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奥沙利铂联合5- FU/CF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广才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 - FU/CF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臭沙利铂130mg/m2,静滴,d1;亚叶酸钙(CF)200 mg/m2,静滴,dl-5;5 - FU 0.75,静滴,dl-5,每3周为一疗程.结果:在可评价的71例患者中,CR 8例,PR 21例,SD30例,PD12例,总有效率(CR+PR)40.84%.结论: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FU治疗结直肠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推广.

  • 益气温阳散结法治疗直结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伦;朱颖;张宁苏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散结法治疗直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并均采用佳治疗方案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加以益气温阳散结之方剂,完成周期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与提高率占治疗组研究总数的92.5%,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温阳散结法治疗直结肠癌术后患者具有一定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 亚硒酸钠诱导结直肠癌SW480细胞线粒体损伤及细胞凋亡

    作者:黄方;黄艾;马虹;张秋月;张涛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为亚硒酸钠作为潜在的结直肠癌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把细胞分为对照组,亚硒酸钠组,用流式细胞术,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变化,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线粒体损伤,然后利用MnTMPyP抑制ROS水平,观察SW480变化情况.利用细胞亚组分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释放.结果 亚硒酸钠在SW480细胞中诱导线粒体及细胞内ROS水平升高,造成线粒体损伤,引起细胞色素C释放,促进细胞凋亡(P<0.05).而这一过程可以被超氧阴离子抑制剂MnTMPyP抑制.结论 亚硒酸钠通过氧化应激诱导结直肠癌SW480细胞线粒体损伤及细胞凋亡.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作者:朱建明;王文强;钱小毛;崔戈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以降低直结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196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30例、开腹手术166例,对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的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196例患者中有38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9.39%;共检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8株占58.33%,革兰阳性球菌18株占37.50%,真菌2株占4.17%;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0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率均为100.00%;真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100.00%;回归分析显示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50 min、术前抗菌药物使用>3 d、合并糖尿病及体质量指数>23 kg/m2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复杂,临床应规范操作,减少开腹手术例数,缩短手术时间,术前1~3d预防性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改善饮食并积极控制患者体质量指数及血糖,以预防切口感染。

  • 基于"精准宣教"的个性化快速康复外科配合家庭"O2O"宣教模式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王玲;杨晓莹

    目的 探讨基于"精准宣教"的个性化快速康复外科配合家庭"O2O"宣教模式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58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快速康复外科配合家庭"O2O"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相关知识缺失率、各项术后恢复指标、负性情绪、满意度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一般自我效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项知识缺失率比较中,观察组除"手术形式知识"外,其余各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术后恢复指标(首次肛门排气以及排便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伤口拆线时间、首次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除拆线时间外,其余各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前1 d比较HAMD、HAMA、满意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精准宣教"的个性化快速康复外科配合家庭"O2O"宣教模式,能提高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弥补相关知识的缺失,使病人能够对疾病有正确认识、有效控制疾病,并提高生活质量;且在加快康复速度的同时,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值得继续研究.

  • 结肠造口术后造口护理

    作者:李惠东

    目的:提高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120例结肠造口患者的观察与指导.措施如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或侧向造瘘口一方,应用护皮膜保护切口不受污染.及时观察造口肠管血运情况,指导并协助患者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预防造口周围皮肤病的发生.定期扩张造口,预防造口狭窄,定期排便训练,合理饮食.结果 正确实施造口护理,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术后给予造口护理,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 中药姜黄对结肠癌细胞FAK表达调控及抗肿瘤转移的研究

    作者:葛敬标

    直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新发病例数大约为1百万左右[1],CRC在癌症患者死亡原因中占第三位,约每年死亡630,000人[2],特别是北美发达国家情况尤为严重,而且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CRC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 直结肠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术前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珊珊;孙琳

    目的 研究术前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对术后各项康复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4-9月收治的入院时NRS-2002≥3分的大肠癌患者,采用完全随机1:1配对方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术前3d在常规饮食基础上每日口服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瑞素1 500 ml(1.0 kcal/ml),对照组术前只需进常规饮食.观察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d的前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术后第3天体重、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3d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及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吻合口瘘)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术前进行预防性肠内营养治疗者,术后3 d [PA(175.02±6.39) mg/L]及ALB[(34.73±3.53)g/L]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6.04±12.35)h]和试验组首次经口进食时间[(66.77±13.59)h]均早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3 d Barthel评分为(62.80±4.88)分,高于对照组的(52.16±9.62)分(P<0.01).2组术后3d体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大肠癌患者,术前进行预防性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其术后的营养状况,减轻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 SEPT9基因甲基化在直结肠癌早期诊断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立营;陈朴;高鹏;沈伟

    目的 集中探讨SEPT9基因甲基化对于直结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3~12月因患结直肠癌于笔者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从术中切取的癌灶、其癌旁组织和术前粪便样本中提取DNA,应用多重置换扩增(M DA)结合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扩增技术(nMPS)检测患者术前粪便样本中SEPT9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同时比较粪便同癌灶组织中SEPT9基因甲基化在诊断结直肠癌中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针对100例患者的癌灶组织的SEPT9基因的分析的过程中,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为84.0%;在针对癌旁组织的SEPT9基因的过程中,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为8.0%.患者癌灶及癌旁组织SEPT9基因甲基化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SEPT9基因甲基化诊断的准确率为87.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SEPT9基因甲基化诊断的准确率为80.0%.针对不同的临床分期,采用SEPT9基因甲基化诊断结直肠癌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因粪便中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较高,可在临床中应用于直结肠癌的早期诊断.

  • 蛋白芯片多肿瘤标志物诊断直结肠癌相关指标的筛选

    作者:董学君;陈建军;郑专;池静

    目的了解12项肿瘤标志物指标与直结肠癌的相关性,从而为多指标联合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法检测12项肿瘤标志物;术前直结肠癌组共358例,正常对照组共160例.结果12项指标中直结肠癌组较正常对照组高且具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有:CEA、CA242、CA199、CA125、Ferritin、HCG、CA153、AFP、NSE、PSA,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的指标有:f-PSA、HGH.结论单项指标诊断直结肠癌的应用价值有限,CEA、CA242、CA199、CA125、Ferritin、HCG、CA153、AFP、NSE、PSA是联合诊断的可选指标.

  • 内支架治疗直结肠癌恶性梗阻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亮;闫军

    目的 探讨金属内支架治疗直结肠恶性狭窄和梗阻的临床意义和效果.方法 50例确诊直结肠癌晚期无手术治疗指征的恶性狭窄和梗阻患者,在X线透视下,经肛门置入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术后随访2年,观察直结肠癌晚期患者生活质量有无改善.结果 50例患者,共植入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56枚(6例因再次梗阻二次植入支架) .44例支架一次置入成功,占88% (44/50) , 6例经二次支架置入成功,占12% (6/50).2例肿瘤破溃瘘道形成,置入覆膜支架成功封堵瘘口.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后梗阻症状迅速解除,腹胀逐渐消失,可进半流质饮食,一般情况好转.生存6个月以内28% (14/50) , 6个月以上68% (34/50) , 2例已超过13个月,占4%(2/50),现仍在随访中.结论 直结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无手术指征的直结肠恶性狭窄和梗阻的首选姑息性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互联网使用促进防癌行为

    作者:

    互联网的使用常常被与青少年沉迷于计算机游戏等联系起来,但是互联网使用却可能会给老年用户带来健康收益。新的研究表明,老年互联网用户比不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更愿意参加直结肠癌的筛选项目。美国癌症协会和英国国民服务体系的数据都显示,直结肠癌是第三大癌,每20名美国人或英国人中就有1人可能会发展为直结肠癌。而在过去的20年中,该疾病的死亡率正在不断下降,其可能的原因是疾病筛查活动的开展。

  • 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洪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静滴;亚叶酸钙(部分缓解CF)200 mg/m2,静滴,第1~5天;氟尿嘧啶0.75 g/m2,静滴,第1~5天,每3周为一疗程.结果 在可评价的5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1例,稳定(SD)22例,进展(PD)12例,总有效率(CR+PR)41.37%.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结直肠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推广.

  • 分离维生素D抗癌特性的可能性

    作者:胡英

    在适当剂量下使用时,维生素D对骨生长很重要,并可对数种癌症,特别是直结肠癌起到预防作用.但为利用其抗癌性质而大剂量使用维生素D时,会使钙在血中过量而产生毒性作用.现在,乔治敦大学Lombardi综合癌症中心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将维生素D的抗癌特性与其他功能分离开来是可能实现的.

  • 延续护理对出院后直结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作用分析

    作者:郑双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出院后直结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作用。方法抽样选取直结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例80例分为2组,正常组40患者给予正常化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给予延续护理,随访1年,比较2组疗效。结果随访1年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病症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正常组(P 均<0.05)。结论延续护理在出院后直结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极为理想,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不同年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病理资料对比分析——附148例报告

    作者:张盛林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及内镜病理特点,以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率.方法:对不同年龄组的14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临床及内镜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老年患者占89.9%;中、老年组男性多于女性;青年组病程较中、老年组短;结肠镜检查前青年组误诊率为87%.各组均以左半结肠癌多见,共占72%,右半结肠癌占28%;各组均以直肠、乙状结肠为好发部位;病理类型;中、老年组隆起型多见,青年组以浸润型多见;中老年组结直肠癌合并息肉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青年组低分化腺癌较中老年组多见.结论:结直肠癌以中老年人多见,左半结肠癌较右半结肠癌多见,以直肠、乙状结肠为好发部位;中老年人合并息肉较青年人多见;青年人误诊率高,且以恶性肿瘤为主,预后差.

  • 6种常见肿瘤患者初治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临床特征

    作者:贡鸣;何天宇;裘敬平;李光

    目的 探讨肺癌、食管癌、鼻咽癌、子宫颈癌、直结肠癌和乳腺癌患者行放化疗前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特征,对比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免疫状态.方法 收集治疗初期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肿瘤患者信息,留取其检测外周血,检测CD4+、CD8+和CD3+T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以及CD4+/CD8+比率,同时对照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的T细胞亚群结果,应用秩和检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种常见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8+、CD4+/CD8+比率和CD3+T细胞绝对值较正常人显著下降,以子宫颈癌患者下降明显.结论 肿瘤患者在行放化疗前即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减少,为肿瘤疾病早期进行免疫支持治疗提供了依据.

  • K-RAS和DCC在直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熊慧;张阿伟;范贵民;扈清云

    目的:检测癌基因K-RAS和抑癌基因DCC在68例直结肠癌组织及55例直结肠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早期直结肠癌的无创或微创性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K-RAS在直结肠癌组织表达阳性42例,阳性率为61.8%,在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14例,阳性率为31.1% ;DCC在直结肠癌组织表达阳性5例,阳性率为7.4%;在良性病变组织表达阳性41例,阳性率为91.1%.结果:K-RAS基因在直结肠癌组织与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直结肠癌组织高表达;DCC基因在直结肠癌组织与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良性病变组织中高表达.结论:K-RAS突变和DCC基因表达缺失与直结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能够在分子水平判断直结肠癌生物学行为.

    关键词: K-RAS DCC 直结肠癌
  •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

    作者:胡黎明

    目的:了解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7月-2015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并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由并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组成,共24例;对照组为非感染患者,共12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以往病史、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抗菌药物使用、手术部位、术后造瘘等指标,对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有24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6.0%。共检出24株病原菌,有12株大肠埃希菌(50.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5%);2株表皮葡萄球菌(8.3%),1株粪肠球菌(4.2%),1株铜绿假单胞菌(4.2%),5株其他病原菌(20.8%)。通过对比发现,糖尿病病史、腹腔镜手术史、手术持续时间、术后造瘘等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史、手术持续时间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引起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通过控制结直肠癌患者糖尿病病史、缩减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口、提升术后护理水平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直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静静;陈建民;孙泉

    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检测120例不同临床分期直结肠癌患者和120例正常健康体检人血清中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阳性率并分析对比结果,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在直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直结肠癌患者组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各项数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的阳性率高的是CEA,其阳性率为60.00%.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8.33%,显著高于各种单项检测的阳性率.直结肠癌组Ⅳ期的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三期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直结肠癌患者组单项检测的各项数值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临床中对直结肠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早期直结肠癌诊断阳性率较低,适用于直结肠癌的辅助诊断和筛查.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