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汉字提示下视空间注意年老化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宋为群;宋为明;罗跃嘉;凌锋;王茂斌;秦延京

    目的采用"提示-目标"的视觉实验范式,以汉字提示不同等级的搜索范围,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研究早期视觉注意年老化脑机制.方法 以青年和老年人各16名为被试,背景由3个同心圆组成,提示为汉字"大"、"中"、"小",刺激材料是随机选取的大写英文字母,组成3个同心圆圈."T"为靶刺激,被试按照提示搜索提示范围上的靶刺激.结果 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反应时更长; 老年组后部P1显著增强和N1明显抑制; 老年组前部P2成分受到显著抑制,这种抑制不仅表现在波幅上,还表现在波形的不规则和不稳定.结论年老化引起视觉空间随意注意功能的降低, 其视觉分析的早期阶段亦受到年老化的影响, 而且老年组被试对靶刺激的评估识别能力降低,提示年老化可能导致视觉空间随意注意的前脑区功能缺陷.

  • 体感电刺激促进脑电网络神经活动

    作者:柯丽萍;李佳宁;蒲江波;崔红岩;谢小波;徐圣普;胡勇

    目的 探究体感电刺激时脑电活动的脑网络特征,为进一步了解体感电刺激引起的大脑神经可塑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10名健康受试者,基于定向传递函数(DTF)构建体感电刺激实验.实验中,在靶刺激和非靶刺激状态下,获得Delta、Theta、Alpha和Beta频段32通道脑电数据的DTF因果连接矩阵,并运用图论方法对比2种刺激状态下网络的聚类系数和全局效率差异.结果 靶刺激和非靶刺激状态下,DTF因果连接较强的区域均主要集中在FCz、Cz、CPz和Pz通道附近,其中靶刺激状态下的因果连接强度均大于非靶刺激状态.同时,Delta、Theta、Alpha频段,靶刺激状态下的聚类系数显著高于非靶刺激状态(P<0.05);Delta和Theta频段,靶刺激状态的全局效率显著高于非靶刺激状态(P<0.05).结论 体感电刺激能够激活和诱导脑电波(EEG)脑网络.在靶刺激状态下,顶叶在脑电因果网络中的作用得以增强,有助于诱导关注特定脑区的可塑性机制,从而实现感兴趣脑区的神经康复;非靶刺激状态下,多脑区间的协同相互作用得以增强,有助于激活和诱导全脑网络中广泛的关联,从而实现全脑的整体神经活动提升.

  •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与正常成人的视觉P300比较研究

    作者:徐敏曦;李文杰;周荣山;陈健;王巍;周颖;汤家一;陈兴时;杨献红

    目的:初探社交焦虑障碍视觉P300的特征.方法:应用WJ-1ERP仪,对35例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和33名健康成年人,进行视觉P300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社交焦虑障碍组Cz点P2靶潜伏期后移(正常组171±21ms,社交焦虑障碍组189±24ms,t=3.81,P<0.05),P2靶波幅降低(正常组6.9±1.7μV,社交焦虑障碍组4.1±1.1μV,t=5.84,P<0.01),P3靶波幅降低(正常组6.1±1.8μV,社交焦虑障碍组4.6±2.3μV,t=2.91,P<0.05),非靶P2波幅降低(正常组3.9±1.0μV,社交焦虑障碍组1.9±0.7μV,t=4.84,P<0.01).结论:社交焦虑障碍P300变化与合作者课题组以往报道的抑郁症同一趋势,此结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 不同任务中视觉物体分类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宋娟;吕勇

    目的:刺激的类别和层次、任务形式都影响着分类过程,不同类别的物体是否能激活不同的脑区还存在争议.实验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在靶与非靶条件下视觉物体分类的脑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1在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脑电实验室完成.①被试为16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的右利手大学生,记录脑电的仪器为Neuroscan公司生产的EEG/ERP系统.②实验过程:采用Oddball模式,要求被试进行物体判断任务-对不同类别的物体进行按键反应.实验包含3个子任务,分别要求被试对鸟类刺激、椅子类刺激、几何图形刺激进行反应,对不同任务中分别作为靶刺激和非靶刺激的鸟、椅子引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形进行分析.③评估指标:根据总平均图和相关文献,确定对事件相关电位波形中的P2(150~274 ms)和N2(190~304 ms)两个成分进行分析.采用2×2×12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另外,用Source 2.0软件对数据进行溯源分析.结果:14名受试者进入结果分析.①P2测试结果:在靶任务中,鸟类激活额下回和颞枕区域,椅子激活顶叶皮质和舌回附近.而非靶任务中,鸟类较多激活枕叶皮质,椅子则无明显差别.其中对变量的解释程度达到76%以上,残差约为18.3%.②N2测试结果:在靶任务中鸟类激活额区、舌回附近区域和顶枕皮质,而椅子激活扣带回和舌回附近区域.与非靶刺激相比,在靶任务中,鸟类明显的激活额区,椅子明显的激活扣带回附近区域.其中对变量的解释程度达到90%以上,残差约为15.7%.结论:P2,N2存在物体类别差异,两个成分都明显的发生在对鸟类(动物类)刺激的反应中,而且对动物类刺激的反应出现在脑前区,尤其是在额叶;与非动物类刺激相关的反应区域则为脑后区,尤其是枕顶区、顶叶.

  • 事件相关电位中P300电位研究现状

    作者:邓炳海;吴宗耀

    1 概论于1965年Sotton早发现,在"认知"某种靶刺激时(奇异刺激),可从头皮记录到一组波,主要有N1、P2、N2、P300(P3),统称事件相关电位(ERP).以后研究发现P3是认知功能中主要成份,即在刺激后300ms时从头顶部记录到的一个阳性电位.

  • 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痴呆中的应用

    作者:凤兆海;李美英;夏峰

    事件相关电位是一种特殊的诱发电位,其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故也称之为认知性电位.P300是事件相关电位在主成分靶刺激后300 ms处的正向波幅,反映了受试者信息处理、反应能力、注意和记忆等认知功能,是诱发电位中受重视的成分.近年来,事件相关电位的内源性成分P300在Alzheimer病(AD)、血管性痴呆(VD)等疾病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就P300在痴呆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焦虑障碍患者脑部枕区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征

    作者:胡若笑;黄恩;吕望强;朱建唯;陈兴时

    目的 探讨焦虑障碍患者脑部枕区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征.方法 对37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5名健康成年人,应用国产WOND2000C脑诱发电位仪进行P300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焦虑障碍组Oz点P3靶潜伏期后移[正常组(328±16)ms,焦虑障碍组(344±19)ms],P2靶波幅降低[正常组(7.0±1.8)μV,焦虑障碍组(4.2±1.2)μV],P3靶波幅降低[正常组(6.0±1.9)μV,焦虑障碍组(4.5±2.2)μV],非靶P2波幅降低[正常组(3.8±0.9)μV,焦虑障碍组(1.7±0.8)μV].结论 焦虑障碍P300变化与抑郁症呈同一趋势,焦虑障碍P300变化诸特点值得进一步随访.

  • 听觉诱发电位(AEP)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临床应用(16)

    作者:李兴启;卢云云

    11.5.3 P300∶P300反应是对刺激声的注意和刺激声差异的识别所引起的,在一系列预期的刺激中出现一些非预期的信号编成"怪异的刺激串"(oddball paradigm).让受试者计算那些出现较少的非预期信号(靶刺激),这样在300 rns左右会出现一个正波,听诱发P姗(或称为P3)只需平均20-30次,靶刺激可记录到一个大的正波.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