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肋横突关节入路一期病灶清除融合固定治疗单节段上胸椎结核

    作者:吴贤良;黄建军

    目的:探讨后路经肋横突关节入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采用该手术入路方法治疗的单节段上胸椎结核患者共32例,术前均行四联抗结核治疗,根据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8例,D级12例,E级10例.分析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Cobb's角、VAS评分、ESR、CRP及Frankel分级情况,评估融合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18.6±32.6)min,出血量(653.6±158.2)mL.术前上胸椎Cobb's角平均(32.4±7.6)°,术后矫正至(15.1±5.7)°,末次随访为(16.2±2.2)°,术后矫正的上胸椎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SR平均(68.4±17.6)mm/h,术后3个月下降至(15.4±6.7)mm/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全部恢复正常(9.6±3.4)mm/h,与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rankel分级:B级2例,改善至C级1例,1例无改善;C级8例,改善至D级6例、2例无改善;D级12例,全部改善至E级.末次随访椎间植骨全部融合.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1例伤口愈合差、2例术后出现血气胸,2例出现脑脊液漏,均经治疗后恢复.结论:经肋横突关节入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上胸椎结核,临床效果良好,是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案.

  • 经肋横突关节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作者:耿捷;卜保献;王雷;郭晓辉;周英杰;赵庆安

    目的:探讨经肋横突关节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用经肋横突关节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50~85岁,中位数70岁.损伤节段位于T52例、T62例、T74例、T812例、T910例、T106例、T1111例、T1213例.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1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例.椎体骨密度T值-6.9~-2.8,中位数-3.2.受伤至手术时间1~9 d,中位数6 d.记录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随访观察胸椎后凸畸形矫正、伤椎高度丢失、患者背部疼痛和胸椎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45 min,中位数28.6 min;骨水泥注入量1.6~4.8 mL,中位数3.8 mL.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7个月.胸椎后凸Cobb角,术前63.47° ±12.08°、术后第2天41.89° ±9.75°、术后3个月42.89° ±9.75°、术后6个月44.13° ±9.52°;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比,术前(72.71±14.94)%、术后第2天(44.45±12.28)%、术后3个月(45.58±12.23)%、术后6个月(47.04±12.03)%;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前(7.80±1.71)分、术后第2天(2.96±1.90)分、术后3个月(1.13±1.14)分、术后6个月(0.85±0.8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42.24±5.24)%、术后第2天(27.69±5.59)%、术后3个月(21.18±4.75)%、术后6个月(19.95±4.42)%.并发骨水泥渗漏4例,渗入静脉1例、渗入终板2例、渗入椎体前方1例;并发伤椎上位椎体骨折2例、伤椎下位椎体骨折1例;均无神经损伤发生.结论:经肋横突关节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矫正胸椎后凸畸形、维持椎体高度、缓解背部疼痛、改善胸椎功能,且安全性高.

  • 肋横突关节关节面的形态特点及其意义

    作者:胡哲;张少杰;王星;李志军

    目的:通过对成人肋横突关节骨性关节面的形态学测量,探讨其形态特征规律为临床诊疗、置钉设计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40套(80侧)成人胸廓干骨标本,进行相关指标观测,并按不同节段统计分析。结果横突肋凹横槽形仅见于T1和T2,凹面形T1~4渐增,平面形T5~9渐增,T11、T12基本无肋凹;横突肋凹上位T4~8渐增,中位T1~4渐增,T5~9由63.7%渐减到11.3%,下位T1~7渐减;肋结节关节面平面型呈正态分布,凸面型除R7外,均占23.0%~50.0%,凹面型R1、R2分别为27.5%、33.8%,其余分布极少,R11、R12基本无关节面;肋结节关节面仅R1出现上位,占10.0%,中位R1占80.0%, R3~11占3.8%~26.3%,下位R2~10占60%~96.2%。结论椎骨横突肋凹由凹到平、位置逐渐上移;肋结节关节面由凸变平位置逐渐下移;临床应用应根据1~12肋的相关参数选取适合的治疗方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