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吴蕴瑜

    目的:探讨系统淋巴结切除术对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4月—2013年4月104例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次广泛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采用次广泛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复发转移率、生存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16.66%,同时合并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12.5%,有8.33%患者仅单独出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观察组与对照组的2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0.7%和38.6%,2年生存率为93.8%和7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中,观察组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损伤及术后下肢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囊肿、深静脉血栓、输尿管瘘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有助于准确评估手术病理分期,更合理地选择术后治疗方案,可提高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手术并发症在可控范围.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玲;张家文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范围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70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217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脉管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组,切除至肠系膜下血管水平组以及肾血管水平组术后10月生存率分别为:98.6%,94.3%和100.0%.结论 中低分化、淋巴脉管转移、特殊病理类型、以及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建议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其切除范围应至肾血管水平.

  • 妇科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路径、要点及并发症防治

    作者:蒋芳;向阳

    腹膜后(包括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常见的手术路径包括经腹腔路径和腹膜外路径.手术路径的选择取决于疾病治疗的整体方式、患者的特点和手术医师的技术特点.手术需要由有经验的妇科肿瘤医师实施.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血管损伤、输尿管损伤、肠管损伤、神经损伤、围手术期感染,远期并发症常见的是术后淋巴囊肿和下肢淋巴水肿.在淋巴囊肿和下肢淋巴水肿的预防中,应注意术后开放后腹膜,尽量避免使用引流管及合理使用能量器械等.

  • 宫颈癌手术盆腹腔淋巴结切除相关问题

    作者:董卫红;王泽华

    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是宫颈癌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判盆腔淋巴结切除是否彻底?哪些患者需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前哨淋巴结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这些是当今宫颈癌淋巴结切除面临的问题,文章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在子宫恶性肿瘤初始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珍

    1895年,法国的EmilRies阐述了系统淋巴清扫的理论基础,2年后又详细描述了淋巴清扫的手术方式,被认为是当代淋巴清扫术之父[1].自198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手术病理分期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全面应用后,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宫颈癌根治术.近年来对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实施及其临床病历资料的积累,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已经成为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手术切除方式及指证等方面仍存在争议.

  • 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唐秋林;刘晓芳

    目的:分析探讨在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照随机数表法,对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70例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予以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宫颈癌根治术(35例),研究组则在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35例),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对比无确切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1例(2.86%),较对照组更低;生存率为29例(82.86%),相对更高(P<0.05).结论: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予以宫颈癌根治术时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复发率,不会延长手术时间,也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

  •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预防--附318例分析

    作者:朱芳;于小辉

    目的:比较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与只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比较不同的引流方式对于预防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意义.方法:采用经阴道或者经腹的不同的术后淋巴引流方式.结果: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行经阴道淋巴引流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26.5%;只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行经阴道淋巴引流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12.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当术后行经腹淋巴引流方式,上述两种不同范围的淋巴清扫术组,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0.5%、11.8%,并且淋巴水肿程度较轻.结论:认为经腹淋巴引流是一种比较好的预防下肢淋巴水肿的引流方式.

  • 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

    作者:古力加汗·艾尔肯;阿衣西布卫·库尔班;申明霞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行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分析患者术后临床特征,以及影响患者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患者行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分别为21.2%和23.9%,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仅为7例;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肿瘤中低分化、深度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及脉管浸润,而影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有肿瘤低分化、非子宫内膜样癌、深度肌层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浸润;71例患者随访1年生存率为87.32%,且发生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腹膜外入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效果分析

    作者:熊瑶;张蔚;陈雨柔;伍克佳;彭芹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入路与腹膜外入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切除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因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的69例患者,其中经腹膜入路腹腔镜手术者22例(对照组),腹膜外入路腹腔镜手术者47例(实验组).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管拔除天数、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差值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如淋巴囊肿、乳糜漏、输尿管损伤、泌尿系统感染、血栓形成、肠粘连、尿潴留、膀胱阴道瘘)发生率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经腹膜入路与腹膜外入路的总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ALN手术时间、PALN切除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囊肿、乳糜漏、输尿管损伤等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盆腔淋巴结转移率、PALN转移率、患者生存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外入路在妇科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宫颈癌根治术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ⅠB2~ⅡA2期宫颈癌中的应用

    作者:魏光绪;彭太华;史传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中结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ⅠB2~ⅡA2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宫颈癌根治术中结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放疗或放化疗,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均>0.05)。观察组24、3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8%、16%,生存率分别为96%、88%,对照组24、3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8%、34%,生存率分别为88%、76%,两组24、36个月复发率、生存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均<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中结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治疗ⅠB2~ⅡA2期宫颈癌疗效可靠,可有效控制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

  • 系统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赵静静;姚丽军;张洁清;李力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在行系统(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以提高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在2007年4月至2012年3月行系统淋巴结切除,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91例,分析其术中术后情况、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91例患者中29例出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1.9%,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20例(22.0%),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23例(25.3%).发生术中并发症6例(6.6%),术后并发症8例(8.8%).多因素分析显示,非子宫内膜样癌、低分化(G3)、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1/2、盆腔淋巴结转移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累积生存率(36.9%)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累积生存率(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淋巴结切除对提高子宫内膜癌的疗效非常重要,且安全可行.

  • 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手术评估的价值

    作者:易启华

    在国内Ⅰ B2期、ⅡA2期称之为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ⅡB~ⅣA期称为晚期宫颈癌.对于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准确评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可指导是否行延伸野放疗.目前评估手段有影像学评估及手术评估.因影像学不能准确评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对是否行延伸野放疗不能做到精确指导,故建议在无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对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患者,均可行手术评估,以准确指导是否加用延伸野放疗,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手术途径及手术方式以腹腔镜下腹膜后入路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或切除术为宜,淋巴结切除上界以肠系膜下动脉水平为宜.

  • 卵巢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意义

    作者:黄晓兰;王璐;王晨阳;王武亮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5月于我院行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6例(46.43%),其中同时有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9例(33.93%),单独盆腔淋巴结转移4例(15.38%),单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3例(5.36%)。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占39.29%(22/56),其中腹主动脉旁左侧转移72.73%(16/22),腹主动脉右侧转移27.27%(6/22),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间转移13.64%(3/22),左肾静脉水平淋巴结转移40.91%(9/22)。Logistic分析结果示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病灶位于双侧卵巢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盆腔淋巴结转移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3~46个月,复发12例,其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7例, Log-rank检验提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生存曲线低于无转移者。COX分析结果显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及病灶位于双侧卵巢是卵巢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存在高危因素的卵巢癌患者有必要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有能力时需切除至左肾静脉水平,降低卵巢癌复发率,改善预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