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人工肝方法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刘凤华;贺玉凯;李庆方;王思奎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血浆胆红素吸附(plasma specific bilirubin adsorption,PBA)与PE+PBA(联合组)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佳人工肝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50例,分为PE组、PBA组、联合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肌酐(creatinine,Cr)和血氨的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联合组总有效率65.45%,高于PE组和PBA组的62.5%和59.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E组、PBA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 h TBIL分别为:410.3μmol/L±208.6 μmol/L vs 292.5 μmol/L±175.4 μmol/L,432.7 μmol/L±242.5 μmol/L vs 298.8 μmol/L±201.7 μmol/L,468.2.μmol/L±241.6 μmol/L vs 288.5 μmol/L±184.5 μmol/L,治疗后3组TBIL均明显下降(P<0.05),下降幅度3组间差异无意义;(3)联合组和PE组治疗后PT缩短,PTA升高(P<0.05),两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4)3组患者治疗后血氨均显著降低(P<0.05),但3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5)3组患者治疗后Cr均下降(P<0.05),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7)单次血浆用量,联合组1107.1 mL±212.3 mL,明显少于PE组的2911.5 mL±352.3mL(P<0.05).结论:PE+PBA应用血浆量少,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安全、有效.

  • 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BA)治疗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彭晓云

    目的 观察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而言,采取血浆置换(PE)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BA)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在该院就诊,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以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为诊断的患者74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肝损伤酶水平,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对照解析.结果 联合组不良反应率为43.24%,对照组为81.08%,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肝损伤酶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联合组下降更价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13,P<0.001).结论 采用PE联合PBA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损伤酶水平,减少血浆应用节约资源,不良反应率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肝衰竭1例

    作者:陈芳;许艳;王颖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又称为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肝硬化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其主要特点. 全球发病率为1/3万 ~1/10万,致病基因携带者约为1/90[1~5]. 角膜缘Kayser―Fleischer(K―F)环和有关铜代谢及疾病相关基因突变的实验室检测阳性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 若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实验室检测项目不全面,那么该病可能被漏诊.

  • 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患者不良反应及处理

    作者:陈芳;王颖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316例行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其中男性241例,女性75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0.5岁。分析其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处理措施。对低血压患者,通过补液、减慢血流速度、必要时暂停治疗;对过敏患者,通过静脉输入10%葡萄糖酸钙溶液、必要时肌内注射异丙嗪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预防;对易发生股静脉堵管的患者,治疗前充分肝素化、治疗过程中视情况静脉泵入肝素钠稀释液;对低血钾患者,密切监测血钾情况,视情况补充10%氯化钾溶液。结果316例患者共进行人工肝治疗1260例次,平均4例次/人。共发生不良反应182例次,发生率为14.4%,其中低血压出现例次多,达100例次(54.9%),过敏反应43例次(23.6%);低血钾30例次(16.5%);腹胀、呕吐5例次(2.7%);体外循环管路堵塞4例次(2.2%)。通过对不良反应的积极处理,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不良反应的护理,对保证人工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郭建英;陈泠忻;杨蕊西;阮军;刘茗心;寇国先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对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住院的重症乙肝行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硬化组68例,非肝硬化组52例.收集患者行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比较重症乙肝非肝硬化组与肝硬化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水平及下降率的差异.结果 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后患者ALT、AST、ALP、LDH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LT(U/L):138.8±26.2比993.4±185.2,AST(U/L):121.7±119.9比798.7±226.8,ALP(U/L):129.7±8.1比178.9±14.1,LDH(μmol/L·s-1·L-1):4.50±0.32比8.15±1.75,均P<0.05〕;PT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43.2±25.6)%比(30.0±16.1)%,P<0.05〕.治疗后非肝硬化组患者ALP、TBil、TBA下降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ALP:34.20%比17.80%,TBil:39.10%比18.10%,TBA:30.70%比5.00%,P<0.05),PTA升高率也明显高于肝硬化组(52.50%比25.10%,P<0.05).结论 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重症乙肝特别是早期非肝硬化患者疗效良好.

  • 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药物性重症肝炎10例护理

    作者:鲁桂兰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药物性重症肝炎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10例药物性重症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及血糖的改变.护理措施包括治疗前做好相关健康教育,治疗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治疗后做好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结果 经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得到明显缓解,血液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有明显下降,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食欲增加,精神好转,肝性脑病缓解.结论 对药物性重症肝炎患者应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效果明显,而完善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

  • 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救治严重肝损害的护理体会

    作者:欧玲

    目的:研究分析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救治严重肝损害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38例严重肝损害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救治严重肝损害的护理体会。结果:对比患者采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前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指标变化状况,治疗后患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在治疗严重肝损害患者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枸橼酸抗凝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

    作者:伍丽婵;易慧琳;方雅琳

    目的 探讨枸橼酸抗凝在妊娠合并肝炎患者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该院25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用枸橼酸抗凝行血浆胆红素吸附串联血浆灌流进行治疗.结果 25例患者经治疗与护理85次,除1例治疗1 h后出现过1次滤器Ⅲ度凝血需更换血路管及灌流器,其余84次均顺利完成.全部患者痊愈或好转出院,其中17例肾功能恢复正常,15例产前发病的患者中2例围生儿死亡,5例早产儿预后良好.结论 应用枸橼酸抗凝行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与血液灌流治疗相互结合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 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重症肝病125例

    作者:苏菲;魏少峰;费永秀;杨龙云

    目前,对各种原因所致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尚缺乏特效手段,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被认为是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解毒、代谢功能,改善人体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创造条件的有效方法.特异性胆红素吸附(BSA)是ALSS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能祛除血氨等有害毒性物质.

  •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瑾瑜;唐业莹;覃宗蕙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BA)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PE组、PBA组和PE联合PBA(PE+PBA)组,每组25例.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性(PTA)、肌酐(SCr)及血氨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ALT、TBIL、ALB及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TBIL及SCr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E组和PE+PB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B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B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TBIL及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和PE+PB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B水平显著高于PBA组(P<0.05),PE组与PE+PB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PT、PTA及血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PT显著缩短,PTA显著升高,血氨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PBA组比较,PE组、PE+PBA组患者PT显著缩短,PTA显著升高,血氨水平显著降低(P<0.05);PE组与PE+PBA组患者PT、PTA及血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和PE+PBA组患者血浆用量分别为(2908.11±287.91)、(1107.24±213.67)mL,PE+PBA组患者血浆用量显著少于PE组(t=23.782,P<0.05).PE组、PBA组和PE+PBA组患者治疗时间分别为(2.90±0.87)、(3.02±0.77)、(3.22±0.69)h,3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881,P>0.05).PE组、PBA组和PE+PB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4.0%(16/25)、56.0%(14/25)、64.0%(16/25),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81,P>0.05).PE组患者皮疹、畏寒寒战、麻木抽搐、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及渗血发生率分别为32.0%(8/25)、28.0%(7/25)、16.0%(4/25)、8.0%(2/25)、8.0%(2/25),PBA组患者皮疹、畏寒寒战、麻木抽搐、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及渗血发生率分别为16.0%(4/25)、16.0%(4/25)、12.0%(3/25)、4.0%(1/25)、4.0%(1/25),PE+PBA组患者皮疹、畏寒寒战、麻木抽搐、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及渗血发生率分别为20.0%(5/25)、20.0%(5/25)、12.0%(3/25)、4.0%(1/25)、4.0%(1/25);PBA组和PE+PBA组患者皮疹、畏寒寒战、麻木抽搐、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及渗血发生率显著低于PE组(P<0.05);PBA组与PE+PBA组患者皮疹、畏寒寒战、麻木抽搐、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及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联合PBA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疗效肯定,安全可行,且可以减少血浆用量.

  • 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严重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作者:程小彬;田萍

    目的 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PBA)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PE)治疗严重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ICU收治的100例严重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E治疗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0例,检测两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和血氨(NH3)水平,观察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联合组ALT、AST、TBIL和NH3水平明显下降,PT明显缩短,ALB、PTA、TC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15例,有效率为30.0%;PE组中治疗有效6例,有效率为12.0%;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PE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出现1例低血压、1例低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PE组治疗后出现5例低血压、6例不同程度出血、8例发热、7例寒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0%;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A联合小剂量PE治疗严重肝衰竭时血浆用量少且安全可靠,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 不同人工肝方法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叶晓玲;程书权;杨景毅;冼永超;唐振祥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E+PBA)与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E+DPMAS)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型肝炎的佳人工肝治疗方案。方法统计同期收治的应用人工肝治疗的14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例,按照 PE、PE+PBA、PE+DPMAS 分为3组,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电解质和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PE+DPMAS 组治疗有效率70.8%,稍高于 PE、PE+PBA 两组(60.9%、6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球蛋白(GLB)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01),治疗后 PE 组前清蛋白(PA)较治疗前升高,PE+PBA 组和 PE+DPMAS 组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 组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下降(P <0.05),PE+PBA 组 PT 较治疗前下降,PE+DPMAS 组 PT 较治疗前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 组血清 K+、C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01);PE 组治疗前、后血清 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PBA、PE+DPMAS 组血清 Na+较治疗前降低(P <0.001);3组血清 Ca2+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血常规 WBC、Hb、PLT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E 单独应用和联合 PBA 或 DPMAS,均可有效改善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救治率;联合治疗可节省血浆用量2/3,方便更多患者使用;PE 联合 DPMAS 对患者血清 Cl-、Ca2+及 Hb 下降的影响幅度小,具有更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液滤过及胆红素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对比观察

    作者:贺小旭;王佳珍

    目的:对照研究重症监护病房肝功能衰竭患者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行血液滤过及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监护室存在肝功能衰竭、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共16例,分组行血液滤过及胆红素吸附治疗,观察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的程度.结果:血液滤过前后,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有一定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前后,血浆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液滤过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胆红素水平降低不明显,如需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应考虑胆红素吸附治疗.

  • 昼间持续缓慢式血液透析滤过并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卫刚;张春崧;沈玲妹;陈以平

    目的观察持续缓慢式血液透析滤过并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肝炎后肝硬化,肝肾综合征患者,在药物治疗未见明显效果并出现肝功能不全、高胆红素血症合并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加重时实施了共16次血液透析(其中6次6-8 小时昼间持续缓慢式血液透析滤过并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治疗前后测定了循环血中肌酐(SCr)、尿素氮(BuN)及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BilA)水平并就治疗前后数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血液透析以及持续缓慢式血液透析滤过并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后,循环血中SCr(mmol/L)(pre:703.6±131.9)vs(post:342.9±139.5)(p=0.012)、BuN(mmol/L)(pre:21.3±8.5)vs(pos:10.9±3.9)(p=0.017)等代谢毒素水平明显下降.血浆T-Bil.(mmol/L)(pre:317.3±4.8)vs(post:219.6±17.5)(p=0.006)以及Bil.A(mmol/L)(pre:37.3±5.5)vs(post:24.3±3.5)(p=0.008)水平也明显降低.治疗后数值与治疗前数值相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但是,治疗间隔期上述物质血浆浓度出现明显反弹.结论针对出现肝、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加重的肝肾综合征的持续缓慢式血液透析滤过并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可明显降低循环血中相应代谢毒素的水平,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为临床上进一步用药争取了时间.血中胆红素值的下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阻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但是由于反弹现象的存在,须持续治疗.对于原发肝脏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对肝细胞能可逆性修复或肝移植的期待和积极的药物等治疗配合也非常重要.而在肝细胞本身难以修复再生的情况下远期疗效甚微,预后仍然较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