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踏车运动试验前后P波时间和麦氏指数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者:任春霖

    为探讨踏车运动试验前后P波时间和麦氏指数动态变化及意义.我们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51例冠心病、48例高血压病例分别与肺心病35例、心肌炎32例及对照组51例进行比较,观察运动后Pt和Pt/P-Rs值的动态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P波大时间和P波离散度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变化

    作者:陈建琴

    目的 探讨P波大时间(Pmax)与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记录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观察组,n=96)和高血压不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对照组,n=94)患者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Pmax、P波小时间(Pmin)及 Pd、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观察组的Pmax及Pd明显大于对照组(118.94±11.57vs97.53±9.59,51.39±9.74vs29.34±7.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max>110ms、Pd>40ms及两者相结合时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分别为82.29%、77.08%和71.88%,特异性分别为77.45%、84.26%和89.3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72%、86.23%和91.54%.结论 Pmax和Pd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明显增大,可作为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指标.

  • 不同部位心房起搏对心房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祁玉珍;贺亚玲;王国兴;刘志忠;戴振林;段宝祥;陈绍良

    目的观察右心耳及房间隔起搏对心房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对DDD永久起搏器安置术109例(右心耳电极72例、房间隔电极37例)术前、术后分别描记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量右心耳及房间隔起搏前后长P波时间(Pmax)及P波离散度(Pd).结果右心耳起搏方式,Pmax及R较术前明显增加,而房间隔起搏方式Pmax及Pd较术前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房间隔起搏方式使心房电活动较稳定,有助于预防房性心律失常.

  • P波离散度临床应用新进展

    作者:高珊;张树龙;卢慧

    在多个心电图记录中,大P波时间与小P波时间之间的差异被认为是P波离散度.P波增长时间和P波离散度反映心房和心房内传导时间延长以及窦房结脉冲的不均匀传导,在心律失常特别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常见.本文对具有心房传导疾病而无明显心脏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脏搭桥手术患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风湿病以及其他非心血管疾病患者的P波离散度进行了临床评价,对P波离散度的测量方法和临床相关疾病的应用进行总结.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