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监测现状及护理

    作者:朱亚

    心脏机械瓣膜换术后搞凝治疗不当所致的出血和栓塞占所有远期并发症的首位[1-2],亦是导致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李俊杰;李树斌;朱继先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适合国人的抗凝强度标准.方法随机选取8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人,采用低强度的抗凝标准,动态监测国际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INR)、血浆凝血酶原浓度、口服华法林情况及临床并发症情况,比较出血组和对照组间各种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本组发生出血性并发症4例,无栓塞性并发症.出血病人与未出血者的分组各项指标比较显示:对照组在口服华法林剂量与出血组之间无差异(P>0.05),对照组国际标准比值明显低于出血组(P<0.01),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浓度明显高于出血组(P<0.01).结论在病人中采用低强度抗凝标准能有效地预防血栓发生,同时还能减少与抗凝有关的出血发生率.

  • 抗凝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林清华

    目的 分析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影响抗凝效果的部分因素.方法 对2013年2月~2016年11月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80例患者采用自制的抗凝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学历和饮食习惯三组的抗凝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规律生活,定时定量服药,定期随访和药物组抗凝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定时定量服药对抗凝效果有意义,OR=0.024.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影响抗凝效果的部分因素是多方面的,应正确掌握抗凝治疗,处理好各因素的影响,以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观察

    作者:马志强;魏松洋;王少强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给药方法和国际标准比值(INR)的关系.方法 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323例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术后使用华法令抗凝,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记录年龄、性别、华法令剂量和INR值等,观察出血、栓塞、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在患者术后抗凝达到稳定状态后,总体INR值为1.5~2.5,术后413例无不良事件的发生,10例出现抗凝相关并发症,其中血栓栓塞3例,抗凝有关出血7例.出院随访因抗凝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根据INR给予个体化剂量华法令,控制INR值在1.5~2.5可以达到相对安全的抗凝效果.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室内气泡栓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光亮;吴雪梅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在超声下可见一些可移动的、高反射、发亮的信号影,通常被我们认为是微气泡信号影. Balakrishnan等〔1〕发现非瓣膜术后的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心室、心房内气泡超声影像改变. 主动脉机械瓣膜术后超声下可以发现许多栓子信号,N?tzold等〔2〕认为栓子信号是气体的可能性大.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复查心脏彩超可见心室内气泡栓子的报道国内相关文献较少. 1975年人工机械瓣膜相关的微气泡被第一次报道〔3〕,目前气泡产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查阅了国内和国外关于心室内气泡栓子的相关文献,本文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室内气泡栓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人工心脏机械瓣膜慢性梗阻合并急性功能障碍的外科诊治

    作者:唐杨烽;宋智钢;徐激斌;徐志云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慢性梗阻基础上合并急性功能障碍的早期外科诊断及治疗,提高对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机械瓣膜慢性梗阻的认识.方法 回顾和总结诊治人工心脏机械瓣膜慢性梗阻合并急性功能障碍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5例患者明确诊断后,通过限期手术(再次瓣膜置换手术)治疗,恢复顺利,无一例出现早期相关并发症,术后心功能状况改善明显.结论 对于人造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远期出现类似于瓣膜狭窄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相关的临床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慢性梗阻可能;其合并出现急性功能障碍时诊断并不困难,应争取时间尽快再手术,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 华法林治疗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桂斌;张夏;黄传荣;黄明;王建华

    目的 探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PT)-INR监测佳间隔时间.方法 对5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ACL-2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P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国际正常化比率(INR),记录患者监测PT间隔时间及抗凝期间的并发症.结果 PT 11.6~48 s,PTR 1.00~4.13,INR 1.05~7.22;82.6%例次PT 16.5~24 s,PTR1.29~1.88,INR 1.5~2.5;监测间隔3~138 d,84.7%例次间隔11~70 d.出现并发症为发生脑梗死3例,出血8例,2例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结论 PT对口服华法林的监测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以INR 2.0±0.5为佳抗凝标准,在患者术后出院INR调整稳定后,监测PT佳间隔时间为30 d.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围手术期的抗凝管理

    作者:綦小蓉;边策;李黎;赵际童;刘兴会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围手术期适宜的抗凝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到2012年7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34例孕期口服小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中,7例行急诊剖宫产,术前维生素 K1静脉注射,术后给予“桥接”抗凝治疗;27例行择期剖宫产,其中13例术后仅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14例接受“桥接”抗凝治疗。比较术后不同抗凝方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国际标准化率(INR)达到目标水平所需的时间。结果:34例患者均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孕期未见血栓发生,新生儿健康。急诊剖宫产前使用维生素 K1患者的术后 INR 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未使用者。单纯口服华法林治疗组与“桥接”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口服华法林治疗组发生1例瓣膜血栓并导致患者死亡。两组患者均无周围血栓、血肿、一般性出血及过度抗凝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使用维生素 K1可能导致术后发生华法林抵抗,择期剖宫产前应尽量避免使用维生素 K1纠正凝血功能。剖宫产术后使用口服华法林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桥接”抗凝治疗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更安全、有效。

  • 国际标注比值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体会

    作者:马志强;魏松洋;王少强

    换瓣患者术后抗凝过度引起的出血及抗凝不足引起的栓塞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占所有远期并发症的75%[1];因此择适宜的抗凝强度和理想的国际标准比值(TNR)范围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所在医院对2008-06~2011-06共323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测定INR值、华法林剂量、华法林血浆浓度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进行初步探讨.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研究

    作者:高菲;侯明明;兰宝萍;曾志勇;宋洪涛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临床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给药方法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方法:对11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年龄、性别、华法林剂量和INR值等,观察出血、栓塞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维持剂量及达标时间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华法林维持剂量范围1~6mg·d-1,71.1%的患者维持剂量为2.0~4.5mg·d-1,INR稳定达标时间为10~21d.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个体差异大,应在严密监测INR值条件下使用.

  • 双瓣置换术在风湿性联合心脏瓣膜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吴兴建;陈锡霖;张思源;尚中忍

    目的:回顾分析15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的诊疗过程,讨论提高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全组均为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病变,15例均经右房-房间隔缺口径路.手术期无一例死亡.其中1例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经加强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后康复.术后复查B超未发现瓣周漏,机械瓣膜开放关闭良好,并恢复正常生活.结论:掌握手术时机,积极术前准备,改善心功能,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和瓣膜的匹配,术后的严密管理,可大大的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目前同时进行二尖瓣和主动脉双瓣置换术时治疗联合心脏瓣膜并的主要手术方法.现将我院15例双瓣置换术治疗经验分析报告如下.

  •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期全程口服华法令抗凝31例临床观察

    作者:郑珞;徐霞;郑志群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妇女妊娠前后全程使用华法令抗凝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全程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孕妇并发症及围产结局.结果 31例患者中,孕早期瓣膜功能不全1例,孕晚期出现一过性血尿1例,发生一般性出血现象3例,心律不齐1例.1例因胎儿脑积水予引产,顺产5例,剖宫产25例.早产3例,足月产27例.产后出血2例.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在妊娠期间全程服用小剂量华法令<5 mg/d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需大宗病例研究进一步证实.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观察

    作者:吴逢波;徐珽;陈泽莲;唐尧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给药方法和国际标准比值(INR)的关系.方法:对123例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记录年龄、性别、华法林剂量和INR值等,观察出血、栓塞、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无死亡病例.出院发生股静脉血栓1例,牙龈出血11例,泌尿系出血3例.出院随访因抗凝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5 d根据INR给予个体化剂量,控制INR值在1.5~2.0之间可以达到一定的抗凝效果,且相对安全.

  • 育龄妇女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期的抗凝治疗策略

    作者:程涵;董力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妊娠期抗凝治疗方案的选择是困难且充满争议的.现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育龄妇女人工瓣膜的选择、妊娠期不同抗凝治疗方案、指南以及中国的现状进行综述.

  • (西安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状态的研究

    作者:张军;李晓峰;万俊哲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的佳安全剂量范围.方法 检测74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标准比值(INR)、血栓前蛋白(TpP)及D2聚体(DD)等指标.结果 60 kg以上组华法林剂量较60 kg以下组增大(P<0,05);血栓前蛋白、D2聚体在术后3月内明显增高(P<0.05).结论 结合口服华法林剂量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华法林佳用量为(3.07±0,19)mg;国际化标准比值佳范围为1.3~2.5.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作者:方修娥;王晓玲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必须终生抗凝治疗,抗凝不足或过量致血栓形成或出血,成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1],也是导致患者远期死亡主要原因.正确的抗凝治疗,及时准确的监测与护理,是瓣膜置换术后疗效的保证.现对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154例抗凝治疗与护理报告如下.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朱蔚仪;李爱军;方小君;李琼妹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抗凝不足易导致血栓栓塞,但抗凝过量又会导致出血.抗凝并发症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导致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现就我科在抗凝治疗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