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致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性压疮临床体会

    作者:康海燕;王怀奇

    目的 探讨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致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性压疮的临床体会.方法 对2010年1月-2016年3月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一氧化碳中毒致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性压疮患者在全身综合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全程规范应用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压疮创面,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压疮创面均完全愈合,其中Ⅱ期压疮创面愈合时间为(14.4±3.8)d,Ⅲ期压疮创面愈合时间为(36.5±6.1)d,Ⅳ期压疮创面愈合时间为(62.1±3.6)d;愈后皮肤均无明显瘢痕增生,且无功能障碍.结论 在全身综合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采用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的压疮,可有效控制深部组织损伤的进行性加重,创面愈合时间较短,愈合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在大鼠压疮深部组织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潘莹莹;徐洁;王晓慧;毛挺挺;谢浩煌;张宏宇;肖健;李校堃;姜丽萍

    目的:观察压疮大鼠深部组织损伤(DTI)中肌细胞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在压疮深部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Con)组,模型(Model)组,实验组(生理盐水(NS)组与4-苯基丁酸(PBA)组),实验组按观察时间点又分为4d,7d,14 d,21 d四组(n=5).PBA组于造模结束后2ml生理盐水溶解PBA灌胃,隔天1次;NS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各时间点处死动物,收集受压肌肉组织.HE染色观察肌肉组织病理变化;TUEN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ERS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CHOP)、凋亡酶12(Caspase 12)的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与Con组相比,各实验组肌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病理退化表现,PBA组与NS组相比,损伤程度有所缓解,新生肌纤维融合更快;TUNEL结果显示受压各组较正常组细胞凋亡数增加,于4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PBA干预后细胞凋亡有所减少(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肌肉组织NS组GRP78、CHOP、Caspase 12蛋白表达在4d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NS组各蛋白在各时间点表达均明显高于PBA组(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参与压疮深部组织损伤病理进程,其相关机制可能与CHOP、Caspase 12介导的的细胞凋亡有关.

  • 内质网分子伴侣蛋白在压疮局部缺血性损伤中的表达

    作者:崔飞飞;潘莹莹;张龙;谢浩煌;时洪雪;肖健;姜丽萍

    目的:分析内质网分子伴侣蛋白在压疮损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压疮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即对照组(Con),实验组分为1 c组、3c组、6c组、9c组.采用HE染色观察受压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受压肌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同源蛋白(CHOP)的动态变化.结果:光镜下发现,受压肌肉组织呈现逐渐退化的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中GRP78,CHOP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发现,GRP78蛋白3c组达到峰值(P< 0.05),随后下降;CHOP蛋白1 c组表达显著(P<0.05),随后下降,9c组再次升高(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诱导细胞发生损伤可能与压疮局部组织的缺血性损伤有关.

  • 一氧化碳中毒致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性压疮的评估与护理

    作者:陶左荷;李改娥;徐乃明;赵爱华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燃气被广泛应用于居民生产、生活中,一氧化碳(CO)中毒时有发生.CO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病人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意识障碍、甚至昏迷[1],但也很容易并发皮肤损害.皮肤组织营养不良和局部承受持续压力等是造成压疮的重要因素[2].当CO中毒病人被发现时,皮肤受压常超过几个小时,且临床观察发现,CO中毒病人发生压疮中诸多伴有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其严重程度难以预料,伤口恶化快,即使给予积极的处理,病变发展迅速,致多层皮下组织暴露.

  • 病房医护人员应用高频超声进行压疮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刘琴芳;李琳洁;纪李慧;周丽丽;李红;张宇;游剑虹

    [目的]探讨病房医护人员应用高频浅表组织超声成像对压疮病人管理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病房医生和护士各10名进行5学时浅表组织超声技术和图片解析技巧的系统培训,比较医师和护士考核合格率差异以及压疮各种超声声像特点的辨识率差异.选择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入住我院的可疑压力性损伤的病人50例共66处,记录压疮局部高频超声检查情况,比较超声技术应用前后,医护人员对于不同分期压疮的诊断符合率差异.[结果]经过系统的浅表超声应用培训,所有学员均考核合格,且对于超声图像解析技能”以及“实例分析”的掌握程度护士与医生相当(P>0.05).超声声像图特点的辨识率从高到低分别为不均匀低回声区(87.50%)、筋膜线不连续(85.71%)、病灶血流分级(73.33%)、低回声灶(60.00%)、层次结构不清楚(48.15%).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发现深部组织损伤超声征象在77.27%压疮局部均可检出.Ⅲ期和Ⅳ期压疮病灶43.48%血流分级为0级,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9.09%),且血流分级为0级的病灶继发感染率达53.85%.超声辅助检查,对于Ⅱ期、Ⅱ期及Ⅳ期压疮分期符合率未见明显影响(P>0.05),能显著提高Ⅲ期、无法明确分期的压疮及深部组织损伤诊断,诊断率均达100.00% (P<0.05).[结论]浅表超声成像的系统培训能提升病房医护人员正确辨析和解读压疮超声征象的能力,提高压疮分期诊断率.

  • 表皮生长因子对缺氧缺糖模型大鼠骨骼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许雪梅;黄笑夏;金瓯;张海邻;时洪雪

    目的:构建体外骨骼肌 L6细胞缺氧缺糖(OGD)模型,在体外水平上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压疮深部组织损伤(DTI)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大鼠骨骼肌 L6成肌细胞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OGD组、5 μg·L-1EGF +OGD组、10 μg·L-1EGF +OGD组和20 μg·L-1EGF+OGD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存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DCFH-DA 法检测各组 L6成肌骨骼肌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Rhodamine 123检测线粒体膜电势,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骨骼肌细胞中 Bcl-2和 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GD组 OGD 24 h时骨骼肌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ROS水平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势下降(P<0.01),Bcl-2/Bax比值明显下降(P<0.01).与 OGD组比较,不同浓度 EGF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其中10和20 μg·L-1E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浓度 EGF组骨骼肌细胞中 ROS水平呈浓度依赖性降低,线粒体膜电势明显增加,10和20 μg·L-1E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cl-2/Bax比值明显下降,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其中10和20 μg·L-1E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EGF通过降低细胞内ROS水平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OGD诱导的大鼠骨骼肌细胞损伤,并具有浓度依赖性.

  • 超声早期诊断深部组织损伤及预测压疮预后的应用

    作者:汤利玲;沈新;龚仕金;宋佳;周晓丽

    目的 观察超声早期诊断深部组织损伤及预测压疮预后的效果.方法 对18例(23处)压疮患者在入组时(T0)、入组2周(T2)以及4周(T4)进行超声检查和NPUAP压疮分期.分析入组时超声影像学特征对压疮预后的影响.结果 4周后11处(47.8%)压疮治愈,6处(26.1%)压疮分期不变,6处(26.1%)压疮进展.结论 采用超声技术早期发现和干预深部组织损伤是预防压疮恶化的关键一步.

  • 大鼠骨骼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实验研究

    作者:毛挺挺;王晓慧;谢浩煌;潘莹莹;姜丽萍

    目的 构建体外压疮深部组织细胞氧化应激模型,为进一步在细胞层面探讨压疮深部组织损伤机制建立基础.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大鼠骨骼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及5个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培养,5个实验组分别采用50、100、1 50、200、250 μmol/L过氧化氢处理1~4 h后分别检测四氮甲基唑蓝(MTT)、乳酸脱氧酶(LDH)指标并观察骨骼肌细胞Hoechst染色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对照组1~4 h细胞存活100%,MTT、 LDH指标及组织形态无明显变化.5个实验组2h时除50 μmol/l组外,均呈现明显损伤变化;至4h,大鼠骨骼肌细胞存活率为20%~75%;显微镜下观察大鼠骨骼肌细胞随氧化应激程度加重而缩收,细胞间隙增大;Hoechst细胞荧光染色显示100 μmol/L过氧化氢作用4h已有较多肌细胞趋向凋亡;细胞LDH释放率约为对照组的1.5倍.结论 大鼠骨骼肌细胞随氧化应激程度加重,趋向凋亡;经100 μmol/L过氧化氢作用4h的骨骼肌细胞可作为研究压疮深部组织细胞氧化应激的体外模型.

  • 压疮深部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谢浩煌;潘莹莹;王晓慧;毛挺挺;姜丽萍

    目的 构建大鼠深部组织损伤模型,观察和评价该模型的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个正常组和4个实验组,利用磁片循环压迫的方法,对4个实验组大鼠建立压疮深部组织损伤的动物模型,并从整体、组织和生化3个层次对压疮深部组织溃疡进行观察.结果 正常组皮肤及肌肉组织肉眼及镜下观察结构完整;实验组受压组织初期出现轻度凹陷、水肿,但表面皮肤尚完整,随着时间延长,至第7天起逐渐出现少许破溃现象;进一步的病理切片观察显示皮肤、皮下、肌肉组织全层受损,各组均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复层鳞状上皮变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层次欠佳,肌纤维广泛变性,横纹结构逐渐消失;镜下观察受压早期,第0天肌肉组织即已受损,且据第14天组的观察发现肌肉组织后期修复较皮肤缓慢;Tunel染色检测皮肤及肌肉组织凋亡情况,各实验组(第0、4、7、14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利用磁片循环压迫的方法构建的压疮深部组织损伤动物模型具有组织坏死、炎症细胞聚集、细胞凋亡等特征,其病理变化符合压疮临床病理特点,且成模时间短,可控性强,是一种理想的用于研究压疮机制的动物模型.

  • 间歇性渐变压力模式对大鼠后肢深部组织损伤的影响

    作者:梁兴民;姬忠良;段俊峰;麦艳婷

    目的 通过观察间歇性渐变压力模式及持续性压力模式作用大鼠胫骨前肌所引发的灌注障碍及肌纤维损伤程度,从而探讨间歇性渐变压力模式在防治深部组织损伤中的相关机制.方法 共选取10~12周龄SD大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胫骨前肌部位给予间歇性渐变压力(压力范围8.0 ~ 21.3 kPa)作用,对照组相同部位则给予持续性压力(压力范围为13.3 kPa)作用,每施压2h则间歇0.5h(为1个周期).于施压3个周期后观察各组大鼠受压部位皮肤及肌肉大体情况,同时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系统检测2组大鼠后肢受压点皮肤血液灌注情况;观察完毕后切开皮肤,采用相同方法重复检测2组大鼠胫骨前肌受压点30 min内的动态血液灌注情况;后于2组大鼠胫骨前肌受压部位取材,进行磷钨酸苏木素染色(PTAH)以观察肌肉损伤情况.结果 待3个周期施压结束后,发现治疗组大鼠受压部位皮肤血流及肌肉灌注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实验组及对照组受压部位血流速度均有增加趋势,并以实验组的增加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大鼠PTAH染色结果比较后发现,实验组大鼠受压部位肌肉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持续性压力模式比较,间歇性渐变压力作用能明显减轻压力诱发的组织缺血缺氧及肌组织压力性损伤,对防治深部组织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 Bcl-2和PCNA表达在大鼠成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毛挺挺;郑亚华;方红波;谢鲁吉;张伟丹;姜丽萍

    目的:探讨Bcl-2、PCNA等蛋白表达在成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意义.方法:将对数生长期成肌细胞进行分组,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处理2 h及过氧化氢处理,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单纯bFGF组、氧化应激组(H2O2组)和干预组(bFGF+H2O2组).免疫组化检测Bcl-2和Bax阳性沉积颗粒;免疫荧光观察成肌细胞形态及Bcl-2和Bax荧光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cl-2、PCNA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氧化应激组比较,干预组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Western blot显示,干预组Bcl-2和PCNA水平增加,Bax水平降低.结论:氧化应激诱导的大鼠成肌细胞损伤参与肌细胞病理进程.Bcl-2和PCNA表达上调可减轻成肌细胞损伤程度.

  • 三维重建胫骨前肌在评估两种压力模式对大鼠深部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彭佳华;王维平;刘江辉;黄勇;郑光辉;王淮玲;王洁

    目的 应用大鼠受压胫骨前肌连续切片获得的二维图像进行整体及损伤区三维重建,定量评估两种压力模式下的压力-损伤效应.方法 取10~12周龄SD大鼠20只,雌雄不限,体重280~300g,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n=10).于一侧后肢取0.12 cm2大小胫骨前肌部位,实验组给予间歇渐变性压力8.0~21.3 kPa,对照组给予持续性压力13.3kpa.每施压2h间歇30min为1个周期,重复3个周期后终止施压,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施压完成后24h大体观察受压部位皮肤及胫骨前肌,并取材连续4 μm厚切片,HE染色后行二维图像采集,Image Pro Plus 6.0图像采集分析系统进行全景图拼接及坏死、损伤区域轮廓定义划分,Photoshop 8.0.1绘图软件图像配准,输入Mimics 1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获得胫骨前肌、损伤区三维图像及各自体积、表面积.结果 两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施压完成后24 h时皮肤均无溃疡发生,受压皮肤和胫骨前肌均有不同程度水肿及压痕,其中对照组皮肤出现不褪色红斑.两组胫骨前肌标本共获994个切面,三维重建显示对照组损伤较明显,范围广且穿透于整个胫骨前肌,并沿胫骨骨面分布;实验组损伤区域较小,宽度与施压面积相似.两组胫骨前肌体积和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损伤区体积和表面积均较实验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重建可评估完整组织内病理变化,为力学性能在受压组织内的分布提供直观依据;与持续性压力比较,间歇渐变性压力可以减少深部组织损伤.

  • 外源性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压疮深部组织损伤后肌肉修复的作用

    作者:谢浩煌;张宏宇;毛挺挺;王晓慧;潘莹莹;肖健;姜丽萍

    目的 探讨外源性重组人bEGF(rhbFGF)对大鼠压疮深部组织损伤(DTI)后肌肉修复的作用.方法 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对照组、伤后4d组、伤后7d组、伤后14 d组、伤后21d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后5组大鼠在两侧后肢股薄肌处建立压疮DTI模型.损伤对照组大鼠伤后不做任何处理;另4组大鼠在伤后即刻分别于左侧后肢股薄肌处皮下注射100 μg/mL的rhbFGF 0.1 mL,右侧后肢股薄肌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NS),隔天注射1次.损伤对照组大鼠于伤后即刻、正常对照组大鼠于相同时相点,另4组大鼠分别于伤后第4、7、14、21天切取两侧后肢股薄肌处肌肉组织.HE染色观察股薄肌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成肌素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肌肉结构蛋白肌球蛋白重链(MyHC)、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 (1)正常对照组大鼠股薄肌细胞胞核大小均匀、排列紧密、结构清晰,无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损伤对照组大鼠股薄肌出现肌细胞固缩、溶解断裂,结构紊乱的病理退化现象;伤后4d组、伤后7d组、伤后14d组、伤后21d组大鼠经rhbFGF处理的股薄肌细胞肿胀、炎性浸润、结构紊乱等病理损伤现象均较组内经NS处理的股薄肌减轻,肌细胞增殖数目增多.(2)正常对照组、损伤对照组大鼠股薄肌成肌素表达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8±17)、(42±28)个;伤后4d组、伤后7d组、伤后14d组大鼠经NS处理的股薄肌成肌素表达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0±50)、(196±87)、(460±110)个,经rhbFGF处理的股薄肌成肌素表达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74±34)、(717±182)、(613±122)个,各组大鼠经rhbFGF处理的股薄肌成肌素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组内经NS处理的股薄肌(P<0.05或P<0.01);伤后21d组大鼠经rhbFGF处理的股薄肌成肌素表达阳性细胞数为(109 ±34)个,明显低于组内经NS处理的股薄肌[(218±71)个,P<0.05].(3)正常对照组大鼠股薄肌MyHC表达较高,损伤对照组大鼠股薄肌MyHC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有所降低;伤后4d组、伤后7d组、伤后14d组、伤后21 d组大鼠经NS处理的和经rhbFGF处理的股薄肌MyHC表达均呈逐渐增高趋势,各组大鼠经rhbFGF处理的股薄肌MyHC表达明显高于组内经NS处理的股薄肌(P<0.05或P<0.01);伤后21 d组大鼠经rhbFGF处理的股薄肌MyHC表达较高,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近(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股薄肌磷酸化Akt、磷酸化mTOR表达较低,损伤对照组大鼠股薄肌磷酸化Akt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有少量增高,磷酸化mTOR表达有少量降低;伤后4d组、伤后7d组、伤后14 d组、伤后21 d组大鼠经rhbFGF处理的股薄肌磷酸化Akt、磷酸化mTOR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伤后4d组大鼠经rhbFGF处理的股薄肌磷酸化Akt、磷酸化mTOR表达明显低于组内经NS处理的股薄肌(P<0.05或P<0.01);伤后7d组、伤后14 d组、伤后21 d组大鼠经rhbFGF处理的股薄肌磷酸化Akt、磷酸化mTOR表达明显高于组内经NS处理的股薄肌(P<0.05或P<0.01).结论 外源性rhbFGF能有效促进大鼠压疮DTI肌肉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成肌素表达,增强肌肉生长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有关.

  • 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大鼠难免性压疮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崔飞飞;潘莹莹;代彦丽;王周光;肖健;姜丽萍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大鼠难免性压疮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1个受压周期组、3个受压周期组、6个受压周期组、9个受压周期组,每组8只.本实验模拟临床压疮的处理,向大鼠大腿股薄肌部位施加22.47 kPa压力,持续施压2.0h,放松0.5h,即1个受压周期.1个受压周期组大鼠模拟压疮处理1次;3个受压周期组大鼠1d内模拟压疮处理3次;6个受压周期组大鼠每天模拟压疮处理3次,持续2d;9个受压周期组大鼠每天模拟压疮处理3次,持续3d;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进行施压处理.模拟完成后,处死各受压组大鼠,取受压中心部位肌肉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每平方毫米受压肌肉组织中凋亡细胞核数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RS相关蛋白即结合蛋白(BIP)、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的水平,数据以目的蛋白与内参照GAPDH灰度比值表示.正常对照组大鼠取相同部位肌肉组织进行上述检测.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 结果 形态学观察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受压组大鼠局部受压肌肉组织呈现炎性细胞浸润、肌纤维溶解、空泡变性等病理改变.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显示,1个受压周期组、3个受压周期组、6个受压周期组、9个受压周期组大鼠每平方毫米受压肌肉组织中凋亡细胞核数量分别为(14.5±4.4)、(11.0±2.9)、(13.8±5.1)、(21.3±6.0)个,均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2.7±1.4)个,t值为4.223 ~6.000,P值均小于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和1个受压周期组、3个受压周期组、6个受压周期组、9个受压周期组大鼠BIP蛋白表达分别为0.64±0.12、1.20±0.34、1.59±0.24、1.17±0.28、1.44±0.33,PDI蛋白表达分别为0.48±0.15、0.61±0.19、1.23±0.38、0.37±0.19、0.29±0.15.组间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32、7.95,P<0.05或P<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和1个受压周期组、3个受压周期组、6个受压周期组、9个受压周期组大鼠CHOP蛋白表达分别为0.58±0.18、1.48±0.27、1.03±0.21、0.95±0.30、1.69±0.34,caspase-12蛋白表达分别为0.55±0.12、1.08±0.31、0.69±0.24、1.79±0.20、2.06±0.47.组间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17、15.48,P值均小于0.01).结论 ERS相关蛋白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参与难免性压疮的形成.

  • 压疮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刘志远;王达利

    压疮是由于长时间的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作用造成的骨骼表面皮肤和皮下组织局部损伤,而外力对软组织的作用受到局部微环境、组织血液供应、营养状况及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尽管几十年来人们为预防和治疗压疮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压疮的发病率仍然很高,疗效仍不容乐观.压疮治疗仍是一个挑战,有必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然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的先决条件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动物模型,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探究新的治疗方案.压疮的发病机制复杂,形成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迄今为止,没有公认的标准动物模型.本文回顾压疮发病机制和近期报道的压疮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压疮的发生、发展和预防提供基础实验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