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参酮ⅡA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周倩;钟强;王照华;张存泰;全小庆;阮磊;白融;肖建明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兔心肌急性缺血室性心率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家兔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缺血组和丹参酮组,每组各10只.制备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的冠脉灌注模型,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楔形心肌块的跨室壁心电图和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细胞的跨膜动作电位.观察3组缺血30 min时的QT间期和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时程(APD90)以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同时记录各组缺血时的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结果 正常组无一例发生心律失常,缺血组和丹参酮组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分别为9/10和2/10.缺血状态下,缺血组较正常组TDR和心律失常的诱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酮组和缺血组相比,TDR和心律失常的诱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能够改善心肌缺血时各项异常的电生理指标,显著减小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并且可显著降低兔急性缺血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 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室性心率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周芳珍;程琳;拾润东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室性心率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合并室性心率失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氯丙嗪组)和对照组(利培酮组)各32例,疗程均为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I)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后测量心电图和心率.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各个时点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第4、6、8周末 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在治疗后第2、4周末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下降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2、4周末PANSS减分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5.00% 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心率失常病情的好转率75.00%高于对照组的46.8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总分在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电图的QT间期、校正 QTc间期、PR间期及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室性心率失常的起效快于单用利培酮治疗,不良反应及对心电图的影响与单用利培酮治疗相当,改善室性早搏优于单用利培酮者.

  • 氯丙嗪与氯氮平对70例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

    作者:赵山;崔中俭;孔德志

    国内关于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的报道不少,但对心电图QTc间期的关系报道不多,而QTc间期的延长和室性心率失常有关,可增加猝死发生的几率[1].QTc间期延长可作为致死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因子,且与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2].同时氯丙嗪和氯氮平作为传统抗精神病药,疗效确切,在基层精神病院仍占用很高的使用率,本研究对70例服用氯丙嗪和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对QTc间期作对比研究,分析有关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 新发现

    作者:

    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糖尿病治疗》(Diabetes Care)杂志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严重低血糖事件会增加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风险。在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CVD)的患者中,胰岛素和/或磺脲类药物强化治疗可能与低血糖事件风险升高相关。

  • 分析美托洛尔对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作者:付鑫;王妍敏;付跃超;邓立菊

    目的 分析临床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应用美托洛尔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予以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美托洛尔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血压控制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同时观察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于临床采用美托洛尔的治疗,对于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病症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可有效改善的血压控制状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急性乌头碱中毒恶性室性心率失常的诊治

    作者:段宇珠;陈安宝;杨建华;杨春燕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恶性室性心率失常的诊治效果,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1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室性心率失常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所有患者均予洗胃处理及对症应用阿托品、硫酸镁及胺碘酮等治疗。根据治疗后患者24 h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24 h抗心率失常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0例。41例患者经救治均脱离生命危险,全部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正确掌握急性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采用合理的方法等综合性治疗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兔模型HCN通道的影响

    作者:吴婷玉;周景芬

    目的 观察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率失常兔模型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的影响.方法 纳入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80只健康成年大白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予以0.9%生理盐水)和慢性心力衰竭组(60只,经耳缘静注异丙肾上腺素0.3 mg·kg-1·d-1).待慢性心衰组造模满意后将BW-200生理无线遥测心电系统芯片植入兔皮下,将其分为模型组(30只,0.9%生理盐水,洗胃,持续2周)和伊伐布雷定组(30只,伊伐布雷定7 mg·kg-1·d-1,持续2周).分别于起搏前(0周)、起搏4周、6周(药物干预2周后),观察四组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有效不应期(ERP)、ERP离散度(dERP)、室性心律失常(VA)诱发率、心室颤动阈值(VFT)变化,并分析HCN2、HCN4通道表达水平.结果起搏4、6周后,慢性心力衰竭组HR、LVEDD、LVESD、ERP、dERP、VA诱发率均显著高于起搏前及正常对照组(P<0.05),LVEF显著低于起搏前及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起搏4周后,伊伐布雷定组HR、LVEDD、LVESD、LVEF、ERP、dERP、VFT较模型组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起搏6周后,伊伐布雷定组HR、LVEDD、ERP、VA诱发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VFT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但LVESD、LVEF、dERP较模型组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心力衰竭组HCN2通道和HCN4通道的mRNA、microRNA-1、microRNA-133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伊伐布雷定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伊伐布雷定能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兔心率,缩短ERP值,诱导慢性心力衰竭兔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下降,改善心室颤动阈值,并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室肌HCN2通道和HCN4通道表达水平,有助于指导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率失常临床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钾含量与室性心率失常的关系分析

    作者:贾红龙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清钾含量的变化以及与室性心率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50例AMI患者及冠心病患者各50例,入院时测血清钾含量并排除其它可引起血清钾含量的疾病和因素,采血时间距发病2~24 h,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定为低血钾,并与冠心病患者血清钾含量作比较.结果 50例AMI患者血清钾浓度平均为(3.51±0.50)mmol/L,AMI组早期血钾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钾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血钾正常值(P<0.01).结论 AMI患者早期血钾含量明显降低并容易出现室性心率失常.本研究可揭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低血钾的可能机制以提高AMI抢救成功率.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清钾含量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胡元

    钾是心肌细胞内的主要正离子,细胞内外的钾浓度是形成静息膜电位的基础,因此钾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诱发室性心率失常的危险因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钾浓度的变化对AMI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低血钾易诱发室速和室颤[1].笔者分析了50例急性AMI患者与50例冠心病患者(CHD)血钾含量变化以及AMI早期血钾含量与室性心率失常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低血钾引起室性心率失常的可能机制.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率失常疗效观察

    作者:骆明光;李海成;易董;宁观林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关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使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心率失常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光导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陈肖;丁娴;邹军;张中军

    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iberbronchoscope,FOB)引导经口气管插管可避免直接喉镜对咽喉部的机械刺激,存在可以减轻经口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理论基础.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壁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并常伴有左心室肥厚、室性心率失常、冠状动脉硬化以及颅内动脉硬化等疾患,随情绪、体位变化、不良刺激等影响容易出现明显的血压波动,可显著增加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1].本研究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规静脉快速诱导后,采用FOB引导和直接喉镜(LS)经口气管插管,并观察和比较两者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 室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分析

    作者:夏木西娅·哈德尔;卡美尔亚·哈德尔

    目的:探讨室性心率失常病因及特点.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心率失常患者120例,其中明确患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85例,经门诊检查未发现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患者35例,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测就相关病因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发病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左室肥大、冠心病、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及心力衰竭,器质性心脏病组与非器质性心脏病组在大于1000次每天的发生率、Ⅲ级以上的发生率、QRS类型大于3种的发生率相比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室性心率失常的检出率较高,对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探究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阳生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4例CHF并室性心率失常者,将其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积极采取抗心衰治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结果研究组抗心率失常与心功能的有效率为90.38%、90.38%,均高于对照组的75.00%、73.08%(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以强化CHF并室性心率失常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控制心律失常,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应用。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作者:崔晋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扩血管药物、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有效率为71.74% (P<0.05);观察组心率、血压、LVEDV、EF、LA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

  • 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碎裂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古萍;梁芳;张伟;谭念玲;沈春莲

    目的 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QRSf)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162例急性心肌梗死者均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出现QRSf 101例(A组),无QRSf 61例(B组),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各类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的发生率.结果 A组各类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QRSf者,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高,QRSf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VA的预警指标.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率失常疗效观察

    作者:王捷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65例),在治疗前4周内所有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未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观察组口服胺碘酮片,疗程均为8周,均同时接受冠心病的正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相关指标,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QTc间期、室早数、短阵室速数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1,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功能减低、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及神经、皮肤、眼角膜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用药途径方便、安全,而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2例临床观察

    作者:于晓静;冯艳梅;杨宝华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1年,并观察治疗前后的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28例有效(87.5%),QT间期轻度延长(治疗前392士52ms,治疗后437士51ms,P<0.05),l例出现一过性游离T3、T4升高,3例轻微恶心、腹胀,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长疗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率失常83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乾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在治疗前4周内所有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未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观察组口服胺碘酮片,疗程均为8周,均同时接受冠心病的正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相关指标,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6%,差别有统计意义(χ2=6.341,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功能减低、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及神经、皮肤、眼角膜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用药途径方便、安全,而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碘酮治疗室性心率失常临床分析

    作者:彭喜意

    目的:探讨与研究胺碘酮治疗方案应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以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室性心率失常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然后对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胺碘酮药物、常规治疗药物(普罗帕酮)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碘酮治疗方案背景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而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药物背景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8%,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室性心率失常治疗活动中,碘酮治疗药物值得在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率失常临床分析

    作者:刘生生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室性心率失常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01月~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冠心病室性心率失常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开始治疗前1个月内患者全部进行安慰剂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常规的冠心病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口服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35例患者采用口服胺碘酮片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35例患者中,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例数达到34例,有效率高达97.14%,对照组的35例患者中,其中痊愈2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例数达到了28例,总有效率只有80.00%,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片对于治疗冠心病室性心率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用药也比较方便,且药物价格低廉,药物使用也比较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