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α1,3半乳糖转移酶基因敲除巴马克隆猪与核供体巴马猪心、肺解剖学与组织学的比较

    作者:韩晓娜;曾国敏;杨阳;潘登科;杜晓华

    目的 探讨α1,3半乳糖转移酶(GGTA1)基因敲除巴马克隆猪与核供体巴马猪心、肺解剖学与组织学发育变化的异同.方法 选取GGTA1基因敲除巴马克隆猪2头(BM164和BM155)及核供体巴马猪1头(BMM2),利用大体解剖学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对其心脏和肺脏进行解剖学与组织学比较研究.结果 核供体成年健康巴马猪心脏呈倒置圆锥形,前缘凸,后缘短而直,心表面冠状沟和左右纵沟清晰可见;心壁结构完整,可分3层,心内膜较薄,心室内膜下有较多浦肯耶纤维,心肌排列紧密,横纹清晰,闰盘少且不清楚,心外膜较厚,无髓神经纤维明显.GGTA1基因敲除巴马克隆猪与核供体巴马猪相比较,心脏在解剖学与组织学构造上均未见明显差异.核供体成年健康巴马猪肺脏呈粉红色海绵状,质软而轻,富有弹性;肺脏小支气管软骨丰富,黏膜下层内气管腺明显,可见炎性细胞,细支气管黏膜皱褶呈指状向管腔凸起,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大小较一致,肺泡壁较厚,尘细胞少见.GGTA1基因敲除巴马克隆猪肺脏解剖学与组织学结构与核供体巴马猪基本一致.结论GGTA1基因敲除巴马克隆猪与核供体巴马猪心、肺解剖学构造无明显差异,组织学结构正常,心、肺发育良好.

  • 冬眠心肌模型猪的线粒体形态及功能改变和心肌冬眠机制研究

    作者:宋海英;刘剑刚;王培利;王承龙

    目的 探讨慢性缺血导致的冬眠心肌(hibernating myocardium,HM)的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拟阐明线粒体相关的心肌冬眠的机制.方法 通过外科开胸置入Ameriod缩窄环的方法建立巴马猪的HM模型,通过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DSE)验证,观察对心功能、室壁运动、线粒体功能的改变.结果 HM模型手术成功率为67%,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有明显室壁运动异常,DSE示节段性的双相运动反应,室壁增厚率降低,射血分数降低.HM的HE染色和电镜观察分别表现出心肌纤维和线粒体在形态、排列、结构上的异常.模型组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Ⅱ、Ⅲ的活性较假手术组降低,(分别为268.75±18.75%vs 118.75±11.97%;217.50±14.93% vs 155.00±2.89%;245.83±18.48% vs 169.23±15.70%),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V即ATP合成酶的活性降低了32.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缺血导致的心肌冬眠伴随着线粒体功能的减低,可能是HM在缺血中保持其存活的手段.

  • 正加速度对冠状动脉狭窄小型猪模型心肌显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李亚平;张海涛;罗惠兰

    目的:研究正加速度(+Gz)应激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冠脉)狭窄小型猪模型心肌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巴马小型猪左前降支不同程度狭窄的动物模型,模拟飞行环境,观察各组大耐受加速度值,取其左心室前壁心肌组织,分别在光镜、电镜下观察不同组别心室肌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光镜下:伪手术对照组心内膜与心肌连接良好,心肌细胞排列紧密,间质无水肿;轻度狭窄组心肌细胞部分变形,间隙稍增大,间质稍水肿;中度狭窄组内膜细胞水肿,心肌细胞排列不规则,部分破裂,间隙增宽;重度狭窄组心肌细胞明显变形,排列紊乱,间隙明显增宽,细胞核变形甚至脱失。电镜下:伪手术对照组肌纤维排列整齐,肌节清楚,线粒体排列规律;轻度狭窄组肌纤维稍模糊,线粒体聚集,其内嵴模糊、减少;中度狭窄组肌纤维模糊,线粒体明显聚集、空泡化;重度狭窄组肌纤维断裂,线粒体严重变形、嵴浓缩,部分线粒体破裂。结论在大加速度耐受条件下,轻度冠脉狭窄猪心室肌结构变化不明显,中度及重度狭窄猪心室肌出现明显的显微结构变化。

  • 巴马猪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

    作者:黄明;孙莹杰;张铁铮;李凯;郑昊龙;何宝文;陈克研

    目的 建立巴马猪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 巴马小型猪6头,每组3头,分别为对照组(Con组),造模组(Mod组).Con组不进行任何处理,Mod组在C形臂X光引导下确定猪L2-3、L3-4、L4-5、L5-6椎间隙,用1%的利多卡因进行浸润麻醉,用16G的引导针沿定位点穿刺椎间盘.穿透纤维环后侧后,呈放散状将椎间盘进行针刺破坏,每个间盘进行6次穿刺,每个角度间隔30度,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后1个月对巴马猪腰椎间盘行放射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Con组椎间盘未见明显变化,Mod组行MRI检查,发现进行穿刺的椎间盘出现间隙变窄,椎间盘后突,硬膜囊受压,髓核信号缺失,纤维环变形等改变,按照Pfirrmann分级标准,处理后的椎间盘在Ⅲ~Ⅳ级;病理组织学观察,与Con组比较,Mod组的椎间盘髓核呈白色胶冻状,穿刺部位椎间盘厚度下降,髓核发暗、含量减少,通道周围组织广泛硬化,纤维环结构粗糙.结论 C形臂X光定位下通过针刺破坏巴马小猪纤维环及椎间盘的方法,可以获得一种可靠的椎间盘退行病变模型.

  • 巴马小型猪肝大部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作者:张昌盛;张爱群;许寅喆;王显望;曹江北;董家鸿;米卫东

    目的 探讨巴马猪肝大部切除术的麻醉管理策略.方法 健康雄性巴马猪30头,采用肌肉注射氯胺酮12 mg/kg镇静后,戊巴比妥钠24 mg/kg诱导气管内插管,行肝左三叶切除术,术中异氟醚维持麻醉.术中依据循环波动适时调整麻醉用药,依据脉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调整机械通气参数.结果 实验所用30例巴马猪中,26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幅度均<20%,颈静脉压(JVP)维持在3~6 mmH2O,脉氧饱和度(SpO2)均保持在95%以上,3例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小型猪肝大部切除术的麻醉要求用药适当、监测完善、液体管理良好、生理指标异常的及时妥善处理,尤其重视在肝大部切除前后维持循环稳定,妥善保护剩余肝脏功能.

  • 低强度激光修复术对小型巴马猪退行性变椎间盘水通道蛋白-1表达影响

    作者:黄明;孙莹杰;张铁铮;郑昊龙;何宝文

    目的 制备小型巴马猪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观察低强度激光修复术对小型巴马猪退行性变椎间盘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型巴马猪9只,随机分入对照组(Con组)、造模组(Mod组)及激光治疗组(Las组),每组3只.Con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2个月;Mod组在C形臂X光机引导下,用16 G针刺入猪L2-3、L3-4、L4-5、L5-6椎间盘进行破坏,建模后观察2个月;Las组建模方法与Mod组相同,建模后1个月,对已处理的椎间盘进行低强度激光修复术治疗1个月,再观察1个月.3组巴马猪均接受影像学MR、HE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等检测,观察椎间盘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及水通道蛋白-1表达变化.结果 Con组椎间盘结构完整,Mod组椎间盘结构遭到破坏,Las组椎间盘结构较Mod组显著恢复.与Con组比较,Mod组、Las组的水通道蛋白-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组比较,Las组的水通道蛋白-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强度激光修复术对小型巴马猪退行性变椎间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椎间盘组织水通道蛋白-1表达有关.

  • 潜水减压病猪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作者:庆龙;衣洪杰;周全;王晔炜;DineshKshemendraAriyadewa;徐佳俊;徐伟刚

    目的 建立潜水减压病(DCS)猪模型,用于应用基础研究.方法 选用6头巴马小型猪,采用DWC150型动物实验舱模拟潜水方案处理,以压缩空气加压至600 kPa,停留30 min后,以600~500 kPa 1 min、500~400 kPa 1.5 min、400~300 kPa 2 min、300~200 kPa 2.5min、200~100 kPa 3 min的方案减压.用动物跑步机评测肢体运动功能,诱发电位仪检测脊髓诱发电位联合确定DCS脊髓损伤;超声评估右心气泡量和心肺功能;观察皮肤症状演变并检测血液指标.通过整体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循环和神经生理学、气泡生成、炎症反应等方面筛选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结果 模型DCS发病率00%,死亡率0%.运动功能和诱发电位在减压前后发生明显变化;超声检测出减压后静脉系统气泡量显著,肺动脉指标改变;同时出现典型皮肤损伤;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D-二聚体量增高,肺、脊髓发生淤血、出血等病理改变.上述各类指标能够客观反映模型损伤,可以组成衡量模型发病的评估体系.结论 巴马猪是制备DCS大动物模型的理想动物.

  • 作为GBR屏障膜的新型胶原膜的体内植入效果分析

    作者:白冰;朱静涛;王立威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和矿化Ⅰ型胶原合成的胶原膜作为GBR屏障膜在动物体内植入后,诱导早期膜下成骨的能力.方法 实验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小型巴马猪双侧下颌骨,分别于下颌骨骨体处用牙科裂钻制备8 mm×8 mm全层骨缺损3个,分别应用实验胶原膜覆盖、Bio-gide@覆盖、无覆盖膜骨缺损区.术后1个月处死动物,在处死前1、2周分别肌肉注射四环素溶液与二甲酚橙溶液.固定样本后,制备硬组织切片.分别在荧光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下(甲苯胺蓝、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观测膜的降解程度及膜下新骨生成能力,评价材料膜下骨形成量和骨成熟程度.结果 实验组胶原膜具备良好的屏障作用,膜下新生骨矿化程度良好;骨小梁排列整齐,但新生骨量少于Bio-gide@覆盖组;无覆盖膜骨缺损区新生骨组织骨小梁排列混乱,新生骨量少.结论 新型胶原膜在1个月时体内无明显降解,具备良好的膜下成骨能力,下一步需进行实验组胶原膜的改性,以增加胶原膜膜下成骨量.

  • 食蟹猴腹主动脉补丁缝合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监测

    作者:赵成江;叶学军;陈姣;张汉成;周汇栋;邹志成;蔡志明;牟丽莎

    目的 建立腹主动脉补丁缝合术的异种移植模型以及术后免疫排斥监测平台.方法 将野生型巴马猪的颈动脉,修剪成约2.5 cm×1.0 cm大小的梭形补丁,缝合于食蟹猴腹主动脉,未给予免疫抑制剂.观察受体猴一般情况.术后1年采用病理学检查观察移植物动脉补丁的形态学变化.分别在术前和术后7、14、28、49 d采集受体猴血液样本,利用猪的红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检测受体猴血清中针对猪抗原的IgM和IgG抗体水平.采用血常规五分类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受体猴血液中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3只移植猴存活状态良好.术后1年动脉补丁所在的血管壁外侧组织呈现深红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有大量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沉积,其中有淋巴细胞的浸润.以猪的红细胞和PBMC为靶细胞,血清中的抗猪IgM和IgG抗体水平在术后28 d达到峰值,术后49 d水平有所下降.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也是在术后28 d达到峰值,49 d开始回落.结论 动脉补丁缝合术是一种便捷可靠的异种移植模型.没有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受体维持了正常的生理状态.移植物可有效激活受体的免疫系统,诱导抗猪抗体的产生,引发细胞免疫排斥反应,因此该模型可用于监测异种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排斥反应.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