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系统萎缩非运动症候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海玲;宋东东;邱峰;刘建国;董秦雯;戚晓昆

    目的:总结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以非运动症候和运动症候为首发症状的构成比和MSA非运动症候的具体症候构成比。方法选择MSA患者31例,其中MSA-P型18例,MSA-C型13例。进行详细病史记录和神经系统体检,记录运动症候及非运动症候具体表现及出现时间。结果23例M S A以非运动症候首发。非运动症候的首发症状以快速眼动睡眠异常、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及直立性低血压常见。31例M S A患者均有非运动症候表现。以直肠功能障碍(93.5%)、排尿障碍(90.3%)、直立性低血压(64.5%)、睡眠呼吸暂停(61.3%)、快速眼动睡眠异常(48.4%)为常见。MSA-P型与MSA-C型在年龄、性别、首发病程、就诊病程及非运动症候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A患者普遍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候表现,且以首发症状多见。MSA-C型患者中以非运动症候起病较MSA-P型患者更为多见。

  •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严重程度量表在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中的应用

    作者:畅怡;聂秀红;詹淑琴;赵昕;吴思琪;顾朱勤;陈彪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 )严重程度量表(RBDSS )评价特发性RBD (iRBD )患者症状特点的异质性。方法选取iRBD患者118例,根据RBDSS评分分为亚临床RBD组(亚临床组)26例和症状性RBD组(症状组)92例。行视频-多导睡眠仪监测以及RBDSS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症状组中伴有典型近端肢体活动及声音表现47例,占39.8%,远端肢体活动及声音表现为28例,占23.7%,轴向运动及声音表现为17例,占14.4%;亚临床组26例,占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组各项睡眠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BDSS可以评估iRBD患者的症状特点,并根据iRBD患者症状特点,采取不同的临床保护措施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原发性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发展为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雪梅;曹振汤;柳竹;马惠姿;王展;杨雅琴;冯涛

    目的 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IPD)患者与特发性震颤发展为帕金森病(ET-PD)患者的震颤特征及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的差异.方法 分别纳入IPD患者(IPD组)33例及ET-PD患者(ET-PD组)21例,分析2组患者的运动症状及NMS,比较2组患者黑质超声,静止性、姿势性震颤的频率和波幅及收缩型式差异.结果 IPD组较ET-PD患者更易出现便秘(81.8% vs 33.3%)、嗅觉减退(51.5% vs 19.0%)、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63.6% vs 28.6%,P<0.05,P<0.01);IPD组与ET-PD组黑质强回声面积比较无显著差异[(0.30±0.04)cm2 vs(0.31±0.08)cm2,P=0.697)].IPD组单侧起病比例和下颌震颤发生率高于ET-PD组(100.0% vs 61.9%,P<0.01;51.5% vs 23.8%,P<0.05);头部震颤发生率显著低于ET-PD组(6.1% vs 42.9%,P<0.01);静止性震颤高于ET-PD组(84.8% vs 52.4%,P<0.01),姿势性震颤低于ET-PD组(81.8% vs 100.0%,P<0.05);上肢静止性及姿势性震颤的频率低于ET-PD组[(4.01±1.49)Hz vs (4.87±0.73)Hz,P<0.05;(5.03±1.18)Hz vs (5.79±1.05) Hz,P<0.05],2组上肢震颤波幅、下肢静止性及姿势性震颤的频率和波幅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上肢静止性震颤均以交替收缩型式为主,ET-PD组下肢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均以同步收缩型式为主.结论 IPD患者与ET-PD患者具有不同的NMS和不同的震颤特点.

  •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郁婷婷;丁勇民;黄卫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以快速眼动睡眠期肌肉失迟缓(REM sleep without atonia,RWA),并伴有与梦境相关的言语或复杂行为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研究显示,RBD并非仅仅是独立的睡眠障碍性疾病,RBD可能是α-突触核蛋白相关的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的运动前症状[1-2];亦有研究表明,RBD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十分常见[3-5],并对帕金森病的病情进展产生一定的影响[6].本文对RBD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重视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临床诊疗

    作者:张国新;黄金莎;王涛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 )早由Schenck及其同事于1986年报道. RBD在临床上常表现为REM 睡眠期间发生的暴力行为,通过睡眠多导图(polysomnogra-phy ,PSG )可以观察到肌电电极记录的时相性和/或紧张性肌电活动. RBD具有两个关键特征:一是在REM睡眠期出现各种与梦境高度吻合的行为,即梦境演绎行为(dream enactment behavior , DEB ) ;二是PSG的肌电监测显示REM 期肌肉弛缓丧失(REM-sleep without atonia ,RWA ) .根据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 )修正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 (ICSD-3 )的定义,RWA (PSG 监测)+DEB (临床症状)是RBD重要的诊断元素,这两个特征同时具备,才能确诊RBD[1].如果只有高度可疑的临床表现和问卷资料,缺少PSG证据,则仅能归类为很可能RBD . RBD可以单独出现,即特发性RBD (idiopathic RBD ,iRBD ) ,也可以继发于各种疾病或诱因,即继发性RBD .

  • 应关注帕金森病相关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研究

    作者:李淑华;陈海波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常见的快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期睡眠异常,1986年由Schenck先报道.其特点是在REM期间出现骨骼肌迟缓现象消失及梦境演绎行为,梦境往往是不愉快的被袭击、被追逐、被威胁等内容,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REM期发声和/或异常的运动行为,如快速短暂的肢体动作、拳打脚踢、坠床等[1].RBD可分为特发性(idiopathic RBD,iRBD)和继发性RBD.大量研究表明,RBD 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有较密切的关系,不但是其常见的非运动症状,而且也是其前驱期的表现之一[2-3 ].探讨RBD的临床表现、进展转归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对PD的诊疗具有重要作用及价值.

  • 伴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特点分析

    作者:高千仞;叶钦勇;陈晓春

    目的 探索伴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的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临床特点,以及RBD与NMS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收集2015-03—2016-1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D患者69例.所有患者完成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以及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问卷(RBDSQ),使用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根据RBDSQ评分将患者分为伴很可能RBD(p-RBD)组(RBDSQ≥5分)和未伴RBD(n-RBD)组(RBDSQ<5分),比较两组患者NMS特点差异,分析NMS严重程度与RB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发生RBD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纳入69例PD患者,其中p-RBD者12例,n-RBD者57例.p-RBD组病程长于n-RBD组(P<0.05),p-RBD组PDQ-39指数高于n-RBD组,尤其在行动能力和认知亚项上(P<0.05).与n-RBD组比较,伴p-RBD组PD患者的NMS频数(14.2±6.5比8.5±4.6,P=0.013)和NMSS总分(58.8±35.7比30.8±20.7,P=0.021)更高,总体QOL更差(P=0.001).NMS频数(OR=1.204,P=0.026)和病程(OR=1.209,P=0.050)是预测PD患者发生RBD的危险因素.NMSS总分、运动并发症、病程是影响PD患者QOL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 伴p-RBD的PD患者NMS频数更高、严重程度更重.NMS的频数越高,预示出现RBD可能性越大;NMSS总体严重程度越重,预示PD患者的QOL越差.

  • 帕金森病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视频多导睡眠图变化的特点

    作者:扈杨;左丽君;连腾宏;余舒扬;王方;余秋瑾;王瑞丹;张巍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PD-RBD)患者的视频多导睡眠图(v-PSG)变化特点.方法 连续收集作者医院就诊的PD患者42例,采用RBD筛查量表(RBDSQ)对患者的RBD进行评价,采用v-PSG进行睡眠指标监测.比较PD不伴RBD(PD-NRBD)组和PD-RBD组人口学特征、疾病分期、运动症状严重程度、非运动症状(NMS)个数、用药情况及睡眠指标的结果,并对PD-RBD患者睡眠指标与人口学特征、疾病分期、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及NMS个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1)42例PD患者中,PD-RBD组16例(38.10%).(2)PD-RBD组较PD-NRBD组病程更长,病情分期更高,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3部分(UP-DRSⅢ)评分更高,强直-运动迟缓型发生率更高,NMS总个数更多.(3)PD-RBD组较PD-NRBD组睡眠效率明显降低,1期睡眠时间及百分比明显升高,微觉醒指数明显升高,低通气指数明显降低,PD-RBD组周期性腿动指数明显高于PD-NRBD组.(4)PD-RBD组总睡眠时间与年龄、病程、Hoehn-Yahr(H-Y)分期及UPDRSⅢ评分均呈负相关,睡眠效率与年龄、病程、UPDRSⅢ评分及NMS总个数均呈负相关;1期睡眠时间与H-Y分期呈正相关,觉醒次数与年龄和H-Y分期均呈正相关,微觉醒指数与H-Y分期和UPDRSⅢ评分均呈正相关,周期性腿动指数与病程、UPDRSⅢ评分及NMS总个数均呈正相关.结论 PD-RBD患者浅睡眠明显增多,微觉醒及周期性腿动明显增加,导致患者睡眠效率明显降低;PD-RBD患者REM睡眠期低通气指数明显降低.PD-RBD患者随着年龄增大、病程延长、运动症状及N MS的加重,其总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睡眠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睡眠效率明显降低,觉醒及周期性腿动明显增多.

  • 帕金森病伴发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

    作者:陆杰;张颖冬;石静萍;钱敏;陈惠玲

    目的 探讨伴发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帕金森病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方法 对 47例伴发RBD的帕金森病患者(RBD组)和4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不伴发RBD的帕金森病对照者(NRBD组)进行对比研究.对两组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Hoehn-Yahr分期、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左旋多巴治疗持续时间与剂量、运动并发症等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帕金森病发病病程时长、ESS评分、MMSE评分、Hoehn-Yahr分期、UPDRS评分[Ⅰ(精神、行为和情绪),Ⅱ(日常生活活动),Ⅲ(运动检查)]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帕金森病RBD组患者较早使用左旋多巴治疗,左旋多巴治疗持续时间较NRBD组长(t=4.24,P=0.04),使用左旋多巴治疗剂量大(t=8.07,P=0.01),治疗的并发症(UPDRS评分Ⅳ)与NRBD组相比较显著增加(t=7.20,P=0.01).结论 伴发RBD的帕金森病患者治疗需较早使用左旋多巴制剂且治疗剂量大,进而引发运动并发症(异动症和症状波动)明显增加.

  •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症10例报告

    作者:宿长军;游国雄;刘煜;竺士秀;杨婷

    目的介绍快速眼动(REM)睡眠行为障碍症(RBD)的临床表现,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由多导睡眠图确诊的10例RB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发病年龄均为中老年人,男性9例,表现睡梦中出现粗暴动作、喊叫和其他行为异常,其中4例为帕金森病患者,2例多系统萎缩,1例脑外伤,3例原因不明;睡前服用氯硝安定可控制发作.全部多导睡眠图(PSG)均为REM睡眠期肌弛缓现象消失而伴随肌电活动.结论对睡眠中出现的异常行为特别是粗暴动作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PSG有助确诊并与癫NFDA4鉴别,氯硝安定治疗有效.

  • 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合并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睡眠结构研究

    作者:马文彬;张继辉;周俊英;刘亚平;陈金波;荣润国

    目的 通过分析特发性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idiopathic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iRBD)合并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综合征患者的睡眠结构,了解iRBD与OSA之间可能存在的潜在关系.方法 收集1996年7月至2016年7月在香港中文大学沙田医院睡眠检查室就诊的206例iRBD患者(男性占80.1%),平均年龄(66.2±10.0)岁,所有iRBD患者均符合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2版诊断标准,并行夜间视频多导睡眠监测确定诊断.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将患者分为3组,即无OSA组(AHI≤5次/h,n=48),轻-中度OSA组(5次/h< AHI≤30次/h,n=100),重度OSA组(AHI>30次/h,n =58).结果 重度OSA组较无OSA组及轻-中度OSA组Ⅰ期睡眠所占比例更多(22.9%±12.2%与13.2%±6.4%、15.4%±6.0%,F=21.80,P<0.01),Ⅱ期睡眠所占比例更少(58.5%±10.4%与68.0%±20.5%、61.8%±10.5%,F=6.62,P<0.01),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显著减少(16.0%±8.2%与19.3%±9.8%、20.0%±7.8%,F =4.24,P=0.02),且觉醒指数高[(33.4±16.2)次/h与(8.9±4.3)次/h、(14.9±6.5)次/h,F=94.56,P<0.01].重度OSA组较其余两组存在更少的总肌电活动[27.2%(25.9%)与30.3%(25.2%)、39.1%(28.0%),H=8.20,P=0.02].3组患者在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潜伏期、慢波睡眠及周期性腿动指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重度OSA的iRBD患者夜间存在Ⅰ期睡眠增多,Ⅱ期睡眠及快速眼动期睡眠减少,且睡中更易觉醒.iRBD患者的紧张性肌电活动与AHI呈负相关关系,重度OSA的iRBD患者有更低的紧张性肌电活动趋势.紧张性肌电活动可能减轻OSA患者的气道塌陷,从而降低OSA的严重程度.

  • 发作性睡病伴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多导睡眠图改变

    作者:陈国艳;邹慧莉;杨婷;宿长军

    目的 研究发作性睡病伴快速眼球运动(REM)期行为异常(RBD)患者一般特征、多导睡眠图(PSG)参数改变及REM期动作特征和分布特点.方法 对比分析22例发作性睡病伴RBD、96例发作性睡病不伴RBD和21名健康对照一般特征、PSG参数及相关指标.分析22例发作性睡病伴RBD患者整夜连续视频PSG监测下的运动行为及分布特征.结果 发作性睡病伴RBD组与发作性睡病不伴RBD组在PSG参数及相关指标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发作性睡病伴或不伴RBD组(24.07±5.44、23.40±4.50)与健康对照组(20.15 ±4.52)比较体质量指数明显增加(F=4.869,P =0.009),PSG参数比较睡眠潜伏期(min)及REM睡眠潜伏期(min)缩短(4.41±7.01、3.55±3.98及14.69±9.62,x2=31.697,P =0.000;69.39 ±81.39、71.04±74.45及115.31 ±45.13,x2=11.485,P=0.003),1期睡眠百分比明显增加,慢波睡眠百分比减少,觉醒时间延长,大于5 min觉醒次数增多.在发作性睡病伴RBD组中,RBD事件相当频繁地出现在整夜REM期睡眠的任意阶段.发声在睡眠的前后半程没有明显不同,而颜面部和肢体动作在睡眠的后半程增多.结论 RBD在发作性睡病患者中发生率高,睡眠结构在发作性睡病伴或不伴RBD患者中无差异.RBD出现与病程长短无关.RBD在发作性睡病患者中主要以发声或颜面部及肢体动作为主,防御或攻击行为则较少见.

  • 伴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

    作者:万赢;周明珠;何海燕;干静;陆丽霞;吴佳英;任肖玉;刘振国

    目的 评价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患病率以及伴发RBD的PD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2007年连续入组124例PD患者,采用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第25项问答结果调查PD患者中RBD患病率;将入选患者分为RBD组(78例)和非RBD组(13例),采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比较2组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和运动并发症发生情况;选用NMSquest量表比较2组非运动症状发生情况,选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比较2组认知功能、焦虑和抑郁、夜间睡眠障碍和日间思睡程度.结果 (1)RBD的患病率为62.9%(78/124);(2)RBD组患者的病程[(3.8±2.8)年]显著短于非RBD组[(5.0±2.5)年,t=-1.972,P=0.048],但在性别、年龄、起病年龄、发病类型、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DE)和用药种类上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在运动症状中RBD与非RBD组在H-Y分级、UPDRS-Ⅱ、Ⅲ、Ⅳ评分以及运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非运动症状中胃肠道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精神和睡眠活动等方面的不良症状在RBD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RBD组,但是认知、焦虑和抑郁、夜间睡眠障碍和日间思睡的严重程度在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BD在PD患者中的患病率较高,伴发RBD的PD患者病程较短且非运动系统受累更加广泛.

  •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黑质与运动脑区的功能连接研究

    作者:张红菊;王泓力;周瑶;尤阳;秦玉龙;李中林;白莹莹;张亚萌;张杰文

    目的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患者及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观察,了解RBD是否存在黑质与运动脑区的功能连接异常.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纳入2014-2015年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RBD患者14例(RBD组)、帕金森病患者12例(帕金森病组)、正常对照者8名(正常对照组),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及Hoehn-Yahr分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 RBD组的UPDRS评分及Hoehn-Yahr分期分别为0.00(0.00,3.75)分、0.00(0.00,0.50),与帕金森病组[30.5(18.75,33.00)分、1.75(1.50,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82,P<0.05;Z=-2.963, P<0.05),与正常对照组[0.00 (0.00, 0.00)分,0.00 (0.00, 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6,P>0.05;Z=1.10,P>0.05).3组比较右侧黑质与双侧小脑功能连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右小脑=12.975,F左小脑=6.144,均P<0.05),RBD组较帕金森病组右侧黑质与左、右小脑功能连接增强显著(t=-4.602、-5.080,均P<0.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BD组和帕金森病组均出现右侧黑质与左前额区功能连接下降(t=-4.899、-3.500,均P<0.005),但RBD组和帕金森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5,P>0.05).结论 RBD患者存在黑质与运动脑区功能连接异常,为RBD是帕金森病的临床前期提供了影像证据.

  • 特发性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调控区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

    作者:白莹莹;李中林;王升辉;李永丽;尤阳;秦玉龙;张红菊;张杰文

    目的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特发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患者快速眼球运动期(REM)睡眠调控核心区进行全脑功能连接,探讨iRBD患者上述脑区是否存在功能连接异常.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纳入2014-2017年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iRBD患者20例(iRBD组)、正常对照者21名,采用Hoehn-Yahr分期量表和认知量表对受试者进行运动认知功能评估,并对两组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iRBD组Hoehn-Yahr分期[0(0,0)期]与正常对照组[0(0,0)期,Z=-1.820,P=0.06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 N1[(3.80±1.67)分]、AVLT N2[(5.10±1.77)分]、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DMT,22.00(20.25,26.00)分]、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ROCFT) [33.00(31.25,34.00)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95±1.28)分,t=2.482,P=0.017;(6.43±1.16)分,t=2.848,P=0.007;33.00(29.50,35.50)分,Z=-3.792,P=0.000;35.00 (33.00,36.00)分,Z=-2.351,P=0.01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线测验1 [86.5(70.0,100.0)分]、连线测验2[197.0(180.5,211.5)分]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66.0(49.0,91.5)分,Z=-2.373,P=0.018;112.0(99.5,173.0)分,Z=-3.105,P =0.0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RBD组右侧蓝斑下核与双侧扣带回(t=-4.173)、双侧额叶[t=-2.965(左侧)、-3.662(右侧)]功能连接减弱;左侧蓝斑下核与全脑功能连接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vlPAG)与左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功能连接增强(t =3.930),与右侧额叶功能连接增强(t=4.141).结论 iRBD的睡眠调控核心区域与扣带回、额顶叶皮质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可能引起iRBD患者出现认知及运动功能障碍.

  • 帕金森病合并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的客观睡眠结构及认知功能

    作者:沈赟;毛成洁;熊康平;龚艳;韩菲;胡伟东;黄隽英;刘春风

    目的 评价帕金森病合并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患者的睡眠结构及认知功能,并探讨其睡眠结构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以在我院睡眠中心进行睡眠监测的39例帕金森病合并RBD患者作为病例组,并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1例原发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患者及37例不合并RBD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整夜睡眠监测以定量睡眠相关参数,并且于监测当天使用蒙特利尔(MoCA)评估量表评估其认知功能.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量表得分与睡眠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帕金森病合并RBD患者的睡眠效率(60.9%±16.9%)、总睡眠时间[(329.7±96.5)min]、非快速眼动睡眠2期时间[(127.6±67.6) min]及快速眼动睡眠期时间[(45.3 ±33.2) min]较iRBD组的相应值[77.8%±16.9%以及(397.1 ±88.9)、(188.0±94.7)、(70.6 ±25.9) min]比较明显减少(均P<0.05),较不合并RBD的PD组的相应值[61.3%±21.7%以及(324.9 ±134.6)、(132.6 ±65.6)、(47.1±31.9)min]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睡眠潜伏期、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潜伏期、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1期,慢波睡眠比例、氧减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帕金森病合并RBD患者认知功能差,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得分[(3.8±1.1)分]较iRBD组[(4.4±0.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6,P<0.05).(3)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帕金森病合并RBD患者的RBD病程、睡眠效率和非快速眼动睡眠2期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得分有相关性.结论 帕金森病合并RBD患者的睡眠效率、总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2期及快速眼动睡眠期时间和认知功能均明显下降,认知功能的改变与睡眠结构的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 血浆巨噬细胞炎性蛋白与早期帕金森病的相关性

    作者:蒋倩雯;马建芳;陈生弟

    目的 检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炎性蛋白lα(MIP-1α)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的水平,并探讨其与帕金森病运动、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8日至9月30日就诊于我院的59例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Hoehn-Yahr分级1.0 ~2.5级)以及54名同期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血浆中MIP-1α和MIP-1β的浓度,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和Hoehn-Yahr分级在“开”期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30问卷评估整体非运动功能损害;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损害;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评估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症状;用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问卷评估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并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MIP-1 α和MIP-1β的浓度与各量表评价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对照之间MIP-1 α及MIP-1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IP-lα与帕金森病的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r=-0.520,P=0.027)、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症状(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问卷,r=-0.537,P=0.039)呈负相关.结论 早期帕金森病中MIP-1α可能与抑郁及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相关.

  •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嗅觉功能的研究

    作者:张金玲;刘钢;杭伟;杨相利;刘吉祥

    目的 研究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嗅球体积、嗅沟深度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测试组)及无睡眠行为障碍的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各50例,所有受试者均行多道睡眠图(polysomography,PSG)检查;应用T&T嗅觉测试法行嗅觉功能主观检查;并行MRI检查测量嗅球体积及嗅沟深度.以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测试组T&T嗅觉识别阈分数为(3.1±0.5)分,对照组为(0.6±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913,P<O.05),测试组男女嗅觉识别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5,P>O.05).测试组左右两侧嗅球体积[分别为(33.75 ±4.11)、(34.57 ±4.21) mm3]及平均嗅球体积[(33.94 ±4.15)mm3]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分别为(51.68 ±7.71)、(52.31 ±7.77)、(51.94 ±7.74)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13、8.889、8.923,P值均<0.01).测试组与对照组左右两侧嗅沟深度及平均嗅沟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23、0.897、0.904,P值均>0.05).测试组嗅觉识别阈与嗅球体积呈负相关趋势(r=-0.61,P<0.05),与嗅沟深度无关(r=-0.24,P>0.05).结论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嗅球体积减小,嗅沟深度不变;嗅觉功能与嗅球体积具有相关性,与嗅沟深度无关.

  • 帕金森病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神经功能影像研究进展

    作者:王雨婵;承欧梅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但同时合并许多非运动症状.研究发现约30%~60%的PD患者合并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RBD不仅影响PD患者的睡眠品质,同时还易造成其自身及床伴受伤,增加认知受损的风险.但PD合并RBD(PDR)的机制却不清楚.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寻求建立神经影像学标志物来检测PDR中大脑的变化,有望为该病早期诊断、疾病监测及明确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 阿尔茨海默病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三例

    作者:邢建丽;吴智平;张熙;王鲁宁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患者的睡眠特点,以及临床和电生理学特征.方法 3例临床诊断明确的阿尔茨海默病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患者接受多导睡眠图监测,记录其脑电图、眼动图、心电图、肌电图、打鼾、鼻气流量、胸式和腹式呼吸动度及血氧饱和度等睡眠相关电生理活动,计算下颏和下肢肌电活动增多时间占快速眼动期的比例;并记录快速眼动期异常肢体活动.结果 3例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时问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增加(29.37%~33.17%),下颏和下肢肌电活动增多,其时问分别占快速眼动期的7.19%~14.76%和0.11%~6.36%.2例患者异常肢体活动增多.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可能与快速眼动调节通路损害有关.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