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作者:赵可可;陈琳琳;刘同祥;苟晓青

    目的:探究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对比评价.方法:将于我院检查治疗的100例疑似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诊治时间均为2014年1月-2018年8月,且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相比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的检验阳性率更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指标比较方面,酶联免疫吸附法相比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的阳性预测值更高、阴性预测值越高、敏感性越高、特异性越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临床上对于梅毒检验实验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方锦文

    目的 对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118例梅毒患者,按照检验方法不同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接受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试验组接受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统计发现,试验组梅毒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隐性梅毒、Ⅰ期、Ⅲ期检测阳性率较对照组高(P<0.05);Ⅱ期梅毒检测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梅毒检测中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各具优势,均为常用检测手段,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对疗效评估、复发观察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爽

    目的 探讨在梅毒检验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验的所有患者样本共1786例,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实验(TRUST)进行测定,并对有疑义的检查结果重新检验,稀释样本检验或是采取其他方法检验.对其临床检验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总结假阴性、假阳性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接受梅毒检验的样本中共有9例(0.5%)检验结果出错,其中假阴性患者为5例,假阳性患者为4例.经过对本研究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对有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参考,发现导致梅毒检验假阴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病理因素,实验性操作因素和方法学因素,导致假阳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病理因素和实验操作因素.结论 在梅毒检验中,通过分析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诸多因素,并采取相关防范措施能够使检验结果更加可靠.

  • 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临床原因探讨

    作者:何静;杨新春;王平;高竟

    目的:研究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出现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为临床诊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梅毒检查者1500例,其中受试者共28例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分析患者梅毒检验者假阴性与假阳性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1500份标本中,28例检验结果出错,出错率为1.9%.其中,13例假阳性,15例假阴性,两种错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假阳性中原因相对较多,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标准品因素、病理因素、实验室操作因素,分别占30.8%、23.1%和23.1%;15例假阴性患者中其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标准品因素、试剂因素和实验室操作因素,分别占:33.3%、20.0%和20.0%.结论: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出现的原因较多,应基于临床检验目的与需求加强对标本进行质量控制,提高临床确诊率.

  • 92例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研究

    作者:张艳梅;李长彬;徐澎

    目的 分析92例梅毒检验假阴性与假阳性原因,为提高梅毒检验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梅毒筛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将患者分为三组,假阴性组、假阳性组和真阳性真阴性组,其中真阳性真阴性组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检者的临床病理生理资料,按照分组统计执行检验的人员、检验所用的设备、设施、试剂、试液、质控品等,分析三组患者上述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异,探讨导致梅毒检验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原因.结果 假阳性组患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肺结核、血液病的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阳性组患者标本溶血、离心转速和时间不够、标本污染细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员操作误差率、设备设施故障率、试剂试液偏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与假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阴性组患者检查前1个月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阳性组患者(P<0.05);检验操作人员误差和仪器设备质控品等系统误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受试者因素、检验系统因素等多方面影响,临床应根据受检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检验方案,同时加强检验人员和设备设施、试剂试药质控品的管理,降低系统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特异性梅毒螺旋体确认试验与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在梅毒检验的比较

    作者:王安芳

    目的 对比分析梅毒检验中采用特异性梅毒螺旋体确认试验以及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的诊断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皮肤科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早期梅毒患者,按照不同的检验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实施特异性梅毒螺旋体确认试验,一般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试验)和对照组(80例,实施RPR),对比两组阳性检出率及其与病程的关系等情况.结果 该次80例患者临床I期49例,II期26例,潜伏期5例,两组II期、潜伏期阳性检出率均达到100.0%,观察组TPPA检验患者的I期阳性检出率89.8%(44/49)显著高于对照组67.3%(33/49).两组>10 d患者I期阳性检出率均高达100.0%,观察组TPPA检验患者1~4 d阳性检出率(66.7%)、5~10 d阳性检出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8.9%.结论 TPPA用于梅毒检验的效果优于RPR,可有效提高早期阳性检出率,尽早发现,可作为梅毒确认试验方法.

  • 浅析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原因

    目的:研究梅毒检验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原因。方法对梅毒检验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过程操作不当、检验方法与试剂用量都会对梅毒的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结论想要有效的提高梅毒检验准确性,患者、家属与实验室医师之间的配合度还有待加强。

  • 梅毒检验3种不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比较分析

    作者:魏钺玲;张景霞;张丽红

    目的 探究3种梅毒检验的不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方法 以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212例患者梅毒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的220例非梅毒人员为对照组.用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以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给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检测,并对三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TRUST的特异度及灵敏度比ELISA和TPPA低很多,而且在阴性检出率及阳性检出率方面,ELISA和TPPA也比TRUST低很多,在差异性方面比较明显,因此,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阳性检出率方面,Ⅰ期梅毒及早期梅毒TPPA比较高,而TRUST和ELISA则比较低;此外,Ⅲ期梅毒及Ⅱ期梅毒ELISA的阳性检出率也比较高,而TRUST和ELISA则比较低,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合用于梅毒疗效观察检测的是TRUST,适合梅毒标本的大批量检测的是ELISA,且有着比较高的准确率,适合TRUST和ELISA检出标本的验证性检测的是TPPA.三种检测方法的相互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误诊和漏诊的发生得到有效减少,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作者:陈荣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梅毒筛查的160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对比两种检测结果.结果 ELISA法检测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差异有统计下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高于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在梅毒检验中阳性率较高,适用于大量样本筛查,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梅毒血清学检验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原因分析

    作者:韩宇;张艳萍;许秀梅

    目的 分析梅毒血清学检验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接受梅毒检查发生假阳性及假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结果 梅毒检验受血清标本(43.2%)、实验操作(23.9%)、试剂(12.5%)、病理生理因素(11.4%)、检验方法(5.7%)等因素是造成梅毒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主要原因.结论 梅毒检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应根据检验目的及临床需求,合理选择检验方法,加强标本及检查过程质控,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充分配合,方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

  • 梅毒检验中不同血清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

    作者:闵瑶

    目的 :分析比较梅毒检验中不同血清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3月 ~2017年9月我院采集的50例确诊梅毒的血液样本设作观察组,再抽取同期采集的50例健康血样标本设作对照组,每例血液样本分为3份,分别应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ELISA法阳性检出率96%,TPPA阳性检出率98%,TRUST阳性检出率82%,比较3组阳性检出率,ELISA与TPPA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TRUST法,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梅毒检测选择ELISA法和T PPA法阳性检出率较高,可以用于临床检测梅毒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梅毒检验的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原因的探析

    作者:席玲霞;付正国

    目的:对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临床诊断梅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进行梅毒检验的400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择取时间在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总结关于梅毒检验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原因.结果 4000例受检者中,共40例确诊为梅毒,梅毒检出率为1.00%,其中假阳性共6例,假阳性率为15.00%,剩余的3600例受检者中,共发现300例假阴性患者,假阴性率为8.33%.结论 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情况较多,试剂、实验室操作、检验方法、生理及病理是导致梅毒检验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的主要原因,故在检验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标准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时掌握受检者的用药情况和病史,实施综合防控,进一步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