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持续性高眼压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疗效观察

    作者:张孟祥;马颖;庞爱莲;王付英

    目的:探讨持续性高眼压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32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0例(30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低于21 mm Hg为90.00%;对照组眼压低于21mm Hg为68.18%(P<0.05).结论:高眼压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相比,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减少.

  •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6例分析

    作者:刘芳;李艳丽;茹祥艳

    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早期滤过过强、浅前房及相关并发症;二是后期结膜滤过泡瘢痕化致手术失败.

  •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31例分析

    作者:马金力

    目的 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31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和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均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视力提高者20眼,视力不变9眼,视力下降2眼.术后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21 mm Hg者19眼,需局部用药方可控制者10眼.结论 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及时进行小梁切除术是安全的,能挽救患者的视功能,但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手术技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17例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韩芳;王雪梅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下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17例应用药物眼压不能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获得了明显的提高;术后眼压控制≤2.79 kPa者11眼,占64.7%,局部用药可控制者6只眼,占35.3%.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1例分析

    作者:丁慧芬

    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眼压较术前眼压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巩膜突可见不同程度的增宽>180°范围,术后5眼周边前房深度>1 CT,17眼周边前房深度1~1/2 CT,18眼1/2~1/3 CT,1眼1/3~1/4 CT.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恢复和改善视力,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 首诊为虹膜睫状体炎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前房积血1例分析

    作者:邓青;胡庆军

    本文对笔者收治的首诊为虹膜睫状体炎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前房出血1例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女,70岁,左眼红痛,视力下降1周.患者1周前打麻将后觉左眼红痛,视力下降,伴头痛、恶心无呕吐.休息后无缓解.3d后在门诊求治,查体:视力:0.4/眼前手动,眼压:17mm Hg/Tn+1,左眼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后弹力层皱褶,KP(++),Tyn(++),前房浅,瞳孔中度散大,瞳孔区少量渗出,晶体混浊,眼底不入.诊断:左眼虹睫炎,双眼白内障.

  • 应用闭角型青光眼新的分类和定义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贺翔鸽

    用国际上新的闭角型青光眼分类和定义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简捷和可操作性的优点.对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除了密切随访外,有选择性地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对急性和慢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可根据发生机制和临床特征对患者进行不同的临床处理;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根据视神经损害程度和靶眼压选择药物、激光或滤过性手术等治疗.(眼科,2007,16:12-13)

  • 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循证评价

    作者:乔利亚;梁远波;王宁利;詹思延;王怀恩;吴作红

    目的将目前有关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文献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进行系统评价,以期能为该种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提供较为可靠的证据.设计系统综述.方法检索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期刊数据库,至2004年9月的英文及中文文献.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剩余文献按照治疗性医学文献证据级别的判定标准进行证据分级,并按照终点指标进行证据评价.主要指标眼压,前房角,降眼压药物种数,并发症.结果24篇文献入选,Ⅰ~Ⅱ级证据的0篇,Ⅲ级证据的4篇,Ⅳ级证据的20篇.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摘除/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降低1.3~22.7mmHg,降低幅度超过20mmHg的均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Ⅲ~Ⅳ级证据).有对手术成功率报道的文章2篇(Ⅲ级证据).3篇文献描述了术后房角增宽(Ⅳ级证据),5篇文献描述了术后PAS范围减少(Ⅲ~Ⅳ级证据).9篇文献描述了术前和术后使用降眼压药物种数的变化情况,表明白内障摘除术后,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种数较术前减少(Ⅳ级证据).9篇文献报告了术后早期眼压并发症,其中31.2%出现了术后早期眼压升高(Ⅲ~Ⅳ级证据).结论病例系列研究表明晶状体摘除术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降眼压幅度高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无严重的早期高眼压;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比传统的治疗选择更为安全和有效.

  • 白内障摘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适应证及价值

    作者:

    编者按:白内障摘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是目前青光眼治疗领域争论的问题之一.对于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是单独做白内障手术,还是单独做青光眼手术,或是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各家的观点不一.我们组织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青光眼专科的七位医师,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仅供临床医师参考.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吴晋晖;柳林;赵世红;仲明;彭亚军;沈炜;桑延智;付清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收住本院的非青光眼的单纯白内障26例(28眼),连续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0例(70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急闭)临床前期14眼,发作期2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慢闭)27眼.术前视力手动/眼前~0.8,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入院后行超声乳化术.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8.5±4.5)个月.结果:①单纯白内障组术前术后眼压无显著差异(t=1.9201,P>0.05).急闭临床前期组术后平均眼压下降(t=3.9910,P<0.01).急闭发作期组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明显下降(t=4.7441,P<0.01).慢闭组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明显下降(t=4.4976,P<0.01).②急闭发作期,慢闭组平均使用青光眼药物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③急、慢闭组术后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④前房深度急、慢闭组术后较术前增加;周边前房深度两组术后均较手术前增加.⑤56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48只眼(85.7%)佳矫正视力提高,28只眼(50.0%)矫正视力>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单纯白内障术后眼压无影响,对急闭临床前期产生降低眼压作用,可治疗急、慢闭,急闭疗效优于慢闭.

  • 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莫劲松

    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我国盲人中约20%为青光眼所致.近年来,虽然出现了很多抗青光眼的新药,改进了抗青光眼的手术方式,但小梁切除术仍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总结分析了1989~1998年间476例561眼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小梁切除术常见并发症类型、发病原因及处理体会,报道如下.

  • 选择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9眼疗效分析

    作者:周历;盛豫;关娟;司艳芳;王倩

    [目的]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针对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及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老年患者的89眼病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38眼,女性患者48例51眼,平均年龄69.8岁.根据患者发病情况及其患眼的解剖特点选择不同术式,手术治疗方法分别为:小梁切除手术(12例)、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65例)、青光眼-白内障摘除联合手术(9例).[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11眼行小梁切除术恢复眼压.66眼通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压恢复正常,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程度较术前有显著改善.9眼首选青光眼-白内障摘除联合手术后眼压均恢复正常,另有2眼为单纯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压仍不能控制的病例又做了小梁切除手术,还有1眼小梁切除术后补充做白内障摘除术.[结论]单纯小梁切除术,容易出现滤过口关闭或过度滤过导致前房不形成.青-白联合手术需要白内障摘除及小梁切除两个手术同时进行,降眼压效果好.与这两者相比,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通过单纯摘除白内障解除了晶状体膨胀造成的瞳孔阻滞和浅前房,使得前房深度恢复,眼内房水行走正常循环通道,达到治疗青光眼的目的.该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散光小、不易出现过度滤过等优点,解决了许多其它手术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俐;郭学龙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本院收治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38眼),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结果]术后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5.5±2.7)mmHg(1mmHg=0.133 kPa),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眼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平均为(2.98±0.38)mm(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吸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袁松涛;蒋沁;袁南荣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回顾性研究分析了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闻,在本院36例38眼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phacotrabeculectomy+10L,PhaocTrab+IOL)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1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23眼,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后囊膜破裂和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手术后随访期内,佳矫正视力均较手术前显著提高(P<0.01);眼压也由术前平均(38.78±7.93)mmHg降至术后6月的(19.05±2.75)mmHg(P<0.01),迄今患者中有3眼仍需要使用药物才能控制眼压,均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前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015.77±502.58)cells/mm2,手术后1周下降到(1869.22±439.03)cells/mm2.[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术式可能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更有效.

  • 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作者:靳蕾;张立军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眼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48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房角粘连≤180°者7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5例;房角粘连>180°者78例随机分为C组与D组,每组各39例.手术方案:A组为透明晶体超声乳化(Phaco)+人工晶体植入术(IOL)+房角分离,B组为Phaco+IOL,C组为Phaco+IOL+房角分离,D组为Phaco+IOL+小梁切除术.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的眼压与中央角膜厚度(CCT),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视力情况,并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C组与D组术前眼压、CCT、视力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眼压均下降,A组低于B组、D组低于C组;而各组CCT均升高,A组高于B组、C组高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视力均提高,但A组与B组、C组与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0.0%,B组为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为25.6%(10/39),低于D组46.2%(18/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房角粘连≤180°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以Phaco+IOL+房角分离为佳;房角粘连>180°患者,Phaco+IOL+小梁切除术的降眼压效果更佳,但术后并发症多,可结合患者眼内环境、病情严重程度及依从性等选择适当的术式.

  •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时机及疗效观察

    作者:王克;邵倩

    [目的]观察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时机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21例(121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药物治疗不能有效降低眼压后均采用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患者术后眼部表现、滤过泡功能及有无并发症,比较术后7 d和30 d的视力、眼压.[结果]患者术后7d眼压均控制在正常值(21 mmHg)以下,平均(15.6±0.4)mmHg;术后30 d眼压平均(14.2±0.3)mmHg,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高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的眼压和视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作者:罗燕珊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49眼眼压控州不佳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前房穿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49眼手术顺利,未引发爆发性脉络膜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追踪4~16个月,平均9个月,43眼眼压控制在5~21 mmHg(1mmHg=0.133 kPa),其中4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87.8%.16眼出现角膜反应,9眼出现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4眼出现前房出血,经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青光眼眼压持续不降者,应于24~48h内及时手术治疗,以防止视功 能进一步损害,但手术必须精细才能提高成功率.

  • 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鲁铭;罗艳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时本院2007年4月~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加例(4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全身及局部使用大剂量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依然高于40 mmHg,行前房穿刺术降低眼压后.第2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术前眼压40 mmHg以上,术后早期(3个月'内)眼压10~20 mmHg者35眼,~30 mmHg的5眼,用2%卡替洛尔眼水点眼控制眼压,其中两眼在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依旧不能控制在20 mmHg以下,在术后两个月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眼压控制在20 mmHg以下.全部病例在随访期间眼压全部控制在20 mmHg以下.视力术前:光感者11眼(57.7%),光感.手动者8眼(36.1%),手动-0.05者21眼(6.2%);术后视力:<0.1者4眼(10%),0.3者9眼(22.5%),~0.5者11眼(27.5%),>0.5者16眼(40%).结论 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能在及时控制眼压的同时挽救病人的视功能且有比较好的疗效.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24例疗效分析

    作者:陈渝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24例(24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并对术前、术后3d及术后3个月的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中央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加宽.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一种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 无灌注玻璃体切割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玉涛;赵霞;赵春梅

    青光眼患者在进行滤过性手术前,原则上应将眼压控制_在正常水平[1,2].但临床上有些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存使用局部及全身多种降眼压药物下眼压仍然无法控制.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