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

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현대부과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山东大学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7379
  • 国内刊号: 37-121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山东大学 现代妇产科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孔北华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阴道超声下大卵泡经线及主导卵泡群比例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作者:张少娣;路锦;耿嘉瑄;王雪;张翠莲

    目的: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注射日大卵泡直径及主导卵泡群比例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结局的影响,以探讨HCG扳机的超声标准。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所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共2566周期,根据 HCG 日大卵泡径线( D )分为:A 组( D≤18 mm )、B 组(18 mm27mm),比较5组的年龄、基础FSH、HCG日E2、HCG日≥14mm卵泡数、HCG日主导卵泡比例、2PN数、可移植胚胎数、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A、B组HCG日≥14 mm卵泡数、HCG日≥20mm比例及HCG日≥18mm比例显著低于其余3组,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A、B组的HCG日≥16 mm比例、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均低于C、D、E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01)。5组患者的年龄、基础FSH、卵子数、2 PN数、可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HCG日扳机的超声标准应以主导卵泡群比例为主要参考指标并兼顾大卵泡直径,各主导卵泡群的比例:HCG 日≥20 mm 卵泡比例35%、≥18 mm 卵泡比例55%~60%、≥16 mm 卵泡比例80%;大卵泡直径>21 mm。

  • MiRNA-199 a-3 p通过mTOR通路与阿霉素联合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促凋亡作用

    作者:林勤;郑轩;杨华静;鲍伟;万小平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转染miRNA-199 a-3 p的子宫内膜癌( EC )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pSIREN-miRNA-199 a-3 p过表达质粒并稳定转染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SPEC-2细胞。应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miRNA-199a-3p的表达;MTT、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上调miRNA-199 a-3 p可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SPEC-2的克隆形成能力(P<0.01,P<0.05);miRNA-199a-3p可增强阿霉素对Ishikawa、SPEC-2细胞的生长抑制(P均<0.05)和凋亡诱导作用(P均<0.05);Western blot证实,miRNA-199a-3p可显著下调 mTOR 及其效应蛋白 p70 S6 K 的磷酸化水平。结论:miRNA-199 a-3 p 可能通过mTOR通路与阿霉素联合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为联合应用miRNA和阿霉素治疗EC提供了实验依据。

  •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预后分析

    作者:郭仪静;郑秀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1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复发和预后的因素。结果:BOT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97.0%,5年无瘤生存率为94.0%。单因素分析发现,FIGO分期、微浸润、腹膜种植、手术切除类型(肿瘤剥除与附件切除)、肿瘤包膜破裂、双侧卵巢受累与卵巢交界性肿瘤的预后有关( P<0.05)。 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提示,手术切除类型、肿瘤包膜破裂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P<0.05)。结论:BOT发病年龄轻,预后良好,其复发与肿瘤FIGO分期、微浸润、腹膜种植、手术切除类型、包膜破裂等相关。对有高危因素者术后需长期密切随访。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腺肌病患者体内PGE2、COX-2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筱筱;傅士龙;崔毓桂;卫红;官兰芳;韩素萍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患者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LNG-IUS)前后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及子宫内膜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探索LNG-IUS缓解子宫腺肌病痛经症状的机制。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和口述评分法( VRS )评定患者痛经的程度,ELISA法检测血浆PGE2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蛋白含量。结果:放置LNG-IUS 后,患者VAS评分及VRS评分均下降(VAS评分:22.96±21.09 vs 83.81±9.82,VRS评分:0.67±0.48 vs 1.41±0.64)(P<0.05)。置环后血浆PGE2水平较置环前降低[(18.83±23.97)pg/ml vs (5.76±2.62)pg/ml,P<0.05],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表达降低,置环前后COX-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和66.7%(P<0.05),置环前后COX-2蛋白表达水平灰度值具有显著差异(1177312.68±356104.82 vs 310510.22±215690.66)(P=0.046)。结论:LNG-IUS缓解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症状的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合成、降低PGE2水平有关。

  • 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重度阴道炎症反应的危险因素

    作者:田泉;张永爱;薛艳;安瑞芳

    目的:筛选阴道微生态评价检测系统中重度阴道炎症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019例患者的阴道微生态评价检测及诊断结果,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重度阴道炎症反应重要的危险因素为需氧菌性阴道炎(B=1.055,P=0.000, OR=2.873);其次为乳酸杆菌功能(B=1.044,P=0.000,OR=2.841)、菌群多样性(B=0.871,P=0.000,OR=2.390)、滴虫阴道炎(B=0.462,P=0.000,OR=1.588)及年龄(B=0.233,P=0.014,OR=1.263)。结论:重度阴道炎症反应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需氧菌性阴道炎、乳酸杆菌功能、菌群多样性、滴虫阴道炎及年龄。

  • 血清、脐血中 MPO 水平变化及胎盘组织 MPO mRNA表达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作者:罗金英;颜建英

    目的:研究重度子痫前期( PE)患者血清MPO及胎盘组织中MPO mRNA表达水平变化与PE发病的关系,探讨糖脂代谢异常及氧化应激在PE病理生理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60例重度PE孕妇,按发病时孕周不同分为早发型PE组(孕周<34周)和晚发型PE组(孕周≥34周)各3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晚期妊娠孕妇60例,分为对照1组(孕周<34周)和对照2组(孕周≥34周)各3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胎盘组织中MPO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MPO水平。检测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E组的血清MP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早发型高于晚发型PE组(P<0.05);但对照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PE组的血清TC、TG、LDL、FINS、HOMA-IR分别高于对照组( P<0.05), 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PE 组间比较及对照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 PE 组的脐血MPO水平、胎盘组织中MPO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2组( P<0.05),且早发型高于晚发型组( P<0.05)。 PE组的血清MPO水平与TG、HoMA-IR、FINS、胎盘组织MPO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 r=0.557、0.615;0.694、0.511;0.766、0.717;0.696、0.695),与血HDL呈负相关( r=-0.697,-0.576);对照2组则无相关性。结论:MPO可能参与了PE的病理生理过程。胎盘组织中MPO mRNA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血清MPO水平升高的重要原因。 PE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增加与血清MPO水平升高有关,它们可能参与了血清MPO水平升高后促发PE的氧化应激的病理生理过程。

  • 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作者:张舰;桑翠琴;赵娜;郭淑丽;王淑珍;吴安石;张震宇

    目的:探讨两种机械预防措施对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中高危患者的影响和作用。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有血栓中高危险因素的妇科术后患者139例,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GCS(142例)、GCS+IPC(136例)预防措施。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血栓相关指标变化、术后下肢血栓、肺栓塞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GCS组的DVT发生率11.3%(16/142),肺栓塞发生率8.5%(6/71);GCS+IPC组的DVT发生率4.4%(6/136),肺栓塞发生率1.5%(1/68)。两组的DVT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IPC组的肺栓塞发生率低于GC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预防组间术后白细胞、血小板、凝血功能及血栓相关指标平均值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CS、GCS+IPC均能有效预防DVT的发生,GCS+IPC较GCS预防DVT的效果更佳,而且能降低致死性高的PE发生率。

  • S100 A1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侯文萍;钱景锋;井超;王翔宇;贺欢;刘芝华;崔竹梅

    目的:探讨S100 A14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100 A14的表达情况。结果:8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癌组织中S100 A14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20, P=0.034);行淋巴结清扫的7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淋巴结阴性与淋巴结阳性癌组织中S100 A14表达有统计学差异( P=0.044)。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 A14的表达与正常内膜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4),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S100 A14的表达与正常内膜组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100 A14的表达下调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及肿瘤转移程度相关。

  • 长链非编码 RNA-HOST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

    作者:高原;张烨敏;焦婷婷;刘玉杰;陈金婵;李星;张艺凡;李越华;吴冬;欧俊;惠宁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HOST2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OST2表达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潜在关系,为上皮性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方法:选择OVCAR-3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常规标准条件下培养,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检测HOST2的表达,利用siRNA靶向干扰HOST2表达,利用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小室和CCK-8试剂研究HOST2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HOST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均特异性高表达,但在其他多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表达很低或几乎没有表达。HOST2的表达受抑制后,OVCAR-3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均明显减弱,外源性降低HOST2表达能抑制上皮性卵巢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延长裸鼠生存期。结论:HOST2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增殖等生物学行为,可用于上皮性卵巢癌的靶向治疗。

  • 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分析

    作者:赵颖;成磊

    目的:系统评价妊娠期糖尿病( GDM )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等数据库,纳入有关GDM危险因素的文献。对纳入文献采用 RevMan 5.2统计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0篇,共126374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合并OR为2.11,95%CI为1.52~2.93)、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OR为7.48,95%CI为2.80~19.96)、不良孕产史(合并OR为2.25,95%CI为1.86~2.72)、年龄(合并OR为2.36,95%CI为1.67~3.34)、孕前超重或肥胖(孕前BMI>24kg/m2)(合并OR为4.86,95%CI为3.04~7.79)、糖尿病家族史(合并OR为5.34,95%CI为3.77~7.57)均为GDM的可能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合并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HbsAg阳性、PCOS、不良孕产史、年龄(≥25岁)、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均为GDM危险因素。

  • miRNA-93在卵巢癌OVCAR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崔彦芬;张婧芳;刘英;刘明慧

    目的:研究miR-93对卵巢癌细胞系OVCAR3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miR-93的成熟模拟物过表达miR-93,用化学合成的特异性抑制物下调miR-93的表达。通过miRNA特异的定量PCR验证miR-93的过表达和抑制效率,采用MTT、软琼脂集落形成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miR-93表达对OVCAR3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iR-93过表达后,OVCAR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增强(分别达3.82倍和2.56倍)。降低内源性miR-93的表达后,OVCAR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分别下降了66.57%和57.26%。结论:miR-93能明显促进卵巢癌OVCAR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关键词: 卵巢癌 侵袭 迁移 miR-93
  • 补充黄体生成素对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卵巢慢反应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帅振虹;连方

    目的:评价控制性超促排卵( COH)过程中卵巢慢反应患者补充重组黄体生成素( rLH)或人绝经期促性素( HMG)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行长方案体外受精( 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治疗的患者101例,均给予重组卵泡刺激素( rFSH)。将COH第7~8天血清黄体生成素(LH)持续正常者作为对照组(A组,n=34);将LH水平持续较低者随机分为两组,补充HMG组(B组,n=34)或rLH组(C组,n=33)。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B 组患者的 COH 天数及 rFSH 用量均显著低于 A 组和 C 组( P<0.05);C组的HCG日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及双原核(2PN)受精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3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HCG日LH、孕酮(P)、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COH过程中卵巢慢反应的患者,补充HMG可减少COH天数及rFSH用量,降低治疗费用;补充rLH可改善卵巢的反应性,提高HCG日E2水平,增加获卵数及受精率,改善妊娠结局。

  • 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凤华;张培海;韩彩霞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TERT在EM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EMs患者及1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TERT的表达情况,应用显微镜及相关软件评估hTERT在EMs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随着月经周期变化的表达情况。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中hTERT表达与CA125、月经周期、r-AFs分期及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EMs异位内膜病灶处hTER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位内膜、正常子宫内膜(P<0.05);EMs在位内膜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正常内膜和EMs在位内膜中,月经周期变化对hTERT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EMs病灶处hTERT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中CA125水平呈正相关(r=0.367,P<0.05),而与月经周期、r-AFs分期和年龄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TERT在EMs中异常表达,表明hTERT在EMs的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疤痕子宫间隔1年内妊娠再次足月剖宫产102例分析

    作者:王云霞;余艳红;葛绍明;刘萍;吴庆莉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1年内妊娠再次足月剖宫产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近3年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及深圳福永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1年内妊娠至足月的102例孕妇(研究组)及剖宫产术后2~3年妊娠至足月的100例孕妇(对照组)。分析孕妇再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的时间、再次妊娠的原因及此次妊娠的结局。结果:剖宫产术后1年内妊娠者多为4~11个月后妊娠,其终止妊娠方式均为剖宫产,其再次妊娠原因主要为未哺乳或母乳喂养少于4个月,未避孕或避孕失败;子宫下段厚度平均为(0.61±0.28) cm,与对照组(0.53±0.24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盆腔粘连16例、前置胎盘5例、胎盘黏连3例、胎盘植入1例、产后出血6例、隐性子宫破裂2例,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15例、1例、0例、0例、4例、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1年内妊娠并维持至足月,并未增加新生儿风险,但其安全性需高度重视。对剖宫产产妇,需在产褥期做好宣教,指导避孕,好于术后2年再孕,若短期内已妊娠者,应密切观察及时予以适当的产科处理。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盆腔粘连的发生机制浅析

    作者:余燚薇(综述);赵瑞华(审校)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以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盆腔粘连是EMs的重要特征,但目前尚无公认的抗粘连治疗方案。 TGF-β/Smad信号通路、纤溶活性系统与EM盆腔粘连密切相关。临床上在缓解EM症状的同时,能否通过影响TGF-β/Smad信号通路及纤溶活性系统相关因子表达干预EM盆腔粘连的形成过程,从而抑制粘连,可能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 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化疗进展

    作者:王莎(综述);王志启;王建六(审校)

    子宫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其复发及转移率高,预后差。化疗是子宫平滑肉瘤辅助治疗的首选,但尚无统一规范的方案。本文就近年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各种化疗方案进行了归纳总结。

  • 宫颈锥切术对未来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张雨婷;苏园;张翠;成明阳(综述);辛虹(审校)

    目前宫颈锥切术是否增加未来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尚存争议。宫颈锥切术对患者的生育能力无显著影响,但可能增加未来早产、低出生体重、胎膜早破及围产期死亡的风险。宫颈锥切术的术式、切除范围和手术至妊娠的时间是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宫颈锥切术可引起宫颈狭窄及宫颈机能不全,应用超声监测宫颈长度有助于预测早产。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宫颈锥切术增加剖宫产率。

  • TOLL样受体和NO在HPV感染宫颈局部免疫调节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晶晶(综述);隋龙(审校)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s)持续性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必要条件,但决定HPV感染转归的因素尚不明确。 TLRs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一组模式识别受体,特异性地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其不仅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表明,TLRs在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HPV感染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并干扰宫颈组织中的TLRs表达,调节宫颈局部免疫微环境,介导 HPV 病毒的持续感染和宫颈肿瘤形成。一氧化氮( NO)是慢性感染致肿瘤形成微环境中的关键组分,且HPV感染诱导宫颈局部产生NO参与肿瘤形成过程。现已发现,TLRs/NO途径参与了心脏病、糖尿病、脂肪肝以及宫颈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 磁共振成像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评估及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陈永康(综述);韩劲松(审校)

    盆腔器官脱垂( POP)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随着现代盆底结构解剖学的发展,其治疗更加强调对盆底缺陷的准确识别和修复。磁共振成像能全面反映POP的情况,近年越来越多地应用于POP的评估。本文简要总结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其诊断标准及在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 残端宫颈切除术手术方法的探讨

    作者:董晓霞;林晓华;王佐;黄凌霄

    目的:探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经腹或经阴道行宫颈残端切除术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医院收治的行宫颈残端切除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行宫颈残端切除术的患者中,28例行经阴道宫颈残端切除术,其中17例宫颈残端脱垂、5例宫颈残端肌瘤及6例宫颈CINIII级;52例均行经腹宫颈残端切除术,其中11例宫颈残端鳞癌( IA ~IIA 期)、18例宫颈残端肌瘤、16例CINIII级、4例卵巢肿瘤和1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子宫内膜腺癌( IA 期)。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经阴道与经腹宫颈残端切除术相比,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残端脱垂是经阴道宫颈残端切除术的主要适应证,而宫颈残端癌、宫颈残端肌瘤及CINIII级是经腹宫颈残端切除术的主要适应证。经阴道行宫颈残端切除术并发症相对较少。

  • 44例特殊部位妊娠的介入检查分析

    作者:周应媛;潘新成;熊苗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少见类型异位妊娠的方法、临床疗效及其适应症。方法:术前造影确定异位妊娠所在部位及供血动脉,采用经股动脉穿刺、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或患侧卵巢动脉灌注MTX及栓塞明胶海绵的方法对44例异位妊娠患者行放射性血管介入治疗,其中宫角妊娠6例,宫颈妊娠18例,疤痕子宫切口部位妊娠6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5例,残角子宫妊娠5例以及卵巢妊娠4例。术前、术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β-HCG值、肿块大小及阴道流血情况。结果:44例患者中,43例获得一次性成功,治愈率97.72%;1例卵巢妊娠介入治疗失败,改行手术治疗(患侧卵巢楔形切除术)。结论:放射性血管介入治疗少见类型异位妊娠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无特殊禁忌症,对有生育要求者更为适应,值得推广。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冯骥;张忠琴;万美霞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且有阴道分娩条件的164例孕妇,分析孕妇的意愿、子宫下段厚度及距前次剖宫产时间等因素。结果:164例中选择经阴试产者96例,其中经阴分娩成功72例,试产成功率75%;二次剖宫产分娩92例。选择经阴分娩的96例孕妇中,子宫下段厚度2.0~2.9mm和≥3.0mm者的经阴分娩成功率显著高于1.0~1.9 mm者(79.48%、75.55% vs 58.33%)。距前次剖宫产1~2年、2~3年、3~5年、5~9年及9年以上者分别有1例、46例、35例、12例和2例,其中经阴分娩成功者分别有1例、35例、30例、4例和0例。结论:剖宫产后孕产妇再次分娩方式与孕妇分娩意愿、距前次剖宫产时间、超声测量子宫下段厚度等因素相关,综合因素分析决定无高危因素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方式是可行和安全的。

  • 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疗效评价

    作者:王光伟;刘晓菲;王丹丹;萨日娜;杨清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17例患者,其中40例( A组)行单孔腹腔镜手术( LESS )全子宫切除术,于腹腔镜下缝合阴道断端;38例( B组)行LESS全子宫切除术,经阴道缝合阴道断端;39例( C组)行传统多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切口部位感染、切口疝、术后住院时间及身体意象问卷(BIQ)中身体意象量表(BIS)和美容量表(CS)评分。结果: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延迟愈合/感染及切口疝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B、C组(P<0.05),后两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 A、B患者的术后12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但3组的36、72h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A组、B组的BIS及CS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 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更加微创,尤其在切口美容及减轻术后疼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分析

    作者:叶丽虹;方雅琴;田国琴;金伟芬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原因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术前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4例患者阴道超声检查子宫未见异常,后经盆腔MRI检查提示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采取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子宫切口憩室,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3.6月(3~7月),13例患者经期恢复至正常,2例患者术后月经改善不明显,术后复查B超及宫腔镜见仍有子宫小憩室。结论: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MRI可作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的较佳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改进缝合技术、预防感染是预防子宫憩室的重要措施。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是切除子宫憩室的有效治疗手段。

  • 2686例已婚女性宫颈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析

    作者:王丽君;吴江平;成建;胡平

    目的:了解南京市已婚女性宫颈上皮细胞中HPV感染和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妇科门诊行妇科检查的2686例患者的宫颈上皮细胞标本,采用基因扩增及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26种HPV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686例已婚女性中 HPV 阳性者711例(26.47%),其中高危型 HPV (HR-HPV)感染者617例,感染率22.97%,占86.78%(617/711);单一基因型感染556例,感染率20.70%,占78.20%,多重基因型感染155例,感染率5.77%,占21.80%。52型148例,占20.82%,其余依次为16型(18.57%)、58型(14.63%)、61型(8.58%)、56型(8.16%)。167例感染16和18型中一种或两种基因型,感染率6.22%(167/2686),占23.49%(167/711),240例感染52和58型的一种或两种基因型,感染率8.94%(240/2686),占33.76%(240/711)。结论:南京市已婚女性宫颈上皮细胞中HPV 52和58型感染率高于宫颈癌疫苗基因型(16和18型);第二代宫颈癌疫苗,如包含HPV52和58型可能会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女性提供更高的保护力。

  •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16例临床研究

    作者:王彦;曲路芸;牟楠;刘国红;丛江琳;姜海洋

    目的:评估腹腔镜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及其对膀胱与直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比较行 LNSRH 与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LRH)的宫颈癌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LNSRH组术后拔除尿管及首次排气时间短于LRH组(P=0.039,P=0.041);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清扫盆腔淋巴结数、宫旁组织切除长度及阴道切除长度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LNSRH可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和直肠功能的快速恢复。

  • 18+3周妊娠引产子宫破裂及腹腔镜修补1例报道

    作者:刘强;刘华倩;王钧;晏凤云

    病例简介:患者,27岁,因“中期妊娠引产子宫破裂”于2012年5月16日转入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G4 P1,曾足月自然分娩1次,人工流产2次,LMP 2012年1月7日。5月12日患者于当地医院行中期妊娠(妊娠17+6周)引产术。入院查体:T 36.4℃,P 76次/min,R 19次/min,Bp 104/72mmHg;宫底脐下两横指,胎心147/min。超声检查:双顶径42mm,腹围127mm,股骨长26mm,大羊水暗区40mm,提示单活胎,符合中期妊娠约18周。入院后给予口服米非司酮75mg,2次/d,连服2天,次日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12h后患者出现轻微下腹痛,但无阴道流血、流液,宫颈扩张约1cm,宫颈管未消失。由于患者宫缩一直欠佳、宫颈无扩张,至子宫破裂时共用米索前列醇4片(800mg)、口服3片(600mg)。其间还曾给予5%葡萄糖500ml+催产素2.5U,以8滴/min开始逐调,均无效。16日9时复查B超示,子宫下段肌壁菲薄,胎盘包绕胎头,胎头位于子宫下段右侧,似横位,子宫轮廓呈葫芦状。15时30分在超声监测、静脉麻醉下行钳夹术,麻醉后宫口容两指,破膜后流出少量Ⅰ°混浊羊水,用卵圆钳分次钳夹出四肢、躯干及少量胎盘组织,未见胎头,反而钳夹出大网膜,停止操作。此时超声提示,胎头在子宫轮廓外,已变形,位于子宫下段与膀胱之间,偏向右侧。急查血常规(附后为入院值):白细胞12.57×109/L(6.68×109/L),中性粒细胞88.89%(78.78%),红细胞3.20×1012/L(3.96×1012/L),血红蛋白95g/L(123g/L),血小板119×109/L(141×109/L)。转入我院查体:下腹部略膨隆,压痛,以耻骨联合上方明显,轻微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仍有少量的阴道流血,无流液。初步诊断:妊娠18+3周子宫完全破裂,失血性贫血并感染。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术,探查见盆腔、肠间隙可见陈旧性积血及血块,子宫约妊娠14周大,胎盘遗留腹腔,位于子宫下段表面;腹腔内游离的胎头位于子宫下段右侧。部分大网膜与宫体及胎盘粘连。膀胱子宫反折腹膜横行破裂,两侧延伸至圆韧带中段,子宫下段横行破裂,两侧腰大肌腹膜下呈紫蓝色血浸润。清理积血、分离粘连后,见子宫下段破裂口位于膀胱后方,长度为子宫峡部周径的1/2,破裂口边缘组织水肿明显,如口唇状。以6号金属吸管举宫,以0号可吸收缝线做全肌层(不穿透内膜)间断8字缝合,5次8字缝合共10针。探查膀胱后壁无损伤及破裂口,双侧输尿管蠕动良好,于子宫下段及膀胱反折腹膜之间放置橡胶引流管。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时间67min。术中、术后共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4U。术后第2天白细胞16.18×109/L,中性粒细胞94.96%。积极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术后第5天血常规正常,术后第7天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提示宫体正常大小,轮廓完整,肌壁回声均匀,内膜线清晰,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子宫下段破裂修补处无异常回声,与正常子宫无异。

现代妇产科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