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综合原因及预防途径

    作者:吕星照

    目的 通过综合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各种原因,根据相关因素制定相应预防途径和措施.方法 根据笔者卫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药学工作经验,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家公开发表的医药专业期刊资料和报道,总结了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有关情况.结果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中药自身因素、炮制、剂量、用法、个体差异、人为因素等,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论 应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尤其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关注,并加大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

  •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

    作者:潘勋

    近几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事件屡见报道,,涉及中药品种一百多种.笔者工作中也发现几例,为了消除群众对中药的误解,本文就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中药不良反应 原因
  • 中药药学服务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作用研究

    作者:邢静

    目的 研究中药药学服务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自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行中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干预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药学服务,分析两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显示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对比显示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药治疗治疗过程中增加中药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方法及预防探讨

    作者:李小红;马周旺

    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临床用药不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中医是通过辨证的方法,根据病因、病机的发展变化,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确定治则、治法,组方遣药的.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云:"药有寒热温凉之性,酸苦甘淡辛咸之味,升降浮沉之能,厚薄轻重之用,或气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豁然贯通,始可以言医."如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身痛之表实证,以生麻黄为主,配伍桂枝、杏仁等,并注意麻黄后下,煎后热服等事项,才可收汗出表解,诸症皆消之效果.

  • 中药常见不良反应

    作者:王桂英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与其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近几年来,随着西药市场用药不良反应的逐年增加,国内外对中药用于治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在应用中药中普遍认为中药低毒、安全,对其用法用量不够重视,滥用中药引起过敏、中毒及死亡的事件逐年增加.为了引起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对1987年以来统计73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类:其中过敏反应38例,中毒反应及中毒性休克32例,其他不良反应3例.现将统计的不良反应按主要类型分类,并对其临床表现和典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 中药不良反应的皮肤表现

    作者:宋坪;李室春

    中药注射剂所致药疹●在所有中药引起的药疹中,中药注射剂所占比例大.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穿琥宁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复方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苦参素注射液、大蒜素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等,这些中药注射剂均可引起不良反应.1/2~2/3为轻度过敏反应,多表现为荨麻疹样药疹、多形性红斑样药疹及猩红热样药疹,极少数可以引起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样药疹,伴有皮肤瘙痒,发热寒战,甚至伴有心律失常,呼吸困难,肝肾功能损害,以及休克等系统损害.

  • 中药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作者:刘启德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每年死亡的人群中有740万人不是由于自然衰老或疾病的原因.而是死于药物不良反应(ADR)和临床上的不合理用药;在医院每年有约1/3的患者死于治疗上的不合理用药.

  • 55例中药致肝损害的病例分析

    作者:王锦燕

    目的 重视中药致肝损害的不良反应,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对55例中药引起的肝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涉及各个年龄段,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以含何首乌和黄药子的中药为多,注射剂发生症状的时间较早,临床以消化道症状和黄疸为多见,多数患者在停药后经对症治疗肝功异常得到恢复或好转.结论 控制肝损害中药的使用,用药时注意个体差异,慎重使用滋补类中药,临床密切观察肝功能,注意个别治疗肝炎的药物也会引起肝损害.

  • 论中药不良反应

    作者:杜毅;孙传花

    中药不良反应的引发因素、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中药不良反应多有自限性特点,停药后无需特殊处理,症状即可逐渐缓解.但若遇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药物性肝肾功能损伤等,就应立即采取对症治疗.

  •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及防范

    作者:李玉凤

    中草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全世界医学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多年来,许多人都片面的认为中药源自于天然,药性平和,且经过加工炮制,副作用少甚至无任何副作用.

  • 青岛市中心医院复方苦参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于学东;朱娜;耿传信

    目的 分析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O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3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报告的35例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引起ADR病例报告,从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ADR发生、转归时间,治疗措施,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例ADR报告中,新的一般+新的严重共有18例(51.4%),发生时间在给药后30 min内共29例(82.9%),在30 min内可转归者23例(65.7%),累及的系统/器官以消化系统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结论 医生对药品ADR的了解程度及中老年患者的联合用药影响着ADR的发生率,临床应密切关注复方苦参注射液引起的ADR,尤其是新的一般/新的严重的ADR,进一步加强其安全性监测.

  • 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月;方苏;宋敏敏;胡晓梅

    目的:评价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的安全性。方法108例MDS患者中,60例用青黄散治疗(青黄散组),48例用复方青黄散治疗(复方青黄散组)。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均在1个疗程以上。治疗后,青黄散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更换为复方青黄散。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复方青黄散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低于青黄散组的41.7%(χ2=6.492,P<0.05)。复方青黄散组无中度以上不良反应者,但青黄散组有3例。复方青黄散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青黄散组,尤其是下肢浮肿(4.2%比25%;χ2=9.205,P<0.05);胃脘不适(18.8%比41.7%降为;χ2=6.492,P<0.05)。青黄散组出现不良反应的20例更换为复方青黄散后仍有5例存在不良反应,较换药前显著降低(25.0%比100.0%;χ2=24.000,P<0.05)。各种不良反应均较换药前下降,尤其是面部浮肿(10.0%比30.0%;χ2=2.500,P<0.05)、下肢肿胀(5.0%比45.0%;χ2=8.533,P<0.05)、腹痛腹泻(10.0%比30.0%;χ2=2.500,P<0.05)。复方青黄散治疗后,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结论治疗MDS时,复方青黄散较青黄散更安全。

  • 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分析

    作者:王月;方苏;邓中阳;宋敏敏;马俊丽;杨秀鹏;伊博文;胡晓梅

    目的 评价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接受复方青黄散治疗的MDS患者61例,其中32例初始即接受复方青黄散治疗,29例曾经接受西药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其中14例停用西药1月之后接受复方青黄散治疗,另外15例在西药基础上联合复方青黄散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以上.治疗前及每个疗程结束时各检查1次全血细胞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1例MDS患者接受复方青黄散治疗2个疗程以上,总体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5.08% (58/61).治疗后,MDS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血红蛋白升高明显[(78.02±29.19) g/L比(91.16±34.60)g/L;t=2.267,P=0.025].治疗前18例患者输血依赖,治疗后10例(55.56%)患者完全脱离输血,5例(27.78%)患者输血量明显减少.本研究中,29例MDS患者治疗2个疗程,血液学进步8例(27.59%)、稳定21例(72.41%);32例治疗3个疗程,血液学进步17例(53.13%)、稳定12例(37.50%),治疗2个疗程与3个疗程的患者血液学进步率与稳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02、6.128,P值分别为0.043、0.013).与既往青黄散治疗MDS的研究数据比较发现,复方青黄散临床毒副反应降低>20%,疗效提高>20%,超过80%的患者获得红系反应.结论 复方青黄散可提高MDS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显著减少患者输血量.

  • 中药黄独零余子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作者:谢群;周宝勤;王美娟

    目的 探讨中药黄独零余子致肝损伤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2017年6月经本院诊断为黄独零余子相关性肝损伤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国际医学组织理事会推荐的药物性肝损伤分型标准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与转归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服药时间1周至2年不等;所有患者发病时生化学指标异常,其中45例ALT(608.11±411.30)U/L、AST(505.38±342.15)U/L均升高,42例TBil(170.10±136.86)μmol/L增高,22例碱性磷酸酶(182.38±55.15)U/L增高,43例谷氨酰转肽酶(223.12±131.85)U/L增高;临床分型中,肝细胞损伤型38例、胆汁淤积型0例、混合型5例,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2例;治疗与转归中,死亡1例,其余44例患者均康复.结论 黄独零余子引起的肝损伤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应合理、适量使用,用药期间定期进行肝脏生化学检测.

  •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其相关对策

    作者:张力;杨晓晖;张世臣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药品不良反应既不包括用药不当引起的不良事件,也不同于医疗事故以及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的有害反应.

  • 黄秋云主任中药师中药学术思想浅析

    作者:潘鸿贞

    黄秋云主任中药师从事中药专业30余年,在药膳、中药不良反应、鲜草药的应用、膏方、中药炮制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体现了黄秋云主任中药师中药学术思想的继承性、创新性、实用性.

  • 对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中药的用药指导

    作者:宋帼华

    目前我国存在着数量庞大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长期用药,使这部分患者在用西药的时候十分注意阅读说明书,对具有明确肾损害的药物保持了足够的警惕性.在此情况下,一些中药的品种越来越受到这部分人群的青睐,许多中药品种宣传的“纯中药制剂,无毒无害”、“药性平和,无任何毒副作用”等将人们引入了中药无害论的误区.伴随着中药学的发展和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部分中药造成的导致肾功能损害的报道屡见不鲜,触目惊心.作为执业药师,有必要肩负起对这些患者使用中药进行科学指导的责任,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

    作者:安秋荣

    在临床实践中若严格按中医理论正确用药,并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药品不良反应所下的定义,即三个前提和一个关联内容的正确区分,则频频出现的所谓真正意义上的"中药不良反应"将大为减少,至少能降低发生率而不会出现与日俱增的态势.

  • 毒性中药临床应用失误简析

    作者:周艳萍;钱宇

    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完善和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日渐重视,关于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公众对有毒中药的应用和其安全性的质疑也随之而来,为避免和减少中药毒性反应的发生,合理应用有毒中药显得尤为重要.毒性中药的运用,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提出来了,即依药物毒性的大小,将药物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三类.谓其下品:多毒,不可久服.毒性中药的运用,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产生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却是屡见不鲜,笔者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对毒性中药临床应用失误作简单分析,以期引起同道的重视.

  •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关系

    作者:漆军

    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合理用药,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尽量避免中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掌握它的权衡利弊;并要正确认识到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药物的相互作用也日益复杂,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已成为医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166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