干扰片段siRNA下调THBS2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H-BS2表达,CCK8细胞增殖试验、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观察THBS2对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THBS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水平下降(P<0.001);宫颈癌细胞系SiHa和ME180中THBS2表达水平较HPV永生化宫颈上皮细胞H8和ECT-1明显降低(P<0.05).上调宫颈癌细胞THBS2表达,SiHa和ME180细胞的增殖(P<0.05)、迁移(P<0.005)和侵袭能力(P<0.001)明显被抑制;下调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THBS2表达,H8和ECT-1细胞的增殖(P<0.05)、迁移(P<0.005)和侵袭能力(P<0.001)显著增强.结论:THBS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充当"抑癌因子",是潜在的治疗靶点

  • 绵羊肌源性干细胞负载非交联生物补片植入绵羊阴道缺损模型的组织学和在体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李玢;陈俏华;沈鑫;姜向阳;邓卓;朱兰

    目的:建立绵羊的阴道缺损和负载绵羊肌源性干细胞(MDSC)异种猪源生物补片埋植模型,明确移植负载MDSC的异种生物补片对阴道组织再生的可行性.方法:在体外将绵羊MDSC种植于非交联猪心包膜脱细胞基质和猪小肠黏膜下层基质补片表面,建立阴道缺损和负载MDSC异种生物补片绵羊阴道内埋植模型.分别于术后1周、1月、3月取材,a-SM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补片埋植局部平滑肌组织再生情况;术后3月取材,生理盐水浸泡保存,3h内进行生物力学检测,了解补片及再生组织在体内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阴道内生物补片埋植后1周、1月、3月HE染色显示,补片内细胞长入情况好,负载MDSC生物补片埋植组的组织相容性优于单纯生物补片埋植组;负载MDSC生物补片埋植组的a-SMA表达大于单纯生物补片埋植组.非交联S型生物补片术后3月极限拉伸强度为(20.38±2.45)N/mm2.结论:绵羊是进行人阴道相关探索研究良好模型,负载绵羊MDSC的非交联猪小肠黏膜下基质补片可促进平滑肌生成,更有利于提供持久的生物力学支持.

  • 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检测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朱赛娟;张月萍;伍俊萍;雷彩霞;孙海燕;吴佳龙;徐建忠;周静

    目的:研究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检测(NIPT)胎儿非整倍体筛查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行羊水穿刺及胎儿染色体检查的孕妇共800例,孕妇均已获得外院NIPT检测结果,其中NIPT阳性557例,包括21三体高风险256例,18三体高风险85例,13三体高风险37例,性染色体异常85例,其他染色体异常94例;NIPT阴性243例,包括超声畸形筛查发现胎儿结构畸形或软指标183例,高龄27例,上胎异常7例,早孕用药1例,无指征要求做羊水穿刺25例.NIPT检测结果来自国内11家医院或检测机构.染色体检查采用核型分析和染色体芯片分析(CMA),分析比较800例孕妇的有创产前诊断与NIPT无创产前诊断结果.结果:NIPT对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6%(209/256),68.2%(58/85),8.1%(3/37)和41.2%(35/85),NIPT对21三体的阴性预测值为99.6%(242/243),对13三体、18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阴性预测值均为100%(243/243);NIPT对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预测值为1.6%(1/61),NIPT对CNV的阳性预测值为54.5%(18/33).结论:分散在各家检测机构模式下的NIPT检测结果阳性预测值较低,NIPT的临床应用需加强规范和质控.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胡方方;杨舒心;刘广芝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的卵巢癌患者281例,其中符合内异症恶变诊断标准者24例(内异症恶变组),非内异症恶变者257例(非内异症恶变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类型及FIGO分期.结果:与非内异症恶变组相比,内异症恶变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早、绝经前诊断比例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恶变组术前CA125值(110.27±112.62)U/ml,腹水量较少、病理类型多为透明细胞癌(45.83%)、FIGO分期早期(87.50%);非内异症恶变组术前CA125值(1242.75±2104.28)U/ml、腹水量较多,病理类型多为浆液性腺癌(72.37%),FIGO分期晚期(74.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癌灶单双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卵巢内异症恶变患者发病年龄小、腹水量少、术前CA125较低、FIGO期别早,组织病理以透明细胞癌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

  • 妇科重症感染8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玉婷;史宏晖;于昕;王姝;樊庆泊;刘海元

    目的:探讨妇科重症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9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8例妇科重症感染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盆腔包块为主,4例(50.0%)出现感染性休克,4例(50.0%)感染病灶累及肠道.急诊手术6例(75.0%),囊肿剔除及脓肿引流2例,患侧附件切除3例,全子宫患/双侧附件切除3例.术后1例切口感染,1例发生小肠穿孔、应激性心肌病,1例肺栓塞.随诊率87.5%(7/8),随诊2~74个月,1例术后8个月盆腔炎复发,保守治疗好转.结论:盆腔脓肿延误诊治及脓肿破裂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及时手术干预.妇科重症感染患者多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感染病灶易累及肠道,需多科合作.术后并发症凶险,围手术期严密监护十分重要.

  • 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聂让让;王鲁文;桑庆娜;贾慧;夏小飞;宋易坤;侯亚楠

    目的:研究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因重度POP接受经阴道植入网片(TVM)的盆底重建术患者117例,分析患者POP-Q评分、PFDI-20评分、PFIQ-7评分、PGI-C、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5年.结果:术前与术后的POP-Q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能达到很好的解剖学效果.术后的PFDI-20及PFIQ-7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以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趋于平稳.术后平均PGI-C约4分.术后≤2年、≤3年内、≤5年脱垂复发率分别为0%、1.71%、3.42%.网片暴露是主要并发症.结论:TVM的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POP安全、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远期并发症少.

  • 286例Ⅰa1期年轻宫颈癌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吴小肄;王维贵;郑颖馨;朱静

    目的:分析宫颈癌Ia1期年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个体化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至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286例年龄≤40岁的Ia1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合手术前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宫颈锥切或部分宫颈切除15例(5.2%),全子宫切除189例(66.1%),次广泛或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82例(26.7%).随访时间(3.76±0.44)年,复发1例,无患者死亡.各手术组的预后无显著差异.切缘阳性、切缘病变类型、LVSI阳性与残余病灶呈显著相关(P<0.05).所有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均行二次手术,其中6例保留子宫(3.9%),80例(52.6%)行全子宫切除术,66例(43.4%)行广泛/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LVSI阳性共8例,其中1例保留子宫者,随访4年未复发.行广泛/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者无宫旁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发生.与子宫切除术相比,广泛/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表现为下肢水肿、皮肤麻木、大小便困难、性生活障碍(P<0.01).全子宫切除术后生活质量与保留生育功能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宫颈癌Ia1期年轻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安全有效并且有助于保护生活质量;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宫颈锥切,但需严密随访.

  • 青蒿素衍生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杨华;谭先杰;郎景和;吕江涛

    目的:观察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宫颈癌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对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未加药的HeLa细胞作对照,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加青蒿素衍生物前后两种细胞的体外增殖效应的差异,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种细胞MAPK[即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p38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结果: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HeLa细胞48h的IC 50分别为(8.9±1.1)μmol/L和(10.5±1.2)μmol/L.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导致HeLa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分别降低(70.5±2.6)%(P<0.05)和(65.8±2.9)%(P<0.05),p38磷酸化水平分别升高(57.3±2.4)%(P<0.05)和(47.0±3.0)%(P<0.05).加入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12h后,HeLa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增加(51.0±3.6)%(P<0.05)和(38.4±3.2)%(P<0.05).结论:青蒿素衍生物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体外增殖,促进癌细胞的早期凋亡,这可能分别与下调癌细胞内ERK1/2磷酸化水平和上调癌细胞内p38磷酸化水平相关.

  • Wnt信号通路在女性下生殖道发育异常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蕾

    下生殖道畸形是胚胎发育期由于苗勒氏管的异常形成或融合、吸收障碍,导致子宫、宫颈、阴道等发育异常的疾病,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Wnt家族成员参与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本文对近年来Wnt家族成员Wnt4、Wnt5a、Wnt7a和Wnt9b在苗勒氏管发育、下生殖道异常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回流障碍的围术期预防进展

    作者:李小清;张旭垠

    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强调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个体化治疗,通常手术治疗包括不同程度的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而盆腔淋巴结的切除常会引起术后淋巴回流障碍发生.患者的生存率随着肿瘤治疗方式的完善及放化疗的辅助治疗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临床医生更应着眼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术后淋巴回流障碍是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工作中应注重预防,围术期的预防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围术期淋巴回流障碍的预防进展.

  • MAP1LC3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钗红;全昱冲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1LC3)是哺乳动物中酿酒酵母自噬相关基因8(autophagy-re-lated gene 8,ATG8)的直向同系物,参与自噬延长过程.既往研究表明,细胞自噬的活性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治疗耐受、侵袭转移、复发、预后等密切相关.MAP1LC3作为自噬前体到自噬小体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标记自噬活性、评价自噬强度的关键蛋白,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就MAP1LC3在妇科主要恶性肿瘤临床各阶段的作用进行综述.

  • 卵巢癌耐药相关信号通路及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恩平;杨茜;尹默;冯欣源

    细胞内信号通路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相关信号通路异常往往导致肿瘤的转移以及耐药性的产生.近年来,大量研究探索出许多通路耐药相关靶点,有助于应用于卵巢癌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 卵巢癌 通路 耐药性
  • 胎盘胆汁酸转运体及核受体与妊娠期肝内胆汁酸淤积症

    作者:王艳清;杨潇;鲜舒

    妊娠期肝内胆汁酸淤积症(ICP)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雌激素过高、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但终结果均是胆汁酸在胎儿体循环增加了,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胎儿自身产生的胆汁酸不能有效通过胎盘转运体转运至母体代谢,也有可能是母体过多的胆汁酸经胎盘胆汁酸转运体转运至胎儿体循环,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不管是哪种方式,胎盘胆汁酸转运体及其调控因子核受体在其中均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胎盘胆汁酸转运体及其相关核受体与妊娠期肝内胆汁酸淤积的关系作一综述.

  • 卵巢交界性肿瘤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预后及再生育问题

    作者:刘小惠

    卵巢交界性肿瘤(BOT)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对于这部分人群,如何安全有效地解决生育问题尤为重要.本文就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在BOT患者中的可行性、生育预后及术后仍不孕者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后的妊娠结局情况及是否会增加癌变问题做一综述,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 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锥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马玲;李花;穆兰芳;马永萍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锥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67例PFD患者,随机分为A组(产后给予盆底肌肉锻炼指导,56例)、B组(加用阴道锥辅助肌肉锻炼,57例)、C组(B组基础上联合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54例).干预6个月后,评估3组患者的盆腔肌纤维肌力、肌电压变化、PFD症状发生率及性生活质量.结果:C组干预后Ⅰ类(87.0%vs 67.9%、70.2%)、Ⅱ类肌纤维肌力(83.3%vs 62.5%、64.9%)达到Ⅲ级以上比例均显著高于A、B组(P<0.05),A、B两组干预后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干预后Ⅰ类[(9.21±1.79)μV vs(8.07±1.36)μV、(8.65±1.42)μV]、Ⅱ类肌纤维平均电压[(9.43±1.58)μV vs(8.19±1.12)μV、(8.85±1.31)μV]均高于A、B组(P<0.05),B组干预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平均电压均高于A组(P<0.05).C组干预后阴道壁脱垂发生率(14.8%vs 33.9%、28.1%)、性生活质量评分(37.0±3.5 vs 35.2±3.2、35.7±2.9)均显著优于A、B组(P<0.05),C组干预后子宫脱垂发生率(9.3%vs 25.0%)显著低于A组(P<0.05);A、B两组干预后PFD症状、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锥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PFD能显著提高盆底肌纤维肌力,改善器官脱垂、尿失禁等症状,提高性生活质量.单纯阴道锥辅助盆底肌锻炼效果不明显.

  • HPV E6/E7 mRNA在细胞学正常或轻度异常的低级别宫颈病变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静;徐金贵;徐小敏;周燕

    目的:评估HPV E6/E7 mRNA检测对细胞学正常或轻度异常的低级别宫颈病变(CINⅠ)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妇科行初次阴道镜下活检且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CINⅠ的81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HPV E6/E7 mRNA与CINⅠ自然转归的定性及定量关系.结果:81例患者经2年随访,其中57例(70.4%)消退,8例(9.9%)持续,16例(19.8%)进展.在随访的6个月中,HPV E6/E7 mRNA阳性组与阴性组的CINⅠ总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随访的12、18、24个月中,HPV E6/E7 mRNA阳性组的总进展率明显高于HPV E6/E7 mRNA阴性组(P<0.05),且HPV E6/E7mRNA表达量越高,CINⅠ进展的可能性越大(r=0.678,P=0.000).结论:对于细胞学正常或轻度异常的CINⅠ患者,HPV E6/E7 mRNA阳性,特别是高表达量的患者更易进展.

  • 阿帕替尼与脂质体阿霉素联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赵攀攀;邱海峰;苑中甫;王秀娟;张瑞涛;纪元元;王明月;丁璐璐;白闪闪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与脂质体阿霉素联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施行传统化疗方案的同时,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500mg/d,口服).每4周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每12周复查CT监测病灶变化.采用RECIST 1.1标准评价治疗效果.记录并分析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以评估该方案的安全性.结果:8例复发性卵巢癌均使用脂质体阿霉素进行化疗,平均化疗周期数为5.375个(3~7个).7例(87.5%)肿瘤部分缓解(PR),1例(12.5%)肿瘤稳定(SD).血清CA125值治疗4周时明显下降,平均需约4.5个周期降至正常范围.CT检测提示,肿瘤病灶在治疗第3个周期时开始缩小(平均缩小约20%),第6个周期时缩小更明显(约60%).血压升高是常见的毒副反应,其次为尿蛋白,经对症处理后未影响化疗的进行.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与脂质体阿霉素联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有效率较高,毒副反应可控,有望成为复发性卵巢癌的有效、安全的候选治疗方案.

  • 妊娠剧吐致Wernicke脑病临床病例报道及分析

    作者:乔谷媛;刘玉;张小菜;陈必良

    目的:探讨妊娠剧吐致Wernicke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例妊娠剧吐合并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过程,总结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4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3例终止妊娠,1例继续妊娠,均未留下后遗症.结论:妊娠剧吐致Wernicke脑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早诊断、早规范治疗是关键,必要时终止妊娠.

  • 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PGP9.5与S10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车璇;杨柏财;江晓红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腺肌病(AM)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与S100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AM发病及患者痛经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IHC)法检测AM(腺肌病组,34例)和非子宫腺肌病患者(对照组,18例)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PGP9.5与S100的表达.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痛经情况.Image Pro Plus(IPP)6.0图像分析软件统计分析阳性染色的积分光密度(IOD).结果:AM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PGP9.5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34/34)和83%(15/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10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34/34)与94%(17/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PGP9.5表达的IOD中位数分别为2298.98与17.64,S100表达的IOD中位数分别为5984.72与32.89;AM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PGP9.5与S100表达的I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两者均与患者痛经显著相关(P<0.05).结论:AM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PGP9.5与S100表达异常增高可能参与AM发病及其痛经的发生机制.

  • 子宫副中肾管囊肿1例报道

    作者:张嬿;侯文萍;张秋萍

    1 病例简介患者,女,51 岁,因"2 年前体检时发现盆腔囊性肿物直径约 5cm,定期检查逐渐增大"于 2016年 1月 11日入院.近5月患者偶有下腹部钝痛,体位改变时明显,排便后缓解;夜尿频,3 ~ 4次/夜,无尿急、尿痛症状.既往月经周期规律,经量偏多,偶有痛经.入院查体:T 36. 4℃、P 86 次/ min,R 18次/ min,Bp 140 / 100mmHg.

    关键词: 子宫 副中肾管囊肿
  • 子宫叶状分割性并血管内平滑肌瘤病保留生育功能成功1例报道

    作者:李臻;姚勤;刘建新;王金萍;宋克娟;吕腾

    1 病例简介患者,女,36岁,因"发现子宫肌瘤 13天"于 2016年 1月18日入院.入院前近 3个月月经经量较前增多,约为既往经量的2倍,伴经期下腹痛.患者既往体健,已婚,G 3 P1 A2.妇科查体:宫体前位,如孕 3个月大,形态不规则,活动好,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扪及异常.

  • 子宫阔韧带室管膜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陈燕如;蔺军敏;李晶;侯全灵;陈思瑶;路英丽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发现子宫肌瘤 6 个月,近期增大"于2017年 3月 6日收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黏膜皱襞滑润,伸展良;宫颈表面光滑;子宫后位,略大于正常,表面不平,活动尚可.子宫偏右侧触及约 4. 0cm×4. 0cm大的囊实性包块,无触痛,活动欠佳.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

    关键词: 阔韧带 室管膜瘤
现代妇产科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