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相关分析

    作者:叶杨;高晓梅;杨南萍

    类风湿关节炎(RA )是一种累及多关节、甚至内脏器官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率为0.5%~1%[1]。在过去对R A的研究中,临床表现和类风湿因子(RF )始终是诊断 RA必不可少的条件,但随着对RA和RF研究的深入,发现RF虽然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2],且相当部分 RA 临床表现不典型,给广大风湿科医师诊断带来了不小麻烦。因此,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联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不仅提出了RA新的诊断标准,并要求重视抗环瓜氨酸肽蛋白抗体(A C‐PA )在RA 诊断中的作用[3]。作为 ACPA 的典型代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 C V )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RA诊断中(尤其早期RA )特异性相当[4],但前者敏感性更高,与 RF相当。可能原因是 CCP 为人工合成,其相对分子质量比MCV小20倍,仅有1~2个抗原决定簇,而MCV具有45个可被瓜氨酸化的潜在抗原凹位。不仅如此,已有研究显示RF、抗CCP抗体与 RA 病情活动性指标DAS28[5][根据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 R )、患者自我症状等评分评价RA活动性的有效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6],但很少有研究显示MCV与RA活跃性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 M C V 与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关系的研究,探讨MCV 在 RA活跃性中的作用,为广大专科医师判断RA活跃性方面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

  • 清肠温中方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丽娟;王允亮;史瑞;魏仕兵;杨美娟;李军祥

    目的 研究清肠温中方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的作用.方法 以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大鼠急性结肠炎,造模成功后连续以清肠温中方高、中、低剂量混悬液及柳氮磺吡啶(salazosulfapyridine,SASP)混悬液灌胃治疗10天,取结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ic mucosa damage index,CMDI)和结肠组织病理学(histological score,HS)评价.结果 药物干预10天后,模型组DAI、CMDI、HS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SASP组DAI及CMDI均较模型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清肠温中方各剂量组DAI、CMDI、HS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清肠温中方高、中剂量组炎细胞侵润的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清肠温中方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结肠炎大鼠肠黏膜有保护作用,且能有效改善结肠组织炎细胞侵润.

  • 珍珠烫伤膏干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作者:董远;来要良;马致洁;刘永;赵奎君

    目的:探讨珍珠烫伤膏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肠道炎性反应的疗效.方法:采用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Mesalazine,Mes)组和珍珠烫伤膏(Pearl Scald Ointment,Pso)低(Pso1)、高剂量组(Pso2),每组10只.给药10 d,观察并分析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病理评分及炎性反应因子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珍珠烫伤膏各剂量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结肠病变评分、HE染色病变评分及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由UC引起的体质量及结肠长度缩短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珍珠烫伤膏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地改善作用,提示其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清肠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1β及IL-6的影响

    作者:周天羽;周博;王俊江;刘明欣;周学文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清肠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一般生理状态、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产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清肠组、香连组、5-ASA组,分组饲养12d后,进行DAI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的含量.结果:清肠组治疗后DAI评分第4天、第8天、第12天分别为1.75±0.59,0.83±0.31,0.59±0.30,为逐渐降低趋势;大鼠血清中IL-1β与IL-6水平显著下降,分别达到(12.51±0.63) ng/L,(53.72±4.46) ng/L,清肠组与5-ASA组、香连组、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肠愈疡汤可以显著改善清肠组大鼠症状,能够下调大鼠血清中IL-1β、IL-6的水平,减轻大鼠结肠组织的炎症反应,而起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辨证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国琳;李天一;韩咏梅;范永升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辨证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79例SLE患者经中医辨证为热毒炽盛证、风湿热痹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分别观察各证型患者SLEDAI积分、抗核抗体滴度、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同时研究SLEDAI积分与抗核抗体、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相关性.结果:热毒炽盛证患者SLEDAI积分、抗核抗体滴度、血沉、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明显高于其他4种证型患者(P<0.05),补体低于其他4种证型患者(P<0.05);所有患者SLEDAI积分与抗核抗体滴度、血沉成正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活动期中医辨证以热毒炽盛证、风湿热痹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为主,稳定期以肝肾阴虚证为主,抗核抗体滴度、血沉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可以指导临床辨证用药.

  • 健脾祛浊解毒法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愈合的影响

    作者:朱叶珊;费亚军;费璇;郑皓;刘润华;董雪莲;吉梅;张艳君

    目的 观察健脾祛浊解毒法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内镜下黏膜愈合的效果,并对该方法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每日3次)治疗8周,其中观察组加予健脾祛浊解毒中药口服.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疾病活动指数(DAI)及内镜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疾病活动度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黏膜缓解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祛浊解毒法联合美沙拉嗪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结肠黏膜愈合,本研究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有效方法.

  • 参白合剂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作者:赵党生;晋梅;张磊;李琳;王凤仪;华强

    目的 观察参白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参白合剂高剂量组(参高组)、参白合剂低剂量组(参低组)5组,每组10只.造模各组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溶液,连续10d.第11日始各组灌肠干预治疗,其中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10 g,SASP组给予0.025 g/mL SASP混悬液,参高组、参低组分别给予23.5、11.75 g/mL参白合剂混悬液,连续10 d.在第1、10、20日对小鼠进行DAI 评分.第21 日采用眼球取血法取血约2 mL,ELISA 法检测SOD 和MDA 含量.结果 DAI评分显示:造模第10日,各造模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20 日,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SOD浓度低于空白组(P<0.05),MDA浓度高于空白组(P<0.05);SASP组、参高组、参低组SOD浓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MDA 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SASP 组与参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参白合剂通过提高SOD含量、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生成,从而干预UC的病理过程.

  • 壳寡糖抑制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的研究

    作者:李建敏;吴敏娜;安云英;钟根深

    目的 观察壳寡糖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CAC)的防治效果和对肠道细菌的影响. 方法 32只8~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CK,正常饮食)、壳寡糖对照组(COS,每日灌胃壳寡糖300 mg/kg)、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模型组(CAC,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和壳寡糖治疗组(CAC+COS,每日灌胃壳寡糖300 mg/kg的CAC处理组),每组8只.每周称量小鼠体重并测定疾病活动指数(DAI),造模结束时(第10周末)取小鼠结肠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和结肠上皮细胞因子COX 2、IL 1β、IL-6、IL-10和TNF-α丰度的RT qPCR检测,以及小鼠粪便中总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具核梭杆菌、丁酸盐产生菌丰度的Real time PCR检测,评估壳寡糖对CAC的防治效果和对肠道细菌的影响. 结果 CAC+ COS组小鼠成瘤率从CAC组的100%下降至71.4%,且小鼠体重下降得到明显改善,实验结束时CAC组小鼠体重为(22.14±1.18)g,CAC+ COS组为(24.84±0.6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组小鼠出现肛门脱垂,CAC+COS组小鼠术出现明显脱肛.CK和COS组小鼠DAI为0;CAC和CCAC +COS组小鼠在实验第1周即出现腹泻等疾病活动特征,但从第4周开始,CAC+COS组小鼠DAI显著降低至实验结束时分别为1.57±0.23和2.67±0.47,与C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组小鼠结肠上皮细胞因子COX-2、IL-1β、IL-6、IL-10和TNF-α mRNA较CK和COS组均显著升高,壳寡糖的应用可显著下调上述5种因子的丰度(P<0.05),△△CT值CAC+COS组分别为3.57±0.90、5.25±0.82、1.26±0.64、1.32±0.25和1.50±0.25,CAC组分别为5.56±0.94,7.99±0.94,3.53±0.48,3.63±0.30和2.78±0.40.CAC组小鼠肠道的肠球菌和具核梭杆菌较CK组显著增加(Lg值分别为3.52±0.18 vs.0.97±0.22,2.06±0.07 vs.1.21±0.06),丁酸产生菌较CK组显著减少(Lg值为1.00±0.21 vs.2.85±0.09)(P<0.05);而壳寡糖治疗后的CAC+COS组中肠球菌和具核梭杆菌丰度均较CAC组小鼠显著降低(Lg值分别为1.16±0.15 vs.3.52±0.18,1.69±0.20 vs.2.06±0.07),丁酸盐产生菌显著增加(Lg值为2.11±0.22 vs.1.00±0.21). 结论 壳寡糖可通过显著降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成瘤率和改变结肠上皮细胞因子丰度控制小鼠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且壳寡糖可显著增加肠道总细菌和丁酸盐产生菌丰度,降低肠球菌和具核梭杆菌的丰度,是预防和治疗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的潜在有效药物.

  • EB病毒近期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张小立;冯修高;徐向进;张胜利;林桂英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 EB 病毒衣壳抗体(EBV-VCA-IgG、IgA)滴度及病毒DNA载量,探讨SLE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及病毒再发感染后的激活对SLE总体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SLE患者、118例非SLE的风湿患者、33例正常对照组血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EB病毒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测EBV-DNA载量。运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病毒抗体或DNA阳性率差别,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病毒抗体滴度、红细胞沉降率、SLE疾病活动度(SLEDAI)等,Spearman相关分析病毒抗体滴度或DNA载量与SLEDAI的关联性。结果(1)抗体阳性率:SLE组EBV-IgA阳性率显著高于非SLE组及正常对照组(57.5%vs.16.96%,χ2=37.054,P<0.000;57.5%vs.15.15%,χ2=16.92,P<0.000),并与SLE的发病有显著的相关性(r=7.57,P<0.05),但IgG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别。抗体滴度:SLE组EBV-IgA及IgG滴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BV-IgA:1.11(2.268) vs.0.495(0.856),Z=-2.836,P=0.005;EBV-IgG:5.391(6.038)vs.4.121(5.231),Z=-2.49,P=0.013];(2) SLE组EBV-IgA及IgG滴度与对应的SLEDAI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EBV-IgA:r=0.164,P=0.195;EBV-IgG:r=-0.09,P=0.576)。也未发现EBV-IgA阳性患者在皮疹、关节炎、肝损害、SLEDAI、低补体血症等方面与阴性患者的差别,但红细胞沉降率却明显高于阴性患者[47(82.75)mm/1 h vs.26.5(46.25)mm/1 h, Z=-3.028,P=0.002];(3)80例SLE患者中有42例随访了IgA表型变化,但未发现表型变化对SLEDAI未见明显差异的影响。(4)SLE患者EBV-DNA阳性率也显著高于非SLE风湿病组(27.5% vs.12.8%,χ2=6.712,P<0.05),SLE患者EB病毒DNA载量异常与正常者的SLEDA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2) vs.13(20.25),Z=-0.573,P=0.567],并且异常DNA载量值与对应的SLEDAI之间也未见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EBV抗体及DNA的高表达,提示EB病毒与SLE密切相关,但是近期感染或再发感染的激活(EBV-IgA或DNA)未影响到SLE总体的疾病活动度变化。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5水平分析

    作者:杨旭燕;许东航;吕庆华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脊柱和骶髂关节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发僵、活动受限、外周关节炎或关节外症状.但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近研究发现,AS发病机制可能与炎细胞因子产生有关[1].由于白细胞介素(IL)-15和IL-2共用IL-2βγ链,并具有其类似的生物学特征,使IL-15 受体表达在活化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巨噬细胞时,能与IL-15有高度亲和性结合,促进炎症细胞分泌细胞因子[2,3].但是,IL-15是否与AS患者的发病机制有关,目前尚无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测定AS患者血清和关节液IL-15水平,分析其与AS的疾病活动指数(BASDAI)[4]、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TNF-α等活动参数的相关性,以了解IL-15在AS疾病中的作用.

  • P选择素和 ICAM-1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作者:陈维雄;陈金联;达炜;陈尼维;朱金水

    目的:探讨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单抗)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治疗机制.方法: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上观察了黏附分子P选择素和ICAM-1的变化,并用P选择素单抗对其进行阻断治疗.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以直肠和远端结肠明显),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及隐窝脓肿形成;P选择素单抗处理鼠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病理学评分明显改善.ELISA法测定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时血浆P选择素和血清ICAM-1水平显著升高,而经P选择素单抗处理的小鼠P选择素未见升高.结论:P选择素和ICAM-1与渍疡性结肠炎密切相关,P选择素单抗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

  • 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反应及直肠肛门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方卫兵;蔡清风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患者炎症反应及直肠肛门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02/2017-09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台州医院接诊的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42例患者美沙拉嗪治疗,给予研究组42例患者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连续治疗2 mo后,比较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l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sIL-2R)]、病变活动性积分、临床疗效、直肠肛门动力学.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IL-10水平分别为68.87 pg/mL±5.12 pg/mL、59.26 pg/mL±10.28 pg/mL,IL-18分别为86.25 pg/mL±42.86 pg/mL、212.26 pg/mL±56.42 pg/mL,TNF-α分别为21.08 ng/mL±3.71ng/mL、23.62 ng/mL±3.84 ng/mL,sIL-2R水平分别为215.75 U/mL±80.71 U/mL、544.72 U/mL±210.56 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变活动性积分为(2.07分±1.52分)低于对照组(3.14分±2.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40/42)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直肠疼痛阀值、直肠顺应性、直肠排便阀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病变活动性,促进直肠肛门动力学恢复.

  • 特级初榨橄榄油可减轻小鼠结肠炎

    作者:吕萃婷

    【据《J Nutr Biochem》2013年1月报道】题:饮食中补充橄榄油多酚减轻由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慢性结肠炎(作者Sánchez-Fidalgo S等)
      在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上,西班牙塞尔维亚大学药学院的研究者评估了饮食中的橄榄油多酚的保护作用。研究者将六周龄小鼠随机分四组:标准饮食(SD)、特级初榨橄榄油(EVOO)饮食、橄榄多酚提取物(PE 850ppm)的标准饮食(PE+SD)以及EVOO+PE饮食。30 d后,让小鼠饮用含有3%葡聚糖硫酸钠(DSS)的饮用水3周,诱导产生慢性结肠炎,用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加以评价。研究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和实时定量PCR分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水平来评价细胞增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中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环氧合酶(COX)-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lκBα抑制物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

  • 不同亚型的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晓梅;李静;张晓盈;金月波;余迪;孙晓麟;武丽君;何菁;栗占国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T follicular helper,Tfh)淋巴细胞亚型以及效应型滤泡辅助性T(T follicular helper effector memory,Tfhem)细胞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作为活动性RA患者血液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1例RA患者和32例健康受试者的外周血中Tfh(CD3+ CD4+ CXCR5+ CD45RA-)细胞亚型Tfh1(CXCR3+ CCR6-Tfh)、Tfh2(CXCR3-CCR6-Tfh)、Tfh17(CXCR3-CCR6+Tfh)和Tmem(CD4+ CXCR5+ CCR7lowpD-1high)的水平.收集入组R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上述细胞亚型表达水平与RA疾病活动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ELISA)检测相关血清细胞因子.结果:RA患者外周血中Tmem细胞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8%±5.7%vs.8.7%±2.0%,P =0.001).Tfhem细胞表达水平与RA患者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joints,DAS28)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存在显著相关性(r(DAs28)=0.205,r(ESR)=0.141,P<0.05),与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抗核周因子(anti-perinuclear factor,APF)及IgM型类风湿因子(immunoglobulin M-rheumatoid factors,IgM-RF)、IgA、IgM及IgG等临床指标则无明显相关性.Tfh2表达水平在RA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002%±0.408% vs.1.730%±0.160%,P=0.013).Tfh2-high组RA患者的IgA[(3.045 ±0.261) g/L vs.(3.963 ±0.815) g/L,P=0.172]、IgG[(13.800±0.862) g/L vs.(16.980±0.224)g/L,P=0.161]和IgM[(1.135 ±0.083) g/Lvs.(1.731±0.380) g/L,P=0.140]高于Tfh2-low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fh低表达组相比,Tfh2高表达组血清中IL4[(2.322±0.214) ng/L vs.(3.994±0.751)ng/L,P=0.056]和IL-10[(1.898 ±0.105) ng/Lvs.(3.125 ±0.880) ng/L,P=0.140]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hem细胞的表达与RA患者病情活动有关,可能在RA的发病过程中有预警作用,并可能成为将来治疗RA的靶细胞;Tfh2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RA患者中明显增加,可能参与了RA的发生和发展.

  • 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与寻常型银屑病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麦莉莉;罗晓苑;何海春;郑利雄

    目的 分析氧化应激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α与寻常型银屑病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4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根据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分为轻中度组(29例)、重度组(17例),另选取30例正常人群作对照研究(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TNF-α、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结果 轻中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T-AOC、SOD、GSH-Px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CA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重度组血清T-AOC、SOD、GSH-Px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组,血清CAT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P<0.05);轻中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TNF-α、OPN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重度组患者血清TNF-α、OPN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P<0.05);PASI分级与T-AOC、SOD、GSH-Px成负相关(P<0.05);与CAT、TNF-α、OPN成正相关(P<0.05).结论 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炎性反应与寻常型银屑病疾病活动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T-AOC、SOD、CAT、GSH-Px、TNF-α、OPN可作为评估寻常银屑病疾病严重程度与预防的参考指标.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冯振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和黄连素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症状分级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毒副作用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单项症状积分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AI评分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甲氨蝶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叶丽杰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MTX)联合激素、羟氯喹治疗轻、中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0.5~1.0mg/(kg?d)及羟氯喹治疗;试验组给予口服MTX片剂每周1次7.5~15mg联合糖皮质激素和羟氯喹(用法同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LEDA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补体C3、血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补体C3回升、血沉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激素累积剂量和日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激素减量过程中较难减量,更易复发,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较多,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治疗SLE有效,加用MTX可减少激素用量,起到“激素助减剂”的作用,防止长期使用偏大量激素引起相关不良反应,为SLE患者治疗提供一个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 免疫球蛋白联合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姝玉;包瑾芳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收治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吗替麦考酚酯胶囊,起始剂量为3粒/次,2次/d;3个月后为2粒/次,2次/d;6个月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用量为2~3粒/d,同时不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 4)0.4 g/kg,1次/d,连续使用3 d,每月重复1次。两组治疗时间为6~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IgG、血肌酐(Scr)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ANA阳性例数、A-dsDNA阳性例数、贫血例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IgG、Scr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IgG、Scr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NA阳性例数、A-dsDNA阳性例数、贫血例数均显著减少,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NA阳性例数、A-dsDNA阳性例数、贫血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5%、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固肠止泻丸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柳莹芳

    目的:观察固肠止泻丸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鄂州市中医医院消化科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饭前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3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固肠止泻丸,4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疾病活动指数(DAI)、治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4.29%、9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镜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0.0%、9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AI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DAI评分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5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肠止泻丸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愈时间短,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固肠胶囊治疗动物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陈芙蓉;刘彤;商丹丹;江永萍;姜溪;只德广;岳南

    目的:观察固肠胶囊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模型,观察固肠胶囊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结果固肠胶囊能明显降低复合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指数(CI)和疾病活动指数(DAI)、明显降低结肠IL-6、IL-8水平,明显减轻结肠黏膜病变;明显减少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溃疡面积和溃疡个数,明显减轻结肠黏膜病变,明显降低棉球肉芽的质量,对大鼠足肿、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固肠胶囊通过降低结肠IL-6、IL-8水平,减轻慢性炎症,以达到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5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