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肠白塞病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一娜;李瑭;古洁若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BD累及胃肠道伴有胃肠道出血、穿孔、溃疡等称为肠BD.有研究认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 α,TNF-α)抑制剂可以缓解难治性BD患者的病情,但英夫利昔单抗作为TNF-α抑制剂治疗肠BD少有报道.本文结合l例肠BD患者的诊治过程,分析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肠BD的疗效及安全性.

  • 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肠白塞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罗敏;孙海丰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肠溶片在治疗肠型白塞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于本院确诊为肠型白塞病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法下加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测量治疗前后患者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79%,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美沙拉嗪肠溶片在治疗肠型白塞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肠白塞病一例报告

    作者:史玉泉;龚宝琪

    1病例报告
      患者男,18岁。主因反复口腔、阴部溃疡伴腹痛1年,加重2 d,于2012年10月1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年开始出现复发性口腔溃疡,痛性,偶有阴囊部溃疡,随后出现腹痛,右上腹明显,较为剧烈,伴腹胀,稀便,间断发热,体温高38℃,无恶心、呕吐,无黏液脓血便,曾出现下肢痛性红斑。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3.6×109/L,中性粒细胞0.775,血红蛋白(HGB)112 g/L,血小板(PLT)293×109/L;抗核抗体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阴性;肿瘤标志物正常;B超示升结肠肠壁增厚(考虑炎性病变);CT示升结肠壁增厚,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并多发淋巴结肿大;立位腹平片示肠梗阻;结肠镜示升结肠巨大溃疡,病理黏膜组织活检为坏死渗出,肉芽组织符合溃疡,可见小血管炎改变。予醋酸泼尼松50 mg,每日1次,沙利度胺50 mg,每晚1次治疗,3周后复查肠镜见溃疡明显缩小。醋酸泼尼松逐渐减量至10 mg,每日1次后,患者再次出现腹痛,入住我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体温36.5℃,心率72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发育正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2次/min。完善检查:血常规WBC12.68×109/L,HGB129 g/L,PLT310×109/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红细胞沉降率27 mm/1h;C反应蛋白86.6 mg/L,类风湿因子<20 IU/mL;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血培养无细菌生长。腹部增强CT示回盲部及升结肠近段肠壁增厚,肠腔狭窄,伴肠周渗出及邻近肠系膜多发增大淋巴结。结肠镜示升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溃疡,覆白苔,肠管变细;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片状充血水肿。诊断:白塞病,肠道损害。继续应用醋酸泼尼松10 mg,每日1次,加用英夫利西单抗300 mg(5 mg/kg),每月1次,患者腹痛症状消失,2次后复查肠镜见结肠溃疡明显好转,此后门诊继续应用英夫利西单抗3次,患者病情平稳,醋酸泼尼松减量至5 mg,每日1次。

  • 刘竺华治疗肠白塞病经典验案1例

    作者:樊昱杉;刘竺华

    刘竺华是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科的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消化系统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内科杂症.

  • 成人肠白塞病临床特征和内镜特点分析

    作者:张定国;林湫泠;王立生;师瑞月;姚君

    目的 探讨成人肠白塞病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7例肠白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肠白塞病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便血或黑便等为主,消化道出血、肠穿孔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内镜表现以回盲部溃疡多见.结论 肠白塞病的消化道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临床上有反复口腔溃疡、外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患者如出现消化道症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尽早行内镜检查,减少误诊.

  • 肠白塞病11例临床分析

    作者:施莉;梁浩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于1982~2003年共治疗肠白塞病11例,占同期白塞病患者的10.6%(11/103),现报道如下.

  • 白塞病9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陈婕;霍继荣;施小六;羊志辉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 BD)是一原因不明的以血管炎为基本病变,以黏膜溃疡为临床特征的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笔者对本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9例住院白塞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白塞病 肠白塞病
  • 肠白塞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文;保志军

    肠白塞病(肠道BD)是白塞病(BD)累及胃肠道所致的一种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发生于20~40岁之间,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有些小儿发病的病例也有报道.近年来肠道BD发病率呈增多趋势,病死率较高.然而,由于该病较为少见,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以及病情加重与缓解交替的不可预知性,因此对肠道BD主要是经验型治疗.此文就近年关于肠道BD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肠白塞病的临床特点

    作者:陈文台;彭孝纬

    白塞病累及胃肠道溃疡者称为肠白塞病,近年来肠白塞病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但国内文献对其报道较少.此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肠白塞病的研究进展.对肠白塞病临床特点进行介绍.

  • 肠白塞病36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李文文;项平;管剑龙;季大年;王青青;保志军

    目的 提高对肠白塞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肠白塞病患者36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白塞病临床表现、消化系统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内镜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情况.计数资料间比较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疗效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36例肠白塞病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中位发病年龄为26.5岁,平均病程为(8.2±6.8)年.91.7%(33/36)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迟于白塞病临床表现出现.36例患者均有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病变、眼炎、关节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63.9%(23/36)、58.3%(21/36)、25.0%(9/36)、25.0%(9/36).主要的消化系统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便血,其中腹痛为常见,发生率为75.0%(27/36).消化道出血、肠穿孔、肠梗阻、内瘘形成是常见的肠白塞病并发症,其发生率分别为36.1%(13/36)、2.8%(1/36)、2.8%(1/36)、2.8%(1/36).存在眼部病变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6例,女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0.111,P<0.05).55.6%(20/36)的患者ESR加快.27.8%(10/36)的患者CRP阳性.9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5例肠壁增厚,1例回盲瓣处见增殖性病灶.病变部位以回盲部为多见,占36.1%(13/36),镜下表现以溃疡为主,活组织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黏膜非特异性急慢性炎性反应、炎性肉芽组织形成.22例患者接受柳氮磺吡啶治疗.24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白塞病复发后,5例患者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联合免疫抑制剂和TNF拮抗剂治疗,9例联合TNF拮抗剂治疗.所有病例均联用PPI.12例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接受口服沙利度胺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联用免疫抑制剂或TNF拮抗剂者疗效较好、复发率较低(r=3.984,P<0.05).结论 肠白塞病患者中以青壮年者为多,消化系统症状多出现于白塞病临床症状之后.消化系统病变部位以回盲部为多见,常见的镜下表现为溃疡.以糖皮质激素和柳氮磺吡啶治疗为主,联用免疫抑制剂或TNF拮抗剂的疗效较佳.

  • 肠白塞病六例

    作者:王秋兰

    肠白塞病是一种原因不明,好发于男性青壮年的慢性多系统受累疾病.

  • 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在肠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罗丹;申艳;邹峻;管剑龙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探讨Th17/Treg在肠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参照1987年日本学者制定的BD诊断标准和2009年韩国学者提出的肠BD诊断标准,共入选肠BD 32例,同时选择21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疾病活动度采用2011年韩国学者制定的肠BD活动性评分系统(DAIB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23、IL-35和IL-10.应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肠BD组Th17细胞相关的IL-17[(581.77±260.37) pg/mLvs.(172.72±33.44)pg/mL,P=0.000]和IL-23[(588.31±192.14)pg/mL vs.(340.84±112.26) pg/mL,P=0.000]水平升高,Treg细胞相关的IL-35[(875.86±436.12)pg/mL vs.(183.19±60.84) pg/mL,P=0.000]和IL-10[(463.85±299.96)pg/mL vs.(84.47±51.06) pg/mL,P=0.000]水平升高.IL-17和IL-23水平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DAIBD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Th17/Treg细胞可能在肠B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 肠型白塞病的CT表现

    作者:宋迪;毛庆聪;邵伟新

    目的:总结累及消化道的白塞病( BD )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对12例累及消化道的BD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累及消化道的BD以累及回肓部为常见,在CT上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结论 CT可显示肠道BD病变的准确位置、受累的深度及范围,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

  • 肠白塞病重叠Graves病1例

    作者:李鸣;张源潮

    患者女,41岁.因上腹痛5天,加重并转移性右下腹痛3天,于2004年2月12日入院.患者5天前进食水饺后出现上腹痛,伴背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弯腰抱膝可缓解.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量不多.体温高达39.7℃,无明显规律性.给予禁食、抑酸、抗感染及对症治疗2天,症状无明显好转,并出现右下腹疼痛.查体:消瘦,无突眼,右下眼睑红肿,上有白色小脓头密集,无明显压痛,压之可褪色.甲状腺Ⅰ度肿大,表面无结节感,边缘齐,质韧,无压痛,可闻及血管杂音.手抖征(+).心肺无异常体征.腹平坦,右下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全腹未及包块,Murphy's征(-),肋脊点、肋腰点无压痛.四肢散在黄豆大小红色丘疹,质韧,压痛(+).右膝关节轻度肿胀,轻压痛.四肢无水肿,血管听诊无杂音,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既往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每年>3次.

  • 克罗恩病与肠白塞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张渝;吴小平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本病就诊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提示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但我国目前尚无该疾病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CD缺乏诊断的金标准,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并随访观察.白塞病(Behcet disease,BD)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合并肠道溃疡者称为肠白塞病,临床上因肠白塞病部分患者系统表现不典型,可出现与CD相似的肠道溃疡表现,导致鉴别诊断相当困难,所以,进一步探讨CD与肠BD的鉴别诊断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 肠白塞病伴反复肠瘘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崇高;江秋生;鲁凯;朱乃海;江平;潘峰

    目的 通过对1例肠白塞病伴反复肠瘘病人诊治经过分析,总结诊治经验,以期减少误诊.方法 对2002~2014年期间1例中年男性病人多次发生腹壁肠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病人前两次肠瘘均通过手术治疗后再发肠瘘,第三次发生肠瘘并确诊为肠白塞病后,行激素冲击结合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肠型白塞病误诊率高,多以腹痛为临床表现,诊断时应注意询问口腔、外阴溃疡及眼炎症状.对于反复自发性肠瘘病人需考虑是否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为基础病因,以免盲目手术;同时,以激素和免疫调节药物为主的治疗手段有利于肠白塞病病人肠瘘的愈合.

    关键词: 肠白塞病 肠瘘 治疗
  • 1例肠白塞病患儿的护理

    作者:王红歌;孙雪义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临床上发病率不高,且多以皮肤或某一器官损害为主,同时伴3个以上器官损害者更少见,根据其内脏系统的损害不同而分为血管型、神经型、胃肠型等,胃肠道受累较少,白塞病累及消化系统时称肠白塞病(Intestinal Behcet’s disease IBD),发生率为8.4%~27.5%[1]。IBD 病情可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并主要以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临床表现为主,病变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穿孔、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需急诊手术治疗[2~3]。有关肠白塞病国外也有相关报道[4]。2015年9月本科收治1例肠白塞病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肠白塞病 患儿 护理
  • 肠白塞病的内镜表现

    作者:刘思德;姜泊;周殿元

    白塞病是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系统性疾病,除口、眼、生殖器损害外,还可引起关节、皮肤、心、肺、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的病变.白塞病的消化道病变称为肠白塞病.患者的消化道表现反复出现在白塞病的病程中.消化道早期表现隐匿,以功能障碍为主:腹部隐痛,上腹饱胀、恶心、返酸及纳差,患者对上述症状能耐受,往往不经意,而医生也易忽视其存在.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即出现明显的腹痛、腹泻,右下腹包块及便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