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梅尼埃病免疫学的病因研究

    作者:王蕊;刘博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是一种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聋、耳鸣和耳内胀满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耳病.其组织病理改变为内淋巴积水,有关梅尼埃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众说纷纭,在过去的100多年里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随着临床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近年发现免疫因素在梅尼埃病的发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据报道有6%的单侧梅尼埃病与免疫反应有关,双侧梅尼埃病与免疫机制有关的可能性达16%.

  • 加压素与内淋巴代谢

    作者:温雅;钟时勋

    梅尼埃病为耳科常见病,病因不清,目前研究表明可能与加压素的调节有关.加压素是神经内分泌激素,有V1a受体、V1b受体、V2受体,其中加压素-V2受体通路可能影响内淋巴代谢,进而参与内淋巴积水的形成,使用V2受体拮抗剂OPC-31 260可抑制内淋巴积水的形成.本文结合国内外新文献分析加压素与内淋巴代谢的关系,对可能参与加压素调控内淋巴代谢作用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 228自发性眩晕和头痛:内淋巴积液或偏头痛?

    作者:

  • 豚鼠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模型的主要内耳抗原分析

    作者:LU Ling;谭长强;崔毓桂;DING Gui-peng;居晓斌;李玉瑾;CAI Wen-jun

    目的 探寻导致豚鼠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autoimmune Meniere's disease,AIMD)的主要内耳组织抗原成分.方法 采用同种粗制内耳抗原免疫豚鼠,观察听觉功能、前庭功能及内耳组织形态学方面的变化,判断AIMD模型与非模型动物.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比分析模型动物与非模型动物血清内针对内耳组织抗原不同成分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差异,寻找只针对AIMD模型动物的特异性成分.结果 内耳组织所含抗原成分较多,免疫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显示,AIMD模型与非AIMD模型动物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内耳组织抗原的血清抗体水平升高.听功能检测,非AIMD模型动物听力损失不明显.Western bohting结果显示,AIMD模型动物出现针对相对分子质量为68 000、58 000、42 000及28 000蛋白质成分的反应条带,而非AIMD模型动物则未显示这些条带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结论 可能只有出现针对导致内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抗原成分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才会造成明显的内耳免疫病理损伤和功能障碍.相对分子质量为68 000、58 000、42 000及28 000的内耳组织抗原可能是导致豚鼠自身免疫性膜迷路积水的主要抗原成分.

  • 内淋巴积水程度的定量分析

    作者:梁琴;迟放鲁

    目的探讨实验性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积水程度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30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双耳未手术;20只豚鼠用右侧枕后硬脑膜外进路阻塞内淋巴囊的方法制备内淋巴积水的动物模型,其中术后4、8周2组各10只.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 R14)分别测量双侧耳蜗中轴左右两侧1~4回前庭阶(scala vestibuli,SV)和中阶面积,计算大中阶面积比率,并作比较.结果所有未手术耳均无内淋巴积水,所有手术耳有不同程度的内淋巴积水.大中阶面积比率:术后4周组(2.2231±0.1996)比对照组(1.0971±0.0644)显著增大,术后8周组(4.0142±0.5218)比术后4周组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此测量方法方便可靠,可应用于定量分析内淋巴积水程度.

  • 鼓室内侧壁后上部投放微量钆喷酸葡胺及重T2加权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优化在检测内淋巴积水中的应用

    作者:邹静;王振;陈玉坤;张国平;陆建平;郑宏良

    目的 探讨优化用于检测内淋巴积水的钆增强MRI技术.方法 2017年6—12月,就诊于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13例外周性眩晕患者纳入研究.用软头鼓室吸引喷药针将0.10~0.20 ml不同稀释度(10、20、40倍)的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注射液经预先形成的鼓膜穿孔注射到鼓室内侧壁后上部;分别于8、24 h后用3T Skyra磁共振仪和20通道Tim 4G头/颈线圈行内耳MRI,用重T2加权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heavily T2-weighted 3-dimensional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hT2W-3D-FLAIR)序列检测内耳钆增强信号及可能存在的内淋巴积水病变,与每板层数60和104对应的扫描时间分别为8 min 35 s和15 min 11 s.观察不同药物剂量、稀释度及扫描时间对检测内淋巴积水的影响.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向患者鼓室内侧壁后上部靶向投放0.15~0.20 ml、10倍稀释的Gd-DTPA,内耳可产生有效的摄取,MRI的信噪比很高.8 h后耳蜗钩端、第一回的鼓阶与前庭阶以及前庭外淋巴腔有显著摄取,所有内淋巴腔均无摄取;24 h后耳蜗各回及前庭外淋巴腔的信号均匀.对于0.10 ml、40倍稀释的Gd-DTPA,内耳摄取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投放体积0.10、0.15、0.20 ml、20倍稀释的Gd-DTPA,内耳均产生了有效的摄取,显示内淋巴积水图像清晰,个体差异很小;其中投放0.15 ml者与0.10 ml者的内耳信号强度,除了0.15 ml组半规管的灰度值在8 h与24 h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00±53.95比165.50±42.13,t=2.61,P<0.05)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8 min 35 s扫描时间与15 min 11 s扫描时间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7耳存在不同程度的耳蜗积水,11耳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庭积水,同时出现耳蜗和前庭积水者4耳;3例临床确诊梅尼埃病者均有耳蜗积水,其中2例合并前庭积水;2例疑似梅尼埃病者和1例疑似上半规管裂综合征者未见内淋巴积水.结论 经鼓室内侧壁后上部靶向投放0.10 ml、20倍稀释的Gd-DTPA(双耳总剂量5μmol),结合8 min 35 s的hT2W-3D-FLAIR序列进行内耳3T MRI,是一种临床行之有效的检测内淋巴积水的方法.

  •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涵;邢光前;陈智斌;王登元;卜行宽

    目的探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cute low-to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LHL) 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选择30例ALHL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采集病史和耳科检查的基础上,行系统的听力学检测,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和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所有患者接受为期15天的皮质类固醇激素试验性治疗,疗程结束后随访6~14个月(平均10.2个月).结果本组患者以青年为主,临床主诉多为低音调耳鸣、耳闷和听力下降,耳科检查未见异常.所有患者(30例31耳)纯音测听显示轻到中度的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鼓室图呈"A"型,26耳引出镫骨肌声反射,其中14耳Metz试验阳性.受检的20耳中,ABR均正常;初诊时14耳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未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图表现为0.5及0.75 kHz两个频率点上异常.经激素治疗后,24耳听力完全恢复,4耳部分恢复,3耳无变化,总有效率90.3%. 结论 ALHL以突发的低音调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闷为主要表现,常单耳发病,听力学定位诊断提示为蜗性病变,仅累及低频区.本病尚无特效疗法,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药物.

  • 两种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中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

    作者:李琦;黄德亮

    目的 了解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在手术及醛固酮引起的内淋巴积水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3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手术组、醛固酮注射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手术阻塞内淋巴囊和腹腔注射醛固酮的方法制造出两种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AQP1的表达,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手术组出现中、重度内淋巴积水,以顶回为明显,自顶回向底回减轻;醛固酮注射组出现轻、中度积水,积水多位于底回.两组积水动物模型中AQP1表达的部位与对照组相同,手术组耳蜗与对照组相比AQ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8,P>0.05);醛固酮组耳蜗AQP1表达低于对照组(t=6.609,P<0.01);对照组与醛固酮组内淋巴囊AQ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8,P>0.05).醛固酮组耳蜗外侧壁组织中AQP1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t=13.626,P<0.01).结论 AQP1在手术引起的内淋巴积水中表达没有改变,在醛固酮引起的内淋巴积水中表达下降.AQP1在豚鼠内耳中的表达可能受离子浓度的调节.

  • 豚鼠外耳道加压对实验性膜迷路积水的影响

    作者:徐志勇;刘兆华

    建立豚鼠外耳道间断加压模型,用常规火棉胶切片及免疫组化SP法研究外耳道20cmH2O间断加压对豚鼠膜迷路积水及耳蜗管外侧壁心钠素(ANP)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20cmH2O间断加压对中耳及内耳均无明显损伤;间断加压使膜迷路积水程度减轻,听反应阈无明显改变,加压使耳蜗管外侧壁ANP表达减弱.说明20cmH2O的压力相对安全,间断加压可减慢膜迷路积水的发展,但对提高听功能无明显效果;耳蜗ANP阳性细胞可能有内分泌或旁分泌的作用.

  • 经鼓室注射对比剂内耳增强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MR检查诊断梅尼埃病

    作者:史宏璐;张道宫;王光彬;樊兆民;白雪;郭丽君;满小妮

    目的 采用经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入对比剂钆、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3D-FLAIR) MR扫描,探讨3D-FLAIR序列内耳内淋巴显像的可行性及对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9例经临床确诊的单侧梅尼埃病患者双侧耳均经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入Gd-DTPA稀释液,24 h后行3D-FLAIR和三维平衡快速梯度回波(3D-Balance-FFE) MR扫描,观察双侧耳蜗、前庭和(或)半规管外淋巴间隙的增强显影情况,对双侧耳蜗底转鼓阶和前庭阶分别进行评分,对双侧前庭显影范围和前庭及同层面脑干的信号强度比分别进行测量和计算,分别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内耳3D-FLAIR MRI均显示,对比剂广泛分布于耳蜗、前庭和(或)半规管的外淋巴间隙内,可以清晰对比显示内淋巴间隙.19例患者患侧耳蜗底转前庭阶评2分3例,1分9例,0分7例,健侧耳蜗底转前庭阶评2分15例,1分2例,0分2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090,P<0.05);患侧与健侧前庭显影范围分别为(5.77±2.33) mm2和(8.11±3.32) mm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38,P<0.05).结论 运用经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入对比剂钆、24 h后行内耳3D-FLAIR MR扫描的方法,基于3D-Balance-FFE MRI,根据外淋巴间隙增强显影情况,可以区分内、外淋巴间隙的边界,推断出膜迷路积水,为梅尼埃病的诊断提供影像依据.

  • 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增强后延迟扫描对内耳淋巴积水磁共振成像的探讨

    作者:林毅;王紫仪;张宗锐;郑璇;陈青华;王翰菁;郝欣平;李永新;鲜军舫;杨本涛

    目的 通过常规静脉注射单倍剂量钆对比剂,行内耳磁共振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延迟扫描,初步探讨耳源性眩晕患者内淋巴成像的可行性,并进一步评估内淋巴积水情况.方法 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单侧耳源性眩晕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0~ 68(53±10)岁,患者均经静脉注射单倍剂量(0.1 mmol/kg)钆喷酸葡胺(Gd-DTPA),8h后行内耳3D-FLAIR序列扫描,观察外淋巴显影情况,由两名影像医师独立判断内淋巴有无积水及积水部位,并定量分析评估内淋巴积水程度.采用一致性检验对两名医师内淋巴积水部位、积水程度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侧与健侧内淋巴间隙面积的差异.结果 30例患者内耳3D-FLAIR磁共振图像清晰显示钆对比剂分布于耳蜗、前庭外淋巴间隙,并能准确地勾勒出内、外淋巴间隙的界限.本组26例患者(26/30,86.7%)发现单侧内淋巴积水,其中轻度积水18例,显著积水8例,且两名医师对内淋巴积水程度评估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为0.864,组内相关系数为0.959);本组26例内淋巴积水患者3D-FLAIR磁共振图像中,球囊(26/26,100%)较耳蜗(16/26,61.5%)及椭圆囊(14/26,53.8%)对内淋巴积水显示率更高,两名医师对于内淋巴积水部位评估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为0.820);本组研究患侧与健侧内淋巴间隙的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静脉注射单倍剂量钆对比剂内耳3D-FLAIR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可行的,能够预估耳源性眩晕患者的内淋巴积水,并可对积水程度进行精准定量分级.

  • 经鼓室钆注射内耳成像技术在梅尼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曦;张晓东;顾晰;方哲明;张榕

    目的 通过经鼓室内注射造影剂钆,行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核磁共振(3D-FLAIR MRI)扫描,探讨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显像的阳性率及对于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51例梅尼埃病患者经鼓膜双侧鼓室内注入钆喷酸葡胺稀释液,24h后进行内耳3D-FLAlR MRI扫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同时与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MP)及甘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磁共振成像显示造影剂钆分布到内耳外淋巴间隙,使外淋巴液显影增强,从而区分出内、外淋巴间隙.对梅尼埃病患者内耳膜迷路积水显示的阳性率为96.1%(49/51),与VEMP及甘油试验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患者随访未见鼓膜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经鼓室钆注射内耳成像技术在梅尼埃病患者膜迷路积水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虽为有创性检查但不良反应较小,对于梅尼埃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 经静脉内耳钆造影证实的梅尼埃病的临床特征及钆造影特点

    作者:史夙铭;孙文芳;王武庆

    目的 总结分析经静脉钆造影证实有内淋巴积水(EH)的梅尼埃病(MD)患者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内耳造影特点.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科门诊的174例MD患者,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造影剂行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磁共振成像(3D-FLAIR MRI),均存在EH且临床特征可疑MD.详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Nakashima分级标准对积水程度进行分级并评估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174例患者中,男88例,女86例,就诊年龄7 ~83(51.0± 15.0)岁;发病年龄7~83(44.6 ±16.6)岁;病程36.0(12.0,111.0)个月(2 d~70年).MRI显示均存在EH,169例(97.1%)为中重度积水,139例(79.9%)为单耳EH,35例(20.1%)存在双耳EH.17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不一,不完全符合已有的诊断标准.与单耳积水患者相比,双耳积水患者的首发症状耳的积水程度更严重.积水程度与听力下降程度相关(P<0.05).结论 经静脉内耳钆造影可对EH程度及分布进行有效地评估;由钆造影MRI检查证实有EH的MD患者,临床特征并非完全符合已有的诊断标准;将EH列入MD的诊断标准可提高MD的诊断率;EH的积水程度及分布与听力下降程度相关.

  • 梅尼埃病研究进展

    作者:肖本杰;庄建华

    梅尼埃病是一种原因不明并以内淋巴积水为主要病理学特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其发病原因与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阐明,笔者对其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临床特征进行总结,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深入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