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土槿乙酸抑制体外人胃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孟爱国;石峻;刘春艳;殷华;姜玲玲

    目的 探讨土槿乙酸(PLAB)对人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RT-PCR法检测MGC803细胞中PPARγ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Hoechst333342/PI双染色法和DNA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PLAB(0.1~10 μmol/L)作用MGC803细胞72 h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LAB(10 μmol/L)作用后,G2期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明显的G2期阻滞.作用72 h后,细胞出现核染色质凝集,DNA片断化等凋亡特征.在MGC803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较弱,经PLAB(10 μmol/L)作用48 h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 PLAB能在体外明显诱导MGC803细胞G2期阻滞和凋亡,该作用可能与PPARγ激活有关.

  • 生酮饮食对难治性癫痫患儿 Th 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崔萍萍;李成荣;李秋;廖建湘;王国兵;林素芳;陈黎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治疗对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IP)患儿Th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IP患儿35例,同年龄健康对照组1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CD3+CD8-IFN-γ+(Th1)细胞、CD3+CD8-IL-17A+(Th17)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中T-bet、ROR-γt、IFN-γ、IL-17A、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mRNA及CD4+CD25+T细胞Foxp3、GITR、CTLA-4、PPAR-γ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受试者血浆中前列腺素F2a (prostaglandin F2a,PGF2a)、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s-2,COX-2)蛋白浓度;流式微球阵列技术(CBA)检测受试者血浆IL-17A、IFN-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IP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P<0.05),KD治疗后,Treg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IP患儿外周血Th1、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P<0.05),KD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IP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及相关因子GITR、CTLA-4基因转录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明显上调;CD4+CD25-T细胞中T-bet、ROR-γt、IL-17A、IFN-γ等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治疗后明显下降;(2) IP患儿CD4+CD25+及CD4+CD25-细胞PPAR-γ基因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KD治疗后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Treg细胞与PPAR-γ表达呈正相关(r=0.61,P<0.05),Th1及Th17细胞与PPAR-γ表达呈负相关[Th1(r=-0.54,P<0.05);Th17(r=-0.64,P<0.05)];(3)IP患儿IL-17A及IFN-γ血浆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KD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COX-2及PGF2a 血浆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KD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OX-2表达与PPAR-γ呈负相关(r=-0.571,P<0.05),PGF2a表达与PPAR-γ亦呈负相关(r=-0.586,P<0.05)。结论 KD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降低COX-2及PGF2a蛋白浓度,上调PPAR-γ表达,调节Th细胞亚群紊乱,减少炎症细胞因子产生,这可能是KD治疗IP的作用机制之一。

  • 罗格列酮联合氨基水杨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梁红亮;欧阳钦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联合5-氨基水杨酸(ASA)对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方法参照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纳入2004年7-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确诊的慢性轻、中度活动期UC,1个月内未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病例,排除感染性结肠炎、肠道阿米巴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治疗前后行血粪常规、肝肾功能、结肠镜检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口服5-ASA 2g/d;治疗组加服罗格列酮4 mg/d,临床观察期4周,4周后乙状结肠镜复查,进行疾病活动度、组织学评价,并观察治疗前后结肠上皮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NF-κB p65的表达.结果UC疾病活动指数积分在治疗组由平均5.87下降到1.86,完全缓解率为71.4%,部分缓解率为23.8%;对照组从6.05下降到2.57,完全缓解率为57.1%,部分缓解率为19.0%.组织学分级下降也高于对照组;PPARγ表达明显增加,NF-κB核阳性率明显降低,且两者之间有相关性.结论罗格列酮与5-ASA或柳氮磺吡啶联合应用较后者单独应用能够提高UC的治疗效果;UC时PPARγ表达降低,PPARγ配体可促进其表达增加;PPARγ缓解结肠炎症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完成,并可能代表UC治疗的一个新动向.

  • 间歇性高糖环境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下调成骨细胞Wnt信号通路

    作者:颜晓芳;袁欣;严孙杰;杨立勇

    目的 研究Wnt信号转导通路在间歇性高糖环境所致成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1)将对数生长期的第3代成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5.5mmol·L-1正常糖浓度组,25 mmol·L-1持续性高糖组,25~5 mmol·L-11QD间歇性高糖组.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骨形成蛋白(BMP-2)的mRNA表达情况;以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PPARγ和BMP-2蛋白表达情况.(2)正常糖浓度成骨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间歇性高糖成骨细胞作为模型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阴性药物——Wnt蛋白阻滞剂Dickkopf 1(DKK-1)蛋白、阳性药物——Wnt蛋白激动剂氯化锂(LiCl),分为DKK-1对照组、DKK-1模型组、LiCl对照组、LiCl模型组,干预3周后,评价PPARγ、BMP-2及Wnt相关蛋白β-catenin及CyclinD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干预3周后,间歇性高糖组与高糖组、正常糖浓度组的BMP-2mRNA灰度值分别是0.49±0.03,0.83±0.04,0.96±0.02;这3组的PPARγmRNA灰度值分别是0.94±0.02,0.86±0.05,0.77±0.0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存在时间依赖性.(2)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PARγ表达升高,而β-catenin、CyclinD1及BMP-2蛋白表达降低;DKK-1模型组与DKK-1对照组相比,PPARγ表达升高,而β-catenin、CyclinD1及BMP-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氯化锂组与DKK-1组相比,PPARγ表达降低、而β-catenin、CyclinD1及BMP-2蛋白表达都明显升高,上述指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间歇性高糖环境所致成骨细胞损伤可能与PPARγ激活后Wnt信号转导通路被抑制有关.

  •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茹晓婷;刘勤江;杨荣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特征(BRAFV600E)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4年10月~2016年1月临床病理确诊的分化型甲状腺癌219例[206例乳头状甲状腺癌(PTC)、13例滤泡状甲状腺癌(FTC)]、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31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PAR-γ表达.结果 PTC、FTC、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PAR-γ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5%(100/206)、53.9%(7/13)、46.2%(24/52)和64.5%(2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72,P=0.366);PPAR-γ表达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性别(P=0.266)、年龄(P=0.187)、肿块大小(P=0.323)、淋巴结转移(P=0.558)、TNM分期(P=0.146)及复发危险度分层(P=0.974)均无相关性;BRAFV600E突变组和BRAFV600E野生组中PPAR-γ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1%(85/157)和35.5%(2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91,P=0.013).结论 未发现PPAR-γ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PPAR-γ可能与BRAFV600E突变共同参与DTC的发生和发展,提示PPAR-γ有望作为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靶点.

  • 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部PPARγ表达变化的意义

    作者:向光明;刘焰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HPAH)大鼠模型肺部及血管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NC)组、1周低氧(HC-1w)组、2周低氧(HC-2w)组、3周低氧(HC-3w)组.NC组于常氧条件下饲养于通风动物笼中3周,其余低氧组动物在每日9:00—17:00(8 h/d)放入一体化低氧舱(O2体积分数10%)中进行低氧处理,时间分别为1周、2周、3周.右心导管法检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期末压力(RVSP);解剖心脏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HE染色观察各组肺部中小动脉的形态学改变,计算血管壁厚百分比(WT%),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C各组大鼠mPAP、RVSP、RV/(LV+S)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NC组明显升高(P<0.05).血管形态学显示HC各组相对于NC组,血管壁明显增厚,血管腔变狭窄,且随着时间延长,狭窄和增厚的程度加深.PPARγ在HC各组的表达与NC组相比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随着时间延长,下降趋势更加明显.结论 PPARγ对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尼克酰胺对小鼠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影响

    作者:陈思凡;肖新才;郑琳;孙延双;张子丽;冯翔

    目的 探讨尼克酰胺(NAM)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添加NAM,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以添加白藜芦醇(Res)作阳性对照,以不添加任何药物为空白对照;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染色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分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l)、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位点的蛋白质表达.结果 干预48 h后,NAM组细胞相对数量是对照组的1.152倍,NAM+Res组是Res组的1.272倍;NAM组细胞相对脂肪是对照组的1.519倍,NAM + Res组是Res的1.321倍;添加NAM后Sirtl、PPARγ、42和24KDa的C/EBP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0.381、2.107、1.005和1.233倍,NAM+Res组Sirtl、PPARγ、42 KDa和24KDa的C/EBPα表达水平分别是Res组的0.421、2.226、2.031和1.544倍.结论 NAM可增加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irtl表达而增加脂肪细胞分化相关蛋白PPARy,C/EBPα的表达.

  • 三棱丸方干预克罗恩病大鼠肠壁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作者:徐速;曾莉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三棱丸方对大鼠肠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罗格列酮对照组、三棱丸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后五组采每周一次给予5%的TNBS,10 mg于第1天,15 mg于第8天,20 mg于第15天,25 mg于第22天,30 mg于第29天,分别配成50%乙醇溶液0.8 mL一次性灌肠,逐渐增量灌肠法诱导肠纤维化模型;从造模开始,大鼠同时每日分别以10.0 g/kg,5.0 g/kg,2.5g/kg不同浓度的三棱丸方水煎剂灌胃,罗格列酮组以8 mg/kg浓度罗格列酮灌胃,每天一次;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35 d后收集结肠标本,作病理学评价,检测结肠组织中E-cadherin、d-SMA、FN及PPARγ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棱丸方高剂量组CMDI评分(P<0.05)与胶原纤维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E-cadherin、PPARy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FN、α-SMA水平均明显增降低(P<0.05).结论:三棱丸方能促进PPARγ生成,降低肠道纤维化因子的生成水平,从而产生抗肠纤维化作用.

  • PPAR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李咏;杨俊卿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为核受体超家族中的成员之一.1990年Isseman等首次发现其存在于脂肪细胞的分化调控通路中,故又称为脂激活转录因子[1].PPARγ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是体内糖、脂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对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具有重要影响,且与炎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肿瘤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PPARγ的激活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多发性硬化(MS)等疾病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而成为研究热点.

  •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赵楠;李春梅;丁查文;刘彬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一种配体激活型转录因子,参与体内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近年研究表明,PPARγ在血管壁细胞和心肌细胞中表达,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增殖等多种作用.该受体激活后能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炎症机制,并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PPARγ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以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和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C/EBPα及相关核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杜云蕾;刘剑;应霁;戴芹;徐丽梨;王伟铭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C/EBPα在TGF-β1致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利用TGF-β1分别在不同质量浓度(5和10 ng/mL)和不同时间点(0、4、12、24 h)刺激HK-2细胞,收集细胞总RNA和蛋白(核蛋白和总蛋白)以及细胞上清液.应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EBPα和核转录因子PPARγ以及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α-SMA、E-cadherin的表达变化;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水平.结果 TGF-β1(5 ng/mL)刺激HK-2细胞24 h后C/EBPα蛋白与PPARγ变化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表达减少.TGF-β1(10 ng/mL)分别刺激0、4、12、24 h后,核蛋白中C/EBPα在12h时表达明显降低,PPARγ在4h表达升高.以TGF-β1 10 ng/mL刺激HK-2细胞12 h后,C/EBPα、PPARγ、E-cadherin mRNA分别降低70%、50%和90% (P <0.05).以10 ng/mL TGF-β1刺激HK-2细胞后,MCP-1在12、24 h时分别升高6倍和10.67倍.结论 C/EBPα参与TGFβ1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过程,并且与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和EMT过程相关;且在此过程中,与PPARγ相互作用,促进或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 罗格列酮、辛伐他汀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作者:薛凌;于晓玲;邱雅慧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辛伐他汀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1周.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1%胆固醇+8%猪油+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1周.罗格列酮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口服罗格列酮0.5 mg·kg-1·d-1.辛伐他汀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5 mg·kg-1·d-1.联合用药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口服罗格列酮0.5 mg·kg-1·d-1和辛伐他汀2.5 mg·kg-1·d-1.12周末实验结束后获取血浆和主动脉全长标本进行生化和病理分析.结果 各用药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浓度明显降低,以联合用药组降低明显(P<0.01);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以联合用药组升高显著(P<0.01).罗格列酮组、联合用药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下降(P<0.01).辛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脂模型组、各用药组主动脉内膜有不同程度的脂质斑块形成,内膜增厚程度不同,高脂模型组脂质斑块多,内膜/中膜厚度比值90.17±23.03用药组斑块明显减少,以联合用药组脂质斑块少,内膜/中膜厚度比值小13.56±0.72(P<0.01).结论 罗格列酮、辛伐他汀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调脂等各自不同途径抑制动脉硬化的形成,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 罗格列酮对大肠癌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茂松;陈卫昌;白霞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大肠癌细胞HT-29中的表达及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i)对大肠癌细胞HT-29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HT-29中PPARγ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罗格列酮对HT-29锚定依赖生长的影响,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检测罗格列酮对HT-29锚定非依赖生长的影响.结果大肠癌细胞HT-29中有PPARγ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MTT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可抑制HT-29的锚定依赖生长,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效应,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表明罗格列酮尚可抑制HT-29的锚定非依赖生长,且这种作用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可逆的.结论 PPARγ在大肠癌细胞HT-29中有表达,PPARγ被其配体活化后可抑制大肠癌细胞的生长.

  • 白藜芦醇对小鼠3T3-L1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陈思凡;肖新才;孙延双;郑琳;冯翔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小鼠3T3-L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添加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用WST-1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油红O染色后以染色比色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采用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脂联素和瘦素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相关位点,包括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TTA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α,C/EBPα)的蛋白质表达.结果 Res明显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且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比较,Res组脂联素和瘦素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Res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添加Res导致脂肪细胞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PARγ和C/EBPα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白藜芦醇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Sirt1表达,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相关蛋白PPARγ、C/EBPα的表达.

  • 芩丹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室肥厚的抑制

    作者:闫磊;张继东;黄山英;王博;任敏;乔云;吕怡静;郭雪峰

    目的 观察芩丹胶囊(QD)通过激活PPARγ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肥厚及心肌组织NF-ΚB的蛋白表达,探讨QD逆转高血压心室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SHR组)、QD大剂量组(SHR+ QDH组)、QD小剂量组(SHR+ QDL组)、替米沙坦组(SHR+ Tel组),WKY大鼠作为对照组,WKY组同时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尾袖体表描记法测量各组大鼠收缩压;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PPARγ和NF-ΚB蛋白在心肌组织的表达.结果 与SHR组相比,SHR+ QDH组、SHR+ QDL组和SHR+ Tel组收缩压均下降(P<0.05);在心肌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增高,NF-ΚB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SHR+ QDH组比SHR +QDL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QD可能通过激活心肌PPARγ,从而阻遏心肌肥厚相关蛋白NF-ΚB的表达,对改善和逆转高血压心室肥厚起着有益的作用.

  • 盐酸罗格列酮对COPD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塑影响

    作者:王琛;韩伟;唐华平;梁忆波;曹继兰

    目的 探讨盐酸罗格列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肺动脉高压组(A组)、治疗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A、B组以烟熏、低氧、脂多糖(LPS)方法建立COPD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B组第3周起同时给予盐酸罗格列酮治疗,C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模拟造模和治疗.结果 A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肺血管壁/肺血管总面积(MA%)比值显著高于C组(F=53.188~61.666,q=3.556~13.769,P<0.01);A组上述指标较B组也显著增高(q=3.854~15.345,P<0.01).A、B、C组肺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水平依次升高(F=95.719,q=3.854~18.924,P<0.01);Pearson分析显示,B组PPARγ mRNA与mPAP、RVSP、MA%水平星负相关(r=-0.791~-0.760,P<0.01).结论 盐酸罗格列酮通过上调PPARγ转录水平,改善肺血管重塑.

  • 吸烟对支气管黏膜组织PPAR-γ、IL-8和TNF-α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巧荣

    目的 探讨吸烟对支气管黏膜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IL-8和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者12例(COPD吸烟组)、肺功能正常吸烟者13例(肺功能正常吸烟组)、肺功能正常不吸烟者15例(肺功能正常不吸烟组),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fa法检测三组支气管黏膜组织PPAR-γ、IL-8、TNF-α蛋白表达,分析吸烟者(COPD吸烟组及肺功能正常吸烟组)支气管黏膜组织IL-8、TNF-α、PPAR-γ表达与FEV1、FEV1/FVC的关系.结果 与肺功能正常不吸烟组比较,COPD吸烟组、肺功能正常吸烟组支气管黏膜组织PPAR-γ蛋白表达均下降,IL-8、TNF-α蛋白表达均升高,组间比较P均<0.01.吸烟者(COPD吸烟组与肺功能正常吸烟组)支气管黏膜组织IL-8、TNF-α表达均与PPAR-γ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463、-0.391,P均<0.05),IL-8表达均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r分别为-0.458、-0.465,P均<0.01),TNF-α表达均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r分别为-0.495、-0.476,P均<0.01),PPAR-γ表达均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r分别为 0.592、0.425,P均<0.01).结论 吸烟可导致COPD及肺功能正常者支气管黏膜组织IL-8、TNF-α表达升高,PPAR-γ表达降低,三者水平变化可能是烟雾导致肺功能下降的原因.

  • PPAR-γ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宋慧;刘俊;王宏志;李磊

    目的 观察高脂血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及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e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PPAR-γ)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中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高脂血症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程度的发病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l0只,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10只.高脂血症组(TG组)10只,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组(SAP-TG组)10只.C组和SAP组普通饲料喂养,TG组和SAP-TG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C组及TG组腹主动脉采血行甘油三酯检查,取胰腺及肺脏组织匀浆,RT-PCR法测PPAR-γ的表达.SAP组及SAP-TG组禁食12h后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6h后腹主动脉采血进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检测;测腹水量;取胰腺部分组织及肺脏匀浆,RT-PCR测PPAR-γ的表达;取胰腺组织送病理检查,常规HE染色.胰腺病理组织评分采用Schmidt法.结果 血脂变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TG组大鼠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达(1.68±0.21)m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胰腺及肺脏组织PPAR-γ表达:与C组相比,TG组及SAP组PPAR-γ表达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SAP组相比,SAP-TG组PPAR-γ表达含量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MDA含量:与SAP组相比,SAP-TG组MDA含量明显升高,达(2.321±0.241)μ.mol/L,有显著性差异(P<0.05).胰腺腹水量:与SAP组相比,SAP-TG组胰腺腹水量升高,分别为(n.624±2.009)%和(15.800±1.046)%,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评分:与SAP组相比,SAP-TG组各项炎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脂血症可加重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程度,可抑制急性炎症反应时PPAR-γ的升高程度,可能是通过降低PPAR-γ表达加重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程度.

  •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孙凯;黄晓卉;甄茂川;汪谦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大鼠HSC,经系列浓度的PPARγ天然配体(15-d-PGJ2)或合成配体(GW7845)作用后,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状态,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探讨PPARγ配体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透射电镜观察HSC形态学变化.结果 15-d-PGJ2和GW7845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同时诱导凋亡而抑制HSC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效应(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PPARγ活化可显著抑制HSC中bcl-2基因表达(同时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且此抑制作用可被PPARγ特异性拮抗剂GW9662部分或完全逆转,说明此种抑制效应确由PPARγ所介导;电镜观察亦显示明显的细胞凋亡发生.结论 PPARγ活化可显著抑制HSC增殖,并通过下调bcl-2基因表达而诱导凋亡,提示PPARγ可作为逆转肝纤维化治疗的新的有效靶点.

  •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Toll样受体4表达的意义

    作者:翟东升

    目的 研究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Toll样受体4(TLR4)和IL-10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制作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双酚丙控二环氧甘油醚(BADGE)组、BADGE组、对照组.复灌4h取材.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PPARγ、TLR4在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清TNF、IL-10、ALT水平.结果 罗格列酮组较其它三组PPARγ的表达和血清IL-10水平增高, TLR4的表达、血清TNF-α和ALT水平较其它三组减弱 (P<0.05), 罗格列酮+BADGE组、BADGE组及对照组间的PPARγ和TLR4表达无显著差别.结论 在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罗格列酮激活PPARγ并上调IL-10水平,抑制TLR4表达.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