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标准作业程序在手术室与病房转送交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沈静妮

    目的:探究标准作业程序在手术室与病房传送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湖州市中心医院自2014年4月开始在手术室与病房传送交接中应用标准作业程序,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2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未应用标准作业程序期间收治的2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交接时间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标准作业程序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之前有了明显的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交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有了明显的提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作业程序在手术室与病房转送与交接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交接时间,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 论院外急救在温州"7.23"动车事故伤员救治中的表现及作用

    作者:王显荣;付铁红;王桢;叶再元

    目的 总结温州"7.23"动车事故伤员院前救治的成功经验,为今后类似重大突发事故伤员的救治提供借鉴作用.方法 回顾本次动车事故院外医疗机构有序、高效的组织开展伤员医疗救治工作,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做法和特点.结果 根据重大事故伤员救治分阶段开展工作.第一阶段为院外医疗包括接警、调度救护车辆和现场伤员处置;第二阶段伤员转送;第三阶段院外与院内实现无缝交接,伤员及时、快速被转往医院收治.结论 温州"7.23"动车事故伤员救治中,院外急救工作出色,"急"、"救"特点表现突出,对伤员成功救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院外急救 调度 转送
  • 2008年奥运会奥运村综合诊所急诊患者的转送和护理

    作者:梅繁勃;彭碧波

    2008年8月8日~24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204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NOC)代表团的10 500多名参赛运动员和5 500多名随队官员、教练人住北京奥运村,另外有约20 000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奥运村服务[1].奥运村综合诊所为奥运村居民、工作人员以及持当日有效证件的人村人员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为掌握举办大型运动会期间相关人员的急诊转运情况,对2008年7月27日~8月27日综合诊所运行期间转诊的57名急诊患者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 中国儿科ECMO转运网络建设:现状与前景

    作者:洪小杨;赵喆;任昊远;栗志利;黄涛;袁越;周方成;封志纯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能够有效替代患者呼吸功能、部分替代心脏功能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我国大陆儿科ECMO技术开展晚,发展缓慢,能将ECMO技术运用于重症患儿转运的单位更是寥寥无几,有必要进一步在我国推进儿科ECMO转运网络建设.本文就ECMO转运概念、转运现状、儿科ECMO转运网络特点、组成、儿童ECMO转运指征及儿科ECMO转运网络建设的困难和意义进行介绍,以期在我国推进ECMO转运网络建设.

  • 干休所老干部远距离医疗后送安全的思考

    作者:夏先波;梁朝东;张燕;吴翠霞;海盛学;徐理

    随着军队干休所老干部“两高期”的到来,危急重症患病比例高,老干部往来体系医院会诊、住院次数增加,医疗后送率增高,而干休所自我保障能力相对薄弱,安全后送面临挑战.本文作者通过入户调查、与干休所工作人员访谈,并收集了9个相对偏远干休所的后送信息,对远离体系医院干休所老干部到体系医院就诊的后送现状、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及需要着重注意的相关问题.

  • 39例急性CO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转运体会

    作者:金环;高贵森;刘静萍

    目的 探讨急性CO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转运事项.方法 对39例院前急救的急性CO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已死亡3例,拒绝入院4例,余32例经院前有效救治均安全转送入院.结论 在急性CO中毒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早期通风、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纠正缺氧、注意保暖,安全转送患者至关重要.

    关键词: CO中毒 院前 急救 转送
  • 略谈创伤的院前急救及转送

    作者:徐勇雄

    创伤是突发事件当中常见的急症,院前急救的及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能否救起患者的生命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创伤 院前急救 转送
  • 现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体会

    作者:都广全

    目的 探讨现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抢救及转送医院的时机与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5年1月我院急救中心现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6例患者包括26例下壁心肌梗死及40例其他部位梗死患者.12例现场溶栓患者血管再通8例(66.6%),其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5例(占41.6%,包括室性期前收缩2例、加速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房性期前收缩2例).截至出院遗留后遗症51例,包括广泛前壁坏死性Q波13例,下壁坏死性Q波18例,前间壁坏死性Q波10例,遗留心房颤动6例,心力衰竭4例.溶栓治疗30 d内无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及皮肤大面积淤血现象出现.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现场抢救,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判断,将有指征的患者及时转运到有条件行PCI的医院,及早进入治疗程序、恢复心肌血液灌注是争取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重度烧伤病人23例的成功转送体会

    作者:翁旭豪;杨学荣

    特大面积烧伤在基层医院抢救成功率低,为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成功转送上级医院,成为基层医生的重要任务.1989年3月-2008年1月,我院成功转送23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烧伤 转送
  • 烧伤伤员长途转送中的问题分析

    作者:易凡;黄道强;支凯林;王笑春

    目的 总结严重烧伤患者转送上级医院前和中途处理的经验教训.方法 对1998-2006年106例重度烧伤病人长途转院中的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转送前补液77例,其中49例仅补糖水,途中补液60例.转送途中死亡10例,入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1例.结论 立足当地,就地治疗,因地制宜,早期补液,保持气道通畅是基层医院早期救治大面积烧伤的关键,而不应强调长途转送.

    关键词: 烧伤 转送 延迟复苏
  • 急性心肌梗死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在胺碘酮控制后安全转送病房50例临床研究

    作者:杜军;冯树行;赵雪生;崔岩;高燕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恶性心律失常经静脉滴注胺碘酮控制后安全转送病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6-01~2008-06期间急诊AMI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实施除颤、静滴胺碘酮控制后,"绿色通道"转运,记录急诊停留时间及运送到病房的时间.结果 50例AMI伴恶性心律失常48例纠正或控制后,通过"绿色通道"转运心内科或导管室,急诊停留时间20~45 min,平均28.5 min;去病房途中8~13.5 min,平均9.3 min.结论 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抑制作用,可减少AMI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死亡率,降低入院途中发生猝死风险.因此,静脉用胺碘酮可以替代利多卡因成为一种有效、安全在转运途中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安全转送

    作者:卢俏娟;罗银秋;张辉燕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安全转送的方法及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绿色通道转送程序,对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检查前或送住院护送途径是畅通的绿色通道.结果 保证了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送检查和到达病房途中的安全,做到了安全转送.结论 采用绿色通道转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危重患者,此方法安全可行,值得大家学习与共享.

  •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救护与转运

    作者:蔡芳丛;顾凤莲;秦爱萍

    对本院40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救护与安全转运,发现院外病人病情的评估,现场有效及时地抢救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氧气的供给,安置病人和运送过程中避免震荡,密切观察病情,能有效控制和减少继发性损伤,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手术机会.

  • 院前急救转送患者至医院交班存在问题分析

    作者:张媛;刘晚红;陆喜英;黄彩霞;巫小平

    院前急救包括患者转运是作为院内急诊科的外延,肩负着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的责任,它是急诊医疗服务的前沿,是患者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1].近几年急救事业飞速发展,急救网络越来越完善,国家出台了急救中心(站)建设标准,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及急救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明显改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也相应提高,医疗纠纷逐渐上升[2],我院从2007年1月起对院前急救及外院转送的患者要在本院自行设计的<院前急救患者转送至医院交接单>进行书面交接,发现院前急救及外院随车医师对患者病情及处理措施等情况在进行书面交班时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现将2007年1月-2008年12月转入本院患者书面交班情况报告如下.

  • 神经阻滞麻醉在手外伤早期转送中的应用

    作者:张诚;王治国;李康;吴少坚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麻醉在手外伤早期转送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手外伤患者在早期转送中应用腕部或指根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48例患者早期全部获得疼痛缓解.结论:将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手外伤早期转送,具有疗效确切快速、操作简便安全、价格低廉、并发症少等优点.

  •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56例体会

    作者:吴海航;吴良友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院前诊断、急救与转送.方法: 1999年 4月至 2002年 4月本院 120急救中心共进行 AMI院前急救 56例,予平卧、吸氧、止痛、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心律失常监护及治疗,及时转送至医院 CCU.结果: 56例院前 AMI患者经现场紧急处理后均安全转送至医院 CCU.结论:应广泛开展和普及冠心病的防治知识, 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开展降低了 AMI的死亡率.

  • 咪达唑仑在转送拟行急诊冠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黄健;黄锋

    目的 探讨在转送拟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咪达唑仑催眠镇静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有转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指征、由我院出车转送到有冠脉介入资质的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5例按常规方法转送的为常规转送组,34例在转送过程中使用咪达唑仑催眠镇静的为咪达唑仑组.结果 咪达唑仑组在转送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及转送并发症较常规转送组减少(均P<0.01),病情恶化及死亡率明显下降,转送时间明显缩短[(163.3±26.4) min vs(141.7±28.2) min,P<0.01),转送成功率明显提高(85.7% vs 100.0%,P<0.05).结论 转送拟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咪达唑仑镇静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缩短转送时间及提高转送成功率.

  • 417例严重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及转送

    作者:崔新民;刘先玲;曾庆;易代碧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及转送的方法 .方法 对2000年1月~2007年4月我院急救部417例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43例成功送入医院,74例中途死亡.结论 争取黄金3min,早期救治,先将伤员脱离危险场地,到安全地方实施现场急救,恢复呼吸功能,吸氧、止血、液体复苏、骨折外固定等.转送途中生命征监测,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做好医院急诊科病情及资料交接,完善各种抢救记录.

  • 心脏术后病人转送中的缺氧现象及护理对策

    作者:李玲娜;徐栋

    本文对120例心脏术后病人转入后即刻的SPO2进行观察,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 分析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急救与转送的作用和重要性

    作者:覃志荣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与转送在患者抢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方法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是选取自我院收治的2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患者按照其不同的入院方式分为两组,自行就诊组患者126例,院前急救组患者120例。自行就诊组的患者均是自行或者是由家属送到我院急诊科进行诊治的,没有对患者实施任何院前急救措施。院前急救组患者均由120指挥出诊,进行院前急救和转送医院。结果院前急救组患者的院前时间为(841±0)分钟,与自行就诊组患者的(186±12)分钟相比显著较短,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组在转送过程中患者的呼吸道阻塞、脑疝和神经功能后遗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均显著低于自行就诊组患者,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与转送能够显著地缩短患者的院前时间,显著地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