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重度黄疸32例

    作者:贵襄平

    重度黄疸多见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及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多属中医"阴黄"范畴,病程长,病机复杂,临床缺乏有效的退黄药物.1998年9月以来,笔者在护肝、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茵陈术附汤加减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残留黄疸41例临床体会

    作者:田凌云

    目的:探讨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残留黄疸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2 例乙肝后肝硬化残留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同时采用西医常规护肝、退黄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茵陈术附汤为主组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后肝硬化残留黄疸疗效满意.

  • 茵陈术附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作者:骆彩英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及乙肝携带者发病率较高,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乙肝如不能有效控制容易发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1],是乙肝发展的危险三步曲,其中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2].西医对于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是常规的西药治疗,临床效果不甚乐观[3].肝硬化腹水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鼓胀的范畴,中医病因病机复杂,常见的辨证分型是脾肾阳虚类型[4],多挟痰湿.

  • 经方加减治疗肝衰竭导致的难治性黄疸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慧

    目的:观察临床上茵陈术附汤加减方对于治疗肝衰竭导致的难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66例肝衰竭导致的难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茵陈术附汤加减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69.7%高于对照组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周两组 ALT、AST、TBIL 均较治疗前降低, PTA、Alb 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第8周实验组 ALT、AST、TBIL、PTA、Alb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术附汤具有温阳活血的作用,可以缓解和治疗患者的肝衰竭,对于黄疸的去除也具有积极作用。中医理论近年来在肝病的治疗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应在临床治疗中积极的推广。

  • 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硬化性胆管炎1例

    作者:何亚萍

    耿某某,女,48岁,2000年10月30日初诊.皮肤巩膜黄染,全身瘙痒,肝功异常16个月.患者于1999年9月单位组织体检时发现肝功异常:ALT 228 u/L,AST 198 u/L,ALP 1177 u/L,GGT 1245 u/L.B超示:胆囊壁稍粗糙,胆总管局限性扩张(中、上段1.2cm),拟诊胆管炎住市某院经保肝、降酶、利胆药治疗病情好转,复查肝功T-BiL 25.10 umol/L,ALT 117 u/L,AST 112 u/L,ALP 606 u/L,GGT 913 u/L.查血排除甲、乙、丙、丁、庚、戊型肝炎,建议到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随到省某医院住院诊治.CT检查:胆道系统扩张,诊断为硬化性胆管炎.加用抗生素、激素等药治疗,症状好转出院,但肝功仍异常.

  • 经方加减治疗肝衰竭导致的难治性黄疸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静

    目的:探讨经方加减治疗肝衰竭导致的难治性黄疸的效果,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例数相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茵陈术附汤加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等,分析茵陈术附汤加减的作用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方加减治疗肝衰竭导致的难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茵陈术附汤对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 UDPGT活性的影响

    作者:杨雪山;曲长江

    目的: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探讨温阳化湿中药茵陈术附汤对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其利胆退黄的机制.方法:在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大黄煎剂灌胃加寒湿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UDPGT活性、D-木糖吸收率的变化,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术附汤治疗,探讨其对胆红素代谢的影响.结果:阴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即阴黄证大鼠表现为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升高、UDPGT活性及D-木糖含量下降,肝病理组织学改变符合肝内胆汁淤积黄疸的病理改变,符合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寒湿证主证及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寒湿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茵陈术附汤有保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诱导UDPGT活性、促进胆红素排泄,从而改善胆红素代谢有关.

  • 从脾虚湿滞论述黄疸病机

    作者:陈英;刘春阳

    由于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很多中医医家认为黄疸的主要病机是湿热壅滞肝胆,阻遏气机,影响胆汁的正常输布,使胆汁外溢肌肤而发黄疸,治疗上则应疏肝利胆、清利湿热.而查阅大量资料可以发现,脾病湿滞更加符合传统医学对黄疸病机的认识.文章通过阐述黄疸的病位、病因、主要病理因素并重新解读治黄代表方剂——茵陈蒿汤和茵陈术附汤,来探讨黄疸的基本病机,提示我们在中西医结合、理论联系临床的过程中要重视中西医理论的差异,不能简单对应概念.

  • 茵陈术附汤联合黄体酮治疗脾肾阳虚复发性流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李顺景

    [目的]观察茵陈术附汤联合黄体酮治疗脾肾阳虚复发性流产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4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黄体酮,根据孕酮值调用量.治疗组42例茵陈术附汤,附子制9g,白术炒、茵陈各15g,党参、麦冬各25g,杜仲15g,菟丝子25g,二花20g,丹参12g,水煎400mL,1剂/d,早晚温服;黄体酮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HCG、B超、孕酮、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28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3%;对照组痊愈15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茵陈术附汤联合黄体酮治疗脾肾阳虚复发性流产,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卢秉久经方治疗黄疸

    作者:高薇

    卢秉久教授认为黄疸复杂多变,主要是湿、热、寒、瘀,多种病因交结.治疗主利小便、通大便、发汗、温化寒湿、活血化瘀等."临证用药,贵在辨证准确,选方用药时,不可拘泥于一方一证,要根据病情随证加减",以仲景经方为基础,化裁运用,灵活加减.治疗黄疸病以"祛湿之法,在表者汗之,在下在里者二便分消之"为基础,随证应用活血之法;清泄瘀热,下利退黄,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茵陈五苓散主之;清热利湿,发汗退黄,桂枝加黄芪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温阳健脾,化湿退黄,茵陈术附汤主之.时刻注意调护脾胃,保持气机调畅,收效甚佳.

  • 茵陈术附汤对阴黄证大鼠肝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建军;何敢想;张赤志

    目的观察阴黄证大鼠肝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以及茵陈术附汤对其的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阴黄模型组,阳黄对照组,茵陈术附汤组.采用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结果阴黄证大鼠肝细胞凋亡程度明显高于阳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茵陈术附汤组肝组织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阴黄模型组(P<0.05),且其Bax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阴黄模型组(P<0.05).结论茵陈术附汤通过促进Bcl-2表达和抑制Bax表达阻断阴黄证大鼠肝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治疗阴黄证的机制之一.

  • 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急性无黄疸型肝炎23例

    作者:王涛

    笔者于2000年8月~2001年10月期间,运用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急性无黄疸型肝炎2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茵陈术附汤治疗阴黄证验案2则

    作者:杨红岩

    黄疸一证,阳黄居多,阴黄较少.其病因本于湿,张仲景<金匮要略>云:"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若湿从寒化,寒湿凝滞则发为阴黄.<临证指南医案·疸>蒋式玉按:"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注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程钟龄<医学心悟>创制茵陈术附汤,至今仍为治疗阴黄的代表方剂.笔者随师以茵陈术附汤治疗阴黄,并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 茵陈术附汤加鲁米那治疗瘀胆型肝炎45例

    作者:骆稚平

    瘀胆型肝炎(CH),常见于各型肝炎之中,由于病程中黄疸较深,病程较长,若单用西药进行治疗,时间长,副作用大.我科于近几年采用茵陈术附汤加鲁米那治疗此病,缩短了病程,减轻了副作用,收到了满意效果.

  • 含附子方剂在慢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谷丙亚

    慢性肝炎多由于正气不足,邪毒内侵所致.由于本病多使用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的苦寒之剂,加之本病病程较长,病势缠绵,宜导致人体脾肾阳气受到损伤.附子能回阳救逆,祛寒燥湿,温补肾火.笔者运用以附子为主药的方剂治疗慢性肝炎疗效显著,如茵陈术附汤、四逆汤、实脾散、真武汤,能使病邪得以清除,病情得以缓解.附子为有毒之品,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应炮制先煎等减轻毒性,严格掌握用药剂量,避免出现毒付反应.

  • 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高黄疸52例

    作者:冯运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高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7月104例慢性重型肝炎高黄疸患者,依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在改善黄疸及预后方面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及治愈效果上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辨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高黄疸能显著保护肝脏,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 含茵陈方剂在黄疸病中的应用

    作者:谷丙亚

    在360首治疗黄疸的方剂中,茵陈的使用次数为62次,居黄疸用药之首.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茵陈退黄疸的功效主要和其具有利胆、保肝的作用相关.目前研究治疗黄疸的含茵陈方剂主要是建立在中医学典籍治疗黄疸方剂研究的基础上,其中茵陈蒿汤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五苓散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以退黄疸;茵陈术附汤温中化湿,以退黄疸;茵陈四逆汤温里助阳,利湿退黄.综上,诸方在湿热引起的黄疸病中多用茵陈蒿汤和茵陈五苓散起到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在寒湿引起的黄疸病中多用茵陈术附汤和茵陈四逆汤起到温化利湿退黄作用.由于临床上患者的病情不一,诸证相兼,因此,在运用含茵陈方剂治疗黄疸时,不能一见黄疸就妄投清热苦寒之剂,而应按中医基本理论客观辨证,确立正确的治疗原则,该清则清,该温则温,该补则补,唯此才能获得理想疗效.

  • 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慢性肝衰竭阴黄证临床研究

    作者:陈向明;李钊成

    目的:分析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慢性肝衰竭阴黄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肝衰竭阴黄证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采用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周、8周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明显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慢性肝衰竭阴黄证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肝脏功能,降低死亡率.

  • 温肾健脾利水配合饮食疗法治疗鼓胀临床观察

    作者:张凤敏;胡庆昌;董明国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利水配合饮食疗法治疗鼓胀(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温肾健脾利水法(茵陈术附汤加防己黄芪汤治疗)配合偏温补的饮食.观察2组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肝功能恢复时间、腹水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腹水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当(P>0.05),显效率治疗组51.85%,对照组12.00%,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低钠血症、肾功能损害、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有效患者的腹水消退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半年内腹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温肾健脾利水配合饮食疗法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肝硬化腹水的病情及预后.

  • 温阳健脾化湿活血法配合悬灸治疗黄疸临床研究

    作者:桂平;莫冰泉;谢炎锋;阮永队;马春玲

    目的:观察温阳健脾化湿活血法配合悬灸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悬灸组35例(采用茵陈术附汤合五苓散加减加悬灸组,配合甘利欣、还原性谷胱甘肽针静脉滴注)和中药组35例(采用茵陈术附汤合五苓散加减,配合甘利欣、还原性谷胱甘肽针静脉滴注)及茵栀黄组35例(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配合甘利欣、还原性谷胱甘肽针静滴),用药15天后评定疗效,1周后记录肝功能中总胆红素(T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体征.结果:3组经1疗程治疗后各组TBil、ALT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中药加悬灸组改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疗效比较,中药加悬灸组总有效率(91.4%)与中药组总有效率(74.3%)及茵栀黄组总有效率(6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加悬灸组疗效优于中药组与茵栀黄组.结论:茵陈术附汤合五苓散加减配合悬灸在改善黄疸型肝炎症状体征及主要肝功能指标上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运用.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