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高风险患者的影响

    作者:秦屏;刘萍萍;王莉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病人2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可控因素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可控因素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卒中的高风险发生率.

  • 余姚市7200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分析

    作者:邵可

    目的:探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意义及方法.方法:对7 200例本地区农村计划怀孕并自愿进行孕前优生健康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者共7 200人,共筛查出高风险人群为1 504人,高风险率20.89%.高风险因素由高至低依次为:慢性疾病/传染病748例、不良生活方式/接触有害物质612例、不良妊娠史136例、潜在血型不合风险56人、遗传病家族史30人、年龄≥35岁20人.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降低出生缺陷、预防不良妊娠,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优生优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

  • 基层精神科住院患者一日高风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宋惠群

    目的:探讨基层精神科住院患者1日高风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四川乐山市五通桥区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收治的29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自制调查表,统计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所患疾病及伴发疾病情况,评估患者自杀自伤、暴力、出走、噎食、跌倒/坠床、精神活性物质滥用6种危险因素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患者中,以35~60岁男性、汉族、无配偶、小学文化程度、有职业者居多;患者所患疾病以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型障碍为主,伴发疾病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住院患者存在的主要高风险为跌倒/坠床风险。结论基层精神科住院患者1日高风险因素主要为跌倒/坠床,应加强风险评估、风险告知、制订护理计划、实施干预措施,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的临床应用风险分析

    作者:郑磊;杨静;管玉瑶;宋超

    目的:评价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的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集到的3695例使用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的有效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疗程、高风险患者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结果:高风险患者用药较为普遍,高风险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低风险患者的7.63倍.联合用药较为普遍,存在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病例占1.98%.结论:应严格执行药品说明书的用药要求,关注高风险患者、重点疾病用药与药物食物相互作用,降低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确保用药安全.

  • 心血管内科患者院内猝死高风险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刘海燕;鲁琰;于艳艳;张丽敏;潘红霞;刘亚平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的高危因素,指导临床护理对策制定.方法:收集心内科住院的91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生存与猝死患者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不饮酒、心衰、肌钙蛋白(TNI)升高、室壁瘤、未再灌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肾功能不全与生存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未再灌注治疗与猝死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猝死病例中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为主要猝死病因占67.5%.结论:高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未再灌注治疗是心内科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发生猝死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为主要猝死病因.因此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加强以上危险因素的控制及管理对预防猝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猝死高风险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鲁琰;刘海燕;刘亚平

    目的:通过对我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病例的分析,找出猝死高危因素,指导临床护理对策制定。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心内科住院的6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检测数据,找出高危猝死因素,指导临床。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猝死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为高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未再灌注治疗。猝死病例中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为主要猝死病因。结论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猝死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加强以上危险因素的控制及管理对预防猝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剖宫产后出血高风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措施

    作者:姜科琴

    目的:分析造成剖宫产后出血的高风险因素,探讨不同情况下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后出血患者167例作为观察组和同期剖宫产正常产妇183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剖宫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总结不同病因下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产妇高龄、多次流产、多胎、子宫病变、胎盘前置、中重度贫血、血小板过低等是造成剖宫产妇产后出血的高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子宫病变、多胎妊娠、胎盘前置和血小板降低是剖宫产后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所有产妇经治疗均停止出血.结论:剖宫产手术前应详细了解产妇是否存在产后出血的高风险因素,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

  • 危重病人护理中的高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作者:毛晓群;古素娥;黄惠芬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护理中的高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危重病人护理中存在的高风险因素.[结果] 病情危重、急救物品配备不全、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护患沟通不良是主要高风险因素.[结论]应识别危重病人的风险,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重点环节和人员的管理,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落实上报制度.

  • 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郑磊;杨静;管玉瑶;宋超

    目的:评价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的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1月 ~2017年7月3695例使用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的有效病例,对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原因、用药天数、联合用药、高风险因素,丁溴东莨菪碱引起不良反应的名称、类型、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丁溴东莨菪碱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22%,高风险患者用药较为普遍,使用率达44.36%,高风险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低风险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0.24%,相差7.63倍.联合用药较为普遍,存在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病例占1.98%.结论:应严格执行药品说明书的用药要求,关注高风险患者与联合用药,降低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确保用药安全.

  • CT增强扫描高风险因素识别及精准性增强护理疗效的研究

    作者:李婷婷;李茂华;王凌云;吴雪琴

    总结2016.05.01-2016.10.30期间在本科行CT增强扫描发生不良反应(类过敏反应组、高压注射渗漏组、其他组)患者的共性特点,分析各不良反应发生的高风险因素.根据上述各因素制定针对性增强护理措施应用于临床;对比分析2016.11.01-2017.04.30期间采用个体精准增强护理策略与2016.05.01-2016.10.30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认为有效识别CT增强扫描过程中的高风险因素,采用针对性个体精准增强护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统计分析及防护措施

    作者:邢庆华;宋爱华

    目的 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暴露的高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报告的118起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危职业是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46%,职业暴露构成比占60.17%),高危暴露场所是住院病房(44.07%),高危暴露环节是拔针与拔针后处置(占54.24%),高危暴露方式以针刺伤为主(针头占79.66%).结论 针对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高危场所、高危环节配备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树立标准预防的理念,规范操作规程,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 高风险初产妇妊娠糖尿病筛查与干预对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周小燕

    目的 探讨对高风险初产妇进行妊娠糖尿病(GDM)筛查和干预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产科常规产前检查中发现的179例高风险初产妇进行GDM筛查,并对其进行相应干预,对比观察新生儿出生后的情况.结果 (1)孕24~28周体检的初产妇中伴有GDM高风险因素的占同期正常进行产前检查产妇的5.0%,其中有57.0%经初次筛查证实为GDM,8例在产前发展为GDM; (2)高风险初产妇经GDM筛查给予相应干预后,其巨大儿的发生率20.7%、新生儿低血糖患病率11.7%、缺氧缺血性脑病患病率1.7%,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风险易发生GDM的初产妇进行积极的筛查和干预可以有效地减低新生儿出生后合并症的发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高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肖玉娥

    通过对我院神径内科2014年1~12月份的住院患者,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调查方法,来进一步了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高风险因素,并根据高风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对策,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安全.

  • 浅谈产房安全管理

    作者:陈玲

    目的 研究产房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针对性采用护理对策,降低医疗纠纷发生,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从产房高风险因素评估,助产人员自身、产房环境、医院感染、组织管理等方面分析产房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风险意识,加强产房护理安全管理,转变管理理念,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修订规章制度、护理常规,优化操作流程.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完善产房护理安全管理规范化.结果 保证了产房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无风险管理.结论 产房护理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助产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风险意识加强,安全隐患降低,护理质量大幅度提升.

  • 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究

    作者:吴信;尚显文;张皓;沈茂;黄明智

    目的 回顾分析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确定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独立因素探究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1042例患者,其中23例患者确诊为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分析每例术后感染患者的感染因素.参考国内外文献报道,选取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作为观察指标,将所选病例按观察指标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计数各分组病例数,统计方法选择χ2检验、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风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结果 经统计分析,九年内我科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1042例病例中,术后的感染率为2.20%(23/1042).经χ2检验及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肥胖、营养不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手术部位、手术入路、激素的应用、失血量及输血量、术后脑脊液漏、引流管放置时间等风险因素,在本次研究中与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相关性不高;再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患糖尿病、长期吸烟、不规范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大小便失禁、手术节段、手术时间、脊柱手术创伤指数.本组研究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明确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独立危险因素,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常规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结论 临床上存在7项独立危险因素的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需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感染采用对应的防治措施.对于已确诊术后感染的患者,应使用敏感高效抗生素+彻底清创灌洗引流等方法综合治疗.

  • 产科病房高风险因素及防范

    作者:陈莉;汪晓翠

    产科病房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护理工作与孕产妇、新生儿的生命息息相关,必须同时保证母婴的安全,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1].因此要重视产科高风险因素评估,在事情可能发生前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本院针对产科病房存在的高风险因素,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特编写了《护理工作手册》,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并严格执行,现阐述如下.

  • 浅谈产房高风险因素评估及对策

    作者:吴翠英

    目的:探讨产房高风险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从产房高风险因素评估,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察,医院感染管理等方面加强产房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产房存在的安全隐患,转变管理理念,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修订护理常规,优化操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完善产房护理风险管理规范化。结果:保证了产房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无风险管理。结论:加强产房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产房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安全。

  • 危重病人护理中的高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作者:宋秋莲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护理中的高风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方法:择于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72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改良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并对护理中的高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考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病人护理中的高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护理人员关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低、相关规章管理制度欠缺、患者个人原因引发,由此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改良高风险因素.结论:加强危重病人护理中高风险因素的防范,并针对存在的高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尤为重要,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