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作者:黄飞;张发惠;吴水培

    目的:报道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方法:在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低旋转点的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13例.结果:13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后经换药愈合.术后皮瓣无臃肿,外形好,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3种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旋转点设计在腕关节处,皮瓣血运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手部较大面积及手指近节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发惠;宋一平;林松庆;郑和平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4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2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砸伤9例,机器伤3例,爆炸伤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0cm×5.0cm~22.0cm×11.0cm.旋转点位于外踝上1~3 cm.皮瓣切取范围8.0 cm×6.0 cm~25.0 cm×12.0 cm.部分病例将腓肠神经与受区可供吻合的神经行端端或端侧吻合,以重建皮瓣感觉.结果 所有皮瓣成活.术后皮瓣虽出现不同程度皮瓣肿胀,但在旋转点远侧结扎浅静脉干者肿胀程度明显轻于未结扎者.术后3~4d出现皮瓣边缘坏死2例,经换药后皮瓣成活,创口Ⅱ期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 ~ 27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足的行走负重功能均恢复,供区外观及运动正常.本组5例行皮神经端侧吻合的患者,患处触痛觉功能多在术后1年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两点辨别觉在8 ~ 10 mm.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旋转点低,可以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成活率高.将腓肠神经近端与足背皮神经吻合,可改善皮瓣感觉功能.

  • 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背缺损创面

    作者:陈玉兵;徐永清;吕凤;陆声

    2005年5月至2007年8月,我们应用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急诊修复6例外伤后足背创面缺损,效果满意.

  • 阻断大隐静脉对小腿远端蒂隐神经营养皮瓣影响的研究

    作者:季鹏;杨春露;黄伟雄;邹新龙

    目的:探讨比较阻断大隐静脉对小腿远端蒂隐神经营养皮瓣的影响。方法5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小腿远端蒂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其中采用常规方法治疗27例(常规组),采用阻断皮瓣蒂部旋转点远端大隐静脉方法治疗25例(阻断组),比较两组一期愈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阻断组一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84.00%(21/25)比55.56%(15/27)],而渗出和静脉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28.00%(7/25)比62.96%(17/27)和8.00%(2/25)比37.04%(1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组和常规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0%(4/25)比25.93%(7/27),P>0.05]。结论小腿远端蒂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阻断蒂部旋转点远端大隐静脉比常规方法术后皮瓣渗出更少,一期愈合率及成活率更高,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 皮瓣外科的应用与发展概述

    作者:方冠毅

    皮瓣外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既有基础理论的创新,又有临床应用技术的进步.本文综述了皮瓣外科在临床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一定的展望.

  • 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玉兵;薛兆学;褚夫兵;常斌;宋伟;吴敬涛;徐永清

    目的 探讨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5 年1 月~2011 年11 月,笔者应用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前足或达前足处的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26 例,对手术治疗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4 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 例皮瓣术后2 d 皮瓣远端出现肿胀、水疱,经抬高患肢及拆除皮瓣远端过紧缝线等处理后,皮瓣远端逐渐出现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 ~ 24 个月,皮瓣厚薄、颜色、质地接近受区,按照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感觉功能分级标准:皮瓣感觉恢复至S5 级14 例,皮瓣感觉恢复至S4 级12 例.骨折均于术后8 ~ 12 周愈合.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皮瓣及植皮区皮肤无破溃.结论 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二种远端蒂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胡小晓;徐志文;黄维运

    目的:了解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及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上述方法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共23例.结果:22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1~2 cm皮肤坏死,皮瓣面积大20 cm×10 cm,小8 cm×4 cm,随访6个月~3年,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这两种皮瓣手术简便,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踝部轻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 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亚伟;曹能;李伟;刘建惠

    目的 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对手部、前臂皮肤软组织创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对13例腕部、手部、前臂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治疗,依据前臂筋膜皮肤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的相互关系.结果 术后创面一起愈合,13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5-20个月,手部功能和皮瓣外形得到较好恢复.结论 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具有良好的血液供应,且手术方法简单,解剖位置恒定,可应用于修复手部、腕部皮肤软组织创伤性的缺损.

  • 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作者:张发惠;郑和平;谢其扬;林松庆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吻合关系.结果:小腿内侧下1/3段有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外径(1.1±0.3)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0±0.3) mm;内踝前动脉踝前内侧穿支外径(0.6~0.8) mm;胫前动脉踝上穿支外径(0.8±0.3) mm.上述穿支吻合构成前、中、后3条纵向的血管丛以及骨膜、深筋膜和神经浅静脉3个层面的血管丛.结论:小腿内侧下1/3段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皮肤、筋膜、骨膜、大隐静脉和隐神经等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小腿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

  • 前臂桡侧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手部缺损

    作者:张世民;侯春林

    目的:研究前臂链式血供远端蒂筋膜组织瓣的解剖特点及其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14具新鲜前臂标本的血管灌注与显微解剖,观察了前臂筋膜皮肤的血供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和筋膜皮下组织瓣,修复手部创伤缺损24例.结果:前臂桡侧筋膜皮肤的血供来自桡动脉发出的数目众多的细小肌间隙穿动脉,这些穿动脉在深筋膜表面和浅筋膜的皮神经、皮静脉周围,形成环环相扣的纵向链式吻合血管丛.临床以桡骨茎突上1.5~2.0 cm为旋转轴点,设计不带桡动脉的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15例)和筋膜皮下组织瓣(9例)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或进行软组织重建,组织瓣面积(9 cm×4 cm)~(18 cm×5 cm),长宽比例(2.7~5.1)∶1,均完全成活.结论:链式血供远端蒂筋膜组织瓣修复手部创伤缺损,方法简单,效果可靠.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替带知名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甚至游离皮瓣.

  • 远端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研究进展

    作者:庄蕾;黎晓华

    远端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的常用皮瓣,文章综述该皮瓣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的解剖学特点,并就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如旋转点、蒂的长度和宽度、皮瓣面积和切取范围、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及皮瓣感觉重建等进行分析总结.

  • 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的临床演变与应用

    作者:张世民;俞光荣;袁锋;周家钤;张峰

    目的总结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1/3和足踝创面的经验,探讨提高其成活质量的方法.方法自1994-2004年共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3例,蒂部均包含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和深浅筋膜,宽度3~5 cm.旋转轴点为腓动脉外踝后上方(5cm)的远侧肌间隔穿支.皮瓣面积17cm×6cm~30cm×10cm.皮瓣类型: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3例,水滴样岛状皮瓣3例,带皮桥的岛状皮瓣6例,筋膜皮下组织瓣翻转移位2例,穿支血管蒂岛状皮瓣7例,穿支血管蒂岛状皮瓣携带长段腓肠神经(27cm)修复胫神经缺损1例,岛状皮瓣携带扩大的筋膜皮下瓣1例,岛状皮瓣携带腓肠肌肉1例.13例将皮瓣中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在小隐静脉有充盈怒张的15例皮瓣,于蒂部远端将小隐静脉结扎.结果皮瓣转移后血液循环良好,但在创口渗血停止后(术后48小时),皮瓣多有肿胀,8例未在蒂部远端结扎小隐静脉者均出现张力水泡.结扎的15例,皮瓣肿胀减轻,3例发生张力水泡.本组2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供受区无重要并发症,5例有轻微并发症(21.7%),包括皮瓣伤口部分裂开(2例)、皮瓣表皮坏死脱落(2例)、供区植皮愈合不良(1例)等.17例随访6月~5年,供区无痛性神经瘤发生.12例感觉皮瓣随访1~5年,静态两点辨别觉为12~20 mm.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血供可靠,方法简单,可根据受区缺损的具体需要,变换多种切取形式,是修复小腿下1/3和足踝创面的好方法.

  •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改进

    作者:李小静;宁金龙;左宗宝;张林;朱飞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下肢缺损的改进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其皮瓣系列改进没计:(1)皮瓣回流静脉干高压时予以结扎小隐静脉干,或与受区静脉吻合;(2)对供瓣区超过小腿中上1/3部位时,行皮瓣延迟8~14天;(3)行腓肠神经干、支与受区神经支吻接,重建皮瓣感觉;(4)设计低位旋转点(约外踝尖上3 cm)皮神经皮瓣;(5)切取携带部分薄层腓肠肌肉的皮瓣.几种方法常同时应用.结果 自2000年9月~2007年12月,本组临床应用42例,除极少数例皮瓣远端约有1~2 cm宽的不同程度坏死外,余例皮瓣均成活,随访3个月~2年,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改进后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血运丰富,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便,可较好地修复大多数小腿难治性组织缺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蔡幸健;钱锐;陈荣春;肖诗梁;游辉;朱道信;刘振逾;周建国

    目的:总结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5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 cm×2cm~14 cm×10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8个月,平均5个月;切取皮瓣面积为4cm×3 cm~16cm×12cm,皮瓣蒂长约4~8 cm,平均6 cm.结果:4例皮瓣周围皮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1例皮瓣全部一期愈合成活;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5例皮瓣术后3月稍肿胀,经适当功能锻炼,肿胀消退;20例皮瓣无臃肿,外形满意,功能感觉良好,能穿鞋正常行走.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具有手术操作方便,可修复面积大,成功率高,为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可靠方法之一.

  • 远端蒂筋膜皮瓣内浅静脉干定时放血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秉锐;马洪光;马玉林

    [目的]探讨预防远端蒂筋膜皮瓣静脉危象和提高皮瓣成活质量的方法. [方法]通过于26例大面积下肢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内浅静脉干远心端蒂部结扎,近心端留置静脉留置针外引流,每天6 h定量放血,连续5d,密切观察皮瓣血供及肿胀情况. [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出现静脉危象,无明显肿胀期.随访1~2年,皮瓣质地柔软,无明显色素沉着,均恢复保护性感觉. [结论]此方法能预防远端蒂筋膜皮瓣的静脉危象,提高皮瓣的成活质量.

  • 踝部血管网对小腿远端蒂皮瓣的供血作用

    作者:张世民;顾玉东;徐达传;侯春林

    目的:研究踝部血管网对小腿远端蒂组织瓣的供血作用.方法:通过10例小腿铸型标本和3例新鲜标本的解剖,观察踝部血管网的构成及其与小腿筋膜皮肤血管网的交通吻合.结果:踝部血管网有众多的血供来源,并形成错综复杂的各方吻合.踝部血管网与小腿前侧、内侧、前外侧和后外侧的纵向筋膜血管丛及皮神经皮静脉血管丛,分别在踝前伸肌支持带、内踝、外踝前和外踝后的部位相交汇,吻合丰富而明显.结论:踝部血管网吻合充分、丰富,设计宽约3 cm的筋膜皮下组织为蒂,可为小腿带皮神经和皮静脉血管丛的远端蒂筋膜皮瓣提供丰富血供.

  • 浅静脉干对四肢远端蒂皮瓣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世民;候春林;徐瑞生

    目的:研究浅静脉干在远端蒂皮瓣中的作用。方法:在5只犬的两侧前肢设计10个包含头静脉的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8 cm×2 cm),随机分成蒂部浅静脉干结扎组(实验)和不结扎组(对照),进行浅静脉干测压和皮瓣成活面积测定。结果:远端蒂皮瓣掀起后,浅静脉干压力在4.67~5.6 kPa(35~42 cmH2O),超过毛细血管动脉灌注压4.0 kPa(30 cmH2O)。蒂部浅静脉干结扎后,远端蒂皮瓣的成活面积(15.6±0.55) cm2,占皮瓣面积的97.5%,其成活质量显著优于不结扎组(11.6±2.07) cm2,占皮瓣面积的72.5%。结论:浅静脉干对远端蒂皮瓣的成活有害无益,临床上应在远端蒂部将其分出结扎。

  • 桡动脉鼻烟窝穿支蒂前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发惠;张朝春;林松庆;宋一平;郑和平

    目的 探讨桡动脉鼻烟窝穿支前臂外侧皮-头静脉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前臂远端动脉穿支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间临床采用虎口动脉穿支蒂前臂皮瓣修复手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27例,致伤原因:机器致伤15例,车祸致伤8例,爆炸伤4例.缺损部位:手背软组织缺损13例;手掌软组织缺损3例;虎口区挛缩1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5.0 cm×3.0cm~12.0 cmx4.0 cm.皮瓣切取面积:小为6.0 cm×4.0 cm,大为14.0 cm×6.0 cm,皮瓣旋转点平桡腕关节.结果 临床修复27例,创面Ⅰ期愈合26例,Ⅱ期愈合1例.所有病例经2~12个月随访,皮瓣色泽正常,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前臂供区创面植皮愈合良好,对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 桡动脉鼻烟窝穿支蒂前臂皮瓣,可以修复手部远侧创面,效果好.

  • 手部不同远端蒂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的原因分析

    作者:毛莉颖;黄东;江奕恒;张惠茹;吴伟炽;林浩;牟勇;黄国英

    目的 分析手部不同远端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静脉回流障碍的原因及改善静脉回流的方法.方法 对56例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应用远端蒂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掌背动脉皮瓣、远端蒂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等不同方法分别进行修复. 结果 本组53例皮瓣全部成活,早期有3例远端蒂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后出现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 结论 远端蒂皮瓣蒂部的处理是皮瓣成活的关键,在皮瓣蒂部结扎浅静脉干能够有效地降低皮瓣转位术后静脉危象的发生率,改善静脉回流.

  • 小隐静脉解剖和多普勒超声活体观察在远端蒂皮瓣的意义

    作者:刘军廷;赵劲民;李智贤;苏伟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与远端蒂皮瓣静脉回流.方法: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例.(1)解剖观察40侧小隐静脉.(2)用多普勒超声检查60侧人的小隐静脉.结果:解剖观察外踝尖水平上 3~4 cm小隐静脉体表投影与皮瓣轴线基本一致,两者相差(0.5±0.3)cm.40侧中有12侧各有1支与腓静脉的交通支,距外踝尖(3.0±0.7)锄,外径(1.2±0.5)mm;彩超检杳外踝尖水平上3~4cm小隐静脉内径为(2.3±0.7)mm,距体表(3.2±1.0)mm,78.3%正常人的小隐静脉能较显著将远侧的静脉血导入近侧.若足踝部大隐静脉回流障碍,小隐静脉引流将加剧.结论:(1)结扎小隐静脉消除了浅静脉干对远端蒂皮瓣的倒灌,可改善皮瓣静脉回流.(2)经超声定位,在外踝尖水平上3~4cm行0.5~1 cm的纵向小切口能准确结扎小隐静脉,操作简单,不会损伤蒂部穿支血管和血管网.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