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人当心餐后低血压

    作者:李云桥

    张老爹今年65岁,平时身体还挺健康的,可近总是出现进餐后头晕的症状,到医院就诊,医生说是餐后低血压,这是怎么回事呢?餐后低血压指的是就餐后收缩压显著下降,即进餐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mmHg(现在也有研究认为餐后收缩压下降30mmHg才能定为餐后低血压);或餐前收缩压≥100mmHg,而餐后收缩压<90mmHg.

  • 高龄老年人餐后低血压1例

    作者:常婧;张晓燕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8岁,主因"餐后血压降低2年"于2010年5月5日入院.患者自2008年10月开始,于餐后10~15 min后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症状,当时血压90~95/45~50 mm Hg(1 mmHg=0.133 kPa),坐位或平卧位30 min后症状缓解,平时餐前血压120~138/60~65 mm Hg.2008年12月诊断为餐后低血压,未给予药物治疗,平时餐后多保持坐位或平卧位.餐后血压维持在95~105/50~55 mm Hg,未再有头晕症状.

  • 血压变异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作者:赵菁;方祝元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是指一段期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独立于血压水平、可用于衡量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指标。生理状态下,24 h血压波动幅度可保持在收缩压10~2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5~15 mmHg 范围内,呈昼高夜低的双峰一谷波动,即“杓型”改变,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动态调节是其主要发生机制,外在因素如药物、情绪变化可对其产生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调节机制受损,血压变异性呈病理性改变有几种形式:“反杓型”“非杓型”昼夜节律、“晨峰现象”、体位性低血压及餐后低血压[1]。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24 h动态血压监测已成为评价血压变异性的主要手段,监测显示BPV与靶器官受损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对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达标已不是唯一目的,控制血压稳定性才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又一焦点。中西医结合干预在稳定血压、缓解症状及减少并发症方面疗效较明显。

  • 心理干预对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葛娟娟;马燕兰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82例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5例和研究组9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其焦虑抑郁得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等具体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情况.结果:①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27.771,23.992;P<0.001);②研究组患者抑郁、焦虑、恐惧、敌对以及偏执等SCL-90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t=4.897,6.260,2.761,6.951,3.009;P<0.01);③研究组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887,6.615,5.576,4.144,4.728,3.857,4.004;P<0.001);④研究组干预总满意度(98.97%)明显高于对照组(91.76%) (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可明显减轻患者其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 老年住院病人餐后低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作者:王晶;李文兵;张洁;马莉冰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病人餐后低血压(PPH)及体位性低血压(OH)的发生率及护理对策.方法 应用无创心电临护仪测量78例老年病房住院治疗,病情相对平稳的老年病人进餐前后及早晨起床站立3 min后血压.结果 78例病人中57例出现PPH,餐后血压平均下降(37±6)mm Hg,47例出现OH,站立后血压平均下降(41±5)rain Hg,36例同时出现PPH及OH;74%的PPH病人出现症状,常见为思睡及晕厥.有症状的OH占64%,头晕及跌倒危险常见.结论 PPH及OH在住院老年病人中常见,二者临床症状存在显著不同,危害较大,故对于老年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时采取合理护理对策防止餐后血压下降及体位性低血压所致意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老年人餐后收缩压变化及与跌倒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晶;石海燕;黄佩佳;张洁;马莉冰

    目的探讨老年人餐后收缩压的变化以及与跌倒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军队干休所年龄70岁以上,生活能基本自理的165例老人(平均年龄80.7±6.9岁),测量早餐前后、餐后1 h站立或步行10min后的收缩期血压,并收集统计近1年跌倒的次数、就医及服药史.结果老年人餐后低血压(收缩压下降≥20 mmHg和收缩压绝对值低于115 mmHg)常见,且餐后站立或步行后更明显.餐后低血压的风险因素包括口服抗精神病药物(P<0.01)以及有吸烟史等(P<0.01).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能改善餐后血压的下降.出现餐后低血压的老人发生跌倒的风险明显增加.结论老年人餐后低血压常见,抗精神病药物、吸烟、高血压病控制欠佳等因素与餐后低血压发生有关,并且餐后低血压可能增加跌倒风险.

  • 高血压患者伴发餐后低血压现象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王锋顺;商黔惠;邹焰;王晓春;陈剑玲;王希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餐后血压变化规律;探讨餐后低血压(PPH)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资料齐全、能配合完成血压测量的EH住院患者118例,对所有入选者均测量三餐前5 min、三餐后2h内每间隔15 min的血压.根据餐后低血压诊断标准分为PPH组(n=83)和非PPH(NPPH)组(n=35).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性质,计算斑块Crouse积分及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分析两组餐后的血压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EH住院患者的PPH检出率为70.3%,早餐后PPH的检出率(50.1%)高于中餐后(35.6%)和晚餐后(27.8%)(P<0.0167);PPH组早餐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大值大于中餐后和晚餐后(P<0.05).PPH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斑块数量、斑块Crouse积分及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大于NPPH组[69.7%比37.5%,1(0~3)比0(0~1),2.1(0~5.2)比0(0~1.9),2(1~2)比0.5(0~2);均P<0.05];PPH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多为硬斑块(59.8%),而NPPH组多为软斑块(46.2%)和混合斑块(38.4%)(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的PPH检出率和早餐后收缩压大下降幅度均大于无颈动脉斑块形成者[81.5%比53.5%,(23.1±2.3)比(17.4±2.7)mm Hg;均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早餐前收缩压水平(OR=2.30,95% CI 1.32~3.99)、年龄(OR=2.21,95% CI 1.02~4.78)、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OR=2.69,95% CI 1.52~4.76)是EH患者发生PPH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EH住院患者常合并PPH,早餐后检出率高;EH伴发PPH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和斑块性质有关.

  • 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发餐后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作者:路岩;朱丹;郝宇;张英;宋玮;程云鹏;杨晓蕾;姜一农

    目的 观察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血压变化,探讨餐后低血压(PPH)临床特点及其与心、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病房住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1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PPH诊断标准分为PPH组(n=153)和非PPH组(NPPH组,n=38),探讨PPH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行心脏超声、肾功能检查,探讨PPH对心脏及肾脏损害的影响.结果 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1例中,153例在不同餐次出现至少一次PPH,PPH总发生率80.1%.早餐及午餐PPH发生率高于晚餐(P<0.05);早餐、午餐餐后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晚餐[(18.3±14.9)、(20.3±14.6)比(15.5±13.0) mm Hg,均P<0.05],三餐后舒张压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PP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80~89岁高龄老年组早餐后收缩压下降幅度较60~69岁低龄老年组增大[(26.3±12.1)比(16.8±15.0)mm Hg,p<0.05].根据三餐的餐前收缩压之和取平均值分为3组,餐前平均收缩压较高的C组(≥160 mm Hg)与B组(140~<160 mm Hg)的PPH发生率高于收缩压较低的A组(<140 mm Hg)(P<0.05);且C组和B组三餐后收缩压下降幅度高于A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餐餐前平均收缩压是PPH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50,95% CI 1.021~1.079).PPH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大于NPPH组(P<0.05),而PPH组与NPPH组在肾功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PPH发生率为80.1%,三餐中以早餐及午餐PPH发生率较高,晚餐PPH发生率低;三餐餐前平均收缩压是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PH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PH的发生可能会引起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结构的改变.

  • 吃完饭头晕警惕餐后低血压

    作者:王旭升

    王大妈是位老糖友,马上快过70岁大寿了,血糖控制得一直不错,身体也还硬朗.可是近她发现吃过早饭后总觉得头晕目眩,眼前发黑,手脚无力.经由家人送到医院就诊,医生说是餐后低血压.这下王大妈心生疑惑了,头晕前降压药还没吃,血压怎么就低了呢?

  • 老年糖友的高血压有何特殊性?

    作者:郑晓鹏

    三大特点让老年糖友更易受伤 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增大 老年人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了高血压的60%,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生率增加.单纯收缩压增高会造成脉压(收缩压[即常说的高压]减去舒张压[即低压]的差值)增大,而老年人脉压越大,意味着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和死亡率越高.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者增多(见天地链接).伴有糖尿病、服用利尿剂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同血糖波动的危害一样,血压急剧波动会显著增加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老年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高(正常人夜间血压平均值会比白天血压平均值低10%~20%-本刊注),很多老年患者的夜间血压降幅不足10%或超过20%,两种改变都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风险增加.

  • 关注两种特殊的低血压问题

    作者:付建然

    低血压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凡是使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都可导致血压降低.患者一旦发生低血压,就会出现头晕等一系列症状(见表1).餐后低血压(PPH)和体位性低血压(OH)是低血压的常见类型,多见于老年人.虽然不是同一种病变,但两者存在部分共同的病理基础,在同一患者可合并存在.在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中,PPH和OH的存在常常增加治疗的难度并影响疗效.

  • 老年糖尿病患者当心餐后低血压邢万佳 济南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

    作者:

    引言一例71岁、糖尿病史6年的男性患者,应用预混胰岛素注射血糖控制不佳,自行增加胰岛素剂量后出现头晕、乏力及黑蒙.后经监测餐前30分钟及餐后血压、血糖,排除餐后低血糖.但显示餐前血压135/75mmHg,餐后1小时为110/60mmHg并出现脑缺血症状,证实为餐后低血压.

  • 餐后低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丽君

    餐后低血压(PPH)即与进餐相关的血压下降,在老年人群中较常见,其发生隐匿,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容易被忽视,是导致老年人晕厥及其他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明,治疗效果及预后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证据支持.本文对餐后低血压的流行病学、危害、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国内外新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 餐后低血压 低血压
  •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

    作者:曾学寨;刘德平

    餐后低血压(PPH)早在上世纪30年代已有报道,近20余年来才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PPH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疾病.目前认为,PPH是一种与直立性低血压不同的一种疾病,两者可能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在同一患者可合并存在.

  • 高龄老年人餐后低血压并存体位性低血压一例

    作者:杨志伟;蹇在金

    患者男性,92岁.因反复头晕、乏力、视力下降、出汗半个月于2007年5月2日人院.既往患高血压36年,冠心病18年并于1994年因心室内三束支传导阻滞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1998年发现左肾自截、右肾积水、右输尿管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抑郁症3年,胆囊多发结石、慢性胆囊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骨质疏松.

  •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致晕厥1例

    作者:王素征;杨文芳

    1病例报告患者男,78岁.患冠心病、2型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等多种慢性疾病20余年.血压120~150/70~90 mmHg,未服任何降压药物.近6个月经常出现早餐后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给予扩张冠状动脉及抗眩晕治疗,症状时轻时重.2个月前患者早餐后约40 min外出散步时突感头晕并摔倒在地,伴意识不清,数分钟后清醒,左侧面部、肘部皮肤较大面积擦伤淤血.

  • 作者:

    关键词:
  • 114例老年人餐后血压临床观察

    作者:唐慧明;周锦池;黄心元;唐伟雄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餐后血压变化,减少因餐后低血压造成的不利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科住院老年患者中,观察入院后3 d内其中一天三餐前血压、三餐后20、40、60、90、120 min血压和出现低血压的症状.结果 餐后和餐前相比,74例患者餐后收缩压、舒张压有明显下降,餐后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大于舒张压,在所有发生餐后低血压患者中,血压收缩压下降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餐后都没有明显自觉症状,仅有2例出现头晕、心慌、胸闷不适等症状.结论 餐后低血压是否产生症状与血压下降的幅度和速度有关,也与患者身体状况、伴随疾病等有关,与患者是否服用降压药物无明显相关.

  • 43例老年高血压餐后血压分析

    作者:李秀增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疗养员餐后血压变化,减少因血压过低造成的不利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疗养的资料完整的高血压病疗养员,观察入院疗养后第3天餐前30 min、餐后30、60、90、120 min的血压和出现低血压的症状.结果 餐后与餐前相比,43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餐后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大于舒张压.42例患者餐后都没有明显自觉症状,仅有1例因为血压过低,出现头晕、心慌、胸闷不适等低血压症状.结论 餐后低血压是否产生症状与血压下降的幅度和速度有关,也与患者整体素质有关.对于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要充分考虑降压药的作用高峰时段与餐后低血压的叠加效应所产生的影响,从而避免使餐后血压降得过低.

  • 老年糖尿病患者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及护理

    作者:凌小容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患者餐后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DM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62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试者餐前及餐后0、15、30、45、60、75、90 min血压变化情况及餐后低血压(PPH)发生情况。结果进餐后0、15、30、45、60、75、90 min研究组受试者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受试者早餐、午餐、晚餐PPH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DM患者的PPH发生率较高,尤以早餐为,有针对性的实施临床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PPH的发生,改善老年DM患者的预后。

8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