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与脏器功能不全的相关性

    作者:费军;余洪俊;梁华平;黄显凯;蒋耀光

    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伤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创伤严重度ISS及危重程度APACHEⅡ评分和脏器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26例多发伤患者伤后24 h内的PCT水平,同时评定ISS、APACHEⅡ分值及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和死亡率.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PCT水平变化及其与脏器功能不全和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1)以ISS≤16为分组界限,多发伤患者两组之间PCT值比较,Z=-2.129,P=0.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以APACHEⅡ≤20为分组界限,多发伤患者两组之间PCT值比较,Z=-2.117,P=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以是否发生脏器功能不全为分组标准,两组之间PCT值比较,Z=-3.089,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以死亡或存活为分组标准,两组之间PCT值比较,Z=-1.307,P=0.1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创伤后24 h内的PCT水平与ISS评分、死亡或存活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PACHEⅡ评分相关(P=0.033),与OD相关(P=0.001).(6)是否发生脏器功能不全,两组之间PC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2,P<0.01);当PCT≥10 ng/ml时,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增加(χ2=12.831,P<0.01).结论 伤后24 h内的PCT水平与APACHEⅡ、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密切相关,当PCT≥10 ng/ml时,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增加.

  • 多发伤患者早期血浆血管生成素2水平变化与内皮损伤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翁海滨;李森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早期血浆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的水平变化与血管内皮损伤和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为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入聊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多发伤患者59例,纳入标准:创伤至入院时间在1 h以内;年龄大于18周岁;既往身体健康,排除有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严重颅脑损伤(GCS<12分);两周前用过抗凝及溶栓类药物患者.共纳入59例患者包括男36例,女23例,年龄(32.3±11.5)岁.按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分为重伤组(ISS≥16分,29例),轻伤组(ISS<16分,30例)2组.另取3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均为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均大于18周岁,年龄(33.5±10.6)岁.各组性别、年龄构成均具有可比性.患者到达急诊科后10 min内抽取外周静脉血 10 mL,分离血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Ang2的水平.同时测定血浆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hrembomodulin,TM)的水平.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的Q检验(Newman-Keuls法)比较分析各组Ang2的水平差异.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比较分析死亡和生存患者Ang2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ng2水平与血浆vWF,TM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重伤组(ISS≥16分)血浆Ang2水平明显高于轻伤组(ISS<16分)(P<0.05),两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死亡组血浆Ang2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创伤后Ang2水平变化与血浆vWF,TM水平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浆Ang2水平在多发伤早期明显增高,和创伤严重程度相关,和创伤后内皮损伤相关,其对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严重多发伤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鲁力;胡平;文玉明;马渝

    目的 总结分析严重多发伤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适宜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创伤数据库中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共680例存活超过72 h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严重多发伤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450×109 L-1)的发病率、时间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其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总住院病死率、总住院时间及血栓栓塞事件(包括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和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等预后指标的影响.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百分数或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本组严重多发伤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率为14.56%,血小板计数中位数为584×109 L-1(低478×109 L-1,高1 072×109 L-1);血小板增多均发生在病程1周以后,中位时间点为第27天(早8d,晚304 d),持续时间(18.62±4.38)d.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组的脾切除比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超过48 h、使用刺激骨髓造血药物及7d后预防性抗凝治疗比例显著高于血小板正常组(14.14% vs.7.06%,P=0.03;62.63% vs.39.07%,P<0.01; 28.28%vs.6.71%,P<0.01;90.91% vs.19.45%,P<0.01).血小板增多组患者血小板增多期间高血浆D-二聚体(mg/L)显著高于血小板正常组患者1周后的高水平[(11.68±11.90) vs.(5.05±5.11),P=0.004].两组的总住院病死率(8.08% vs.8.78%,P=0.82)、总住院时间[34 d(28.5,54.5)d vs.45 d(23,67)d,P=0.41]、总血栓栓塞事件(10.10% vs.10.50%,P=0.91)及静脉血栓栓塞事件(7.07% vs.7.92%,P=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增多患者动脉血栓栓塞事件有增多趋势(4.04% vs.3.10%,P=0.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重多发伤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生率较高.创伤后脾切除、较长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使用刺激骨髓造血药物等因素可能诱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在没有充分抗凝治疗情况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可能增加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对于存在动脉血栓风险患者可考虑联合抗血小板治疗.

  • 以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抢救与护理

    作者:张永恒;石瑜岚;朱海琳;付振超;陈敏

    我院于1980~1997年救治处理以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245例,现将救治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锁骨下动静脉断裂患者急救与护理

    作者:洪明霞;陈依青;林彩霞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18岁,1999年7月22日因车祸致多发伤,于伤后5h转入我院.查体:T37.4℃,P148次/min,R30次/min,BP 14/6.5kPa,面色苍白,意识清楚,右侧眼睑及颜面部青紫肿胀明显,右侧颈、胸、肩部肿胀,大片皮下瘀斑,桡动脉搏动消失,指端缺血,右上肢活动功能丧失,深浅感觉消失,考虑为右锁骨近端、右肩胛骨及右肱骨上端多处骨折,伴右锁骨下动、静脉断裂.

  • 多发伤早期心肌损害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沈伟锋;施小燕;张晓岗;江观玉;傅应裕

    目的研究多发伤早期心肌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均来源于2000年8月至2003年12月收治入院的多发伤患者231例,以心肌损害为因变量,与其相关的20项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急性生理学与既往健康状况(APACHEⅡ)≥10、损害严重度评分(ISS)≥25、合并胸伤、胸部简明损伤定级(AIS)≥3、休克指数≥2、低氧血症时间≥0.5 h是多发伤早期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胸部创伤因素与全身损伤危险因素共同存在时,心肌损害的发病危险性(OR)将明显增加.结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警惕早期心肌损害的发生,多发伤患者胸部和全身损伤因素共同作用增加早期心肌损害的危险性.

  • 地震致多发伤并发肺血栓栓塞救治分析

    作者:夏志洁;骆俊;吴钢;曹隽;楼浩明;曹同瓦;杨涵铭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I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1].PIE具有发病率高、漏诊及误诊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2],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降低其病死率.本文报道一例因地震致多发伤3周后并发PIE.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游离DNA对多发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作者:付锐;项和平;杨琍琦;李贺;高明;王伟;姜大同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PCT、CRP、TNF-α、游离DNA水平变化对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且入院时发病时间在24 h以内、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54例,按199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讨论通过的MODS诊断标准将病例分为MODS组与非MODS组,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在第1、2、3、5天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清PCT、CRP、TNF-α、游离DNA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同时段MODS组PCT、CRP、游离DNA含量明显高于非MOD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TNF-α含量较非MOD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升高(PCT≥6 mg/L)、CRP升高(CRP≥130mg/L)、游离DNA升高(游离DNA≥10 0005/L)三者同时存在预测MODS准确,相对危险度RR为6.00,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PCT、CRP、游离DNA可作为预测多发伤患者MODS发生的预测指标,其中三者联合具有更高灵敏度及特异度.

  • 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祝伟;陈华文;汤睿;万磊;钟强;李树生

    目的 探索多发伤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ICU收治的107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7例多发伤患者分为并发MODS组(n=65例)和非MODS组(n=42例).分别比较两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ISS评分、APACHEⅢ评分、GCS评分等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休克发生率上差异的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休克纠正是否及时、ISS评分、APACHEⅢ评分、GCS评分、血糖和血小板水平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休克纠正是否及时、ISS评分和APACHEⅢ评分是多发伤患者并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发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与休克纠正是否及时、ISS评分和APACHEⅢ评分有关.

  • 外固定架在严重多发伤并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李青;邓进;郑昆

    目的探讨早期外固定架固定股骨干骨折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将85例严重多发伤(ISS>25)患者分为两组:A组床旁局麻下行外固定支架固定股骨干骨折;B组行下肢皮牵引或小夹板固定股骨干骨折.将两组患者4周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SF)发生情况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并发症(ARDS、MOSF、FES)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行外固定架治疗组低于行下肢牵引或小夹板固定治疗组(P<0.05).结论并股骨干骨折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行外固定架固定股骨,在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 大城市区域性创伤急救医疗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程传苗;杨瑞和;霍正禄;孟垂祥;陈进清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需要,面对交通事故、工伤意外事故及其它突发灾难事件不断增多,多发伤、危重伤、成批伤病员比例明显上升的趋势,如何充分利用区域卫生资源,建立区域性创伤急救医疗体系,大限度地满足伤员抢救需要,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和重视.现结合上海市东北区域创伤急救网络的创建,谈点看法和体会.

  • 严重创伤救治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作者:何建;杨瑞和

    近年来,急诊外科在急诊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日显突出,尤其在抢救危重创伤、多发伤中的重要作用已为人们广泛认识。面对21世纪,如何丰富及充实学科内容,使急诊外科的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的几点建议与大家商榷。

  • 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

    作者:白祥军;唐朝晖;邹声泉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后患者早期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变化.方法自严重多发伤患者(24例,多发伤组)和健康人(13例,对照组)外周血分离出树突状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DC数量(CMRF-44标记法)及DC表面HLA-DR、CD80、CD86表达水平以及DC诱导的T细胞反应性增殖.结果多发伤组DC数量[(7.3±3.4)×106/L]明显低于对照组DC数量[(14.1±5.3)×106/L],P<0.01.多发伤组DC表面HLA-DR及CD80、CD86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P<0.01).DC诱导的T细胞增殖能力多发伤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外周血DC数量少,功能低下,与创伤早期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 骨盆外固定架在多发伤中的应用

    作者:严朝华;杨杏芝;周志刚;李强;蔡亮;傅江明

    目的 观察应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多发伤的疗效.方法 自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应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合并有骨盆骨折的多发伤17例.结果 17例多发伤采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后均愈合,未发生压疮等并发症.16例获随访,随访0.5~4.0年.术后符合优级的有14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 骨盆外固定架治疗合并有骨盆骨折的多发伤伤员能迅速控制出血,减轻伤痛,预防继发的血管、神经损伤、脂肪栓塞综合征和凝血障碍等并发症.

  • 外固定架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倪东馗;庞小建;李立军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的多发外伤患者32例,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结果 28例随访8~15个月,平均8.8个月,骨性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2个月,病死率6.25%,严重合并症发生率9.38%,骨折愈合率100%,无卧床并发症.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创伤合并骨折,操做简单、创伤小,在减少严重创伤的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利于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治疗

    作者:梁宇迪;邓景阳;吴立平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31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84例,轻残19例,中残21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79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避免漏诊和误诊.对危及生命的损伤的抢救、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持、正确的手术时机、骨折早期手术内固定和ICU监护对成功救治有着重要作用.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216例救治体会

    作者:洪涛;尹勇;周辉;赵万;苗雨露;周寿军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2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预后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OS评分),恢复良好78例(36.1%),轻残43例(19.9%),重残26例(12.0%),植物生存12例(5.6%),死亡57例(26.4%).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应早期诊断及早期判断伤情,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动态观察反复评估病情是避免漏诊和误诊重要手段,系统的重症监护及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

  • 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102例的救治体会

    作者:徐亚东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原则和处理.方法 对102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86例,死亡16例,死亡率15.7%.结论 合理救治程序至关重要,重视院前急救和术后综合治疗,强调先重后轻,先开放后闭合的救治原则.

  • 腹部严重多发伤64例的救治体会

    作者:肖步耘;欧阳映辉;罗昭胜;陈志雄;周贤伟

    目的 研究腹部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方法.方法 总结64例腹部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并进行分析.结果 57例治愈,生存率89.1%;死亡7例,病死率10.9%.死亡原因腹腔大出血4例,严重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结论 腹部严重多发伤,伤情复杂,危急,不是单个损伤的相加,并发症常可致命,注意早期全面诊疗,尽早行确定性手术治疗.休克的抢救及腹腔大出血的处理,术后并发症早诊治,是提高救治的关键.

  • 多发伤中腹部外伤的急诊救治分析

    作者:李军

    目的 探讨多发伤中腹部外伤的急诊救治方法,提高多发伤中腹部外伤的急诊救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75例多发伤中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75例患者中治疗144例,死亡31例,死亡率为17.71%.结论 B超、CT检查是腹部外伤的有效诊断措施;仔细查体并认真了解患者伤情、诊断性腹腔穿刺、"绿色通道"等是争取时间、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2049 条记录 6/103 页 « 12345678...10210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