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付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本研究旨在比较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与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2种治疗方案在血糖全面达标及减少低血糖发生的效果.报告如下.

  • 智能型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 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苗芳;魏勇

    本研究对常规皮下每日2次注射预混胰岛素30R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疗效进行比较, 以期为血糖的调控提供佳方案.

  • 预混胰岛素在结核病合并糖尿病强化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思哲;党丽云

    目的 观察预混胰岛素在中重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强化期的疗效及体会.方法 5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住院病人强化期采用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与同期入院的单纯肺结核病例4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52例病人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病人的依从性好.2月后两组病人胸片吸收率无明显的差异 (P>0.05).结论 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疗效好,低血糖发生率低,病人依从性高.胸片病灶表现出滞后吸收特点.

  • 基础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周梅

    目的 比较基础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基础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 h PG及HbAlc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剂量为(11.30±4.02)U/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0±5.50)U/d(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基础胰岛素可更好地改善血糖水平.

  • 利拉鲁肽和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梁明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和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予以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统计两组血糖达标、低血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FPG、2 h PBG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但干预后两组FPG、2 h P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6.66%)(P<0.05).对照组无胃肠道反应,试验组出现3例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均能降低血糖,且效果类似,但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安全性好,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均可自行消失,可推荐使用该联合降糖方案.

  • 预混胰岛素治疗半年后改为基础胰岛素加阿卡阿卡波糖贯序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小兴;彭亮;文艳;刘亚兰;张立峰

    目的:探讨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半年后转为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加口服阿卡波糖贯序治疗新发T2DM患者方法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60例已经预混胰岛素治疗6月的新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原预混胰岛素治疗改为甘精胰岛素加餐前口服拜糖平)、对照组(25例,继续原预混胰岛素治疗),各组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用量.0、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C肽、体重指数(BMI)及低血糖事件.结果 与治疗前比,两组FBG、餐后2hPG、HbAlC均下降(P>0.01);而试验组FBG、餐后2hPG、HbAlC、日胰岛素量及低血糖事件均较对照组进一步下降(P>0.01).对照组胰岛素量和BMI增加(P<0.01),试验组BMI无改变(P>0.05).结论 对于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半年后转为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加口服a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治疗的患者,较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更能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早期改善,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高.

  • 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T2DM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亚芬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T2DM患者89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结果:对照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观察组,而胰岛细胞功能指数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血糖漂移指标、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都更低(P<0.05).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和血糖漂移,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改善临床治疗安全性.

  •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与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疗效对比

    作者:芦萍

    目的:探究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与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试验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体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能有效控制血糖,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变化不明显,而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口服降糖药与两种预混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影响的观察

    作者:赵菲

    目的:本次试验将观察口服降糖药与两种预混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影响.方法:本次试验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5例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C组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并对比三组患者的空腹血糖、C-肽(C-P)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治疗后,A组、B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HbA1c均明显降低,且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与C组的空腹血糖情况对比则差异显著.此外,C组对空腹血糖和HbA1c控制较差,且C-P水平明显下降.结论:口服降糖药物在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空腹血糖和HbA1c达标程度低,且胰岛B细胞功能衰减较快,多数患者在两年后转为胰岛素治疗.而门冬胰岛素治疗和预混胰岛素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不同类型胰岛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分析

    作者:谢杰敏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胰岛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1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2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1组尿蛋白排泄率低于观察2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对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更小.

  • 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曹邓晗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糖尿病食谱进行饮食指导,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结果:观察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降糖作用显著,减重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少。

  • 参芪通脉饮对使用预混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冶岱蔚;刘美;杨涛;糟玉琴;于陈晨;陈艳凤;张颖;王欣;卞保平;杜樱洁

    目的:探讨参芪通脉饮对使用预混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136例使用预混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试验组70例和空白组66例.试验组给予参芪通脉饮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空白组给予预混胰岛素治疗.结果:试验组第7天、第15天MAGE小于空白组(P<0.05).结论:参芪通脉饮可有效减少使用预混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内血糖波动幅度.

  • 双相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70短期疗效的动态血糖监测比较

    作者:陈素芳;李华

    目的 比较每日2次注射双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 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70(BHI 3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血糖控制和血糖波动情况.方法 选择52例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BIAsp 30和BHI 30,三餐前及睡前指尖血糖达标后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整体血糖控制水平、血糖波动系数、餐后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等情况.结果 两组三餐前、午餐后及平均血糖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IAsp 30组较BHI 30组血糖波动系数减小[(1.69±0.42)mmol/L vs.(2.07±0.51)mmol/L,t=-3.013,P<0.01];早、晚餐后血糖漂移幅度减小,分别为[(2.89±1.32)mmol/L vs.(3.83±1.18)mmol/L,t=-2.705,P<0.01]、[(2.69±1.37)mmol/L vs.(3.55±1.40)mmol/L,t=-2.232,P<0.05];血糖漂移至11.1 mmol/L以上的时间百分数减低[(621±6.04)% vs.(10.0l±6.80)%,t=-2.132,P<0.05].BIAsp 30组较BHI 30组低血糖频率减少,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T2DM患者,每日2次注射BIAsp 30和BHI 30同样有效,但前者能更明显降低餐后血糖和减少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风险.

  • 初诊2型糖尿病不同治疗方案下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庄苹

    目的:明确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和预混胰岛素分别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为缓解糖尿病患者病患提供保障;方法:依据相应的筛选标准选取4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基础组和预混组,每组分别20例,分别给予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结果:两组在经过治疗后,FBG水平均明显下降,但是基础下降幅度大于预混组(P<0.01).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但是基础下降幅度大于预混组(P>0.05).结论: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或者预混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前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空腹血糖控制方面.

  • 参芪通脉饮对2型糖尿病使用预混胰岛素患者血糖波动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冶岱蔚;张惠娟;刘美;于陈晨;陈艳凤;张颖;王欣;卞保平;杜樱洁

    目的:观察参芪通脉饮对2型糖尿病使用预混胰岛素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了解中药的干预对此类患者血糖波动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型糖尿病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136例分为两组,实验组70例予以参芪通脉饮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空白组66例仅予以预混胰岛素治疗,15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和空白组实验前,实验第2天,第5天组间LAG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第7天,第15天LAGE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参芪通脉饮可有效减少2型糖尿病使用预混胰岛素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

  • 参芪通脉调糖饮对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者血糖飘移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糟玉琴;杜樱洁

    目的: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参芪通脉调糖饮对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飘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应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观察36例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加用参芪通脉调糖饮前后血糖飘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变化,评价联合参芪通脉调糖饮治疗前后血糖飘移及日均胰岛素用量等的差异.结果:联合参芪通脉调糖饮治疗阶段血糖飘移及日均胰岛素量小于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事件数也少于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通脉调糖饮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有助于稳定血糖、减少低血糖事件及日均胰岛素使用剂量.

  • 探讨基础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林潭发;陈彦;林占;赖菲菲;夏晓英

    目的:探究基础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随机抽签分成A组和B组,每组62例.B组,每日2次预混门冬胰岛素30(PM-2),A组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主餐前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G+1),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基础胰岛素联合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的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体重增加幅度、治疗依从性上G+1,明显优于PM-2,但是改善血糖控制方面,B组的效果较差.结论:预混胰岛素治疗(PM-2)与G+1治疗在低血糖发生率控制上相比,效果稍差.但总体血糖改善效果差异不大,两者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预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作者:朱黎;王奇;李吉华;王丽霞;化小春;马文娅

    目的 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方法 60例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预混胰岛素组+二甲双胍组(A组)和甘精胰岛素组+二甲双胍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锐30R预混胰岛素,B组每晚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两组病人同时合并给予二甲双胍口服.共观察6月.观察血糖控制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对应的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值均明显降低.与基线相比,两组中空腹血糖降低幅度相似(P=0.11),治疗6月后,A组早餐后、午餐前、晚餐后以及睡前指血糖值较B组降低(P<0.05).A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降低幅度更大(P=0.035).A组轻微低血糖和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B组的2.6倍和1.2倍.治疗6个月达到稳定,A组平均胰岛素剂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较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预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相比,降低餐后血糖和HbA1c的效果更好,但相比之下低血糖的发生率稍高,胰岛素的用量偏大.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宁尚侠

    目的 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降糖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组和预混组,甘精组三餐前15 min口服瑞格列奈0.5~1.0 mg,晚10∶00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组于早晚饭前30 min注射预混胰岛素,应用罗康全血糖仪,住院期间监测空腹、三餐后2 h、夜10∶00、夜3∶00指尖血糖,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空腹血糖(FP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10.0 mmol/L为达标.观察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发生人数;12周后的FPG、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两组血糖控制均达标,预混组和甘精组12周后,FPG、2 hPG、HbA1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组BMI较治疗前无明显增加(P>0.05),预混组BMI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甘精组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人数显著低于预混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对控制血糖都有效,但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降糖治疗方案能减少注射次数和胰岛素的日用量,减少低血糖风险,不增加体质指数,依从性好.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贺鸿飞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取80例2型糖尿病病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预混胰岛素,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方案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糖波动情况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7.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与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体重指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案中,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用药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与预后,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31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