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

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현대부과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山东大学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7379
  • 国内刊号: 37-121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山东大学 现代妇产科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孔北华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黑升麻在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GnRH-a反加治疗中的疗效评估

    作者:鲍时华;王磊;帅文;余剑敏;庄桂霞;孙静

    目的:比较黑升麻和替勃龙在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GnRH-a反加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比较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患者90例,分为戈舍瑞林+黑升麻组、戈舍瑞林+替勃龙组、戈舍瑞林组,各30例,分析各组用药3个月后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Kupperman (KMI)评分;视觉疼痛症状评分法( VAS)评分;血清骨钙素(BGP);CA125、肝肾功能、血脂等变化.结果:戈舍瑞林+替勃龙组血清E2水平显著高于戈舍瑞林+黑升麻组及戈舍瑞林组(P均<0.05),FSH显著低于戈舍瑞林+黑升麻组及戈舍瑞林组(P均<0.05),戈舍瑞林+黑升麻组和戈舍瑞林组间无差异(P>0.05);戈舍瑞林组KMI评分明显高于戈舍瑞林+替勃龙组和戈舍瑞林+黑升麻组(P<0.05),而戈舍瑞林+替勃龙组和戈舍瑞林+黑升麻组间无差异(P>0.05);戈舍瑞林+替勃龙组血清BGP浓度显著低于戈舍瑞林组和戈舍瑞林+黑升麻组(P均<0.05),而戈舍瑞林组和戈舍瑞林+黑升麻组间无差异(P>0.05).各组间EM、VAS评分、CA125、肝肾功能及血脂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黑升麻是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GnRH-a反加治疗安全有效的选择之一.

  • 高危型HPV DNA检测在ASC-US分流中的作用

    作者:冬国友;王俊然;李小华;易建平;李桂荣;刘秀荣;刘志英

    目的:评价高危型HPV DNA检测在ASC-US分流中的作用,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为ASC-US患者的佳管理方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液基细胞学检查报告为ASC-US、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的80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0例进行高危型HPV DNA检测,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阴性者定期随访;400例进行重复细胞学检查,6个月后复查液基细胞学,报告ASC-US及以上病变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阴性者12个月后再次复查液基细胞学.比较两种方法的病变检出率.结果:高危型HPV DNA检测阳性254例,其中162例经活检证实存在CIN病变,单次检测病变检出率为40.5%.定期细胞学复查者中,174例再次报告ASC-US,其中118例经活检证实存在CIN;23例在12个月后的第二次复查中再次报告ASC-US,其中14例经活检证实存在CIN.重复细胞学检查组的病变检出率(33.0%)显著低于高危型HPV DNA检测组(P<0.05).结论:高危型HPV DNA检测在对ASC-US患者的管理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发现病变,较重复细胞学检查有明显的优势.

  • 改良经皮下无张力阴道悬吊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蕾;邵振堂

    目的:评估改良经皮下无张力阴道悬吊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盆腔器官膨出患者采用改良经皮下无张力阴道悬吊术,尝试自行修剪聚丙烯网片,以自创的简便网片经皮下固定位点进行盆底修补和重建,分析术中情况,随访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平均年龄60.73岁(37 ~ 78岁);平均手术时间88min(55~130min);术中平均出血131ml(80~300ml),无一例术中输血;平均住院时间为11天(8 ~18天);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3.3个月(4~52个月),发现7例术后网片侵蚀,发生率为11.67%,2例复发,治愈率为96.7%,无网片感染发生;其中15例压力性尿失禁,11例症状消失,治愈率为73.3%,4例症状改善,尿频尿急13例中9例症状消失,2例改善.结论:改良经皮下无张力阴道悬吊术用于PFD患者的手术治疗,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稳定,经济实用,对于我国基层PFD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高危型HPV DNA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早期鳞癌锥切术后随访中的应用及意义

    作者:李岩;崔竹梅;娄艳辉;刘丽芝;唐蕊;韩汶君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HR-HPV)DNA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GIN)及宫颈鳞癌(ⅠA1期)患者经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8例CINⅡ~Ⅲ及宫颈鳞癌(ⅠA1期)患者经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后,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 HC2)检测HR-HPV DNA联合液基细胞学随访,观察术后HR-HPV清除及宫颈病变复发情况,并分析术后HR-HPV持续感染及病变持续或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至随访结束,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持续或复发者共10例.术后病变持续或复发在HR-HPV持续感染组中明显多于HR-HPV转阴组(P<0.001);术前HR-HPV DNA高负荷、病变累及3~4个象限为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高危因素;术前HR-HPV DNA≥500RIUs/CO是术后病变持续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持续或复发的重要因素,术前HR-HPV DNA高负荷是术后HR-HPV持续感染及病变持续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应重点随访.

  • 血清CA125用于预测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及腹膜癌化疗反应性的研究

    作者:赵肖波;陶洁;孙静;汪希鹏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及腹膜癌对铂类+紫杉醇类化疗敏感性与CA125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手术及化疗的71例上皮性卵巢癌、6例输卵管癌和1例腹膜癌患者,以3次化疗后血清CA125能否降至正常 (<35kU/L),术后前3次化疗后每次CA125同上次比较能否降低50%作为判断铂类敏感的指标,比较分析化疗敏感型患者CA125数值变化规律.结果:(1)术前CA125数值对于判断患者第2次及第3次化疗后血清CA125能否下降50%以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首次CA125数值对于判断患者第2次(P=0.028),第3次(P<0.01)化疗后血清CA125能否下降50%,以及3次化疗后血清CA125能否降至正常(P=0.046)具有统计学意义;(3)较早FIGO分期(FIGO Ⅰ~Ⅱ期),无腹水,满意的肿瘤灭减术也是决定患者化疗敏感性的临床指标.结论:术前和术后血清CA125水平、较早的FIGO分期、无腹水、满意的肿瘤减灭术是影响卵巢癌、输卵管癌、腹膜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的有意义的临床指标.

  • 阴道白假丝酵母菌酶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宋琦;刘朝晖;熊正爱;张旭

    目的:探讨外环境改变对阴道白假丝酵母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的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标本50株菌株,用牛奶培养基和卵黄培养基法检测白假丝酵母菌酵母相与菌丝相分泌型酸性蛋白酶(SAP)和磷脂酶(PL)的酶活性;从中随机挑选20株菌株,分别用不同pH值的培养基检测其酵母相和菌丝相酶活性的改变;在不同乳杆菌浓度的环境下检测阴道白假丝酵母菌酵母相和菌丝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酵母相和菌丝相磷脂酶的活性(PZ值)分别为0.546±0.132和0.471±0.119;分泌型酸性蛋白酶的活性(PA值)分别为0.605±0.125和0.568±0.086;菌丝相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磷脂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酵母相(P<0.001).pH=4时,白假丝酵母菌酶活性低,随着pH值增加,酶活性升高,至pH=7时酶活性降低.未添加乳杆菌组白假丝酵母菌酶活性高,逐渐增加乳杆菌浓度,酶活性随之降低.结论:菌丝相酶活性均高于酵母相;pH值可影响白假丝酵母菌酶活性的改变,过酸或过碱的环境均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酶活性;乳杆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对菌丝相的抑制作用较酵母相更强.

  • 17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颜景杏;翁梅英;赵雅男;江燕;洪顺家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情况,探讨血清CA125水平与痛经、内异症rAFS分期、病灶部位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更好地解读CA125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术中或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2)36.6%的内异症患者有中、重度痛经,痛经程度与血清CA125水平无相关性;(3)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内异症患者的平均CA125水平分别为21.5U/ml、28.4 U/ml、38.6U/ml、57.1U/ml,Ⅲ~Ⅳ期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4)腹膜型、混合型、卵巢型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的阳性率分别为21.4%、63.0%和67.4%,混合型、卵巢型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阳性率显著高于腹膜型(P<0.001).结论:血清CA125水平不能作为内异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预测指标:血清CA125水平可用于辅助鉴别内异症的分期和病灶部位,但是CA125对于内异症的早期诊断缺乏敏感性.

  • 不同级别卵巢浆液性癌中E-cadherin和p120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丽倩;林洁;席晨光;刘从容

    目的:探讨上皮性钙黏附蛋白( E-cadherin)和连环蛋白p120在不同组织学级别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31例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和70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中E-cadherin和p120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卵巢浆液性癌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E-cadherin在低级别浆液性癌和高级别浆液性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0%和61.4% (P=0.356);p120的阳性率分别为83.9%和60.0% (P=0.018).高级别浆液性癌中,E-cadherin和p120蛋白表达率随着FIGO分期(P=0.015和P=0.011)、淋巴结转移(P=0.001和P=0.001)及大网膜受累(P=0.028和P=0.018)显著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率随年龄增高显著降低(P=0.011),而p120蛋白表达率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226).低级别浆液性癌中,仅p120蛋白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P=0.042)、大网膜受累(P=0.048)及术前CA125水平(P=0.042)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中p120蛋白的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同时仅在高级别浆液性癌中E-cadherin和p120的低表达均与FIGO分期和肿瘤转移潜能相关,提示E-cadherin和p120蛋白可能在不同级别卵巢浆液性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 APE1 siRNA增强卵巢癌细胞铂类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颖;辛晓燕;王建;杨红;陈必良;王东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 APE1/Ref-)小分子干扰核糖核酸(siRNA)对卵巢癌细胞中APE1表达水平及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探讨以APE1为靶点的基因治疗在卵巢癌化疗增敏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应用RNAi技术抑制卵巢癌顺铂敏感株A2780和顺铂耐药株A2780/CP70中APE1的表达,并用MTT法及TUNEL等技术检测APE1 siRNA对卵巢癌细胞铂类敏感性的影响.结果:MTT药物敏感试验表明,20MOI和40MOI APE1 siRNA处理后,A2780细胞顺铂IC5o值由对照组的31.62μmol/L分别降低为13.38 μmol/L和3.48 μ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1).20MOI和40MOI APEl siRNA处理后,A2780/CP70细胞的顺铂IC50值分别为39.73 μmol/L和12.43μmol/L,较对照组(64.20μmol/L)分别下降了38.12%和80.64%,有统计学差异(P<0.01).TUNEL凋亡原位检测表明,40MOI APE1 siRNA处理后,A2780和A2780/CP70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为(42.16±3.61)%和(46.11+3.81)%,分别是DDP组的3.57倍、4.94倍,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抑制APE1表达能显著增加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APE1可能是逆转卵巢癌铂类耐药的有效靶点.

  • 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组织与血清中YKL-40蛋白的表达

    作者:申平;范江涛;司晓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人类软骨糖蛋白( YKL-40)表达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与不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27例子宫肌瘤患者及30例正常妇女外周血血清中YKL-40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肌瘤患者组织中YKL-40的表达;分析其在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并分析血清YKL-40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子宫内膜样腺癌组术前血清YKL-40浓度(157.2μg/L,76.0 ~301.2 μg/L)明显高于子宫肌廇组(86.6μg/L,69.3~183.6μg/L)及正常组(86.2μg/L,52.1 ~201.1 μg/L) (P均<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患者组织中YKL-40表达阳性率(34.1%,14/41)显著高于子宫肌瘤组(11.1%,3/27)(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血清YKL-40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组织(63.4% vs 34.1%,P<0.05).(2)单因素分析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前血清YKL-40浓度与FIGO分期、组织分级、细胞冲洗液阳性、血清CA125浓度及YKL-40组织表达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其与FIGO分期(P<0.05)及组织分级(P<0.01)有关;结论:子宫内膜癌诊治中,检测YKL-40有一定临床意义,其来源可能不局限于肿瘤细胞.

  • 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的近期及远期影响

    作者:刘云云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包括一部分妊娠前已患糖尿病但未曾诊断仅在此次妊娠期间被发现的糖尿病患者.GDM是常见的妊娠期内科合并症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GDM可对患者及其子代产生多种不良影响,本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对GDM的研究报道,总结了GDM对子代生命各个时期的影响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应用进展

    作者:牛子儒;岳晓静;侯彩英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正高速发展并逐渐应用于临床,这使不孕不育的夫妇不仅能喜得贵子,并且能实现优生优育.与传统的产前诊断相比,其具有非侵入性,更易为舆论、伦理所接受等优点.但同时,也有误诊、污染等不足.目前PGD的分析技术主要有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原位杂交等,许多新技术正不断发展.国外PGD正逐渐被应用,并已取得一定成果.国内的PGD技术也在逐步推广,但发展相对缓慢.本文就近年来PGD应用进展做简要综述.

  • 实验性妊娠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鑫

    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仅会使孕妇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也会造成胎儿、新生儿生长发育异常,甚至可对子代在儿童期、青春期以及成年时产生远期影响.理想GDM动物模型的建立无疑能为深入研究其病因、治疗方法及新药的评价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平台.复制符合人类GDM发病特点的动物模型,首先应在机制上搞清其基本病理机制和临床特点.当前国内外研究中,实验性GDM大鼠模型的诱导主要有化学药物诱导、饮食诱导和手术诱导.也有学者用自发性动物模型研究GDM,大部分自发性动物模型是通过人为定向培育而成的,毕竟不同于人类自然发病情况.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已建立的各种GDM大鼠模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BRCA1/2在遗传性卵巢癌三级预防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圆;乔杰

    遗传性卵巢癌是存在生殖突变的、呈家族聚集性的卵巢癌,目前与之相关且为重要的易感基因是BRCA1/2.有关BRCA1/2的研究虽已开展多年,但其在卵巢癌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尚十分缺乏.研究BRCA1/2基因有利于更好地筛查易患卵巢癌的高危人群,并对高危人群采取口服避孕药或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等一级预防措施;也可对高危人群定期体检以达到“早诊断”的二级预防目的;还可对已经罹患卵巢癌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进行三级预防.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是如何将BRCA1/2基因更好地应用于卵巢癌的三级预防工作,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 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文擎;汪雯雯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的女性常见疾病.虽然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在多易感位点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作用下或环境与基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复杂性疾病.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日新月异.本文主要从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倾向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候选基因研究、连锁分析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面进行综述和讨论,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从而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学的研究提供借鉴,并为发掘新的检测手段、治疗方法以及预防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

  • 高原地区少数民族妇女严重盆腔结核36例分析

    作者:宋岩琳;王俊青;杨静

    近年来,结核病在全球发病率呈回升趋势,其中盆腹腔结核发病率为0.1% ~0.79%[1].严重盆腔结核常合并腹膜结核,形成腹水及包裹性囊肿,附件受累时可形成囊实性包块,与卵巢癌较难鉴别.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严重盆腔结核患者36例,现报告如下.

  • 先天性旋转子宫2例分析报告

    作者:谢志红;张晓萍;李靓;张长虹;张友国

    1 病例简介例1,女,15岁,因"月经初潮后痛经进行性加重10个月"于2010年12月15日收入院.患者入院前10个月月经初潮,月经规律4~5天/30天,痛经逐渐加重.LMP 2010年12月1日,经期一周且腹痛难忍,原因诊断不明转我院.入院检查:外阴发育良好,肛诊在直肠有前方可触及一约6cm×5cm×5cm的囊性包块,可推动,触痛明显,包块下端距处女膜约5cm,子宫及附件触不清.盆腔超声:双子宫,右侧子宫体4.5cm×2.2cm,宫腔分离约1.8cm,子宫下方探及范围约7.5cmm×5.0cm的无回声区,内可见点状弱回声,与子宫腔相通;左侧子宫体3.9cm×2.0cm,内膜线清新;左卵巢大小2.7cm×1.2cm,右卵巢2.7cm×1.7cm,左输卵管宽约1.6cm,内透声欠佳,右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右侧肾脏缺如,左肾代偿性增大.完善实验室检查后,在腰麻下行阴道探查:阴道深约5cm触及右侧前方有一约7cm×5cm×5cm的囊性包块,突出堵塞阴道,表面光滑无破口,穿刺囊腔抽到陈旧性积血,于包块低处切开排出陈旧性稠厚积血约200ml,包块壁厚约4mm,切除一组织块送快速病理检查报告示:

  • 18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玲;唐清清;王茜;黄芳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属于子宫肉瘤的一种,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较为少见,约占全部子宫恶性肿瘤的0.2%,约占子宫肉瘤的10%~15%[1].该肿瘤具有早期即可能发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及易复发的特点,且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易误诊.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本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8例ESS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了其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 原发性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分析

    作者:宁玻;陈晨;宋伟;于相国;刘敬松

    不孕症已被公认为典型的心身性疾病,它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精神心理健康问题[1].不孕症可直接影响患者正常心理活动,产生焦虑、抑郁、担忧、自责及人格缺陷等精神情绪变化,对受孕有不利影响[2].我们选取280例原发不孕症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不育 心理状态 分析
  • 初产妇第二产程佳用力时机探讨

    作者:黄丽华;肖震萍

    第二产程( second stage of labor)是指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过程,初产妇约需1 ~ 2h,经产妇一般数分钟即可完成[1].屏气用力是第二产程中重要的处理方法,传统的屏气用力时机是在宫口开全后即开始指导产妇用力(指导下用力,directed pushing),通过母亲向下用力增加腹压,配合子宫收缩的力量娩出胎儿.事实上第二产程有2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潜伏时期(被动期,passive second stage of labour),仅依赖子宫的收缩力将胎儿推向盆底;第二时期为活跃期,现代分娩方式提倡产妇在活跃期按自身愿望自主屏气用力(产妇自发性屏气用力,spontaneous pushing),完成下降过程,顺利娩出胎儿[2].为了提高产妇第二产程舒适度,减少无效的体力消耗,我们选择了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观察2种不同用力方式对分娩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医源性寄生性肌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高月清;赵栋

    目的:探讨医源性寄生性肌瘤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腹腔镜术后所致寄生性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医源性寄生性肌瘤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结果:2例患者均有腹腔镜下组织分碎术病史,早期均没有不适症状,1例体检发现盆腔包块,另1例因急腹症就诊,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术中发现寄生性肌瘤予以手术切除,术后预后良好.结论:寄生性肌瘤很可能由前次腹腔镜分碎术中脱落的子宫组织碎片生长而来,有盆腔包块患者如果有腹腔镜分碎术治疗病史,诊断时应考虑到医源性寄生性肌瘤.

  • Meigs综合征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廖谦和;胡树红;段焕元;徐丹;纪竹青;范丽丽

    目的:分析Meigs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Meigs综合征和2例假性Meig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结果:临床表现均以胸腹水症状为突出表现,后经临床检查发现卵巢肿瘤,患者术后预后良好,胸腹水消失.结论:Meigs综合征是女性较少见的临床综合征,应重视该疾病,避免误诊和误治.

  •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后性功能评定观察

    作者:敖梅红;张倩平;黄敏;梁群;陶玉玲;李隆玉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女性性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确诊为盆腔器官脱垂的妇女.治疗组:行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照组:行提肛锻炼.分别在处理前及处理后6个月,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 FSFI)自评量表评定性功能.比较两组处理前后性功能评定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性生活质量各指标中,性欲望、性兴奋、阴道润滑、高潮、满意度分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疼痛分值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性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变化值均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等盆底康复训练可改善女性性生活质量.

  • CD1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万丽娟;吴楠;尚丽新;高桂卿

    目的:探讨CD13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宫颈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CD13表达情况.结果:CD13在宫颈癌、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1.7%、31.7%、20.0%,CD1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CIN及正常组织(P均<0.05).CD1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转移、临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CD13在宫颈癌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估宫颈癌的恶性程度、指导治疗、评价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 医学统计学“案例”教学在妇产科学硕士研究生实施课题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张振东;孙丽君

    医学统计学是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于医学课题中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与整理的一门基础学科.医学统计学作为现代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中的必修课,能够为医学生从事医学研究、撰写论文、阅读文献方面奠定必要的基础,特别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能够培养研究生的文献鉴识别能力、课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已经成为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现代妇产科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