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母亲心理状态与亲职压力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钱小芳;苏晓娟;刘桂华;李国凯;欧萍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母亲心理状态、亲职压力状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短式亲职压力量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89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为(1.65±0.21)分,短式亲职压力量表总分为(92.11±8.46)分;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与短式亲职压力量表总分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出生后窒息、两个月总发育智商和神经运动检查结果可预测症状自评量表总分56.8%的变异量,母亲文化程度、神经运动检查结果和两个月总发育月龄可预测焦虑因子60.4%的变异量;短式亲职压力量表总分、出生后窒息和神经运动检查结果可预测抑郁因子44.8%的变异量.结论 关注亲子互动问题,减少早产儿母亲亲职压力,从而改善早产儿母亲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

  • 无缝隙护理用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孙红梅

    目的 探析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护理中无缝隙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把2017.1~12我院接收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患儿39例作为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把2018.1~11我院接收的极低出生低质量患儿39例作为试验组,给予无缝隙护理干预.所有患儿均采取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干预.结果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0.26%,明显低于对比组的30.77% (P<0.05).结论 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护理中,无缝隙护理干预应用能有效减少置管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作者:杨军;李水霞;陈莉娜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受胃肠外营养(PN)持续时间≥14 d,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 VLBWI 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其按照接受持维 PN 后是否发生 PNAC,分为 PNAC 组和非 PNAC 组。首先根据临床经验,确定导致PNAC 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再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及专业知识,进一步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终确定导致 PNAC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终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VLBWI 共计172例,其中非 PNAC 组为143例,PNAC 组为29例,PNAC 发生率为16.9%。两组受试者性别构成比、胎龄及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根据临床经验,对可能导致PNAC 的临床观察项目(27项)与营养因素项目(19项)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8项临床观察项目与5项营养因素项目为可能导致 PNAC 的影响因素,如出生体质量轻,小于胎龄(SGA)儿,PN 持续时间及禁食时间长,氨基酸热卡及脂肪乳热卡高,奶热卡低,感染性肺炎、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感染性休克率高,母乳喂养及口服益生菌均为可能导致 PNAC 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3.306,4.424,1.790,1.231,3.193,2.815,2.519,4.615,3.949,3.920,3.861,5.656,5.535;P <0.05)。③对可能导致 PNAC 的影响因素的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感染(感染性肺炎、败血症、NEC 及感染性休克),SGA 儿,VLBWI,禁食时间长,PN 持续时间长,氨基酸热卡比及脂肪乳热卡比高是导致 PNAC 的独立危险因素(OR =8.785,3.851,7.134,4.728,6.746,7.113,3.765;95%CI :3.603~25.236,1.526~8.932,2.534~19.651,1.473~15.326,1.219 ~12.471,3.124 ~19.358,3.230~26.246;P <0.05),奶热卡比高、母乳喂养及口服益生菌是 PNAC 的保护因素(OR =0.016,0.204,0.078;95%CI :0.027~0.679,0.076~0.531,0.013~0.169;P <0.05)。结论VLBWI 的 PNAC 发生与新生儿感染、SGA 儿、出生体质量轻、PN 持续时间长、氨基酸热卡比及脂肪乳热卡比高、禁食时间长有关,奶热卡比高、母乳喂养及口服益生菌为保护因素。

  • 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刘澄之;周雄英;俞君;汪月华;张志群

    目的 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常需要较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为了寻找加强静脉营养管理效果的方法,本研究探讨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衢州市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给予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其中行传统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8例),行改良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观察组(20例).观察2组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时间、脐出血、脱垂发生情况,PICC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计划性拔管情况,以及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脐出血发生率、脱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PICC置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计划性拔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应用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可明显延长置管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

  •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经口胃管喂养不同喂养方式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兰芳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适宜口饲喂养方式.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儿科新生儿区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83例,胎龄30~34周,体质量1001~1499 g.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推注喂养组),开始奶量1 ml/kg,每2 h胃内注奶1次,持续时间为5 min,每天递增1 ml/kg;B组(持续输注喂养组),采用电子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喂养,奶量0.5 ml/(kg·h),持续时间24 h,每天递增0.5 ml/(kg·h);C组(间歇持续交替喂养组),先采用间歇输注法,采用电子输液泵持续胃管喂养2 h,奶量1 ml/(kg·h),1次/2 h,每天递增1 ml/kg,注奶3次后改用持续输注法,采用电子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喂养,奶量0.5 ml/(kg·h),每天递增0.5 ml/(kg·h),持续10 h停止2 h再改用间歇输注法,间歇与持续法交替进行.所有患儿根据体重计算每天所需能量,胃肠喂养不足部分由外周静脉营养补充,观察3组恢复出生体重、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3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呈逐渐减少趋势,C组短于B组(P<0.05),B组短于A组(P<0.05).喂养不耐受共发生31例:其中A组17例,B组9例,C组3例;其中A组发生较多且重.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采用间歇持续交替喂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短,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可尝试在临床应用.

  • 脐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

    作者:谢润华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3月~2014年10月入院治疗的57例极低体质量新生儿做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新生儿实施脐静脉置管术治疗,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临床实施脐静脉置管术,可以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机体损伤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3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抢救成功的临床分析

    作者:韩丽

    目的:探究针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护理措施,总结并分析降低其病死率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成功的3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通过对所有早产儿采取保暖、辅助呼吸、预防交叉感染、合理喂养、防治并发症等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有效合理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护理办法。结果所有3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经过周密的护理后均成功存活,患儿体质也达到理想生长指标。结论细致的护理工作是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干预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徐晓艳

    目的 探讨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延续护理干预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院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及其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12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护理,干预组采用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延续护理干预.分别于2月龄、4月龄、6月龄、8月龄、10月龄、12月龄评估患儿智能发育情况,测量身高、体质量,同时详细记录患儿再入院情况,并于12月龄时评价患儿家长育儿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GM、FM、AD得分在6月龄、8月龄、10月龄、12月龄时比较,L、P得分及总发育商在4月龄、6月龄、8月龄、10月龄、12月龄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患儿12月龄时身高、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他时间点组间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患儿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延续性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得分、院外延续性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干预可促进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智能发育,提高患儿家长对育儿知识的掌握及对院外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患儿体格发育影响不大.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输注悬浮红细胞后粪便钙卫蛋白的变化研究

    作者:何山;李利;杨景晖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在输注悬浮红细胞72 h内粪便钙卫蛋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体质量<1 500g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27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符合输血指征、输注过悬浮红细胞为输血组(19例),未接受输血患儿为未输血组(8例).两组患儿均查血常规中的红细胞比容;未输血组患儿每24 h采集1次粪便,共采集4次;输血组患儿采集输血前后1次粪便和输血后24、48、72 h粪便,测定患儿粪便中的钙卫蛋白.结果 输血组的红细胞比容低于未输血组(t=-5.114,P<0.001).输血后24、48、72 h粪便钙卫蛋白高于输血前,输血后24 h粪便钙卫蛋白低于输血后48、72 h,输血后48 h粪便钙卫蛋白低于输血后72 h(P<0.05).输血组粪便钙卫蛋白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的曲线拟合分析显示,粪便钙卫蛋白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上升趋势(F=33.390,P<0.001).未控制初始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时,红细胞比容与粪便钙卫蛋白变化幅度呈负相关(r=-0.696,P=0.001).控制初始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后,红细胞比容与粪便钙卫蛋白变化幅度也呈负相关(r=-0.653,P=0.003).结论 输血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肠道内的钙卫蛋白随时间的变化明显上升,而钙卫蛋白对肠道炎性应答的发生有很强的预警作用,所以在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尤其贫血程度重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可能会诱发肠道内炎性反应,从而增加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使用无创高频通气的护理

    作者:施卸丽;刘丹;李秋芳

    目的 总结无创高频通气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中的相关护理经验.方法 对2017年开展的2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关护理经验:保证有效通气、保持患儿安静、并发症的护理以及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护理的要点.结果 16例转归良好,2例转院治疗,3例自动放弃治疗后死亡.21例患儿中有14例成功撤机,只有33.3%(7/21)的患儿使用了有创呼吸支持.结论 精心细致的无创高频通气护理,可保证无创高频通气的有效性,促进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成功撤机并减少气管插管率.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抢救成功体会

    作者:姜铭

    例1,男婴.其母30岁,初次妊娠,妊娠前患肺结核、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妊娠时临床治愈,但体质较差,心理负担重,孕34周时腹痛,胎膜早破,经会阴侧切娩出,脐带绕颈4周,松解后见颈部明显的绕痕,全身青紫,重度发绀,无呼吸,吸净口鼻分泌物及羊水,弹足底无反应,1 min Apgar评分2分,心律不规则,心音低弱.

  • 极低出生体质量和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孙捷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和超低出生体质量(ELBW)早产儿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为VL-BW和ELBW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住院的VLBW和ELBW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真菌性败血症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331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检验方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53例早产儿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率为13.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胎龄<32周、肠道外营养≥14 d、使用抗菌药物≥7d、联合使用2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气管插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14 d及住院时间>28 d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菌药物使用≥7 d和PICC留置≥14 d是VLBW和ELBW早产儿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LBW和ELBW早产儿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为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和留置PICC,临床应引起重视.

  • 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对患儿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金凤;杨夏

    目的 分析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对患儿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及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转入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5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31例)和非脑损伤组(19例),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后6h内进行aEEG评分,并对导致脑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根据aEEG结果分为aEEG正常组(17例)与aEEG异常组(33例),分析影响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aEEG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脑损伤组的aEEG结果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胎盘胎膜和脐带异常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与患儿脑损伤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小(<32周)、出生体质量低(%1 200g)、胎盘胎膜和脐带异常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aEEG正常组与aEEG异常组胎龄、出生体质量、胎盘胎膜和脐带异常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损伤危险因素与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aEEG结果的影响因素一致,说明早期aEEG能够对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颅脑损伤情况进行有效评估,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间隙缓慢滴注鼻饲喂养和连续鼻饲喂养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倩;刘松林;邓晓毅

    目的 比较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间隙缓慢滴注鼻饲喂养和连续鼻饲喂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NICU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90例,随机分成间隙缓慢滴注鼻饲喂养组(A组)和连续鼻饲喂养组(B组),均同时予以非营养性吸吮和部分胃肠外营养,直至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比较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性、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平均住院日. 结果 间隙缓慢滴注鼻饲喂养组较连续鼻饲喂养组出现喂养不耐受数的例数少(P<0.05),且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短(P<0.05). 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更耐受间隙缓慢滴注鼻饲喂养,其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时间更短.

  • 极低体质量儿早期干预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刘燕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护理及保健指导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方法 3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如早期保暖、及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血氧分压值持续或间断吸氧,早期微量母乳喂养,严格各种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开展婴儿抚触及保健指导.结果 经早期干预护理,患儿平均住院日减少,治愈率增加;新生儿硬肿症、吸入综合征明显减少(P<0.05).早期进行保健指导的患儿,新生儿肺炎、消化不良明显减少(P<0.005).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各系统发育极不成熟,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下,死亡率高.保暖、早期小量母乳喂养、严格无菌操作可减少患儿的临床发病,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及出院保健指导,减少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 不同定位方法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导管置管的影响

    作者:马月兰;周景;沈婷;刘永戍

    目的 探讨不同定位方法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PICC置管尖端定位方法的不同,将89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分为观察组41例,采用超声检查辅助定位;对照组48例,采用床边X线摄影辅助定位.对比分析2组患儿置管一次成功率、导管异位、再次置管及操作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置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定位的操作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VLBW患儿PICC置管后采用超声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同时可优化操作流程,缩短导管定位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氟康唑预防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真菌感染的研究

    作者:顾谦学;顾红兵;李双双;胡人月

    目的:探讨氟康唑在预防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的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未预防性使用氟康唑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对照组(42例),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院预防性使用氟康唑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预防组(42例)。预防组为生后1周起给予氟康唑3 mg/(kg·d)静脉注射,每周2次,疗程4周。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患儿危险因素,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无1例发生深部真菌感染,对照组中有6例(14.2%)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未见氟康唑明显不良反应,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及胆红素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氟康唑可以减少高危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且无明显肝细胞毒性。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临床研究

    作者:顾谦学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道及生长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间62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以后的为观察组(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组),以前的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体质量增长、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降低、2周后体质量增长快,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缩短,光疗时间、住院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加快吸吮反射成熟,促进胃肠结构和功能成熟,提高胃肠喂养的耐受性,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促进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

  • 脐静脉置管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

    作者:黄华飞;钟文华;陈建飞;沈明强;胡佳文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道发育尚未成熟,在生后一段时间内需要肠外营养来维持生命、促进生长发育。这些肠外营养是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电解质、维生素等配成的高渗性液体,需要经中央静脉输入,外周静脉难以耐受其高渗性的刺激。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央静脉输液一般经由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和脐静脉置管输入。因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皮肤较为娇嫩,血管壁薄,水肿明显,生后数日内PICC难度大、成功率低,需要通过脐静脉置管来输注高渗性营养液。2011年1月我科开始行脐静脉置管静脉高营养,目前已经脐静脉置管23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王强生;席康明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探讨提高其存活率的办法.方法 根据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出生体质量、胎龄、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6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临床资料.结果 (1)出生体质量分布以1 250~1 500 g为主.(2)胎龄分布以30~34周为多.(3)并发症,胎龄<34周、体质量<1 250 g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大胎龄、大体质量组.喂养不耐受、贫血、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胎龄、小体质量组.高胆红素血症、低体温、低血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动脉导管开放、窒息等两组变化不大.(4)死亡2例、自动出院6例、存活出院53例.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管理是新生儿监护室的重要工作之一,早期发现、及时合理处理并发症能明显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改善预后.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