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发伤135例急诊救治分析

    作者:范志英;王健

    目的 探讨多发伤急诊救治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以来135例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35例患者抢救成功107例,抢救成功率为79.3%;28例死亡,病死率20.7%.结论 早期迅速诊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措施,急诊抢救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一体化模式缩短了多发伤患者救治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 多发伤急救的护理

    作者:崔艳慧;王晗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多发外伤也增多.根据Dorland医学字典的定义[1],凡多于一个机体系统的损伤称之为多发外伤.张嵘等人解释多发外伤是指在同一机械外力作用下,人体相继或同时遭遇两处以上解剖部位的严重损伤,伤情重,失血量大,多危及病人的生命[2].多发伤中以交通事故及意外坠落常见,其发生率占全部创伤的1%~8%[3].

  • 多发伤急救的护理

    作者:崔艳慧;王晗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多发外伤也增多.根据Dorland医学字典的定义[1],凡多于一个机体系统的损伤称之为多发外伤.张嵘等人解释多发外伤是指在同一机械外力作用下,人体相继或同时遭遇两处以上解剖部位的严重损伤,伤情重,失血量大,多危及病人的生命[2].多发伤中以交通事故及意外坠落常见,其发生率占全部创伤的1%~8%[3].

  • 新型吸痰法在多发伤并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沈云波;胡善友;王飞;吴晓;孙岚;李华;吴忠娟;钱萍芝

    目的 探讨新型吸痰法在多发伤并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ICU机械通气的多发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给予新型吸痰法)和对照组(给予传统吸痰法),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吸痰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次数.结果 与吸痰前相比,吸痰后对照组的SpO2、心率、呼吸频率及实验组的SpO2、呼吸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前后的SpO2、心率、呼吸频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呼吸机期间,两组患者吸痰次数及常见吸痰并发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机械通气的多发伤患者,相对于传统吸痰法,新型吸痰法能达到同样的吸痰效果,且吸痰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并能减少住院期间的吸痰次数.

  • 蛋白C通路的活化对多发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

    作者:彭媛;王永芳;王晓艳;刘龙

    目的 探讨蛋白C(PC)通路活化与并发休克的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紊乱的相互关系,并探讨PC通路的活化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多发伤患者,于入院后1h内取静脉血10 mL和4 mL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活化蛋白C(APC)、蛋白C(PC)的血浆水平,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ihromboplastin time,APTT),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收集其临床资料.所选患者根据其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ISS)及乳酸值,分为4组:ISS<15和乳酸<2.0组;ISS<15、乳酸>2.0组;ISS>15、乳酸<2.0组;ISS>15、乳酸>2.0组.根据APC测定值分为APC低值组、中值组及高值组.应用logistic相关曲线分析APC/PC与临床预后(包括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和VAP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并发休克的严重创伤组(ISS>15、乳酸>2.0)其PT、APTT显著长于无休克的轻伤组(ISS<15和乳酸<2.0)(P<0.01),其APC值显著较高(P<0.01),PC值下海组较低(P<0.01).APC/PC比值高者其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更长,VAP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更高,预后更差.结论 早期合并休克的严重多发伤患者更易并发凝血功能紊乱及PC通路活化,其凝血功能紊乱是由PC通路活化诱导.PC通路活化的多发伤患者后期更易并发HAP,预后更差.

  • 短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孙楠;翟磊;石理华;李辉

    目的 观察短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灾难后多发伤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符合灾难后多发伤及MOD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30 例患者采用24h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hemodiafiltration,CVVH)治疗,即每日单次治疗时间24h;B组28例患者采用短时CVVH治疗,即每日单次治疗时间8小时.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的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10日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a(TNF-a)、高敏C反应蛋白(H-CRP)、白细胞介素(IL-1)、白细胞介素(IL-6)、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结果 在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BUN、SCr均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但A组患者下降的幅度大于B组(P<0.05).TNF-a、CRP、IL-1、IL-6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时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式在改善肾功能基础上,与24hCVVH同等程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可以提高血液净化设备的利用率,更适用于重大灾害后多发伤所致MODS的救治.

  • 纤维支气管镜在严重多发伤并发呼吸衰竭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卢中秋;邱俏檬;吴斌;李景荣;李玉苹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严重多发伤患者并发呼吸衰竭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对33例急诊创伤(肺挫伤,多发肋骨骨折伴肺塌陷或连枷胸,血胸接受闭合胸腔引流,严重颅脑外伤,颈椎外伤伴高位截瘫,气管外伤,多发股骨和肋骨骨折等)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气道管理等.结果 对12例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进行经鼻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5例经口插管10天内改经鼻插管.对22例肺部感染或合并叶、段肺不张、肺实变患者进行纤支镜下吸痰,其中对15例严重脑外伤、严重肺挫伤伴多发肋骨骨折、颈椎外伤高位截瘫等并发肺不张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及氧分压明显升高;对15例患者复查胸部CT或床旁胸片,肺均基本复张.26例患者好转出院,住院时间在18~180天.7例死亡或家属放弃治疗.结论 纤支镜能及时经鼻气管插管而保证气道通畅,清除气道分泌物及异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在严重多发伤并呼吸衰竭的急救中有重要作用.

  • AIS-ISS和GCS评分预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预后比较研究

    作者:汤可;周敬安;赵亚群;周青;刘策

    目的 比较评估AIS-ISS创伤评分和GCS评分对于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AIS-ISS创伤评分和GCS评分,统计住院死亡病例,远期预后情况通过出院后随访1年时的GOS评分评定.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两种评分与预后关系的相关系数,Kappa指数评估预测结果的一致性,绘制ROC曲线进行评分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结果 AIS-ISS评分与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34和0.469;GCS评分与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和-0.665.在预测住院死亡中,AIS-ISS评分和GCS评分的敏感性分别为66.07%和47.79%,特异性分别为71.24%和91.30%,一致率分别为69.82%和57.59%,Kappa值分别为0.330和0.24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和0.740;在预测远期预后中,AIS-ISS评分和GCS评分的敏感性分别为91.22%和57.14%,特异性分别为67.52%和98.84%,一致率分别为71.60%和67.98%,Kappa值分别为0.371和0.40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3和0.879;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在预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方面,AIS-ISS评分和GCS评分各具优势,互为补充.

  • 急救绿色通道在基层医院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作者:刘红丽;黄德才;关山越;陈小武;杨少连;谢军;汪兴玲;邓庆中;林罗此;韩东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急诊科如何应用急救绿色通道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快速、高效救治.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急救绿色通道建立后126例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与2008年10 月~2009年12月未建立绿色通道前救治的75例效果作比较.结果 急救绿色通道建立后患者死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救处置时间,从急诊到影像科检查完毕时间,会诊时间,患者入急诊科至达手术室交接班的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执行绿色通道前后患者满意度、临床科室对急诊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结论 基层医院通过加强规范急诊绿色通道内涵建设及高质量执行绿色通道制度后,明显提高多发伤急救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加强规范急诊绿色通道内涵建设及高质量执行绿色通道制度的做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262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治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张呈祥;王映珍;吴爱军;王世文;王立萍;陈凤兰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 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救治的262例严重多发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平均23.5±6.2.急诊手术164例次,其中84例在1次麻醉下分组同台完成了2个以上部位的手术.重症监护病房(ICU)平均住院(23.8±5.2)d.临床治愈205例(78.2%),致残39例(14.9%),死亡18例(6.9%).结论 对严重创伤患者,在复苏同时应尽快采用简单省时的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主动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DCO)策略,可提高严重创伤的抢救成功率.

  • 环太军演-2016医院船海上救援演练中多发伤的急救配合与护理

    作者:李雪;秦臻臻;段荣荣

    目的 对医院船参加海上救援演练中严重多发伤伤员的急救配合与护理进行总结,更好的提高救援时伤员的生命存活率.方法 对2016环太军演医院船10次海上救援演练进行回顾分析,对比演练时的严重多发伤伤员的急救配合及护理效果.结果 不断总结改进,及时采取科学、有效、规范的急救配合与护理措施,不但为伤员急诊手术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而且有利于后期治疗和预后.结论 多发伤伤员病情严重,病况复杂,有效配合急救,科学进行护理,是减少伤员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此,医院船海上救援严重多发伤伤员时需要更加规范化的急救配合,科学、有效的医疗及护理预案.

  • 群体性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要点

    作者:谭庆强;吴国兰;杨荣华;朱雄;王平平

    探讨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治疗要点,以期提高群体性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笔者认为:群体性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要提前到事故现场;整合救治思路:检查、治疗同步进行;遵守抢救程序但要重点突出灵活使用;灵活运用创伤救治的“损伤控制手术”;加强重症监护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加强心理疏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院外院内联合干预对救治多发伤患者的疗效评价

    作者:周卜邻;蒋辰芳;彭发吉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其中至少一处可能危及生命.多发伤的伤情既复杂又严重,病死率高[1],其特点是发生突然、时间急、伤情复杂等特点极易出现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增加其病死率.院外院内实施联合干预可以提高对多发伤抢救成功率.本文通过院外院内实施联合干预救治多发伤患者,探讨院外院内联合干预对多发伤患者诊治效果评价.

  • 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急诊一体化临床救治分析

    作者:邱兆磊;王振杰;纪忠;郑传明;程峰;李磊;窦贺贺

    目的:探讨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急诊一体化救治的临床效果,提高救治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腹部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严重度评分(SS)平均为(21.6±4.1)分,急诊室滞留时间平均为(1.0±0.4)h。实施手术者平均为(3.5±0.3)h。住院时间平均(18.5±1.6)d。手术治疗51例,非手术治疗17例,治愈率92.6%,死亡率7.4%。结论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尽快明确诊断和把握手术指征、尽早实施确定性手术,积极实施损伤控制性策略对提高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 特大突发性群体多发伤的院内急救——附北京密云灯展踩踏事件医疗救援分析

    作者:相久大;王森林;袁彦山;任向宏

    由于突发性群体多发伤具有突发性(事前没有任何征兆)和不可预知性(造成的原因及伤害的程度无法预测),这些都给医疗准备工作和救治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 交通事故致颌面部损伤93例临床分析

    作者:高孟飞;张立波;林群久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达,交通事故已随之增多,颌面部为人体突出部位,容易遭到外力袭击而造成损伤.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特殊性,口腔、鼻腔分别是消化道、呼吸道的开口部位,一旦发生损伤,伤情较复杂.严重的颌面部损伤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多种合并症存在,有些合并伤可导致一些重要器官损伤,如果延误诊断或处理不当,易造成生命危险和遗留面部畸形及机能障碍.现选取慈溪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因交通肇事住院治疗的93例病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作者:叶丹茹;陈娟;章舒舒;王安兰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 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严重损伤.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后出现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 .开放性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应用中早且为广泛[2],是治疗、解决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对急诊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留置气管切开套管的原则是早期切开, 早期拔除.

  • 多发伤院外急救护理探讨

    作者:霍军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发伤的伤情既复杂又严重,死亡率高[1],后期可发生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2].因此对多发伤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外急救和正确转送,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大意义.

  • 损伤控制骨科的理念及其在临床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爱国;金鸿宾;王志彬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及机动车辆的普及,超高层建筑的增多,使得交通意外、企业安全性事故及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发生有增无减,并且致伤因子的高能量,使得多发伤多发严重骨折的比例显著增加.

  • 雅安地震骨科伤员伤害调查与分析

    作者:唐烽明;樊毫军;侯世科;李子龙;丁辉;刘子泉;董文龙

    目的 研究分析此次四川雅安7.0级特大地震后,本救援队就诊、巡诊骨科患者共1832例的受伤情况与受伤特点,以利于再次遇到同类情况提前预案.方法 对此次雅安地震中损伤的骨科伤员进行分类分析,按就诊时间,如早期后送和中后期巡诊,将骨科伤员分为三组.同时根据患者有无骨折、是否为开放性、有无多发伤和复合伤等等,进行创伤评分分析.结合地震情景,分析处置方案及利与弊.结果 骨科伤者中,就诊的骨折患者较多,但软组织及运动损伤或隐性损伤则更多.早期搜救后送患者中,骨折多,且普遍较重,均为严重暴力,伤情复杂,若处理不当,预后较差,易遗留残疾.后期巡诊或再来就诊患者则以运动损伤、韧带损伤、隐性损伤等闭合性为主,不危及生命,及时处理,预后较好.结论 应根据受伤时间,受伤地点,受伤环境,分别制定不同方案及预案,准确判断,及时采用急诊或择期方案施治.

2049 条记录 7/103 页 « 12...45678910...10210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