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265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福成;岑文昌;温文沛;萧芃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情况与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患者年龄、结核病类型、用药时间及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结论 抗结核治疗中多种影响因素可诱发药物性肝损害,应引起重视,并定时检测肝功能,采用合理的干预措施,以保障患者得到安全有效治疗并治愈疾病.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临床观察

    作者:孙鹏;李娥;邱杰文;蔡妙龄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在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中的作用.方法84例由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均停用抗结核治疗药物,在护肝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n=42)和肝泰乐(对照组n=42)进行治疗,4周为1疗程;对两组患者肝损害情况(ALT、AST、TBIL)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及好转40例(95.2%),对照组治愈及好转31例(73.8%),治疗组肝功能损害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肝功能监测;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疗效显著.

  • 异甘草酸镁对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林涛;曹丽

    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沙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疗效、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异甘草酸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整体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

  • 甘利欣治疗药物性肝炎42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吉超

    目的回顾性观察甘利欣(甘草酸二胺)注射液在药物性肝炎治疗中消炎、降酶作用.方法甘利欣15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治疗药物性肝炎42例,每周检查肝功能1次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患者症状、体征,ALT、SB在治疗7~28d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甘利欣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甘利欣可明显改善药物性肝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

    关键词: 药物性肝炎 甘利欣
  • 舒肝汤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劳献宁

    目的:观察舒肝汤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药物性肝炎的136例病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用护肝片加舒肝汤治疗;对照组68例只服护肝片.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42例,占61.76%;显效16例,占23.53%;有效4例,占5.88%;无效6例,占8.82%;总有效率91.44%.对照组临床治愈32例,占47.06%;显效8例,占11.76%;有效4例,占5.88%;无效24例,占35.29%;总有效率64.71%.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有下降,其中以ALT和AST明显,两组自身前后对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肝汤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肝炎确切有效,尤其在降低ALT和AST指标方面效果较显著.

    关键词: 药物性肝炎 舒肝汤
  • 成功抢救卡马西平所致"三联症"1例

    作者:朱少毅

    卡马西平所致三联症即粒细胞缺乏症,药物性肝炎及剥脱性皮炎,预后差,死亡率高,临床上少见.现就抢救成功的1例进行报道.

  • 肿瘤外科术后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峰亮;李中华;郭丽霞;贾金明

    目的:探讨肿瘤外科术后发生药物性肝炎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期间在肿瘤外科行手术后发生药物性肝炎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对症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患者的发病原因、预后状况进行探讨。结果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药物性肝炎的药物包括抗生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中草药、解热镇痛药物。年龄、饮酒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术前新辅助化疗均为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给予对症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结论对肿瘤外科患者术后发生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给予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预后状况。

  •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疗效分析

    作者:黎明;吴锦瑜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对药物性肝炎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简称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94例;分治疗组61例(早、中、晚期患者分别为32例、19例、10例),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其肝功能主要生化指标变化和救治成功率,并与仅以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对照组33例患者(早、中、晚期分别为17例、11例、5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主要生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早期患者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期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晚期患者两组差别不大.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早、中期患者救治成功率,但对晚期患者救治成功率无明显影响;针对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提倡尽早予以人工肝治疗,力争在早、中期进行.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炎43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红卫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药物性肝炎患者8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硫普罗宁治疗,对照组则用肝太乐、甘利欣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肝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38、3、1、1例,对照组则分别为22、2、5、13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6.694,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7.7% vs 69.0%);两组治疗后的丙氨酸转氨酶、草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比治疗前显著下降,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两组均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硫普罗宁可快速改善肝炎临床表现及恢复肝功能,对药物性肝炎有良好的疗效.

  • 舒降之致肝肾损害及肌酸激酶增高1例

    作者:郑丽容

     患者,男,39岁,因身体肥胖但无任何不适于2000年5月16日到外院体检。体查:心肺及肝、脾、肾均无异常,仅血脂升高,总胆固醇为8.8 mmol/L。给予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号99051)口服,每晚20 mg,未服用其它药物。3 d后患者出现疲倦乏力,全身肌肉酸痛,以双小腿及腰肌明显,疼痛呈持续性,与活动无明显关系,且逐渐出现颜面水肿,四肢肿胀不适,同时伴胸闷、心悸,无畏寒、恶心、厌油,皮肤巩膜无黄染。但仍继续服该药15 d,6月4日复查总胆固醇(CH)6.78 mmol/L,甘油三酯(TG)正常,但肌酸激酶(CPK)3246 U/L,血肌酐(Scr)176.0 mol/L,血尿酸(SUA)442.3 mol/L,谷丙转氨酶(ALT)45.0 U/L,谷草转氨酶(AST)122 U/L,乳酸脱氢酶(LDH)345 U/L,α-羟丁酸脱氢酶(HBDH)261.0 U/L明显升高,HBsAg、HBeAg、抗HBc均阴性,立即停药。6月23日入院,体格检查:T 36.4°C,P 75次/min,R 20次/min,Bp 16/12 kPa,皮肤粘膜轻度黄染,无苍白及出血点,浅表淋巴未扪及,结膜苍白,巩膜轻度黄染,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输尿管行程无压痛,双肾区无叩痛。血清学检查为:Scr 140.0 mol/L,SUA 356.0 mol/L,ALT 92.0 U/L,AST 202 U/L,LDH 452 U/L,肌酸激酶(CPK) 1 000 U/L,HBDH 225 U/L,胆固醇(CH) 6.35 mmol/L,HBsAg(-),HBeAg(-),丙肝病毒(HCV)(-)。诊断为: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肾损害,药物性肌损害,高脂血症。给予护肝、护肾及对症治疗。至7月10日患者双小腿及腰肌已无明显压痛,其它症状也已消失,血清学检查,AST 29 U/L、ALT 35.0 U/L、CPK 197 U/L、LDH 153 U/L、HBDH 105 U/L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出院。

  • 73例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松熙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患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揭阳市揭东区慢性病防治中心收治的767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767例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炎73例,男43例,女30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41.28±5.89)岁,30岁以下12例、30~50岁28例、50岁以上33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27例、继发性肺结核32例、结核性胸膜炎24例。初治结核56例、复治结核患者17例。HBV-M(1、3、5)阳性者39例、HBV-M(1、4、5)阳性者18例、HBV-M 阴性者16例。肝功能损害时间﹤10 d 者19例、10~30 d 者38例、﹥30 d 者16例。肝功能轻度异常11例、中度异常43例(58.90%)、重度异常19例(26.03%)。抗结核治疗强化期内出现药物性肝炎60例、巩固期内出现药物性肝炎13例。所有患者出现药物性肝炎后,即刻停用抗结核药物等,予护肝药物治疗,67例患者在1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反复迁延不愈者4例,重症性肝炎2例。结论: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过程中常出现药物性肝炎,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成功治疗重型药物性肝炎1例

    作者:韩菊梅;张少华

    1 临床病例患者,男,61岁,因"咳嗽咳痰4月,眼黄、肤黄伴双下肢浮肿半月"于2007年12月27日入院.患者曾有饮酒史[2~3两/日白酒(38.)×30+年],现已戒除数年.

  • 复方甘草酸苷对抗结核治疗的药物性肝炎的预防效果观察

    作者:邹国强;赖映君

    目的 评价复方甘草酸苷预防抗结核药物对肝损害的临床作用,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0例初治肺结核病患者,分为观察组260例(抗结核药物+复方甘草酸苷)和对照组200例(抗结核药物+肝泰乐),观察两组药物性肝炎的发病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5例药物性肝炎,对照组发生20例药物性肝炎,其中18例发生于强化期.两组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和10%,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可以明显降低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发生,效果肯定,对完成整疗程及预防耐药结核病的发生以及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 Lemmel 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

    作者:顾立飞;汪余勤;段晓燕;曹海霞;陈梅梅;范建高

    患者女,65 岁. 因"反复右上腹隐痛、 肝功能异常 3 年, 加重伴发热 2周"入院.3年前曾查嗜肝病毒抗体、自身免疫抗体及腹部影像学检查(超声、CT )均未见异常,当时有他汀类药物服用史,故考虑药物性肝炎可能,停用相关药物, 予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有所好转,但随访过程中症状反复. 入院前2周出现发热,体温高39℃,同时右上腹痛较前加重,伴有腹胀、乏力、纳差, 肝功能:ALT 338 U/L,AST 223 U/L,ALP 157 U/L.血常规:WBC 8.38 × 109/L,中性粒细胞 71.7%. 予保肝,抗感染治疗, 治疗后体温高峰逐渐下降,但仍有右上腹隐痛,遂收治入院.

  • 中西药诱导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比较

    作者:吴欣;郭杨志;张良登;杜霄壤;吴孟晋;朱云;冯兴中

    目的 观察中西药诱导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征之异同.方法 2015年1-12月期间181例行肝穿术且因果关系评分>3分确诊DILI住院患者中,中药组75例,西药组66例,中西药组40例.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在年龄、临床分型和急慢性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差是各组中常见症状,无统计学差异(P>0.05),黄疸在中药组中发生率高,发热在西药组中发生率高,各组相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组凝血功能、白蛋白均正常,且均出现转氨酶水平明显升高,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在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血清铁水平上更高(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P<0.05).结论 中西药导致的药物性肝炎在年龄、临床分型、急慢性病程、转氨酶水平等方面类似,但西药易导致过敏性反应,中药易导致高胆红素血症.

  • 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警惕自身免疫性肝炎

    作者:罗红

    刘女士今年40岁,连续3年体检发现谷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近半年来自感乏力,食欲不佳,时有全身关节隐痛,月经不规律,无特殊服药史及饮酒史.进行肝功能、免疫球蛋白、病毒标志物、肝脏超声等检查后,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及脂肪肝等疾病;进一步检查发现,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阳性.结合肝活检病理检查,刘女士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使用泼尼松治疗3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的护理

    作者:袁建芬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及其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接受抗结核治疗所致药物性肝炎50例患者护理效果等资料进行分析,并了解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有效护理,使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的预后良好.结论: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科学服药方法、合理的饮食及有力的心理支持,能够明显减少药物性肝炎的不良预后.

  • 92例药物性肝炎临床分析

    作者:董文文

    目的 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 对92例药物性肝炎的原因、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西药致肝损害74例(80.43%),中药致肝损害18例(占19.57%).HBsAg阳性42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9例占45.2%,重症肝炎8例占19.05%,死亡3例占7.1%.HBsAg阴性50例,其中急性黄疸性肝炎12例占24%,重症肝炎2例占4%,无死亡病例.结论 引发药物性肝炎的致病因素和影响药物性肝炎的预后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患者自身健康状况、是否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等.

  • 药物性肝炎62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精送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炎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62例药物性肝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诱发药物性肝炎的药物依次为抗结核药(69.4%)、中草药(22.6%)、降脂药(4.8%)、其他(3.3%);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以肝功能损害为主.结论 抗结核药物是诱发药物性肝炎的主要因素,应重视药物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 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的变化特点

    作者:强占荣;易彩霞;林中;赵永忠;刘鸿基;韦铮武;蒋青林;陈晓燕;黄凤妹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炎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胆碱酯酶(ChE)的变化特点.方法 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组)患者4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组)患者32例及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50例,入院治疗前后测定Alb、PA及ChE,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药物性肝炎组及病毒性肝炎组患者Alb、PA及ChE均值均高于肝硬化组(P<0.05),药物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对照组PA、ChE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Alb、PA、ChE随病情好转或恶化升高或降低,但肝硬化组上述指标波动幅度不及药物性肝炎组及病毒性肝炎组.结论 急慢性肝病患者Alb、PA及ChE的变化特点存在一定差异,PA可作为一项非常灵敏、特异地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变化的有效指标,而ChE在肝硬化与其他急慢性肝病的鉴别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489 条记录 20/25 页 « 12...17181920212223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