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完全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李丹

    目的:探讨不完全型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 K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诊断为K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完全型KD患者32例,占29%。与KD相比较,不完全型KD患者年龄更小,诊断延迟,主要临床表现较少,冠脉扩张发生率高( P<0.05)。结论:不完全型KD和典型KD有相似的临床特征,易贻误治疗,加大了冠脉损伤的风险。

  • 小儿川崎病18例诊治分析

    作者:徐庆玲

    目的 探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云南省腾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18例患儿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对冠状动脉受累的3例随访1年,冠状动脉内径均恢复好转.结论 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对减少患儿因川崎病导致的冠状动脉异常所致的后天性心脏病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 388例川崎病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分析

    作者:白晓慧;陈斌;闫景彬;梁碧荣;罗剑峰;陈亚东;何丽丹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急性自身免疫性全身血管炎症性疾病,全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一种或多种已知或未知微生物侵入易感者体内,激活多种T细胞和B细胞参与,引发体内各种细胞因子产生级联放大效应的免疫反应,终致全身广泛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障碍[1-2]。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黏膜炎、淋巴结肿大和指端皮肤改变等临床症状,好发于儿童和婴幼儿,严重者终会导致多脏器的损害,心脏损害较显著。不完全型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具有川崎病的特点但又不完全符合川崎病的诊断特点[3],很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而延误治疗。笔者对388例川崎病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探讨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中的价值。

  • 62例不完全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体会

    作者:李丽

    目的 分析不完全型川崎病(IKD)患儿的临床表现,并阐述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62例IKD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入组患儿主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检查表现,给予大剂量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疾病转归情况.结果 62例IKD患儿中17例(27.41%)具备3项特征,45例(72.58%)具备4项特征,其中发热(100.00%)、指趾端脱皮(85.48%)、眼球结膜充血(58.06%)及杨梅舌、唇红、皲裂(50.00%)发生率较高;实验室检查中发病早期白细胞 ≥15×109/L(90.32%)、C-反应蛋白>30 mg/L(85.48%)、血小板≥350×109/L(79.03%)、血沉>40 mm/h(75.81%)发生率较高.结论 IKD临床特征中发热、指趾端脱皮、眼球结膜充血及杨梅舌、唇红、皲裂对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可进行实验室、超声心动图辅助性检查确诊,大剂量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IKD行之有效.

  • 川崎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作者:李晓惠

    川崎病(KD)是一种急性自限性全身血管炎性综合征.该病好发于儿童,主要侵犯全身中小血管,常见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扩张和动脉瘤形成,严重者可引起缺血性心脏病及猝死.不完全型KD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指标,目前早期诊断仍存在挑战;有关IVIG耐受型KD的治疗,新研究证实,激素+IVIG+阿司匹林可以作为初始治疗方案,其他治疗方案仍在探索中;严重冠状动脉并发症可采用介入及外科治疗.

  • 不完全型川崎病小儿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周铁波;何兵;赵娟;李小欧;金红芳

    目的:研究不完全型川崎病小儿的临床特征,以期早期诊疗,改善预后.方法:分析从2009年1月-2012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不完全型川崎病及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在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58例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与50例典型川崎病患儿相比,性别与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诊断指标中的症状发生率如结膜充血、多形性皮疹、淋巴结肿大、手足肿胀、脱皮、唇干裂明显低于典型川崎病组患儿(P<0.01).两组患儿疾病诊断时距起病的时间分别为(7.8±2.0)和(7.3±2.2) d(P=0.188).实验室检查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扩张比例在不完全型川崎病组为34.5%,在典型川崎病组为22.0%(P=0.153).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别(P=0.449).结论: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主要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典型川崎病患儿,在冠脉损害以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方面与典型川崎病患儿相比并无明显差别.

  • 不同类型川崎病临床特征比较分析

    作者:王艳

    目的:比较分析典型川崎病(CKD)和不完全型川崎病(IKD)的临床特征,探讨IKD的诊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7例CKD患儿(CKD组)和26例IKD患儿(IKD组),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方法、治疗效果等.结果:两组患儿均有发热,但IKD组发热时间(10.2±6.6)d,长于CKD组的(6.8±2.8)d(P<0.05).IKD组口唇皲裂、肢端硬肿或恢复期膜样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发生率均低于CKD组(P均<0.01).IKD组的心脏血流异常、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增厚、肺纹理增粗模糊、肺野斑点阴影发生率均高于CKD组(P均<0.05).两组WBC、CRP、PLT、ESR、ALT、Hb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KD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上应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患儿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冠脉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

  • 小儿川崎病22例临床分析

    作者:汪萍;雷勇

    目的总结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确诊的22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川崎病患儿,完全型川崎病20例,不完全型川崎病2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1例,发生冠状动脉损害6例。主要临床表现发生率依次为发热、结膜充血、口唇及口腔黏膜改变、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疾病早期ESR和CRP明显增高,50%以上的患儿病程中合并肝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和贫血,早期规范合理静脉使用IVIG可有效减少和预防冠状动脉损害。结论小儿川崎病临床表现多样,易合并冠状动脉损害,临床上应加强对不完全型川崎病和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