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妮娟;李静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门诊初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其中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的患者360例,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的患者36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碳14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及胃镜下活检检测诊断,分别比较有无上消化道症状对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上消化道症状与胃镜活检诊断为胃癌前疾病的相关度。结果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Hp检出率高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 P <0.05);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的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的发病率
      明显高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上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具有相关性,上消化道症状与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 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谢琼;卢月月;易宏锋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本院门诊初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其中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的患者360例,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患者36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碳14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及胃镜下活检,分别比较有无上消化道症状与患者HP阳性检出率的相关性;以及有无上消化道症状与胃镜活检诊断为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结果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患者HP检出率高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χ2=353.892、P =0.000);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患者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发病率显著高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28、P =0.000)。结论上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具有相关性,上消化道症状与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医药防治研究的若干进展

    作者:张声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状态)之一.胃癌前病变与胃癌前疾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癌前疾病是一临床概念,是指发生癌变危险性明显增加的疾病;癌前病变是一病理学概念,是指较相应正常组织或其他病理改变更容易发生癌变的组织病理变化.就胃癌而言,中、重度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和异型增生(Dysplasia,Dys)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常在CAG基础上伴随发生.胃黏膜发生癌肿由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发展模式目前已为国内外多数学者所认同.中医药开展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治疗工作已有多年,并初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众多的临床报道及病理结果证实,中医药可使部分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或消失,从而扭转了胃癌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点,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1].现就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与进展综述如下.

  • 胃癌前疾病的内镜特点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映姗;黄涛;李红嬑

    目的:探索胃癌前疾病的不同分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285例行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前疾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胃炎并Hp感染,采集患者的四诊资料并进行辨证分型,采用X2检验,计算不同内镜分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联系数.结果:x2=43.55,P=0.001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关联系数=0.364,可以认为疾病类型与证型间有关联.结论:胃癌前疾病的不同分型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胃癌前疾病、癌前病变、胃癌与脾虚证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静;赵爱光;曹妮达;朱晓虹

    分别从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方证相应等方面探讨胃癌前疾病、癌前病变及胃癌与脾虚证的关系,提示脾胃虚弱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基础,存在于胃癌前疾病→癌前病变→胃癌的整个过程.

  • 浅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疾病及胃癌的相关性

    作者:高慎茹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疾病及胃癌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对320例胃癌前疾病及胃癌患者使用Warthin-Starry检测病变组织中Hp的感染状况进行观察.结果: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都是非常高的.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前疾病及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应该对其加以重视.

  •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蒋成佳;詹广场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纳入了消化科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63例,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参考 Forrest 分级标准进行分级,Ⅰa 组51例,Ⅰb 组53例,Ⅱa 组52例,Ⅱb 组52例,Ⅲ组55例,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并取胃黏膜进行活检,分别比较患者的 Hp 阳性检出率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胃癌前疾病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度。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分级越严重的 Hp 检出率越高,Ⅰa 组>Ⅰb 组>Ⅱa 组>Ⅱb 组>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分级越严重的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的发病率明显增高,Ⅰa 组>Ⅰb 组>Ⅱa 组>Ⅱb 组>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与 Hp 感染及消化性溃疡伴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 萎胃灵方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和(或)不典型增生45例

    作者:李防栋;杨学信;张梅;张骞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IM)及不典型增生(ATP)属胃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为消化系统疑难病之一.其发病缓慢,病势缠绵,迁延难愈,全国中医学会第三次脾胃学术会议认为CAG辨证可归属于“胃痞”证.杨学信主任作为全国第四批、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老师,在积累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自拟萎胃灵方加味治疗CAG伴IM和(或)ATP 45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慢性萎缩性胃炎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叶荣菊;黄志刚;陈锡美;王娜;王韶英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重要的胃癌前疾病,其发生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明确.长期以来慢性炎症被认为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终导致癌变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尤其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IL)-1不仅是重要的促炎因子,还是胃酸分泌的强力抑制剂,可提高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的生成[1.2],并促进或加重胃黏膜损伤.

  • 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IL-1、IL-8、IL-10基因多态性分布评价

    作者:严新;甘淳;罗颖颖;吴旭涛;赵化成;朱宏

    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中IL-1、IL-8、IL-10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招募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胃息肉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抽取外周血作为检测样本,采用等位基因专一性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IL-1B-31 C/T及IL-1B-511 T/C、IL-8-251 T/A、IL-10-592C/A及IL-10-1082A/G基因位点SNP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分型在不同中医证型及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并评价各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IL-1B-31 TT基因型和IL-10-1082AG基因型在脾胃湿热组中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IL-8-251 AA基因型在肝胃不和证和脾胃虚弱证中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IL-1B-511T/C、IL-10-592 C/A各基因型在各组及证型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胃癌前疾病中医证型IL-1、IL-8、IL-10基因型分布不尽相同,提示不同中医证型与基因多态性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携带有IL-1B-31 TT和(或)IL-10-1082AG型基因的脾胃湿热证,或携带有IL-8-25 AA型基因的肝胃不和及脾胃虚弱证胃癌前疾病患者可能患胃癌的风险增大.

  • 热休克蛋白27、三叶因子Ⅱ在胃癌和癌前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荣芳;侯恒;李丽芬;王勇;王满贵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三叶因子Ⅱ(TFF2)在胃癌和癌前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正常胃黏膜组织20例、胃溃疡2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4例和胃癌54例中HSP27和TFF2的表达情况,其表达水平以HSP27和TFF2的平均光定密度测定值表示,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SP27在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光密度值(0.278 ±0.011)较胃溃疡(0.303±0.013)和慢性萎缩性胃炎(0.305±0.010)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SP27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27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0.318±0.022)较前三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27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有关(P均<0.05).TFF2在胃溃疡(0.368±0.014)和慢性萎缩性胃炎(0.371±0.019)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胃黏膜(0.346±0.03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癌中TFF2的表达水平(0.325±0.020)低于前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FF2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结论 HSP27和TFF2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该指标可为胃癌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 不同年龄胃溃疡内镜及组织学改变的研究

    作者:周雁;万苹;范红

    胃溃疡是消化界公认的胃癌前疾病之一.通过内镜能较好的评估胃溃疡性质,这对正确处理和早期诊断胃癌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各年龄组胃溃疡分布、内镜特点与组织学改变关系,我们回顾性分析了678例胃溃疡胃镜与组织学等的情况,报道如下.

  • COX-2、bcl-2和ki-67表达与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苏卫民;林德照;韩少良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bcl-2和ki-67基因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疾病的表达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SP方法)检测上述基因蛋白表达.结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行期胃癌的COX-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1.7%、25.9%、22.7%、65.4%、63.6%及56.1%,且胃癌及不典型增生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前三者(P<0.01);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1.7%、33.3%、59.1%、76.9%、72.7%及60.9%,以胃癌及不典型增生高;ki-67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6.1%、55.6%、54.5%、61.5%、72.7%及80.5%,胃癌及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P<0.05),提示ki-67在整个胃癌演变序列中不断增强.结论COX-2和bcl-2蛋白过表达在胃癌演变序列中,以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高;ki-67蛋白表达率在整个胃癌演变序列中不断增强,尤其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表达率增强更显著,提示癌前疾病,尤其不典型增生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胃癌化学预防的现状

    作者:钱可大

    胃癌是我国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因胃癌死亡者每年超过60万人,其死亡率居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主要的胃癌前疾病,其发生胃癌可能达1%~5%.1/3癌症可以预防;1/3癌症如能及早诊断,则可能治愈;1/3癌症如能合理而有效的治疗,可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预防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裕宣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与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63例,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参考Forres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并取胃黏膜活检检测及碳14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比较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以及胃癌前疾病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分级越严重的H.P.检出率越高,Ⅰa组>Ⅰb组>Ⅱa组>Ⅱb组>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分级越严重的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的发病率明显增高,Ⅰa组>Ⅰb组>Ⅱa组>Ⅱb组>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与H.P.感染及消化性溃疡伴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 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伴胃癌前病变与自噬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孔繁静;赵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伴胃黏膜癌前病变与自噬因子LC3B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胃镜及黏膜下活检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63例,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所有患者的自噬因子LC3B表达水平,同时行碳14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分别比较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与自噬因子LC3B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及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伴胃癌前病变与自噬因子LC3 B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度。结果自噬因子LC3B mRNA高表达与HP检出率呈正相关;自噬因子LC3B mRNA高表达与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结论自噬因子LC3B mRNA高表达与HP感染及消化性溃疡伴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 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与HSP70、 COX-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严新;甘淳;吴旭涛;赵化成;朱宏

    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与HSP70、COX-2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招募85例胃癌前疾病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等位基因专一性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分析HSP70-1:190G/C、HSP70-2:1267A/G、COX-2:899G/C的基因多态性.结果:肝胃不和证携带HSP70-2:1267AG基因型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COX-2:899G/C基因型在各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胃癌前疾病中医证型HSP70、COX-2基因型分布不尽相同,提示不同中医证型和基因多态性有着相关性,但需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 胃功能四项在胃部疾病和胃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唐光定;江伟河;黄海深

    目的:探讨胃功能四项在胃部疾病和胃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门诊初诊为胃病的89例患者为实验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胃功能四项[幽门螺杆菌(Hp)、胃蛋白原Ⅰ( 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 PGⅡ比值)],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GⅠ、PGⅡ、PGⅠ/ PGⅡ比值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p 阳性检出率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功能四项在胃部疾病和胃癌早期筛查中可作为重要的筛查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的p53、EGFR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甘淳;严新;罗颖颖;吴旭涛;赵化成;朱宏

    [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与p53、EGF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招募85例胃癌前疾病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 采用等位基因专一性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分析TP53:215C/G (R72P) 、EGFR:1562G/A (R521K) 的基因多态性.[结果]EGFR:1562AG基因型在脾胃虚弱证显著增高, 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P53:215C/G (R72P) 基因型在各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胃癌前疾病中医证型p53、EGFR基因型分布不尽相同, 提示不同中医证型和基因多态性有着相关性.

  • 胃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因机诊治

    作者:齐海燕;李鹏;单宇鹏

    总结陈光伟导师临床上对胃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认识,即本虚标实为本病的根本所在,以培补脾胃治其本,以行气活血通络解毒之法治实,并结合辨证分型处方用药.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