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支气管哮喘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和白细胞介素-8的关系探讨

    作者:王萍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有多种炎症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病过程.本文观察了发作期、缓解期、激素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旨在探讨二者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1例

    作者:孙莉

    病历资料患者,男,66岁,因周身泛发红斑、丘疹、结节伴剧痒2年遂来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及前胸出现红斑、丘疹、结节伴痒,后皮疹逐渐增多,延及背部四肢.曾到多家医院就诊,诊断"泛发性湿疹",予以抗组胺类药物口服和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外用,效果不明显,且皮疹逐渐增多,瘙痒加剧.病程中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0.30~0.50).二便正常,饮食可,睡眠欠佳.

  • 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73例

    作者:陈具堂

    1 临床资料全部患者为我科1999年7月-2005年10月以来的门诊及住院病人,男45例,女28例;年龄小12岁,大69岁;病程短3个月,长11年.全部病例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病诊断要点:有典型的哮喘症状,发作时胸廓饱满隆起,呈桶状胸,肺部满布哮鸣音及干啰音,伴有支气管炎或继发感染时,可闻及湿性啰音,血嗜酸性粒细胞通常增多,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也增加.X线检查仅见两肺纹理增粗或透亮度增加.

  • 腹腔镜下行腹膜后肾蒂淋巴管结扎治疗乳糜尿一例

    作者:辛军;伍伯聪;高新;苏仲宁;陈迦南

    患者男性,68岁.因间歇性乳白色尿20年,乳糜血尿伴消瘦、乏力1年,于2003年12月20日入院.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后,乳糜尿加重,并出现乳白色或红色胶冻样物排出,伴排尿困难.化验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3%,血红蛋白11 g/L,白蛋白17.4 g/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乳糜尿试验阳性,诊断为乳糜尿;膀胱镜检查见双侧输尿管口喷出乳糜尿液,遂行双侧输尿管逆行插管,收集两侧肾盂尿液做乳糜试验,结果均阳性.泌尿系统B超、胸片、腹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未见异常.术前诊断为双侧乳糜尿.2003年12月2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腹膜后双侧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气腹建立、套管置入位置和方法同参考文献[1].

  • 岩盐气溶胶疗法治疗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嫚丽;宋莉;杨惠敏;石冬梅;毕玉磊

    目的 评价岩盐气溶胶疗法治疗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的65例急性发作期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脱敏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岩盐气溶胶疗法,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及IgE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的第1、2疗程症状体征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时间和分组有交互作用(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疗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第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个疗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5.951、3.219,均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2,P<0.05);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IgE正常例数均较治疗前增多(χ2=47.60、19.79,均P<0.05),且治疗第2个疗程后观察组IgE正常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36,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较轻,均未影响疗程.结论 岩盐气溶胶疗法对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症状、体征、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及IgE的恢复有一定疗效.

  • 药物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作者:郎奕

    当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超过7%,绝对值超过0.45×109/L时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无定论,多数人认为是一种特异性变态反应,系多种不同因素所致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嗜酸粒细胞接触后,通过吸附和吞噬作用,而刺激嗜酸性粒细胞的增殖.国内所见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寄生虫感染,特别是当其侵犯肠道外组织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更显著.其次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发生轻至中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本文只讨论报道过的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反应有关的药物.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血嗜酸性粒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瑞彬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又称之为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并且可预防及治疗的疾病.该病特点表现为病程时间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好发于老年人群.作为一类气道阻塞不完全可逆性疾病,患者症状表现以呼吸困难、气促、咳痰、喘息为主,呈进行性加重,临床诊断明确.临床部分研究提示,COPD发病与血嗜酸性细胞关系密切,因此,早期检测COPD患者嗜酸细胞含量,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就近些年来报道文献报道进行总结,为后续临床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意见.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并高滴度类风湿因子的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作者:刘岳;王芳;黄慈波

    患者女,58岁。因反复多关节肿痛16年,发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3个月入院。患者多关节肿痛16年,对称性累及双肩、双腕、双肘、双踝、双侧跖趾关节,每次持续时间>6周,ESR及CRP均升高,诊断为RA。曾口服甲氨蝶呤片、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关节症状可缓解。入院前长期规律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每日2次,10年余。近3年监测RF波动于240~648 U/ml。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达2×109/L,比率25.9%。RF 2220 U/ml,ESR 14 mm/1 h,CRP 0.92 mg/ml。患者无明显关节肿痛,但因RF明显升高,停用雷公藤多苷,改为来氟米特10 mg每日1次治疗。1个月后患者出现低热,体温高37.5℃,无皮疹及关节肿痛等其他不适,复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达6.24×109/L,比率57.2%,遂停用来氟米特,入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7℃,左颈前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 cm,质软,无压痛,活动度可,全身皮肤无紫癜和皮疹。双腕关节强直,右踝关节轻度水肿,其余关节无红肿热痛。心肺腹查体正常。实验室检查:多次复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进行性升高,高达10.62×109/L,比率63.1%,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正常。 ESR 39 mm/1 h,CRP 1.91 mg/ml,IgA、IgG、IgM正常,IgE 227 U/ml。补体C3、C4正常。粪便找虫卵(-)。肝功能、肾功能及尿常规正常。 RF 708~839 U/ml。 ANA 1∶40阳性(颗粒型),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ANCA均为阴性。FIPIL1-PDGFRA融合基因阴性。过敏原检测(-)。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M∶E=3.2∶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29%,嗜酸性粒细胞各阶段均可见,其他各系未见明显异常(图1)。血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占50%,余未见明显异常。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占40%,粒红比例大致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肺CT:双肺下叶胸膜下少量纤维化。DAS28评分2.98分,HAQ评分0分。临床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RA。入院后予甲泼尼龙8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3 d,并规律减量,激素治疗6 d后复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出院后共随访11个月,激素共使用8个月,激素使用4个月后加用雷公藤多苷片20 mg每日2次,患者无明显关节疼痛,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RF显著下降,末次 RF 488 U/ml。

  • 岩盐气溶胶疗法对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及IgE的影响

    作者:孙嫚丽;宋莉;杨惠敏;石冬梅;刘兴华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5例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脱敏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岩盐气溶胶疗法2个疗程后,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下降,IgE正常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岩盐气溶胶疗法对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康复有一定作用,值得推广.

  •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作者:肖绪夏;柯斌;郑汉友

    目的 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6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8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两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结果 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试验组(95.83% vs.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个月后,两组FEV1、FVC均有所上升,嗜酸性粒细胞均有所下降,试验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12.50% vs.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儿肺功能,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优势显著.

  • 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作者:傅晶;米东辉;靳蓉晖;王丽;姜雪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慢阻肺)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患病率高、诊断率低、且疾病严重等临床特征.对我国 7 个地区20245 名成年人进行研究调查显示慢阻肺的患病率在 40 岁以上人群高达8.2%[1].且研究显示,超过 60%COPD 的患者肺功能属于GOLDⅢ、GOLDⅣ级.

  • 浆膜型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1例

    作者:唐秀奇;李晨光;胡瀚;王磊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8岁,两周前出现间断性腹痛、腹泻,腹泻5次/天,呈黄色稀水样便,无寒战、发热。两天前腹胀、腹痛加重、食欲减退、恶心,以“腹痛待查,不明原因腹水”于2014年2月6日入我院治疗。既往健康,无传染病、过敏史、外科手术史。自发病以来,患者食欲较差,体重减轻5 Kg,曾于当地医院以急性胃肠炎治疗,症状未缓解。查体患者腹部轻度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无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表1)显示,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均升高,血清 IgE 升高。便常规潜血阴性、未发现钩虫卵、鞭虫卵、蛔虫卵、蛲虫卵。过敏原筛查提示患者过敏体质,对羊肉、花生、芒果、蚌、组胺等过敏。腹部 B 超提示有中等量腹水,胸部及全腹增强 CT 扫描提示食管下段、十二指肠球部、部分小肠和升结肠肠壁弥漫性增厚,同时膀胱壁也弥漫性增厚,胆囊增大,中等量腹水,未见其他异常(图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提示食管下段、十二指肠球部充血、水肿伴轻度糜烂,纤维结肠镜提示结肠部分肠段充血、水肿。活检病理显示食管下段和十二指肠球部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肠未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腹水常规检查提示腹水为渗出性液体,腹水结核杆菌和菌培养阴性。骨髓穿刺镜检提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升高。 PCR 检测 FIPIL1-PDGFRA、 BCR/ABL、 ETV6-PDHFRB 阴性, JAK2-V617F 突变阴性。结合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我们确诊患者为 EG,并给予氢化泼尼松(0.5 mg/kg)冲击治疗,患者腹痛明显减轻,腹水逐渐减少,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很快下降到正常水平。用药4天复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下降,接近正常。患者于2014年2月14日出院。患者于七月份出现相同症状,考虑 EG复发,再次给予口服泼尼松30 mg/天,症状患者,随诊至今未再复发。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云俊杰;王健;徐影;金雅琴;董佳琦

    目的:探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sthm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 syndrome,ACOS)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NO)的变化情况及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血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l,EOS)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第九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呼吸内科病区收治的ACOS患者30例及无肺部疾病的健康的体检人群20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和比较两组FENO、FEV1值、EOS及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实验组FENO、hs-CRP及E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81,0.0263及0.0078),FEV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47).治疗后,两组间FENO、hs-CRP及EOS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2614,0.1347及0.2431),而实验组FEV1%水平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69).实验组在治疗前后FENO、hs-CRP及EOS水平均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027,0.0427,0.0031),而FEV1%变化无显著差异(P=0.1427).在治疗前后,FENO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γ=0.7392,P=0.0168;γ=0.7214,P=0.0248),与血EOS水平亦呈正相关(γ=0.8782,P=0.0072;γ=0.7642,P=0.0231).而FENO水平与FEV1%在治疗前后无相关性(P>0.05).结论:ACOS患者气道内存在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慢性炎症,短期静脉糖皮质激素治疗可缓解其气道内炎症.ACOS患者FENO水平与血EOS、血清hs-CRP水平有显著相关性,可用于辅助评估ACOS患者静脉糖皮质激素疗效.

  • 润燥祛风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余晓琪;干磊;程德华

    目的 观察润燥祛风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给予润燥祛风方治疗,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共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第1周、第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79.7%、84.8%,对照组第1周、第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77.8% 、87.3%;两组第1周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4周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EO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润燥祛风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良好,能降低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

  • 变异性哮喘34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利容

    现将经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3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咳嗽2个月以上或反复呼吸道感染者,经抗生素及止咳祛痰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为观察对象。34例被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全部符合1993年制定的全国诊断标准[1]。34例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4个月~9岁5个月,病程3个月~1年2个月。①咳嗽特点:夜间发作性频咳24例,早晨剧咳9例,常年反复咳嗽1例,运动后或吸入冷空气后咳嗽加剧26例。冬季发作14例,春季发作10例,秋季发作6例,夏季发作4例.34例CVA中,干咳23例,刺激性咳嗽9例,有少许痰液者2例。②家族及个人过敏史:家族中有过敏史19例,其中Ⅰ级过敏史14例,Ⅱ级过敏史5例.个人有过敏史26例,其中患过湿疹14例,荨麻疹7例,有药敏史3例,过敏性鼻炎2例。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30例咽部充血,其中8例咽后壁滤泡增生.肺部听诊32例基本正常,闻及喘鸣音和干罗音各1例;胸部X线显示,7例肺纹理增粗,1例肺门淋巴结肿大,正常者26例.34例白细胞全部正常,血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300×109/L者28例。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7例临床分析

    作者:洪儿;陈希尔;陈玲;陶伟

    目的 探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转归,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ABPA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7例均有咳嗽伴胸闷、喘息的临床表现,其中咳黄褐色脓痰者3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值血清总IgE及烟曲霉特异性IgE均升高,6例胸部CT显示上中叶分布为主的中心型支气管扩张伴管壁增厚、粘液痰栓阻塞.全部患者均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序贯ICS治疗,其中4例同时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随访期间呼吸道症状均逐步缓解.结论 ABPA患者常有哮喘病史,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血清总IgE水平和烟曲霉特异性IgE升高,胸部CT显示中心型支气管扩张伴高密度粘液栓,治疗以口服激素联合抗真菌药物为原则,临床上应防止疾病复发加重.

  •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CT及内镜诊断价值

    作者:黄韶辉;葛均华;章宏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病,仅一半病例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单纯根据临床表现容易出现误诊,而CT和内镜检查对诊断很有帮助.现对10例EG患者CT及内镜表现分析报道如下.

  • EB与CVA患者气道炎症因子和介质的特征与机制分析

    作者:徐伟刚;王岩芹

    目的 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咳嗽变异型哮喘(CVA)引起的气道炎症特征和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70例慢性咳嗽患者,其中EB 26例,CVA 44例,分别采取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测定其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测定两组患者痰上清液中P物质水平,同时统计其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阳性率;同时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结果 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CVA组显著高于EB组,P<0.05;P物质水平CVA组显著高于EB组,P<0.01;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阳性率CVA组显著高于EB组,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CVA组显著高于EB组,P<0.01.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炎性反应是EB与CVA患者的一种主要的呼吸道炎性反应类型,但两者反应程度不同,CVA组明显高于EB组,可以推断CVA是EB的疾病进展阶段.

  • 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及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卫江;刘继文;王娜娜;李风森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160例急性期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160例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百分比,研究两者相关性.结果 急性期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之间具有正相关.结论 哮喘患者同时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而且可以作为哮喘治疗及病情监测指标之一.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预防支原体肺炎后喘息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静月;任明星;王钟耀;陈阳;沈琳娜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吸入能否预防支原体肺炎后反复喘息的发生.方法 选择2006年7月- 2008年12月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160例,入院后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血THl/TH2水平及肺功能.治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布地奈德雾化吸入3个月,对照组未给予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肺功能.继续观察2年,了解患儿喘息发生情况.结果 支原体肺炎治愈后的3个月内,治疗组无喘息症状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治疗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转(P<0.05);停止治疗后2年两组患儿喘息再发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治愈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3个月,可改善肺功能,雾化吸入激素3个月减少停药后2年内喘息的发生.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