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孤独症谱系障碍镜像神经元功能的研究现状

    作者:胡霄;黄颐

    镜像神经元假说被认为是一种较全面地解释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症状和神经生物学异常的神经-认知理论.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镜像神经元功能的研究,分别探讨了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学,神经心理学等方面研究结果,提示这些患者存在部分的镜像神经元功能损害,这些损害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其他的神经认知和社会认知功能损害有着密切关系.

  • 动作观察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效果

    作者:魏亚敏;姜志梅;汤敬华;杜佳音;李雪梅;王亚男;李梦青

    目的 探讨动作观察疗法(AOT)对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效果,及AOT的佳治疗强度和治疗周期.方法2017年3月至11月,将45例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OT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并观看风景视频,分为A组和B组,A组(n=11)每次20 min,B组(n=13)每次30 min;AOT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辅以AOT,分为C组和D组,C组(n=10)每次20 min,D组(n=11)每次30 min;每周5次,共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12周后对四组进行握力评定、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UEFT)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结果 治疗后,D组握力和UEFT评分优于B组和C组(P<0.05),C组优于A组(P<0.05);且12周的评定结果优于8周(P<0.05).治疗8周、12周后,各组间WeeFIM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OT可改善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时间长,训练效果更佳.

  • 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及上肢功能的效果

    作者:茅慧雯;李艳;陈烨;汤莉;刘靓;冯丹彦;倪佳蔚

    目的 研究以镜像视觉反馈(MVF)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上肢及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组应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MNST治疗仪进行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单反应时、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3.915,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2.452,P<0.05).结论 MVF与常规训练相结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和认知功能.

  •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唐朝正;陈昌成;丁政;陈创;张晓莉;吴毅;贾杰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对早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镜像组(n=11)和对照组(n=11).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镜像组增加30min动作观察训练,一周5次,共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后采用休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R-VAS)、被动运动视觉模拟评分(P-VAS)、Fug1-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活动日志患手使用频率(MAL-AOU)和贝克抑郁量表(BD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镜像组R-VAS 、P-VAS和B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FMA-UE和MAL-AOU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镜像组R-VAS和P-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FMA-UE、MAL-AOU和B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治疗4周后,镜像组R-VAS、P-VAS和BDI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改善(P<0.01),FMA-UE和MAL-AOU评分也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除BDI评分外(P<0.05),其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组间比较显示,镜像组R-VAS和P-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FMA-UE、MAL-AOU和BDI评分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能减轻早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和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影响

    作者:田丽;朱慧敏;刘莉;饶江;孟阿磊;章洁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action observation therapy,AOT)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例)和AOT试验组(n=15例).对照组给予每日2次语言康复训练,每次30min,每周5天,疗程4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第一次语言功能训练前进行动作观察治疗,每次20min,每天1次,每周5天,疗程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评定2组患者的语言功能.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WAB评分中的自发言语、复述、命名、AQ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患者WAB各项评分和AQ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WAB各项评分及AQ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联合常规语言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治疗技术在卒中后运动和认知及言语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谢瑛;吴春薇;丁玎;吴辉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卒中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卒中后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功能障碍,如运动、认知、言语、吞咽功能障碍等。人类大脑在卒中损伤后有显著的恢复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其他部位代替受损伤的脑组织行使其原有功能,而这种重组和可塑能力与康复治疗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寻找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来改善卒中后认知、运动等各类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MNS)的发现和基于MNS理论的康复疗法为卒中后功能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 孤独症患者语言沟通能力障碍的镜像神经元理论机制

    作者:叶芊;单春雷

    随着生物学及神经科学领域镜像神经元系统(mirror neuron system,MNS)的发现及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为孤独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角度初探孤独症语言沟通能力障碍的机制,并尝试提出改善语言沟通功能的康复新途径.

  • 共同注意缺陷对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的影响及其镜像神经元机制初探

    作者:叶芊;张思聪

    共同注意作为儿童发育早期借助手势、眼神交流同他人共同关注物体的协调性注意能力,对后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与预测密切相关.共同注意所涉及的大脑前部额叶与后部顶-颞叶皮层注意网络,与镜像神经元系统(mirror neuron systen,MNS)的核心脑区密切吻合,提示MNS的损伤有可能导致共同注意缺陷.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aorders,ASD)儿童由于注意定向与分配障碍、脑神经远距离联结不足、自我-他人映射障碍等共同注意缺陷,可导致在语言方面表现出信息整合缺陷、句法结构障碍、代词使用混乱等特点,影响语言功能的进一步发育.

  • 镜像神经元系统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作者:吴勇;李小刚

    镜像神经元是近来国外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通过一系列新的技术检测,确立了人体内存在镜像神经元系统的观点.镜像神经元系统在语言进化、动作识别与理解、行为模仿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该系统能够帮助脑卒中患者进行动作理解、新的复杂动作模仿以及动作内省,治疗其运动功能缺损.

  • 高频重复经颅磁模式刺激Broca区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新剑;仇爱珍;金鑫;王雨晴;李之林;杨忠秀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模式刺激镜像神经元区之一的Broca区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5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患儿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模式,治疗组27例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高频重复经颅磁模式刺激左侧Broca区,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测评.结果 4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患儿CARS总分[(31.03±5.79)分]、ABC总分[(73.33±15.05)分]、DQ值[(67.74±12.79)分],以及ABC各因子评分中交往[(14.55±7.21)分]、躯体运动[(17.18±8.09)分]、语言[(13.14±8.36)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儿[(34.30±4.63)、(92.73.±14.14)、(61.19±10.10)、(19.69±5.56)、(21.84±6.75)、(18.53±7.05)分],且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模式刺激Broca区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社会交往和刻板行为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孤独症与镜像神经元

    作者:王丽娟;陈鑫

    孤独症是起始于婴幼儿时期的由脑功能障碍引起的长期发展性障碍,有3种典型的症状:社会交往与言语沟通障碍及出现刻板僵化行为.孤独症的病因复杂,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和研究,使得研究者有望揭开孤独症症状背后的神经机制,并为孤独症的诊断和治疗予以新的启发.

  • 戏剧治疗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能力提升中的应用

    作者:王立皓

    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被认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核心的症状,戏剧治疗被认为能有效提高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文章梳理了运用戏剧治疗提升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理论基础、技术和步骤、实践与疗效,并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展望.技术包括布景、符号表征、视觉形象化和角色法;步骤包括相遇、谐和、习得三个阶段;现有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交能力提升有一定的作用;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的结合是未来需重视的实践与研究方向.

  •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共情与社交障碍对孤独症语言沟通能力的影响

    作者:叶芊;陈文莉

    随着生物学及神经科学领域镜像神经元系统(mirror neuron system, MNS)的发现及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为孤独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虽然"破镜理论"已成为较多学者的共识,但是,从破镜理论的角度来解释患儿语言沟通障碍机制的文章并不多,尤其是从共情、社交障碍的视角分析其对语言沟通的影响.因此,该文拟从"镜像神经元"的角度出发,探讨共情与社交障碍影响孤独症语言沟通能力的机制,并尝试提出通过促进共情以改善语言沟通障碍的音乐治疗方法.

  •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言语失用的疗效观察

    作者:由丽;王珧;田丽;朱慧敏;饶江;高润;刘莉

    目的 观察动作观察疗法(AOT)对脑卒中后言语失用(AOS)的疗效.方法 将38例AO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OT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每日2次语言康复训练,每次30 min,每周5 d,疗程4周.AO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语言功能训练前对患者进行AOT,每次20 min,每天1次.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版的AOS评定方法以及汉语失语症成套测试(ABC)于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语言功能;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并计算治疗显效率及有效率.结果 对照组与AOT组患者治疗前AOS评分、ABC测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OS评分及ABC测试评分均显著增加(均P<0.05).AOT组治疗后AOS评分及ABC测试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AOT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269,P=0.012).结论 AOT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AOS患者的语言功能.

  • 共情的心理加工过程及其神经基础

    作者:张晓霞;黄丽;李梅

    共情是在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基础上对他人情绪的体验和理解,包含着自下而上的无意识加工和自上而下的社会认知调节过程.文章阐释了共情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心理加工过程及其神经基础,并分析了两种心理加工过程的关系.只有分别考察共情的两种心理加工过程及其神经基础并加以对比,才能真正揭示共情这一复杂心理结构的本质和机制.

  • 孤独症成因的新假说及其干预

    作者:张静;丁峻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以语言表达能力差、社会交往能力弱等为主要外显表现,且至今尚无研究能确定其发病原因,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其与脑部神经系统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及研究促成了孤独症成因新假设--"碎镜假说"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孤独症诊断和治疗等干预措施的发展.

  •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观察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许继旭;缪亚萍;朱朦

    目的:探究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康复组(45例)和运动康复组(45例,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给予运动方案),采用简式肢体功能评定量表(FMA)、巴塞尔指数(BI)和卒中专门生活质量量表(SS-OOL)评定患者的上肢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4周、8周、16周后FMA、BI、SS-QOL得分均较前明显提高,与常规康复组比较,运动康复组治疗4周、8周、16周后FMA[4周:(25.17±8.52)分比(32.27±8.74)分]、BI[4周:(42.83±15.61)分比(65.37±11.33)分]、SS-QOL[4周:(70.28±11.52)分比(75.37±10.58)分]得分提高更显著(P均<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与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 帕金森病患者生物运动感知能力研究

    作者:操瑞花;叶星;田仰华;胡盼盼;陈先文;汪凯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生物运动感知能力.方法 采用时距辨别任务,对45例原发性PD患者和4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生物运动感知能力测试.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主观相等点(point of subjective equality,PSE)为负值(-0.27±0.17),与检验值“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6,P<0.01).PD患者组的PSE(-0.14±0.30)较正常对照组的PSE值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1).PD早期组(H-Y 1-2级)的PSE值(-0.24±0.14)与正常对照组的PSE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405),而PD晚期组(H-Y 3-4级)的PSE(0.02±0.39)负值基本消失,与正常对照组的PSE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P=0.008).结论 PD患者存在生物运动感知障碍,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 基于镜像神经元的动作观察疗法在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庄卫生;钱宝延;曹留拴;邹丽丽

    镜像神经元是二十世纪末期神经科学领域重要的发现,在神经康复中已经被用于认知障碍、言语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尤其在运动功能康复中,近年来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产生许多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如动作观察疗法、运动想象疗法、镜像疗法、脑机接口技术等,尤其是动作观察疗法在运动功能康复中具有重要的潜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将依据文献做简要论述.

  • 共情中的具身模拟现象与神经机制

    作者:孙亚斌;王锦琰;罗非

    共情是人类长期进化形成的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大量研究认为模拟是共情发生的重要机制.观察他人的情绪会自动激活观察者加工自身相应情绪的脑区,并伴随生理唤醒、面部表情的自动模拟以及匹配他人躯体动作等具身现象.本文用模拟的视角来整合具身认知和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共情过程中具身的和内部的模拟现象,并通过以镜像神经元为基础的共享表征理论阐释了人们如何通过模拟来理解他人情绪的神经过程.后,作者针对当前共情研究中的局限性提出未来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